我之前看过一个朋友写的一篇文章,说是他基本上不听得到的内容。那个时候不以为然,现在从学习的层面上看来十分之正确,原因是学习的长期效果其实与自己付出的努力大小有关,得到,知乎的听书很多都是上下班就能够在车上听完的东西,十分容易获得但也十分容易忘记,一个是因为没有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也没有在看到书之前先进行自己的「生成」也就是思考,没有测验,当然也没有回顾。实际上现在回看起来,得到的内容除了让人获得一种掌握知识的虚假的满足感外,很多知识都是雁过无痕。
这其实也是《认知天性》这本书的反复强调的观点,重新认识我们以前习以为常的那些关于学习的观点,以有意识的状态去审查哪些方法是真正有效的,并总结下来。

在本篇文章中我会分为几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会梳理总结有效学习的过程,第二部分会介绍anki软件,第三部分会介绍一个例子,第四部分会结合学习的心理讲讲为什么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

有效的学习过程

编码

这个过程就相当于是我们接触到一个新的事物的时候,别人给我们演示所产生的第一印象,这个第一印象类似于潜意识一样编码在大脑中。产生感性认识的过程

巩固

初次短时间的接触产生的是短时记忆,如果不加以巩固和强化,形成新的记忆线索和路径,在大脑皮层中形成新的神经元回路,那么就会迅速遗忘。
书中提供有效的巩固方式是:

  1. 间隔练习
  2. 多样化穿插练习
  3. 细化(将已有的知识和新的知识联系起来)
  4. 生成(在给定标准答案之前先花费一定功夫自己去检索总结,也就是先行动起来再总结)
    这些巩固练习都有一些共同点:都是灵活地从不同方面考察你是否真的掌握知识还是只是记住知识,并且可以具有反馈错误的功能。

检索

一般来说,只是按照遗忘曲线去巩固自己已有的知识,虽然可以保证不被遗忘,但是并没有真正被大脑深层次融会贯通。
我们回想一下就会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才有了那种“原来我已经掌握这个技能”的那种“aha”感觉。其实就是当我们把学到的知识在不经意间就应用到了真实场景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掌握这个技能。比如我们在学习完投资的一些概念和组合方法后,亲自用自己的资金去完成一笔投资;或者是在看完书里的一些理论和团队管理方法,接下来就恰好机缘巧遇一个机会去带领一个团队落实一个项目并实操了这样的管理方法。一般在完成这样的内化以后,回顾过来才会发现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这个时候才是真正掌握了。

学习过程要做的努力

重新巩固知识

巩固的次数越多,记忆越深刻。在努力回溯的过程中话费的努力越多,长期记忆效果越好。在重新巩固知识方面,抽认卡片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也就是学习有关的知识点做成

打造心智模型

将相关的理论,概念和行动都融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积累大量类似的心智模型。

举一反三

在不同的时机,情景下进行穿插训练,建立尽可能多的关系网络,这样可以灵活应对多种场景。

反思

反思包括了检索,细化,生成。

检索

检索是指自己可能遗忘了记忆的路径,重新寻找记忆的路径和线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细化

细化是指将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相联系,增加更多的连接回路,已有的知识累计越多,可以产生的联系也就越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知道越多的背景知识,学习的越快,知识都是类似于盖房子式的过程,只有底层搭建好了才能往上搭建。

生成

生成是指在接触新的知识之前,自己先去进行尝试,试错并且总结,本质上是一种先行动再总结的学习方法。比起一开始就直接接受现有的知识,自己先试错可以提高自己的掌控感,积累更多的认知,在未来产生更多联系。

反思

反思过程可以针对自己已经学到的东西进行进行提问,学到了什么,在实际场景中怎么使用。这样的学习方式会更加苦,但是却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使用Anki进行学习记忆

Anki是简直是一款完全为了《认知天性》打造的app,它取代了我们手工去制作纸质学习卡片和回顾提醒的需要,你只需要做好学习卡片,它会自动按照学习曲线的方式定时在第7天、第21天等关键的遗忘的时间节点提醒你开始复习,并且你只需要在上下班或者是排队用手机刷一下就可以完成相应的复习,记不起来的卡片会被放到下次更短的间隔时间进行复习。

关于学习的心理建树

为什么我们倾向于无效的学习方式

因为我们从不断的重复练习中可以收获一种“我已经学会和掌握”的错觉,这种错觉可以带来极大的满足感。但实际越容易记忆的东西长期效果越差,越容易遗忘,而我们面对具有挑战性能够检验出自己是否真的掌握知识的测验和练习比较抗拒,因为我们不喜欢努力回忆发现自己已经遗忘的那种沮丧情绪。本质上还是因为我们害怕失败,于是本书也阐述了我们面对学习应该持有的积极心态。

化解失败带来的焦虑

本书认为对待失败有两种态度:

  1. 一种认为失败就代表着自己的价值,是屈辱,是要去回避的东西
  2. 一种认为失败在人生中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总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失败是引导我们走向更好的未来的台阶
    前者叫固定性思维,认为人的能力是一成不变的,对待失败有着诚惶诚恐的态度;后者是成长型思维,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不断尝试,跌倒总结中成长起来的。

前者更加愿意去做能够让自己有成就感高刺激但是却没有成长效果的事情,更加不愿意尝试和挑战自己。

后者能够更加经受住每次失败的挫折并越挫越强,每次都重新出发,这样的人更加有可能取得成绩。

恐惧失败以及对失败耿耿于怀会造成某种程度上的焦虑,会占用一个人的大脑认知空间,从而使得我们的表现确实变差,反而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更高的工作容量意味着更高的智商。

刻意练习的例子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杜利教练是美国的一位橄榄球的权威教练,他是斗牛犬队的主教练,在职期间,执教记录是201场胜,77场败和10场平局。赢得6次分区冠军与1次全美冠军。
杜利教练认为,要让运动员们掌握这项复杂的运动,运动员需要学习很多关于对手的比赛风格,讨论具体的策略,把策略分解成可以付诸实施的动作,同时也要进行基本功的穿插训练,避免重复练习,通过模拟比赛运动员需要在心理进行预演,做好根据情况调整自己作出准备。

总结

除了认知天性里面提到的各种方法外,我认为这本书还侧面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思路,也就是将一个具体的学习实例的过程完整地展现给了读者,除了理论方面,我认为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就是这个部分。
虽然书里面看到的很多学习的概念和知识似乎在很多市面上的书籍都可以看到只言片语,但是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系统性把这些知识和概念全部都串联成一个从前到后的系统性流程,并且加入大量学习的案例,具有十分强的落地实施的好处,因此,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并且反复实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