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肉饼

一个乐队想要熬成“角儿”到底需要多久?相信这是很多乐迷认真思考过的问题。

来自美国的网站 The Pudding 给了大家一个思考的可能性。在 The Pudding 2017年发布的音乐类可视化作品《小概率的成功(The Unlikely Odds Of Making It Big)》中,作者统计了美国纽约三年之中75000场演出的情况,并根据不同大小的圆圈来划分场地和演出规模大小,以时间变化为基准进行动态演示,显示出一个乐队 / 音乐人从开始到“做大做强”到底需要耗时多久。

作品中的第一张动态图对密恐患者十分不友好,看起来有点像星系的运行轨迹。这张动态图的下方则用直线更加直观地展示出乐队“成名”大概需要的时间。不过,能出人头地毕竟只是少数幸运儿的机会。更多的小众音乐人被列在了作品的末尾:读者可以搜索这些音乐人,并通过光标移动来了解他们的演出情况。

这部作品获得了2017年度“信息之美”奖的金奖,也为大家展示了将音乐可视化后带来的魅力。“可视化”这个词虽然看起来高深,在当下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技术:我们每天不断刷新的疫情地图,或者在手机上看附近道路的拥堵情况,甚至包括平常各种司空见惯的大小图表,都是可视化的呈现过程。

在音乐领域,有人把行业的数据整理成图表和报告,有人把音乐背后的故事搬上荧幕,音乐人在演出中为自己的音乐量身定制了炫酷的 VJ 画面,各种音乐 APP 也将大部分歌曲的歌词进行了上传,将本应该依靠听觉获得的信息从视觉上更加准确地呈现了出来,这就是音乐可视化的作用。

最简单的音乐可视化是什么呢?就音乐本身来说,声音作为音乐的“原料”,由物体振动而产生。因此无论是日常录音,还是进行音频制作和编辑工作时,最直观的“可视化”就是声音在显示器上呈现的图像,也就是声音的波形图。若干年前,我们在打开曾经风靡一时(现在仍然广泛被使用)的 Windows Media Player、千千静听播放器时,播放器类似 Windows XP 怀旧风格的界面自带的声音波形变化也是可视化的一种。人们在听音乐的时候根据波形的动态变化了解歌曲的起承转合,在处理音频时根据录制好的声音的波形图进行编辑,可视化技术让这些工作流程更加方便。

当然,“音乐”并不仅仅只包含声音和歌词两种元素。

站在音乐行业从业者的角度,在可视化的过程中,有点儿严肃的“数据处理”往往和炫目的“视觉呈现”同等重要。比如,你可以利用折线图反映过去几年音乐节等演出活动的收入情况,也可以通过词云图、气泡图来显示参演场次最多的是哪些音乐人。近些年来,国内的各大音乐公司、媒体都会用类似的方式进行年度总结,公开的报告和数据中很多都运用了数据可视化的手段。同时,H5 交互界面,比如音乐 APP 的“年度总结报告”,也是可视化技术的一大应用。

将枯燥乏味的数据整理并展示出来,不一定是件无聊的事。在 The Pudding 的音乐版块中,作者的选题大多都聚焦一些奇思妙想的问题,比如“男歌手和女歌手谁能唱得更高”、“哪些词听起来最‘黑怕’”等等。


去年发布的报道《乐坛的黄金年代(Best Year in Music)》,点击报道链接,页面会自动播放从1997年起 Billboard 美国公告牌音乐排行榜的前五名变化。用户不仅能通过艺术家照片、折线图看到相关歌曲的排行变化,还能通过自己的耳机听到不断切换的歌曲片段,就像 DJ 自动为你播放一张 Mixtape 一样酷。

鉴于这部作品分析了多年以来流行歌曲排行榜的流变,也说明了音乐可视化的又一大用途——展示并预测音乐的流行趋势。

《Best Year in Music》

在作品《说唱歌手和他们的词汇量(Rappers, Sorted by the Size of their Vocabulary)》中,作者统计了从2014到2019年,75位当红说唱歌手在自己作品中的用词习惯。包括词汇量、不同风格与用词的关系等数据,均用坐标图、条形图展示了出来。这些 Rapper 们的大头照被做成了图表里的一个个坐标,并在读者光标移动时显示出相关歌手的用词情况。

《Rappers, Sorted by the Size of their Vocabulary》

相比于其他领域新闻的可视化报道,音乐的可视化报道满足了特殊的听觉需求,交互方式有趣,呈现了很多独特的音乐相关符号。纵观 The Pudding 音乐版块的这些可视化作品,作者们除了使用音乐的专辑封面、音乐人照片作为元素以外,还将图表中的元素与音乐相结合,

《音乐的文化边界(The Cultural Borders of Songs)》中,作者将吉他琴弦与折线图合二为一,好玩又不失严谨;在《何为朋克(Crowdsourcing the Definition of “Punk”)》一文中,作者在封面图上致敬了 Joy Division 的专辑《Unknown Pleasures》的经典封面,吸引粉丝们的眼球。这些都是音乐与可视化技术的巧妙结合。


那么,如何将自己的音乐作品可视化?我们将可视化工具分为编程和非编程两类来参考使用。

编程类软件
Processing、Max/MSP、
TouchDesigner 等

一定程度上,想要做出足够好玩又有一定深度的可视化作品,最好还是要掌握一门编程语言。R语言、JavaScript,以及 Processing 都能够灵活运用在可视化产品的制作上。用户在使用R语言编程时,可以通过其内置的各种程序包实现自己需要的功能;而 Processing 则是 Java 语言的延伸,在语法上要简单得多,十分适合艺术家进行可视化创作。

但对于绝大多数小白来说,编程仍是一个乏味繁琐的实现过程。码农也许能决定世界的未来,可如果实在不想坐在电脑面前熬夜敲代码,还是有很多其它选择可以考虑的。

专业一点的朋友们可以试试 Max/MSP。这款由美国旧金山的 Cycling 74开发的软件在音乐交互和可视化制作领域中有着不错的口碑。国内许多音乐人、视觉艺术家也都在使用 Max 进行创作。先锋电子音乐人魏濛(点击回顾音乐人专访)就是 Max 的忠实用户。Max 提供了独特的、模块化的程序结构和交互界面,在设计时相当方便。另外,著名的 Ableton 公司发行的 Live 系列软件目前也支持 Max 的插件使用。

Max 的主要工作原理

TouchDesginer 是一个基于节点式的视觉化编程语言软件。什么是节点式?就是你在工程中所有的操作、效果和素材都像树枝分叉,或者学生时代的知识点摘要一样清晰明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人喜欢层级式的操作流程,有人就更喜欢不那么让人眼花的节点式操作。这也是 TouchDesigner 作为视觉化工具的一大特色。因此,无论是创造交互媒体系统,建筑投影,演出现场视觉设计,甚至是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概念原型,TouchDesigner 都能够满足创作者的需求。

TouchDesigner 的界面

非编程类软件
FL Studio、Adobe After Effects、Staella 等

如果上述的软件还是太难了,对于想要实现简单制作可视化作品,有稍微有点音视频制作基础的用户来说,当然还有其他的选择。比如苹果系统的经典软件 FL Studio,既能进行音乐制作,也能显示一些基本的音乐可视化效果。

除此之外,更习惯被 Adobe 系列软件支配的朋友们也可以通过经典的 After Effects(也就是AE)实现简单的音乐可视化。在新的工程中插入一首喜欢的歌,然后根据需要添加效果,运用 AE 内置的功能即可实现简单的可视化作品。

FL Studio 和 Adobe After Effects 的操作界面。相关的教程在各大视频平台上都可以找到

在我们的手机端,Staella 是一款非常经典而炫酷的,以星空为视觉主题的音乐软件。虽然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制作严谨的可视化作品并不现实,但如果纯粹为了好玩,这类APP也是值得入手尝试的。用户可以通过软件内置的各种收费的星空主题效果,为自己的歌曲、录音进行视觉设计和编配。不想和那些复杂的软件打交道,起码可以挑一首歌,然后一起看星星嘛。

Staella 的 APP 界面

如果想再简单点,街声 App 的“街声波”小视频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肉饼

校对:外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