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笔记被很多人当作「第二大脑」,不仅仅因为它像一个容量巨大的硬盘,可以帮助人们存储大量信息,更是因为它真的像人类大脑一样潜力无穷,只要你愿意去挖掘,它就能帮助你一起管理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甚至能和你一起同频思考。
本文接下来要介绍的,就是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个「第二大脑」,让它成为你高效管理阅读全流程的得力助手!
1. 创建读书档案
在《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一书中,作者赤羽雄二为了管理「主动阅读」中的一系列行动,提出运用「读书档案」这一工具(具体内容参考拙作《麦肯锡精英的高效阅读法》)。
他设计的「读书档案」是这个样子的:
这张表配合「高效阅读法」来使用。他主张阅读纸质书,所以建议打印一些保存在文件袋里,每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档案」:读之前记录阅读目的,读之后记录新发现、将要采取的行动以及动态推进过程。
我现在读电子书多一些,即使读纸质书,也会把摘录和笔记电子化,收入印象笔记方便管理。所以仿照这张表,我在印象笔记里创建了一个「读书档案」模版。如下:
「读书档案」不仅可以管理单本书的阅读过程,进而指导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积累多了还可以形成一个丰富的「个人图书馆」,追踪某段时间的阅读轨迹。为此,在「Input|输入」笔记本组,我专门建立了一个「读书档案」笔记本,用来动态管理相关资源。
以村上春树的随笔集《悉尼》为例:
2. 形成读书摘录
为了摘录和做笔记方便,现在基本使用墨水屏看电子书。最近一个月都在微信读书上阅读村上春树的随笔,前前后后十几本了。很多人不喜欢阅读电子书,因为屏幕时间过长实在费眼。我的建议是买一个安卓版电纸书安装阅读app。我现在阅读电子书使用的是海信A6双面屏手机,有一块墨水屏,除了读书浏览新闻看公众号什么的都在上面,省电又护眼。现在又出了新款A5,单墨水屏,专为阅读而生,喜欢电子书的同学,作为备用机绝对物超所值。
言归正传。下面我以微信读书为例,说说我读电子书时如何进行摘录和笔记。
现在很多读书app都可以跨设备同步,而微信读书不仅能跨设备同步,而且可以在电脑浏览器上通过扫码登录,同步阅读(多看阅读也可以,但是体验差一些,尤其是不能调整字体大小让人很难受)。这个功能看似鸡肋,但若配合手机端,使用起来那叫一个爱不释手。以前读电子书,做笔记一般只划线不做标注,手机屏幕尤其墨水屏,打字实在太费劲,现在使用微信读书,需要文字标注的地方,我一般都在浏览器上输入,方便快捷,最大程度模拟了纸质书上随便写写画画、长篇大论的体验,而且方便整理和检索。
微信读书唯一不方便的是不能登录印象笔记账号,无法自动同步笔记。幸好导出操作还算简单,全选、复制,在「读书摘录」笔记本里新建一个笔记,粘贴进去即可。
3. 用「见感思行」卡片对笔记进行深度加工
「见感思行」卡片的创作逻辑和实例,《在印象笔记中打造写作闭环》和《如何打造写作知识库:「见感思行」卡片创作实例》两篇笔记中有提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移步一阅。
创作卡片看似简单,若要长期坚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思行」两部分内容,需要开动脑筋好好思考。但只要你能把它坚持下去,哪怕每天只写一张,一个月后就会发现,对书中内容的理解水平以及思考深度较之前「核爆炸式」的提高。我是把这个任务写入「晨夕日记」的日程里,要求自己每天至少创作一张卡片,以前只局限于读书笔记,现在慢慢扩展到所有输入方式,包括付费课程、ted演讲等等。获益匪浅。
这里我以村上春树的《悉尼》一书为例,展示几张创作好的卡片,仅供参考。
4. 通过「链接」将读书摘录和「见感思行」卡片汇集到读书档案
最后,再次回到「读书档案」。之前说过,「读书档案」是一个管理工具,管理工具要具备提纲挈领的功能,我们在回顾一本书的时候,只要打开这本书的档案,就能一键直达所有相关信息。所以,我们需要把相关的摘录、笔记和「见感思行」卡片甚至读后感都汇集到档案中来。这时候我们需要用到「链接」这一功能。还是以《悉尼》这本书的档案整理为例:
这是读完《悉尼》后形成的读书摘录:
在《悉尼》的读书档案中,插入读书摘录的链接:
在《悉尼》的读书档案中插入写好的「见感思行」卡片: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读书摘录」的62条笔记还没有全部写成「见感思行」卡片,后续还会选择一些写成卡片,所以卡片数量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加。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卡片链接需要重新修正一次。
最后,因为读书档案中涉及3个月(可以自由设置时间)之后的收获、行动等,所以添加一个提醒,以便后续检验运用成果。
这样,当我们需要查阅读过的书时,只要打开该书的「读书档案」,就可以一键直达相关内容,进行回顾、修改、补充。
到此,吃透一本书的完整链条在印象笔记中就打造完成了。因为有「读书档案」,我们可以对当时的阅读过程有个大体的把握;因为有「读书摘录」,我们可以短时间内对全书最触动自己的内容进行回顾;因为有「见感思行」卡片,我们可以对全书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并且将精华内容最大化为己所用。
查理芒格说,要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做到每天夜里睡觉时,都比那天早晨聪明一点点;他还说,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你才能有所进步。我们要养成一辈子手不释卷的习惯,因为书是一条路,通过这条路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让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但同时更要学习好的方法,让这条路从「羊肠小道」慢慢扩展成「高速公路」。希望本文中介绍的建造「高速公路」的书籍管理法能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