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你想先听哪个?

疑问

有读者在后台问我:

王老师,最近看新闻,研究生要扩招。那么研究生学历会不会贬值呢?

我有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你想先听哪个?

根据「先苦后甜」的原则,咱们先说坏消息吧。

坏消息是——按照均值来衡量,一定会贬值

既然你提到「贬值」这个词,我们就得谈谈价格问题。我们都了解,价格是由供需决定的。供给上涨,需求不上涨,就意味着价格会下降。我用来自于 creately 的这幅图给你形象展示一下。

现在供给增加,岗位需求涨了没有?这需要你根据环境信息,做出自己的判断。

好消息是——贬值空间有限

就如同某支股票,目前价格 10 元。理论上说,它可以上涨到 20 元、50 元……但是,跌到头儿,也就只能跌到 0 元。

况且,只要股票背后的公司发展得很健康,未来收益预期较高,又没有现金流断流的问题,那么即便不理性的抛售,暂时将其价格显著压低,未来也会有涨回来的机会。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

职场也一样。赶上经济大势遇到短期困难,例如遭受到了疫情影响时,你可能无法实现入职时获得高薪,甚至可能第一份工作都不是那么满意。

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你有本事,能为别人创造价值,也就会给你自身带来租值

毕竟,你是如此重要的人才,哪个理性的雇主愿意让你被别人挖去?

但上述论断的前提,是价格得有价值支撑

不然,即便是涨上了天的东西,也会掉下来。

就如同巴菲特的那句名言:

You only find out who's been swimming naked when the tide goes out.

所以,我们得来看看「研究生学历」价值的构成。

价值

一份学历,主要包含了两部分的价值。

  • 知识技能
  • 信号传递

前者是说,你来读研,学到了的本事

后者是讲,你的一纸学历证书,能否让雇主把你和不具备学历的人区分开,对你更加青睐。

咱们先来聊聊这个「信号传递」。

达尔文曾经很纳闷,孔雀为什么拖这么长的尾巴。没有实际用处,还不利于面对天敌逃生。

后来他老人家想明白了,是因为性选择的时候,尾巴可以向异性传递「我很强,有这么长的尾巴累赘,却依然能够生存」这样的信号。所以这个特征,虽然不利于个体存活,但是有利于基因遗传。

考研的过程,也是一种强信号传递。

大家都知道,要想上研究生不容易,需要进行非常充足的准备。具体需要准备什么,你到考研自习室看一圈儿,也就基本上了解了。

选择去自习,而不是在宿舍睡大觉;选择做题,而不是刷手机;选择假期学习,而不是旅游或者打工赚钱;能金榜题名,而不是名落孙山……这些,都表明了你的目标感、意志力、智商……

看!这都是很强的信号吧?

雇主们,对我的优秀,你难道能视而不见吗?

如果就此结束,那么扩招对于研究生们来说,显然是个利空。因为信号传递效果会减弱。

没有原先那么努力的人,没有如此毅力的人,也有更大可能考上研究生了。

我想,这大概就是提问者主要担心的问题。

但是,你多虑了。

下面我要讲的,才是重点。

真实

我们很多人,好像忘记了,刚才讨论的「头悬梁」、「锥刺股」、「目不窥园」……都发生在你考上研究生之前

考上研究生之后呢?

大多数人,是继续像考研时代一样拼,还是等着混毕业证?

其实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如果你现在还是个本科生,可以找几个研究生师兄师姐聊聊。

注意,不要光听他说什么,看他怎么做

有的学生,考研时拿出奋勇搏杀的冲劲和毅力,过五关斩六将;考上研究生之后,立即转入「超级节能模式」。

别说什么在科研领域勇攀高峰了,对他们来讲是不存在的。

假设「拿到毕业证」,相当于考试得 60 分。你猜猜他会怎么做?

就如同你应对大学里「不计入学分绩的」考试一样:

60 分万岁,多一分浪费。

能完成「规定动作」的,就算是不错了。对于老师的要求打折扣的,也毫不鲜见。有的甚至如同冬眠的动物一样,锱铢必较地认真计算「能量付出」与「学位证书收获」的性价比。

于是你会看到这样的情景:

假期能旅游或打工,绝不搞研究;能刷手机,绝不写论文;能在宿舍睡大觉,就不会上自习……

想想看,这样的学生,在研究生的 2-3 年期间,学到了什么真本事吗?

这张不过是「尽量保证及格」态度换取的毕业证书,又能有什么样的信号传递作用?

雇主可能会对你当初考上研究生表示钦佩;但你如果想拿最终「获得了学位」来说事儿,只能引起别人的哄笑:

别逗了,难道还真有毕不了业的吗?!

在你的一张毕业证书里面,仅仅包含了「勤奋备考、顺利入学」这一个信号而已。

其他的部分,它都代表不了。

所以你看,就算因为扩招,研究生学历贬值,** 又能再贬多少**呢?

我知道你对上述描述很不满:

不但我自己,就连我认识的张三、李四和王五,都是好学生,他们读了研究生以后,依然勤勤恳恳做科研,一篇篇地出 SCI 论文,奖学金拿到手软……

这不是逻辑课,我不跟你详细介绍「以偏概全」或者「幸存者偏差」之类的逻辑谬误了。

哪个学校、哪个专业,都有优秀学生。俗话说得好,「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呢」?

但是均值呢?总体分布呢?

动力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

原先这么勤奋的人,怎么上了研究生会这样?

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目前研究生毕业证书缺乏分级

欧洲的一些学校,毕业生是要严格分等次的。例如英国,不但研究生教育本身详细分为若干不同类别,而且有些类别中,还是要依照学生的表现,在毕业的时候分成至少 4 个层次。人家还专门保留了一个叫做「失败」(fail)的层次。入学不但不保证你能获得毕业证书,而且就连你最终的等级取得,也是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往高处挤一挤的。

而不分级,就意味着不管你的论文,是被老师高抬贵手放行毕业的,还是「硕士毕业时候,论文就达到了博士水准」的,你们的毕业证书没啥区别。都是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甚至号码都连着。

出去找工作的时候,你并不会因为毕业论文含金量高而优先;而导师对你无数次愤怒的批评,一般也传不到雇主耳中。自然,你也从来都当做耳旁风。

人才市场以均值来估计毕业生水平。这么一来,「划水」的人,实际上搭了便车。而奋进的人,却要以自己的努力贴补别人。

毕业集体照上,一样的服装,一样的笑容。你猜谁会笑得更灿烂?

另一个原因,是你的家长、老师造成的。他们从小就给你编织了一个美丽童话:

娃,别怕吃苦。只要上了大学,就……

(请自己脑补背景音「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上了大学后,你发现,「老子被骗了」。

怎么办?

有的人,惯性使然,就把童话的实现,转而寄托在新的目标上:

只要我考上研究生,就……

不幸的是,当这个前提实现的时候,你也就失去了全部的动力

虽然看起来,这么多年,你一直在寒窗苦读,在认真学习,但是,你几乎从来也没体会有过那份对于知识本身的好奇心与追逐欲望(「我要学」),而从来都是依靠外部激励,调用最为稀缺的意志力,来完成「学习」这项艰巨的任务(「要我学」)。

外部的激励突然消失,而你的意志力也已经同时被一次次的大考消磨殆尽的时候,你累了,只想「冬眠」。

后果

可如果你上了研究生,就一直采用「超级节能模式」,那么对于「学历价值」,简直就是「戴维斯双杀」了。

人才市场上,一开始,可能会存在「低垂的果实」。你研究生阶段混日子,却依然能找到「钱多事儿少离家近……数钱数到手抽筋」的好工作。

这样的例子,也被大家津津乐道,口耳相传。仿佛世界里充斥着这样的幸运。甚至,这世界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

对于这样的社会新闻,即便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也希望你保留一份警觉。人家作者和编辑也是为了吸引眼球,好混口饭吃。毕竟「狗咬人不算新闻,人咬狗才是」。

问题是,雇主们傻吗?

他们怎么能被一块石头绊倒两次、三次,乃至于无数次?

如果你了解过「二手车市场定价博弈」,就该知道这种「反向淘汰」,最终是别人会对研究生学历不断调低总体估值。

这个过程,哪是从今年的扩招才开始的?

对策

讲了半天让你不安的话,咱们讲讲解决的方法吧。

能问出这样的问题,或者对这个问题感兴趣,说明你不是准备「彻底放弃」,或者赖在「超级节能模式」里,不愿从冬眠中苏醒。

这种情况下,你怎么才能提升自身价值,并且脱颖而出呢?

我给你三点建议。

首先,(重新)找到兴趣。

听从你自己兴趣的指引,而不是短期的诱惑。考研定专业、选导师、选题的时候,千万不要盲从,不要人云亦云。

一定要争取选做自己真正好奇、感兴趣的题目来做。不要听信那些「只要跟了我,就给你……待遇」的话。为了一时的看似「高收入」,牺牲自己的长远前途不值得。再说,谁能保证这些承诺都兑现?前车之鉴还少吗?

科研和学习,都是需要付出艰辛努力,才「有可能」达成大成就的事儿。运气在里面,本已经占了很大的因素。你要做好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的准备。这要是没有兴趣,又怎么可能真正愿意坚持?你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又怎么能愉快得起来呢?

其次,坚定「为你自己」而学。

研究生是师徒制。导师其实是把你引入这个圈子的人。读研过程中,要干许多工作。千万不要计较。

想想看,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绘画大师,例如伦勃朗,他们的绘画很多都是由学徒完成部分或者主体。而大师往往是最后负责「画龙点睛」的。

这样的画,署名不可能是学徒。可想而知,酬劳里面,谁拿大头儿,甚至是全部?但是学徒为什么愿意做?因为这是把自己的手艺,打造得和大师之作难分伯仲的机会。学术界更为贴近的例子,我建议你阅读我曾经给你推荐过的《巴拉巴西成功定律》。

如果你的学习不是为自己,那么看得见的、分得的利益才是你获得的全部对价补偿。你怎么可能不计较?

但如果你的学习是为了自己,那你就有了另一本账:

这事儿做下来,自己的能力有没有提升?有没有给自己未来的合作疏通渠道、构建网络链接?

如果有,那就做。只要不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就行。

你越是不计较,就越有可能承担更多的活儿。因为谁都愿意把活儿交给「靠谱」、「不计较」的人手里。兴许在别人眼里,你就是个傻子,亏大发了。这个时候,你也不用急于解释。「闷声发大财」,是一种难得的传统智慧。

第三,打造个人品牌。

你的论文代表作是什么?发表在了什么层次的期刊?有没有专家引用你的文章?评价如何?

有没有争取到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甚至是申请当志愿者?对行业的大家,有没有通过开会和讲演问答、海报展示等机缘,建立个人通讯联系?对业内新秀,有没有积极找寻到共同合作的机会?

有没有自己的 Github 账号?有没有建立自己长期的 Github 提交记录?有没有建模比赛或者 Hackathon 获奖的记录?

有没有自己的自媒体品牌?有没有足够的爆款文章?在知名写作平台有多少粉丝?有没有建立牢固的粉丝社群?

有没有自己的短视频在圈里有口皆碑?有没有作品形成模因,在全网传遍每个角落?

如果上述问题里,你的答案是一堆的「有」,你还用担心找工作的事儿?

你发愁的,只是该从一堆优质的 offer 里面,选择到底去哪个的问题。

甚至,你根本就不用去找工作了。

小结

小结一下,希望看过本文,你能了解到以下的知识点:

  • 研究生扩招,「学历均值」贬值在所难免,「好在」幅度不会很大;
  • 真正导致学历贬值的因素,不是今年的扩招,而是内部动力和外部激励同时消失的时候,大部分人的迷茫和放弃进取;
  • 你可以通过「寻找兴趣」、明白怎样「为自己学」,以及通过「代表作」等「打造个人品牌」,让自己提升价值,脱颖而出。

金融市场上,熊市里也有人赚得盆满钵满;牛市里,也有人亏得倾家荡产。人才市场也类似。所以不要抱怨一个时代,而要专注把握好自己。

祝学业进步,工作顺利!

读过本文,如果觉得有收获,请点赞

要读更多的文章,微信关注我的公众号“玉树芝兰”(nkwangshuyi)。别忘了加星标,以免错过新推送提示。

如果本文对你身边的亲友有帮助,也欢迎你把本文通过微博或朋友圈分享给他们。

延伸阅读

你可能也会对以下话题感兴趣。点击链接就可以查看。

题图:Photo by Good Free Photos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