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群讨论中,作者们开始分享自己手中设备的壁纸与图标排布,以及背后的思考和理由。作为传统「装了啥」类分享的必备项目,壁纸也是必不可少的分享项,机器人收集了作者们提交的壁纸,并置顶在了评论区。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壁纸与思考。

@ThomasTeng:专机专用

🔗 查看 TA 的作品

我的主屏排布原则:「效率第一,勿扰第二」

效率第一

根据自己的使用频率偏好,把最常使用的 App 放在 「C 位」,以手指最方便舒服按到为标准;

勿扰第二

刻意将容易沉迷的 App 与不太常用的 App 按类别放入文件夹,确保打开手机的第一眼不看到这些时间黑洞。

第二屏是使用频率更低但偶尔也会使用的 App,顺其自然排列,频率更低或功能重叠的 App 放哪呢?当然是删掉才清净啊。

专机专用

还有一部淘汰掉的三星老手机,已恢复出厂设置桌面只保留了自带播放器,开启飞行模式加省电模式,用来给孩子播放儿歌和绘本故事等。

@Kostya:西兰花万岁

🔗 查看 TA 的作品

我来抛砖了😬

说起主屏幕,我喜欢各个设备的壁纸都差不多,所以我的 iPad、iPhone 和 Mac 的壁纸都是同一张西兰花(笑)。在这张照片上,跨设备的尺寸问题用 Photoshop 和内容识别填充就很容易解决。

iPhone 的主屏幕排列倒是谈不上什么哲学。首屏我基本保持了装机的原来排列,这些系统自带的 app 倒也的确是很常用的。第二屏幕基本通过分类来排列,基本上顺序不怎么讲究,因为肌肉记忆一旦形成,闭着眼也能找到自己常用的那几款 app。Dock 放着社交网络、文件、Safari 和音乐,这也是我希望无论在哪个屏幕都能够立刻访问的 apps。如果有不常用的 app 我希望立刻打开,就会使用 Siri 或者 Spotlight 搜索。

Apple Watch 的表盘,下面的内容来自我的 文章

计时仍然是 Apple Watch 的核心功能。有了 Series 4 上的更大的屏幕空间之后,表盘显示也变得更加复杂起来。watchOS 6 所提供的新式表盘「加州表盘」是我目前最喜欢的表盘样式,并且支持同时显示 5 种不同的复杂功能。在表盘上的那个复杂功能很适合显示当前播放的歌曲名称,或者是接下来的一个日程,所以我将同样的表盘复制出两份,分别用来显示歌曲名称或者日程,并且将两个表盘相邻放置 —— 这样一来只要从屏幕边缘轻扫就可以快速切换两种表盘。

当然有些时候,一眼就能明白现在的时间也很重要 —— 这就要求表盘尽可能简洁。这时候我可能会选择「数字双色表盘」,小时是填充一种颜色,分钟则是描边另一种,十分醒目。

Mac 是工作和生产力的重要工具,因此桌面空间的简洁很重要。macOS Mojave 引入的 Stack 功能是强迫症福音,我也用它来管理桌面上的文档、图片和屏幕截图。一些长期不用的文件就会进入「Archived」文件夹。工作、学习文件入口就是「Work」文件夹。最近我突然喜欢把 Dock 放在左侧,这倒是没有什么理由🤦‍♂️。macOS 通过触控板手势很容易在窗口层叠的情况下显示桌面,配合触发角的合理设置效率会更高。

@小菜子:是自己喜欢的习惯的就好了

🔗 查看 TA 的作品

手机桌面图标分享也要有道理,有哲学吗 ? 其实不然,在我看来,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习惯的就好了。毕竟,千篇一律不如自己的特立独行。

首先说明,我不仅不是效率达人,还是一个有着应用下载囤积癖的 " 怪人 "。

我的首屏,添加了微信,QQ,支付宝等常用应用的快捷方式。

通过在首屏上划,可以直接到达应用界面。顶部的搜索框我几乎未曾使用过。在这个页面可以看到,针对各类应用,我只是做了一个初步分类。得益于目前各手机系统的优化,它可以给分组应用提供一个准确的分类,如:游戏,新闻,阅读,工具等。

接下来,就是展示我囤积癖的时刻了。这样的类似页面有三页。下载的应用有没有用处我不知道,只要好看的有趣的我就会下载,放着吃灰我也不怕。不到最后内存告急的时刻,我绝不会卸载。

在此,我隆重推荐 polly 这款应用。类似于轻芒阅读,它可以添加一些信息源。我几天每天至少打开它 3 次,真的是又简洁又优雅的工具。

@索拉否:图标要手指先能够得到

🔗 查看 TA 的作品

  • 紧急应用 :比如高德地图、支付宝这种其实每日唤醒次数少,但是需要快速打开的应用
  • 提醒自己的应用 :比如提醒自己英语学习、显示空气质量,这些需要,提醒自己的待办事项

右手握持手机,所以留出空白区域防止误触。

先按照按照应用频率在大拇指不同圈层排布,然后按照颜色排布。

如果需要应用不在主屏幕,则直接下滑呼出搜索界面寻找应用。

@SunsetYe:自己做锁屏壁纸

🔗 查看 TA 的作品

桌面在买了 Fences 之后其实就已经不「脏乱差」了,但是 Fences 总没办法完全对齐,难受得很;在桌面上放置太多分区也并不整洁。

直到……我发现可以把透明度调成 0%!在这个模式下,分区在鼠标停放时才会显示;而经过试验,这种显示方式对拖放文件并无影响,比卷起分区的解决方法更舒服。配合上 Wallpaper Engine 就更爽啦!不说了,来看段录屏吧

锁屏:没啥好说的,我只想说花了一个早上做的壁纸没用。

MIUI 在全量推送新版抽屉桌面之后,这个桌面目前来看想当符合我的口味,不用纠结中等频率的应用放在哪里了,要定位放在抽屉内的应用也相当快捷。

至于桌面图标,我会保留出厂第一屏,从第二屏开始摆放 1-2 屏最常用的应用,并随缘按照应用分类 / 派别摆放。这里要提一下桌面壁纸:很多桌面壁纸都因为 MIUI / iOS 自带的壁纸调整功能没内味儿了,在线蹲一个好看的壁纸合集~

@leadream:经过优胜劣汰的应用才能存活在第一屏

🔗 查看 TA 的作品

我的手机桌面没什么特别的排布方式,就是按照安装时间一个一个往后排,我也不喜欢用文件夹归类,就那么自然地排着。每当我下载一个新应用时,它就自然而然地在最后一屏最后一个,当我使用它觉得它不错时,就会把它移动到前几屏。也就是说,一个 App 想要排到前面,就得看它表现了。

现在手机上装了有几百个应用了吧,但常用的也就第一第二屏。希望我这种排布方式不会让大家不舒服。

这些是优胜劣汰后走到第一屏的优胜选手们

@HarveyJanson:四大平台,各有千秋

🔗 查看 TA 的作品

我的桌面管理方式:

iPhone:第一屏全放第一方 App,第二屏放最常用的 App,第三屏是垃圾场和崩坏 3。实践下来,也就能用到这么多,不禁对这个 256G 的存储产生了疑问。

Apple Watch:之前记得我派有一篇文章,讲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表盘,觉得这个哲学很有意思。于是就有了第一个表盘睡觉用,第二个表盘通勤用,第三个表盘工作的时候用,第四个表盘坐飞机用(

Mac:桌面继承了之前 Mac 上备份的东西,之后也没怎么打理,但东西基本不在桌面上留。Mojave 有了堆叠之后,好管理了不少。Dock 上(基本)严格按照官网 demo 图,有什么放什么,用不到也没关系,看着舒服就行(

PC:桌面上除了一个放临时文件的和一个不知道该何处安放的文件,只留一个回收站。任务栏就比较随性了,Edge 把网页变成 App 这个功能还挺有意思的,追漫画还不错,ShareDrop 用来和 Mac AirDrop 用。

@Vio:壁纸是一个人的审美取向

🔗 查看 TA 的作品

又到了我最喜欢的桌面分享环节~

其实在之前某期「和派聊聊」的讨论中,我恰好聊过类似的话题。当时我是这样说的:

壁纸的演变可以看出一个人审美的变化、对生活的态度和个人趣味的取向。

其实远不止这些,特别是当手机和电脑愈发成为「数字时代居民的电子器官」的时候。

这里面还有一层含义就是,手机和电脑同时也是人的第二张名片。我们带着什么样的手机电脑出门、带着什么样的桌面示人,也就意味着我们希望展现出自己什么样的形象。

手机

对于手机而言,换了 iPhone 之后,布置桌面的乐趣和动力都少了很多,一方面是因为 iPhone 原生的用户界面就很好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 iPhone 桌面能改改的只有图标顺序和壁纸这两点,而且图标之间是无法插入空白的,所以排来排去,只能围绕四个字:「视觉隔离」。

图标

老规矩,第一屏留给 Apple。

第二屏的每行 4 个图标,我采用了一个常用应用 + 3 个文件夹的形式,也算是形成了一种视觉隔离和视线引导。以前自己爱把常用的社交应用放在一个文件夹里,可能很多人也会这么做,后来想想这其实是一个错误。因为每次打开的时候都要多一步「打开文件夹」的操作,很繁琐。后来我看到好多女孩子都喜欢把微信放在 dock,这也是挺好的,可是我不习惯。对我来说,dock 上放「电话、信息、浏览器、相机」已经是保留了好多年的上古习惯了。不管怎么说,最后干脆就直接把它们放在桌面啦。

第三屏也有点意思,我放了一些常用的 shortcut,比如支付宝的各种扫码,毕竟我崇尚的还是「能走两步到达的不走三步」。然后那个洗衣提醒其实是一个捷径,我也设置了 Siri 触发,这样我每次洗完衣服之后告诉 Siri「我刚才洗衣服啦」,他就会在半个小时之后提醒我去取,然后太阳落山之前一小会提醒我收衣服,蛮方便。

应用

关于应用,其实我没怎么研究过应用分类,基本上还是跟着感觉走:看新闻的就放到「信息流」,拍照片的就放到「摄影」类似这样。摄影类目还有蛮多有趣的 App 值得推荐,比如一卷要洗三天的 Gudak、胶片模拟类的 Fimo、有中国老式照相馆感觉的 INCH、以及连暗房都要自己动手的 Darkr 等等。

壁纸

作为官方壁纸的忠实拥趸,从 Pixel 到 iPhone,我几乎每一台设备都会用很长时间的官方壁纸,手机上自然也就用了蓝色的这张。官方壁纸的不足在于过于四平八稳,但好处就是不像外面一些美其名曰绝美壁纸的「妖艳贱货」那样小家子气。

图标

我就把它当个大手机来说吧,其实主要思路还是「视觉隔离」。首屏页给 Apple,第二屏我就开始遵循「最重要的放在最上面」这个原则了,因为平板相较手机来说,垂直距离大了很多,这样区分应用也方便了很多。最上面放最硬核的干活工具,抬眼就能看到,然后放一排文件夹隔离视线,下面放一排次重要的应用,都是点击一次就可以打开。所以我依然是「能走两步到达的不走三步」。这次,社交应用被我移到了 dock。

壁纸

壁纸当然是要和手机保持一致性了。自古红蓝出 CP,就它了。

Windows

对于桌面操作系统来说,玩法就多了。mac 机器不在手边所以截不了图,不过思路和 Windows 都是相通的,就是 桌面只放一个「收件箱」文件夹。 图标最多的时候也就只有「此电脑、收件箱、控制面板、回收站」这四个。后来我也一直认为,这是我桌面能够一直保持干净整洁的主要因素。

所有临时文件全部归入收件箱,用完后及时归档,桌面不留任何杂七杂八的东西。其实我收件箱里东西也很少,因为我想当一个爱干净的男孩子,所以我是个整理思维很重的人,自己基本上用完文件就归档了。每当看到一个文件多得瘆人的电脑桌面,我就仿佛看到了一个已经半年没洗澡的叙利亚难民。

对于我的 Windows to go,我安装了第三方主题、安装了 dock。主题是为了好看,dock 是为了方便,因为上面可以放常用文件夹、控制面板、回收站之类。没了 dock 心里总感觉空落落的。任务栏自然就放到上边了。Dock 最左侧是时钟,图案是我根据 ZIIIRO - Gravity 的实体表盘复刻的。 链接

而 WTG 的壁纸,自然选择了微软官方的「Hero - 改」,比 Win 10 推出时的 Hero 壁纸好看很多。最后,猜猜我启动界面选的什么?哈哈,是 iOS 的暗色壁纸!

@ln-勇字当头:吕老师系列壁纸

🔗 查看 TA 的作品

我的手机桌面主屏尽量保证简洁、常用应用随手就能够到,但是不能为了简洁而牺牲功能性。iOS 这边,就是只能尽量多塞 + 文件夹伺候。

Android 那边就简单了,用 Nova 也好 ,Lawnchair 也好,都能上划图标来打开其他应用,针对这一点,我尽量采用一一对应的原则,譬如上划相机图标打开的就是相册,上划 Chrome 图标打开的就是 Via 这个浏览器。必要的小部件尽量选择美观实用的,譬如 Android 上使用 Home Agenda 来显示日历事项。

@stevapple:精打细算是每个 16G 手机用户最后的倔强

🔗 查看 TA 的作品

话不多说先上图。

我为什么用起了 16GB 手机?作为曾经把 64GB iPod Touch 5 和 128GB iPhone 7 Plus 塞满的人,我本来觉得 16GB 手机的使用是一场噩梦。然而随着 iPhone 7 Plus 不幸阵亡,我不得不拾起原本是备用手机、只承载通讯需求的 16GB iPhone SE 作为主力,由此踏上了寻找体积小巧、功能强大的 app 的道路……

在 16G 手机里,每一寸空间都需要精打细算。我的选择是优先满足通讯(QQ、微信)、支付(云闪付、支付宝、京东金融)、拍摄(Foodie、Office Lens、Procam 7)两大需求,其余需求尽可能转移到其他设备上。其中,天气、音乐、邮件、时间管理等功能我都尽可能选择了内置 app 来节约空间,另外则是针对小说(QQ 浏览器)、资讯(少数派、IT 之家)等需求添加了部分第三方 app。特别想要分享的是实时公交查询部分,虽然有快捷指令方案但确实不够便利。我选择了由公交集团官方出品的「上海公交」和「合肥智慧公交」app,相比第三方体积更小,数据也更精准。FileExplorer Pro 则是用来连接远程服务器,包括局域网内的 SMB 分享和服务器的 FTP 服务。

另外一个想要分享的是各类「插件」。这些 app 本体不常打开,往往是在通知中心或系统分享里使用,因此我将他们放在了「实用工具」文件夹的第二页(这也是唯一一个有第二页的文件夹,如此充分践行乔帮主「最多 3 步找到一个 app」的原则)。我选择了事实证明无论如何也无法舍弃的 6 个插件:

  • Pin,支持云端同步的剪贴板管理软件,平时用来分词或同步剪贴板(以及对文本进行简单的剪藏);
  • 熊猫吃短信:体积最小、拦截效率有保障的短信过滤器;
  • Autowake:配合 Apple Watch 使用,结合睡眠状态智能唤醒;
  • Symbols:符号键盘,涵盖了 iOS 上无法输入的几乎全部常用符号,同时完美支持 iPad、有使用记录功能、还有支持 iCloud 同步的「收藏夹」;
  • Speedafari:另类的广告过滤「神器」,超强过滤模式可以完全禁用 CSS、JS 和图片,找回老年机般的「无广告」上网体验;
  • SYS BOX:通知中心插件,有系统状态、流量监测、倒数日、启动中心等功能,主要用来查看剩余空间(16G 用户的命根子)。

剩下的还有记账工具 MoneyWiz 3,图片处理工具 Touch Retouch 和 Picsew,用来充当 PPT 翻页器的 MiniMouse Pro,同样是万里挑一的兼具小巧和强大的 app。

@许万里Alva:随手拍的一张照片

🔗 查看 TA 的作品

我的手机壁纸是去年在广州大剧院随手拍的一张照片,看起来蛮适合做背景就一直用到现在。

图标排列比较随意,是根据「同类型」或「同一时间段打开」来分的。比如把新闻类 app、国家地理、少数派和知乎等我用来接收资讯的 app 放在一起,每天不定时打开这个文件夹把里面的 app 都看一次。

因为归类是按照自己的打开习惯来分类的,所以也没什么特定的规律,我打开微博后顺手也会看看豆瓣和 ins,就都放在一起,我觉得图标排列自己用着习惯和便利最重要。除此之外,我会把最常用的 app 放在最下面一排,这样就算单手操作也很迅速点击到。

想分享的私藏应用主要是摄影类的(如图):

  • Enlight:用了很多年的万能修图 app,但是它出了 photofox 之后似乎就不更新了,近期出现很多 bug,迫使我下载了它的新应用 photofox,现在还在熟悉中。
  • VUE:简易视频剪辑软件,用来剪一些简单的视频蛮好用。
  • CALLA 和 NOMO:都是仿胶片拍摄的 app,拍摄效果我很喜欢,留着日常随手拍些照片。
  • 黄油相机:很多可爱的字体可选,用来加字或图案很合适。
  • Slidebox:超级好用的照片极简整理 app,之前专门写过一个 文章 来讲这个 app,这里就不多说啦。
  • Picsew:拼图 app,主打横向或竖向的长图拼接。
  • Facetune:修脸用,主要在女孩子之间合照的时候用。

另外电脑桌面的分类很常规,想说一下的是加个「暂存」的文件夹,用来存储一些「暂时需要留着但以后会删掉的文件」蛮好的。

@钟桦服:「一月一壁纸」拍摄计划

🔗 查看 TA 的作品

前期为了提升自己的摄影技巧,给自己制定了「一月一壁纸」拍摄计划,每一个月第一天都需要出门拍摄下一月的壁纸。来强迫自己出去拍照,也攒了一点点自己觉得拍得还不错的照片。分享以下照片 , 构图基本可以满足各种大小尺寸屏幕。「照片各位大佬喜欢的话自用就好,就不要拿去商用了」。

@XavierWang:桌面图片排布原则

🔗 查看 TA 的作品

iPhone

尽量将应用排布在第一页中,按照「常用」、「按类型分类」、「低频」三大分类进行拜访,日常使用的放置于桌面,其余则按照分类放置于文件夹中,文件夹内同样按照使用频率进行排序。

iPad

iPad 上的排布规则与 iPhone 上的大致相同,Dock 栏则增添了效率工具,方便在使用其它应用的时候快速使用其中的应用。

MacBook

鉴于 Apple 有 Spotlight 的功能,LaunchPad 中的应用直接按照应用类型进行分类,文件夹内则按照应用名称升序排序。左侧的 Dock 栏保留了日常用到的应用,其它应用则通过 Spotlight 输入应用名称打开。

其它

在这里两款工具:一个是爱思助手,它除了有我们熟知的手机管家功能以外,还具备了图标整理的功能,尽管在 iOS 中能够通过长按来实现批量整理,但小屏幕的效率远不如大屏幕高,图标整理助手能够「批量选择」、「按类别自动分类」,轻松整理 iOS 设备的桌面。

另一个则是在 macOS 上的 LaunchPad Manager,提供了「按应用名称排序」、「批量选择」、「批量移动」的功能,从而提升整理的效率,此外还能够备份桌面布局,以便日后使用。

@MrD:制作壁纸还有几个注意事项

🔗 查看 TA 的作品

一直都很喜欢用手机自制手机壁纸,我觉得这样也许是手机发展到一定阶段其生产力的最好体现。

手机壁纸制作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首先考虑到手机页面的复杂性,图标和文件夹占据着桌面区域的主要区域,所以需要拍摄大量纯色的元素,或者说是极简类型的构图,并且注意利用图标的排布逻辑,譬如图标从上往下排列,并且空隙最大的区域来自 dock 栏和翻页页面之间的区域,图片的主体元素应尽量靠近这一区域。

另外需要注意区分锁屏壁纸和桌面壁纸,因为锁屏壁纸要考虑到时间显示和下面的相机、手电快捷图标以及解锁提示等元素的遮挡,除了正常显示,还要考虑与这些元素留出一定的距离,不至于过于拥挤。

另外,由于一般手机的拍摄像素为 1200W,所以应尽可能运用竖向构图,尽可能的减少裁剪,毕竟考虑到图片设置为壁纸需要放大到全屏大小,甚至还需要留出「透视」余地,导致很容易看清画质损失,所以保证拍摄尽可能不裁剪的同时,还需要用 Recrop 一类的 App 进行算法扩大纯色区域,当然这招并不是万能的,因为算法无法无中生有,所以只限于纯色区域。

@胖鱼要进步:色系桌面

🔗 查看 TA 的作品

@Umi:对壁纸底部进行高斯模糊处理

🔗 查看 TA 的作品

坚持以使用频率为主,以功能类别为辅的指导思想,常打开的放主屏,频次低的扫进文件夹;贯彻落实「手机主屏不超两页,电脑主屏不留文件」的极简精神,新安装应用分门别类收纳,定期卸载吃灰应用,电脑桌面及时整理;发挥扳机厨的带头作用,所有设备使用《小魔女学园》壁纸,并针对手机主屏图标多的现状,对壁纸底部进行高斯模糊处理✨

我的壁纸原图出处:

  • https://www.pixiv.net/artworks/63624853
  • https://www.pixiv.net/artworks/63838847
  • https://www.deviantart.com/oldloop/art/Little-Witch-Academia-Wallpaper-759249449
  • https://www.deviantart.com/phantomthieft/art/Little-Witch-Academia-Akko-729395086

欢迎大家来评论区分享你的主屏 🌛

> 想要参与 Matrix 作者群和作者们一起讨论? 申请成为 Matrix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