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本文是「少数派 2019 年度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本篇征文的投稿赛道为:我的2010年代清单。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书店之于我们,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这样用滥的词句相信很难让人心里有波澜。

对我来说,书店是一次出门的理由,一个能带来惊喜的地方。2010 年代,有这些书店让我难以忘怀。

保罗的口袋

地点:合肥

2018 年 12 月 30 日,《好奇心日报》发出「星期六小说」的第一篇小说推送,童伟格的《王考》,祖父与孙子在山村的故事,轻逸、跳脱的文字,清新又有些荒诞的故事,将这位华文文学作家带向大众,我期盼着每周六的推送,到了第四周,遇到了不流的小说《对一次暴力的描述》。

无聊和压抑也许是我们除了性别之外唯一的共同点。在工作之余——工作之余——我们挤出一点抵抗的情绪……无一例外都生出发泄和解决的冲动。遗憾的是,往往只有发泄,并无解决,郁结们仍然稳定地存在着,在醒来的时刻,先于日光而笼罩在我们的身上。

——《对一次暴力的描述》

这篇小说出现了一种于我而言新的表达:「对生活的武断态度」。无论是一些对规则反叛的人,还是张嘴就是不满和抱怨的人,其实他们好像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或许有那么几个瞬间,出现了可能是正确的方向,但「太费劲了」,于是放弃。这个合肥作家以中年男子的同学聚会为契机,书写着或是中年群体的失落、孤独和颓废,或是青年在价值观形成抑或是文学作品的影响下,对时间无边无际的无聊,欲施之暴力溅起水花、做出反抗的一次表达的尝试。

「1984 年生,合肥人。2004 年写作至今,2011 年开书店至今」,为了更多地了解这位作者,我不断搜索与不流有关的信息,他是合肥独立书店「保罗的口袋」的创始人之一,而这家书店,也是合肥第一家独立书店。

保罗看到,每个阅读的人都有魔力,这种人恐怕是全部宇宙中最难清除的奇妙一小撮存在。

这是印在店里的海报标语,口袋里的书,是不流亲手挑选的,是好书,不挑畅销书,仿佛是独立书店的共同点,对生活想做出一点反抗,有稍许不满的一群人,喜欢书,希望得到互动,所以开了可以自己做主的书店。

保罗的口袋省立医院店第一张设计图与建成的口袋

保罗的口袋基本每月都会有一期读书会,有时候是请来签售新书的作家开的,但更多是「店里自己人」亲自上场,如创始人之一的诗人女巫,北大哲学系毕业的店长张靖祺,热爱文学阅书无数的史靖澜「大澜」,不流也参与其中。不搞噱头,不追热点,谈论突发奇想的事情,期盼自由开放的言论,思想的碰撞,鲜活的人,是保罗的口袋最让人惊喜的存在。

这些年间,口袋不断鼓励年轻的作者去创作,自出版了集六位作者 30篇短篇小说作品的小说集《α 集》和集十四位作者诗作的诗集《Σ 集》,作品的销售所得用于书店发起的艺术家资助项目,以帮助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实现。

可惜书店只是选书的地方,买书并不是。

实体书店最后还是抵不过经济发展的浪潮,去年平安夜,口袋的「金口袋 1912 店」正式闭店,闭店通知里,口袋的人们不想陷入悲伤的情绪里,不想讨论那些「为什么」和「该不该」,他们只是抱歉,终究没能成为一个商人。存活下来的其余口袋门店,仍相信着魔法,与阅读的力量。

博尔赫斯书店

地点:广州

博尔赫斯是谁?仅仅是一个行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喜欢沙漏、地图、十八世纪印刷术、咖啡的气味和史蒂文森散文的人。或许你曾记得他说过:「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可下一句是什么,是「当我进入那座图书馆时我却瞎了」。

一家以博尔赫斯为店名的书店,并非博尔赫斯主题书店,却有着自己的坚持。1994 年创办,以经营文学类图书为主,并致力于推动当代文学艺术的创作、交流和出版。店里的负责人是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陈侗老师,他幽默,喜欢广东民谣组合五条人乐队,去年年底,我再到店里买书时,五条人的专辑《广东姑娘》仍在收银台旁整齐摆放着。

书店经过搬迁,现位于广州北京路口对面,新大新大厦隔壁,在这么一处黄金地段,书店不卖成功学、励志书,不卖教材教辅,坚持卖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是很硬气的。为了维持书店的日常运营,陈老师坚持每天都会作画一幅,配以画框,在广州博尔赫斯书店微店出售,灵感来源的文字附在商品详情和博尔赫斯书店艺术机构的公众号推文里,称之为「每日一涂」活动,截至今年 2 月 29 日,已经有 723 幅作品了。

书店里的书,有的是收购回来的二手书,有的是陈老师和店员从新书里挑选的好书,但更多的,也是店里最具特色的,就是「午夜文丛」系列的图书。午夜文丛是陈老师引进的一批法国作家作品的系列名称,由湖南文艺出版社负责出版,其中有法国「新小说」新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让-菲利普·图森、法国「新新小说」的代表人物作家让·艾什诺兹等。每本价格从十几块到三十几块不等,书店设有微店,可以线上购书,一本也包邮,以平邮寄出,再次收到挂号信的感觉,仿佛能亲身感受到余光中笔下那枚一枚小小的邮票,书愁,我在这头,博尔赫斯书店在那头。

午夜文丛系列

书店每月 5、15、25 日都会邀请作家、诗人、书评人到书店录制文学频道活动,读者可到现场参加活动,与活动主讲人进行交流,无法到现场的读者,也可以到文学频道的荔枝 FM 上收听直播或回放。而每月逢 15 日则为书店的月中朗读日。

参差书店

地点:北京

知道参差书店还是从这张读库「14 岁懂社会」系列图书活动海报开始,举办地点正是参差书店,主讲人之一的八月,是前读库编辑,后来辞职开了参差书店。书店于 2018 年年末开张,20 ㎡ 左右大小。

我喜欢看书,也做过书店店员,学过市场营销,我相信开书店这件事是有希望的,可以实现盈利的,可能赚得不多,时间也更慢一点。

——八月

不卑不亢、不卖情怀、头脑清醒的八月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靠着满腔热情、抱着把钱花光就关店的冲动派。读库有自己的坚持:除《读库》杂志外,图书不供电商且从不打折。而曾经是读库编辑的八月,也是如此。从书店店员到图书编辑,又回到书业下游开书店,她以图书编辑的眼光挑选店内书籍,合理运用店里的空间陈列好书,积极开展线上线下读书活动,在参差书店,你能遇到一个图书编辑的图书馆。

布鲁克思书店

地点:湛江

在《肖申克的救赎》中,鉴于图书馆馆长 Brooks 几十年如一日通过图书把希望带给监狱里的人,而每一本书都是困境中的一道光。

——刘二囍

BrOOks 布鲁克思书店是广州 1200bookshop 的兄弟品牌。1200bookshop 的成功,让不少读者找到创办人刘二囍说起自己的书店梦想,但那大多数处于感性的冲动,只有来自湛江怀揣着关于书店梦想的关姐坚持不懈,甚至把店铺都谈好了,说只要刘二囍团队愿意提供帮助,就可以马上租下铺子开店,这才说服他们奔赴湛江,后来有了第一间布鲁克思书店,它是位于湛江海边的蓝色书店,有 300 平方米。

读库系列图书与书店局部图

布鲁克思书店把观影和阅读结合起来,书店在二楼,上楼的走廊墙壁上挂着经典电影人物的图像,这是刘二囍为了吸引更多潜在读者所做的努力。三四线城市里,阅读的人是相对较少的,他想到,如果看过电影《死亡诗社》的人会去读惠特曼,而电影《傲慢与偏见》能让人们会对简·奥斯汀的作品感兴趣,那么电影、图书和读者,就能有更密切的联系,于是用薯片包装的鲍勃·迪伦诗歌集、电影《教父》、《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徽章,出现在店里,放在显眼处出售。

但是,书仍然是书店的核心,以选书为主,不是被同质化的 300 ㎡。书店进门便有一排排的读库、后浪、理想国,咖啡和文创有自己的位置,但没有喧宾夺主,图书的分类清晰,有裹上磨砂纸的试读本,感觉是舒适能做得住的地方,从去年九月开业到现在,半年的时间,希望它能给这座海滨城市带来人文之风。

结语

乔治·奥威尔在《书店日记》一文中,有过一段这样子的叙述。

我的老板一周工作七十个小时,这还不算经常到外面采购书籍的时间——而且生活作息很不健康。基本上,书店到了冬天会非常冷,因为要是里面太暖的话,窗户就会因为水汽一片朦胧,而书店就靠橱窗招揽生意。而且书要比任何其它商品更加容易积尘,每只绿头苍蝇似乎都喜欢选择书封作为自己的葬身之地。

当然,现在的条件没有这么艰苦,但是经营实体书店,尤其是独立书店,绝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同理图书馆馆员也是。「我喜欢看书,所以我就去开一家自己的书店」,这是很理想化的想法,在现实中遇到的困难将一关比一关难。在商业街开书店的店长曾对我说过,在这种地段,选书和书的陈列尤为重要,面对大多数为冲动消费的群体,太个人化的选择会吃闭门羹,太随大流的选择又失去了自己的初衷,自己甚至会害怕把书放在最明显的位置,感觉书店就是靠文创、饮品来盈利的。

日本作家川村元气的曾写过小说《如果世上不再有猫》,小说中主人公要以世界上每天消失一样东西来换取生命,如果世界上不再有电话、如果世界上不再有手机、如果世界上不再有猫……那么,如果世界上不再有书籍呢,这样的世界我无法想象。

「火车开出站时,她坐在那里,羞愧地低着头,因为她生活了将近十年之久的小镇,并不需要一家书店。」四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书店,四群认真阅读、乐于分享的人,告诉了我们,就算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笔下的失望再重复一遍,书店仍会有魔法长盛不衰,因为阅读正是如此,长盛不衰。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了解更精彩的数字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