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少数派 2019 年度征文 + 多一度思考」

前言

你觉得刀安全吗,汽车安全吗,飞机安全吗?

2019年,郑州空姐打滴滴遇害案。三个女孩白天走在大街上,一陌生男子冲过去毫无理由的往其中一个女孩大动脉刺去。恶性杀医事件。以及最近的疫情。这些事件令人恐惧,似乎使人一点点丧失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和掌控感。

认知偏误

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似乎只要我们从善,就能安全度过这一生,而实际上这是一个谬误。公正世界假设,也叫公正世界谬误,相信这个谬误的人假设了这个世界是公平公正的,因此运作模式总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坏事不降临在好人身上,所以若某人遭遇不幸事件,则他做了坏事,恶有恶报,反之亦然,但事实并非如此。

从前科学技术没有如今发达,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面对许多的未知,而未知本身就令人恐惧,大脑本能地避免痛苦,我们的祖先也需要寻求慰藉与安全感,公正世界假设就有了存在的意义。

我们祖先生活的农业社会甚至更原始的社会,交通和信息并不发达,一辈子可能就生活在某个村子里面,对于他们来说,那个村子就是他们的世界。隔壁村子可能发生了谋杀案,但是他们不会知道。隔壁的隔壁村子爆发了瘟疫,全村无人幸免,他们也不会知道。

如今是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人们的认知水平也大大提升。公正世界假设不仅无法再抚慰人心,更可能会对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比如对性侵受害者进行荡妇羞辱。这不仅仅是伤害了被曝光的受害者,更可能让许多受害者因为害怕荡妇羞辱而不敢去维权,而大多数受害者的沉默,就是给施暴者的嚣张气焰火上浇油,施暴者安然无恙,然后继续作恶,从而恶性循环。

独立思考

我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便是互联网,而互联网上面的消息是经过媒体加工过的二手甚至三手消息。我们永远不可能在互联网上看到真实的世界。为什么呢?因为屁股决定脑袋。

试想一下,你是媒体从业人员,流量作为考核指标,你会怎么做呢?极端的事件,最能引起人们恐惧情绪的事件,能带来流量的事件,才是有“价值的”新闻。

我不是要谴责任何人,而是人性如此,我们都会尽可能做利己的事情,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况且还有很多不良媒体呢,散步谣言,各种危言耸。

面对某某专家说,某研究说的“新闻”。先问几个问题,这个研究设计了什么实验?有空白对照组吗?获取的什么数据?有对数据进行清洗吗?对结果有做因果关系检验吗?用的什么检验方法?往往那些张口就来的谣言便会不攻而破。

更新认知

学过概率与统计的同学都知道大数法则,但是我们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本能地使用“小数定律”。也就是说我们常常忘记基本概率,而滥用典型事件。这也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总是避免思考,喜欢走捷径造成的,想到自己身边的某个典型事件比去思考,去获取基本概率简单多了。

某夕夕领现金红包,如果你身边有人领到了,你就会觉得领到红包的概率很大,然后很努力地转发,实际上越往后概率越小。2019年报导了许多关于波音737事故的新闻,你会不会觉得去年空难的概率比以往高?数据显示的是,2019年全球空难人数下降了50%,意不意外?

很多人因为看太多新闻,感到焦虑,看得越多越觉得世界越来越糟。也许我是悲观的乐观主义者,看到爆出的刷新三观事件,我觉得反而是好事。因为其实那些事情一直都是存在的,就像我们白天看不到星星,但是星星依然存在。

有些事情正因为被曝光了,引起社会巨大的反响,才可能有所改变。不过对于变态狂的曝光需要注意方式,重点应该是惩戒,而不是作案手法,尽可能避免模仿犯罪。而许多人没有看到那些新闻的时候,默认世界上不存在那些事情,世界是很美好的,曝光之后就觉得世界变糟糕了,其实不是这样。

比如我国性侵儿童案例的曝光数据如下:

图 凤凰网

每年曝光的案例都有几百,而引起人们关注的有几件?未被曝光的又还有多少?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这个世界有阳光就注定有阴影,我们不能假装没有阴影的存在,也不可以看不到阳光。

有本书叫《天生变态狂》,心理变态在人群中的比率约为2%,高中生物知识告诉我们,人是由基因+环境决定的,而有些人在基因上就有更大的可能性成为变态,这也是基因多样性的结果。

这就是大自然,它根本不会因为绝大多数人类想让变态消失就让变态消失。世界就是这么个世界,毕竟咱们不是活在天堂,怎么可能事事如意呢。

那么如何拯救我们的安全感?

这个世界上就是存在很多恐怖的事情,不上网这种掩耳盗铃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去看几集甜甜的电视剧“对冲”一下也是无用的。

我们需要对风险有客观的认识,一方面是避免盲目。另一方面,当我们对某些东西不了解时,才会对它恐惧。比如可以通过空气传染的病毒,他们并不是一个个的个体飘在空气中就可以传染他人的,病毒需要唾液,粘液等载体才可以传播。因此我们了解它的具体传播途径之后,就可以采取防护措施,我们需要警惕,但是不必恐惧。

风险=危险程度×发生的可能性。我们的本能往往只关注危险程度,而忽略发生的可能性。自然灾害(1‰的致死原因)、飞机坠毁(1/10万的致死原因)、谋杀(7‰的致死原因)。我国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我国2018年因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63194人,2017年是63772人,2019年的数据暂时还未披露,这仅仅是我国的数据。而18年全球空难死亡人数534人,19年257人。而很多人认为飞机很危险,实际上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我们在看到极端的个体事件的同时,也需要看到宏观的总体数据。大环境是在变好的,我们不能因为极端案例就否认这一点。由墨菲定律知,只要样本数量足够大,极端事件永远存在,只是发生的概率很低。就像微博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转发量的抽奖,一定会有人中奖,但是自己中奖的概率极低。

经济发展,犯罪率降低等等都可以表明大环境在改善。用数据说话,从1990-2017年全世界的谋杀犯罪率总体是大大降低的。

图 世界银行

我国也一直是下降趋势,并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图 世界银行

控制风险,享受生活

我作为一个卑微又渺小的个体,没有改变大环境的力量,但是我可以选择尽可能地保护好自己的小天地,花费适当的精力去减少风险,然后热情地投入生活,毕竟我们安全的概率还是非常大的。

风险无处不在,而侥幸心理才是我们的最大敌人。比如该打的疫苗还是要打。重疾,意外等保险也按需购买。坐汽车系好安全带,而不是抱着“肯定不会有什么事”的侥幸心理。去海边玩耍时不离岸太远,仍然可以尽情愉悦,当然也一定要记得防晒。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中保持理性,保持独立思考,及时更新认知,不被带节奏,不成为“恶”的工具。

这样,我在一个存在风险的世界里找到了平衡。该吃吃,该喝喝,遇事别往心里搁 。

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一直在变化,曾经有许多的认知偏差,一次次感到恐惧,想不通为什么好人会遭遇灾难,事实就是没有为什么。这个世界存在着没有缘由的意外,也存在着没有缘由的恶。这个世界真的非常不完美,我们需要做的是,不要因为过度担心风险而失去快乐。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为之承担合理的风险,尽自己的力量守护好自己的小世界,多一个人这样做,那么世界就会变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