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少数派 2019 年度征文效率有心得」

本文约3318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01 我对复盘的定义

我对复盘的定义比较随意,我把所有回忆过去,规划未来的行为都归为「复盘」。

1.1 在生活中的复盘现象

每年生日,我会给自己写一封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中收到。信中写了过去我存在的这二十几年,我一步步成长的节点。关于三十岁、四十岁,每年我的人生目标都在变化,记在了信中。

每年年末,我会留意豆瓣的阅读报告、观影报告,它们记载着我的兴趣爱好,也给了我一定的成就感。

我有段时间很爱看人物传记,知道主人公最终是一个功成名就的大人物,但喜欢看他年轻时踌躇不定,对自己怀疑,也有过错误判断的故事。

……

我觉得这些都是「复盘」的一部分,对生命某个片段进行回忆、追溯,目的是为了走向更好的未来。哪怕不说太久远的规划,给当下的自己一点信心也是良好的生活调味剂。

1.2 在工作中的复盘现象

我实习时每天都会记录我今天要做什么,明天要做什么

很熟悉的周报、日报、月报、年终报告……

很熟悉的绩效考核、工作总结……

相比起生活中的月账单总结,写周报和月报总是感觉要累很多……

02 为什么要进行复盘;

甩出这个问题的同时,我意识到我的一个固有思路。

当我觉得为什么我要这么做的时候,以及我特别向别人推崇像我一样去做的时候,我疯狂地给对方安利:

做这件事给我们带来了多少好处。

比如早起,早起的优势有哪些;

比如做手帐,做手帐的好处有哪些;

比如练字,字好的优势有哪些;

……

在brainstorm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一点:

这也许对于其他人来说是一种新的方式,新的习惯。 

这件事对我有多好,完全是站在我的角度去总结的,当我们遇到一种新事物/新方式/新思维的时候,不应该只是关注这个事物/方式/思维有多好。

举个例子:

买一件新衣服。这件衣服非常非常好看,而且价格也不贵,质量也不错能穿很久,款式也很时尚,不会过时……

有诸多好处容易让人动心(商家惯用手法),但有诸多好处并不意味着你能拥有这些溢价好处。

极简主义对新增物品非常谨慎,他们有一些思考方式非常受用:

  • 这个东西我需要吗?
  • 这个东西适合我吗?
  • 我有支付能力吗?

适用于一样的新事物/新方式/新思维。

做复盘这件事,不一定被所有人需要的,也不是适合所有人的,不要给自己创造需求。即使需要且又适合,也未必能保证你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好复盘。

同样地,满足了这三个条件之后,再开始探索复盘,可能更简便易行些。

我需要

我需要复盘,因为复盘能带给我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也能提醒我一些待办事项,进行到了哪个阶段等等。

我适合

我有良好的记录习惯,方便我复盘时梳理;我有很多工作内容和方式值得被复盘;我的性格适合对过去做总结对未来做规划。

……

我有能力

我认为复盘最重要的部分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而我愿意每周划出一天来站在书桌前,把一周的20%提取出来。

二八原则

根据二八原则,我做一件事情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只有20%是真正在努力做事的,80%的时间都是处于“半浪费状态”。

而我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这件事情上,却只能达到20%的预期效果。

我决定改善这个局面。

03 如何复盘

首先梳理一下关于复盘,我搜集/学习到的信息:

  • GRAI复盘法

在阅读中,我在曹将公众号里学到一个关于复盘的方式,叫做GRAI,大部分和我原有的复盘模式相类似,但是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整理成了一份笔记:

在工作中也学习到两个复盘方式:

  • 每日站会

每天早上我们公司都会花上半小时来开一个站会,大家快速地聚在一起,看着这周的待办事项,口述昨天做了什么,今天计划做什么,遇到了什么困惑,有无需要其他同事支持的地方。

我觉得这个形式非常好,也很适用于做个人复盘,用口述的方式回忆一周做的事情,既没有负担,也很容易完成、坚持。

  • 设计方案

将所有遇到的问题罗列下来,然后结合具象的场景,每个场景对应一个问题,每个问题对应一个方案。

在准备罗列我的复盘流程前,我想先阐述几点:

* 个人复盘私密性高,能够畅所欲言,我用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用于随便记录。

* 复盘对我而言的核心是;内容大于形式;本质高于口号;目标重于计划,总之:得到的应该要比拥有的多。

* 复盘流程在不断优化,我也在不断探索自我改进的方式,来用更少的精力来做更多的改变。

3.1 复盘准备

首先要从本周的工作开始讲起,我通常以手帐的形式,罗列周计划、日计划。方式是将月目标拆解成周计划,按项目按优先级进行划分,结合时间轴,安排不同的时间区间。

从中我大致会计划好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我对这个事情大概要花多长时间。

同时也会用trello来跟踪进度,这个能帮我快速整理每件我要做的事情在哪个阶段:

远程办公后,我发现我的时间非常的散,有时候经常会处理一些琐事,我会在日程本中记录下来方便回顾,同时,遇到了一些新想法新困难,我也会随笔记录,这样方便我后期回顾,加入长期学习的计划。

3.2 第一次复盘

打一个复盘框架。

就像一篇文章需要写作框架和初稿,复盘也是,规定好要填写什么内容,接下来每周只需要填写内容就行了。

我的框架是:

之后每周都按照这个流程走一遍。

3.3 按照框架来

3.3.1 录音+笔记

一边翻着日程本,一边讲述我完成这些工作的过程,遇到了什么问题,有无按时完成,那些做的不错的地方,哪些需要改进。

一边录音,一边拿纸笔记录下重点,因为录音我会非常长,总结的时候不会回听,直接看记录的重点。

督促自己把大小问题,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记录,尽量不遗漏。这中间会发现很多问题不知道如何描述,或者说太过抽象。

比如我觉得自己效率低,这是一个很大范围的问题,在后面的改进中,很难思考出一些落地的改进方案。

3.3.2 整理问题

【tell me your past】

* 比如说,我上周有一个关于landing page设计的小任务,我处理得非常糟糕。我回忆了整个做这个事情的流程:

** 在下午收到的消息,对方给到我一个参考样式,然后我开始设计,做好后得到反馈,我误解了需求。

*** 再次设计样式上不好,于是我搜集素材,重新设计,在搜集和样式设计上,花了比我预想还要多的时间。

【我的问题】

大场景是:设计-平面设计-web设计

小场景是:设计风格/排版/配色/icon/illustration/……)

每个小场景都有不同的问题,这里不再罗列。

【原因分析】

我习惯从主客观因素开始分析。

主观因素包括:

我不会设计,我没有留意过设计风格,没有灵感来源;

我的审美不是很好,对风格把握度和辨识度较低;

……

客观因素:

没有问询清楚需求,导致理解错误;

我的sketch刚好出现了异常,导致我的效率变低;

……

(原因非常多,由于脸皮比较薄,我就不列了)

【归纳-方法-行动】

每一个细小的原因都必须有一个解决方案,且必须这个方案是落地可执行的,不然今天的计划会被无限delay下去,导致问题被延迟或者无法解决。

没有灵感来源————建立自己的灵感素材库,收集设计作品

审美品味差————定期访问灵感库,定期查看不同类型的作品

效率低——建立一个快速做设计的流程

在接到任务时,询问/确认几个关键问题(把关键问题记录下来)

收到的反馈与设计图记录在一起,方便回顾;

把每个出错的地方,写进checklist;

……

这是我复盘时对一个小场景的拆解,根据我复盘一个多月的经验,每周发现的问题其实是类似的,或者说是某个同一维度的,出现一个小问题,说明我在某个领域方面有欠缺,问题越多,我在这方面进步的空间就越大。当我在某片领域投入时间和精力来解决问题时,我在这片领域的盲点和空白就会被填补。我是这样理解的。

3.3.3 计划下周,即刻行动

回到最初,形成一个闭环。整理出来的问题,带着解决方案被计划好后。这个周末就开始了下周的计划,成为下下周的复盘内容。

下周的目标和任务最好是概括出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又回到二八模式中,我会用贴纸的形式贴在自己容易看到的地方,提醒自己去做事。

(PS:我正在尝试极简生活,我发现「不把东西放在表面」既整洁又能帮助我更好地投入。)

说了/写了很多关于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需要被细化,然后形成同样的待办事项,作为下周的安排。我的方式是,周六复盘,周日开始解决问题。把细小的任务快速地在周末解决,这样能更好地帮自己处理问题。

比如刚刚提到的,建立自己的灵感库,立刻去调研了优秀的设计网站,并分类方便自己快速检索;每周临摹一个优秀作品来提高使用工具的效率;快速地记下 sketch 的快捷键;建立一份定期访问设计网站、收集素材整理素材的sop;……

这些都是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完成的准备工作,能帮我省去更多的时间。

(灵感素材库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