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本文是「少数派 2019 年度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本篇征文的投稿赛道为:我的2010年代清单。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我的 Apple ID 这十年
诚然,我已经记不住我的 Apple ID 是什么时候注册的了。最有可能是 2011 年,当我的第一款 iOS 设备入手的时候。就和很多入坑 Apple 的人一样,我的第一款 iOS 设备是 iPod touch 第四代。A4 芯片、3.5 英寸 Retina 屏幕、iOS 4、Wi-Fi 连接(当时很少有地方有 Wi-Fi 网络)、8GB 存储空间,这些如今看来如此「脆弱」的配置在当时可以说是笑傲群雄(当然价格也是)。
2011 - 2019,这九年的 iOS 和 App Store 一变再变,我手里的 iOS 设备也从 iPod 增加到了 iPad 和后来的 iPhone,如今我也是一个严重依赖 Apple 生态的果粉,正坐在桌前用我的 MacBook 敲出这篇文章。而我的 Apple ID 也已经从一开始的中区切换到了现在常用的俄区(订阅了 Apple Music 和 Apple Arcade),中区账号现在是家庭共享的主账号,和家人一同分享在 App Store 的资源,还有 Apple Music 和 iCloud 储存空间。
当然,作为 App Store 最主要的功能,我从 App Store 也下载过不计其数的 app。正值少数派 2019 年度征文之际,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回顾一下自己在 App Store 究竟都有哪些 app 下载历史 —— 它们的会带来怎样的回忆呢?这里我想整理一个 app 购买历史之「最」的列表,它们既是我数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里程碑,也可能代表了整个 App Store 十年以来的变迁。
从 App Store 下载的第一款 app ——飞行棋 Simply Ludo
现状:App 开发者需要更新此 App 已使其在您使用的 iOS 版本下正常工作。
上次更新:6 年前
下载日期:2011 年 2 月 6 日
在没有 Wi-Fi 的年代,我的 iPod touch 只能靠着电脑上的 iTunes 和一根数据线来回传输 app 和游戏。我下载的第一款游戏就是这个「飞行棋 Simply Ludo」。如今的界面看起来花哨了不少,但是当初整个游戏的元素都很简单,和童年坐在石凳上铺开一张塑料纸,拿着一些塑料棋子和自制的骰子玩起来的飞行棋真的一模一样。这游戏甚至还有了 Mac 版本。
只是,当年飞行棋能够带给我的快乐,似乎现在无论如何也难以得到。
Apple 生态,无缝衔接:最能勾起回忆的 app ——课程表 · ClassTable
现状:不活跃更新
上次更新:4 个月前
下载日期:2012 年 8 月 19 日
iDaily Corp 出品的一个小应用,可以用来自己输入课程表。从精致的配色和拟物风格就能看出 iOS 7 之前 iOS 的影子。尽管后来还是「课程格子」app 更加流行、甚至可以导入学校教务数据,但是远没有这款应用精致。我高中的时候就开始用它,甚至给每门课程都加上了 Emoji。这款 app 支持 iCloud 同步,也就是说我不用担心多年来因为设备和系统版本的变迁丢失数据,随时都可以「穿越」查看当时的数据。
不过现在想想,当初的自己真是中二啊 —— 明明高中课表固定、教室也不变,我还是把课程表导出了一张图片、彩色打印出来还封了塑,贴在自己课桌的一角,仿佛这样心里才踏实。
附加内容,额外付费:最贵的 app —— Civilization VI
现状:不活跃更新
上次更新:3 个月前
下载日期:2018 年 6 月 19 日
自从听说《文明 6》要移植到 iPad 上我就一直处于期待之中。下载的时候我还在担心 iPad 的性能问题,但是到了游戏后期除了发热比较严重、回合时间变长之外倒也没出什么其他问题。游戏的玩法和体验与电脑版并无二致,只不过画面稍逊一筹。
当然,它很贵。免费版只能游玩 60 个回合,那会儿可能都没发现新大陆呢。标准版游戏本身就要近 200 元,这算是我在 App Store 最大的一笔花费。但是有谁能够抵挡得了「下一回合」按钮的吸引力呢?
应用内购买是 App Store 的一项重要功能,也是让我第一次觉得「Apple 怎么这么会赚钱」的一个存在。它明显是来源已久的「先试用、后付费」原则在 App Store 时代的体现。在我刚开始使用 App Store 那段时间,还是有许多软件发行商会同时上架两款 app,一款标注着「Free」或者「Lite」。随着应用订阅制和兴起和应用内购买功能的普及,现在已经几乎没有应用采用这种模式了。
一次购买,终身拥有:等待最漫长的 app —— Agent A - 伪装游戏
现状:活跃更新
上次更新:3 周前
下载日期:2015 年 12 月 23 日
App Store 「一次购买,终身拥有」的制度使得这款游戏的免费更新变得难能可贵。iOS 和 iPadOS 上从来不乏密室逃脱类游戏佳作 —— 从 Rusty Lake 锈湖系列到《迷失岛》系列再到达芬奇房间,都是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再加上烧脑的谜题。但是这些游戏中有一款让人一直在「等待」,那就是 Agent A。
这款游戏最初发布于 2015 年,但是一直到 2019 年底才最终发布完所有章节,实在是让所有的粉丝等到地老天荒。令人感动的是,开发者一直在提供免费的章节更新,一次付费无套路就能玩完所有章节;除此之外,在章节更新的间隙,作者还针对新系统和新功能特性做了很多适配,例如支持手柄、支持全面屏 iPhone 等等,可以说是很良心了。
说实话,要不是写这篇文章,我都没发现这个游戏已经更新了最后一章。
每月消费,按需购买:我的第一个「应用订阅」—— Bear 熊掌记
现状:活跃更新
上次更新:1 周前
下载日期:2017 年 1 月 9 日
订阅制应用这个「毁誉参半」的应用购买模式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整个行业。软件从一个「一次购买、终身享用」的商品突然变成了一种「每月消费、按需购买」的服务,很多用户都不太习惯。在使用 Setapp 和 Ulysses(这也是一种订阅制的服务)之前,我的笔记和文章写作都交给了 Bear。当时它支持 Markdown 写作的这一特性十分讨喜,同时界面简洁、主题丰富,而且支持多终端同步。
从第一个应用订阅开始,我已经习惯了订阅制的消费模式。Apple Music、Apple Arcade、Setapp、Adobe Creative Cloud……订阅制似乎已经成为了数字化内容和工具消费的基础模式,让人不想适应、也要适应。
iOS 的分与合:最「跨平台」的应用 —— GoodNotes 5
现状:活跃更新
上次更新:2 天前
下载日期:2019 年 1 月 18 日
GoodNotes 目前还没采用订阅制,甚至版本升级都用 app bundle 的形式免费提供。自从 iPad Pro 和 Apple Pencil 推出以来,Apple 一直在为 iOS「加戏」,希望能够提升 iOS 的生产力。去年的 iOS 更新直接将 iPadOS 独立出来,增加了一系列新特性,而 GoodNotes 5 对其支持得很棒。多窗口、多文档同时并列现在都在系统层面实现,这些 iPadOS 的新特性体现了 iOS 的「分」。
而 Universal App 和 Project Catalyst 则将 GoodNotes 同样的 app 体验带给了 iPhone、iPod touch 和 Mac。由于 Mac 和 iPhone 不支持 Apple Pencil,所以我主要在 iPhone 上快速查看笔记、在 Mac 上浏览文档并且做一些简单的荧光笔标注。所有笔记的修改都可以通过 iCloud 实时同步。这大概就是 iOS 的「合」。
增强现实,看见未来:最「艺术」的应用 —— AR_t
现状:更新不活跃
上次更新:1 年前
下载日期:2019 年 2 月 18 日
2010 年代的「赛博朋克」梦想还是一直有的。VR 和 AR 这两个在各种科幻小说电影中出现过无数次的概念在这个年代成为了(至少是初级阶段的)现实。利用手中的 iOS 设备和 App Store 中的各类 AR 应用,体验现实和电子屏幕像素的交织。AR\_t 是一款将现代艺术元素制作成 3D 模型并且利用 ARKit 呈现在现实空间中的 app,效果惊艳并且出其不意。
但是,现在大多数 AR app 的重点仍然仅仅是将 AR 带入娱乐当中。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设备的不断更新(好比一直处于传闻中的苹果 AR 眼镜和目前已经发售的 Microsoft Hololens),AR 肯定会变得更加实用化,悄无声息地影响你我的生活。
写在最后
我这个 App Store 下载历史之「最」,并非数字生活的全部,但却是数字消费习惯悄然变化、新技术与新趋势被不断应用的一个缩影。
如今的 App Store 已经和 10 年前大有不同。由 app 故事撑起的首页变得越来越精致,而以往被重视的 app 排行榜已经退缩到不那么起眼的位置;Apple Arcade 的加入为 App Store 开启了全新的一个分区;搜索页面也不再是空空如也,而是新增了热门搜索和热门 app;Apple 官方也以更加优惠的平台政策支持应用订阅制;Mac App Store 也已经焕然一新,和 iOS、iPadOS 相似,有了崭新的分类和 app 故事。
App Store 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活跃、品质也最高的应用程序商店。我记得当初 App Store 有这么一条宣传标语 —— 「There’s an app for that.」。总有一款应用能够对应你的需求,这是 App Store 的活力源泉,也是塑造个人数字生活的无形力量。
封面 Photo by William Hook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