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本文是「少数派 2019 年度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本篇征文的投稿赛道为:生活方法论。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想了解如何参与本次征文,赢取各种丰厚奖品,你可以 点此查看 活动规则和奖品清单。


Hey,你好吗?

我很好。

想起大学时候,和朋友在校园广播第一次听到奶茶的这首《我很好》,然后在草地上躺着,聊了很久的天。

大概是 2008 年的时候,幸福只要这么简单,青青草地,舒朗的风,昆明的天空特别蓝,热的时候钻到一旁的树荫下避避,凉了又滚出来烤太阳。

涣散的 2019

去年很涣散,这种状态遗传自 2018 年年末老爸的离开,曾经漫长守候的「康复」被强行中断,日子一下子变得简单而无助。

2019 年 4 月,挚友的突然离开,让原本开始平静恢复的生活,又变得漫无目的。

你们呀,留下来一堆问题,让我思考。

可是我想不通,于是借着瞎忙活,让自己看似充实,其实是避免思考。这一年,我去了扬州、青岛、东京、济州、昆明,跑这么多地方,见这么多朋友,也没有找到答案。

在昆明的时候,我的法语老师,跟我说「开心点啊你」,明明我在乐呵呵的跟她们吃着饭聊着天。是啊,这种忧伤像刻在了骨子里,再怎么哈哈大笑,也无法掩盖空洞。

像是命运自有安排,在这个很特别、被延长的春节假期里,借由对物品的整顿,也开始了对自己的整理。

每天睡到自然醒,和老妈刷了 4 部电影,通关了 2 个手游,看了 1 本书,打包了无数回忆,收出了 20 多袋垃圾。

「丢」东西大王就是她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书名是挺让人摸不着头脑,估计也不会想翻开的类型。若不是看到 @也谈钱 的安利,可能就错过了吧。而在《Tidying Up》里面,看到家庭生活一团糟的米国人,在整理之后焕发出光彩,19 年看到时候就很想试试,有这么神奇?也就是当时埋下的种子,在春节发芽了。

作者被称为「收纳女王」,而我更愿意称她为「丢」东西大王。在以「丢」为核心的整理过程中,你需要用心去触摸每一件物品,是不是能让自己焕发出触电的感觉 —— ding —— 也就是所谓的怦然心动(看了 Tidying Up 就能脑补出作者的表情动作,还有米国人的模仿,超萌),这一切很主观,却很实用。

不是么?喜欢,不忍心,觉得可能在未来某一天会用上,这些舍不得,不就是很主观么。

从衣服开始,按顺序「一口气」整理

唯一拍的一张整理前照片,后面干劲满满,都没想到拍照

看到这堆成小山的衣服了么?从衣服开始,把物品以令人震惊的样貌摆出来,开启整理的第一步。

近藤老师强调整理的步骤,必须是从衣服开始,触碰每一件衣服,从而培养心动的感觉。剧中也不断强调,「衣服 > 书籍 > 文件 > 小物件 > 纪念品」的整理顺序,在短时间内,「一口气」整理完。真的很感谢这个特别的春节,打乱了原本的出游计划,而让我有充裕的时间,不紧不慢,在为期 1 周的时间,对家和自己进行一次整理。

唯一一张前后对比照

「一口气」和顺序同样重要,并不是几天之内就要完成,书中所说的「一口气」,最长指的是半年左右。

按顺序,一口气,这一切对我来说行之有效,否则也不会在进行到整理书籍、包装盒和纪念品时,能够痛快的跟他们告别。

除了心动的东西,其他的致以感谢,并统统「丢掉」

打包清空,是很有仪式感的行为,衡量留下的唯一标准就是「让你心动」。

看似干净的房间,在接近 1 周的时间,陆陆续续整理出 20 多袋垃圾的时候,我是震惊的。

这里面有中学时代的杂志、书信、交换日记;大学的花名册;第一份工作的奖状、纪念手册;第一个相机的包装盒,以及本体早已遗失,还留着的若干个相机盒子;别人送的礼物,用不上却觉得心意不可辜负;不会再翻开的书;购物小票,出国游玩的票据……

其实,我还算喜欢整理,但一直是拒绝丢弃的,觉得每个人都会赋予某种东西存在的意义。有人喜欢手机各式各样的本子,有人爱集邮,收藏电影票。某天跟朋友聊天,才发现,他也是一样,各种各样的包装盒子舍不得丢。

对啊,大家各有不愿丢弃的东西。那就谢谢它们的陪伴吧!

近藤老师会在剧中,对家表示感谢,并以抚摸物品、敲击书本来轻轻唤醒那些沉睡的物品。双手合十,向它们致敬,感谢它们的陪伴,感谢当时的心动,感谢收下礼物时的心意。

利用现成的收纳工具,创造心动空间

每一步丢完之后,才能思考如何进行收纳,顺序同样不能颠倒。

在近藤老师的教学中,整理是一个很有秩序的行为,而整理和收纳之间,也有着先后顺序。只有当把一个类别的所有东西都摆出来之后,再进行心动判断,才能进行整理和收纳,否则很难判断到底有多少东西需要收纳,陷入「咦,又发现类似的东西」继而重新开始判断是否心动的循环。

收纳并不需要特别去置办新工具,而是二次利用。尤其是春节假期又适逢疫情期间,也让我断了这个念头。利用鞋盒、数码产品包装盒,便能达成不错的空间利用。那些本来藏在角落的盒子,从此在新的地方,焕发出了第二次生命,想想也替他们感到开心呢!而对我来说,在打开抽屉,就能看到喜欢的包装盒,又是一个心动的开始。

塞进盒子里的手机,被拿出来放在书架上重见天日,我不正是因为颜值购买的么?现在每天看到都开心

如何对待家人共处的空间整理

因为和我妈一块住的缘故,我们之间会有很多重叠的收纳空间。而且在丢弃这个动作的进行时,她还会时不时关注我的整理状态,「这条裤子怎么要丢掉呢」「T恤留给我当睡衣咯」「这个锅以后应该用得着吧」诸如此类的话,不断的在身边重复。

于是,我选择在她忙碌的时候进行整理,这些即将丢掉的东西对她来说用到的可能性极低,何必徒增她的压力呢。

而在厨房用品的去与留之间,我犯了一个错误,觉得自己用不上的就都丢了,而忽略了我妈作为厨房主人的地位,一不小心被她发现的时候,差点引爆她。

一些东西对自己可能没用,可是对别人却有特殊意义或特别好用。

还好,后面的厨房小物件整理,在沟通中,我们留下了彼此认同的餐具,顺便也把一些我想丢掉的碗架重复利用,变成了收纳清洁用品的好工具。

物品的二次利用,让它们焕发新生,何乐而不为呢

被喜爱的事物包围

翻开一张张明信片,整理影印的照片,打开 BenQ 硬盘的包装盒,翻出了 Palm Pre,和其他手机的本体一起保存。而活学活用,运用「丢弃」的技巧,在电脑、手机上留下了更少更喜欢的 App……

长达一周的整理工作,没想到就这么完成了。

当然,其中经历了很多的反复纠结,今天整理好的,明天翻看一下「垃圾堆」,又放回一些。不过在逐渐丢弃的过程中,心态变得更加明朗。

真的有好多明信片,挑出一些喜欢的卡面,挂墙展示

就像书里说的。

透过物品,我们能正确审视自己「对过去的执着」和「对未来的不安」

整理就是通过物品和自己对话,这就是所谓的「整理魔法」吧,并不是一下子让房间变得整洁,而是在整理的过程,种下一颗关于「取舍」的种子,不断发现其中的奥秘。

我看到过去很多珍视的东西,和他们告别,并不是因为他们变得不珍贵了,而是我已经决定好,把这份美好的记忆封存起来,谢谢你们的陪伴啊,但我已经要开始新的旅程了。

很多人说现在的节奏太快,想要静下来的时候,依旧被车轮推着往前。我想,「整理」是一个没有多少学习成本的方式,借此可以更好的达成回望与思考,不如试试。愿我们在这丰富的世界里,拥抱那些,少即是多的美好吧。

的确,我很好。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找到数字时代更好的生活方式 🎊

> 参与「生活方法论」 征文活动,分享你的独到生活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