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本文是「少数派 2019 年度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本篇征文的投稿赛道为:我的 2010 年代清单。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想了解如何参与本次征文,赢取各种丰厚奖品,你可以 点此查看 活动规则和奖品清单。
仔细算来,我养成收集唱片/CD 的习惯始于 2003 年,而真正意义上开始为我这项爱好投资,可能要等到 2008 年,那时候没有豆瓣 FM、没有网易云音乐,当然也没有那些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音乐流媒体服务,甚至手机听歌都不算时尚,想要听到那些「道听途说」的音乐专辑似乎只有两个渠道,一个是灰色的方式:电驴下载,而另一种方式,则是购买 CD。
很荣幸在我开始「开窍」喜欢上音乐这件事儿的时候,还有更为廉价的打口盘可供选择,这个被定义为「塑料垃圾」的东西却是那个互联网不发达时代下获取新音乐的最好途径。但不得不说,这也间接地影响了我的听音习惯,比如买上一张 CD,放到 CD 机里慢慢听……
而到了 2010 年,大学毕业后财务逐渐可以自我掌控之后,买心仪的 CD 回家成为了我大学时代后唯一保留下来的好习惯,或者说这演变成了我的爱好,而这其中的唱片,则和我有着不一样的故事……
哪吒乐队《他在时间门外》
买唱片并不算是一件很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其实更多的是淘——淘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就像是每天蹲点在各大演出场所倒票的黄牛,如果不了解艺人或者演出中的文化内涵,就没办法判断出接下来的演出是否值得「做」。
这放在音乐圈或者滚圈也一样,所以有时候我会说,摇滚圈并不能因为一个《乐队的夏天》就展示出乐队的所有魅力,喜欢或者研究摇滚乐类似于饭圈文化,在外人看来一文不值的「塑料片」,也许在滚圈歌迷中就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这就是绝版唱片的魅力。
说来惭愧,即便有着近 15 年的唱片收集经历的我,也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坐拥价值连城的大量绝版唱片,当然要说一张也没有也不可能,比如说哪吒乐队的《他在时间门外》。
最近哪吒乐队「出圈」可能就是去年九月份的优酷综艺节目《一起乐队吧》,节目未经授权翻唱了那首《环形公路》,以及之后的哪吒乐队集体发律师函的事件。而事实上这支乐队早在 2005 年就已经解散,显然还在关注他们的歌迷也已经到了不惑之年。
在 2006 年《我爱摇滚乐》某一期杂志附带的 CD 中,我听到了一首嘎调乐队的作品《生之爱》,于是乎我认识了这个兵马司旗下的新声力量,也和绝大多数嘎调乐迷一样,在豆瓣中我知道了京城年轻人所喜爱的 D22,以及嘎调的前身哪吒,也认识了除詹盼之外的另一位主创,吉他手邵宸北。
在当时的豆瓣小组里面,我们听到了哪吒乐队的一些录音作品,但很可惜,这些都留在了他的硬盘中,但为了不埋没这些精心创作的作品,这些制作粗糙的作品被以 MP3 的形式广为流传。在那些歌曲中浮现出的是一群热血音乐青年的模样——《闹海》《环形公路》《小怪兽去天国》《潜水艇司机》……这些热血的、朝气蓬勃的音乐被我们记录在那个让人无比怀念的时代历史中。
2012 年,邵宸北在微博上决定将哪吒乐队那些歌曲作品制作成完整的专辑,并且一共就制作 500 份专辑,作为哪吒乐队给歌迷永久的纪念,于是那些留在我们电脑硬盘的数字文件变成了拿在手上的 CD,而我至今还记得收件时的包裹上的发货人为:哪吒。
这是一种让人难以名状的默契,准确来说是对自己青春的交代,手上的 CD 它并非大制作,可以预见的绝版以及制作上的粗糙,当然也没有版号—— 准确来说他也是一种「非法出版物」,但他对于他们的歌迷而言,却如同圣物一般的存在,我至今还记得一次音乐节现场,嘎调演完并进行签售,我的朋友拿出这张《他在时间门外》找詹盼签名的场景,而这张签名专辑也变得弥足珍贵,因为这可能是唯一一张有着所有哪吒乐队成员签名的专辑。但很可惜,我并没有这张全签名的 CD。
不停抄袭着改变,不停妄想这一切,不停期待的明天。变成了昨天。
P.K.14 《谁谁谁和谁谁谁》(黑胶 LP)
作为一个南京人,可能对于本土的摇滚乐队有着不一样的感觉。
即便是已经不能叫做南京的乐队,但 P.K.14 依旧是我最为喜欢的后朋克乐队,也因为他们我了解到了南京的文艺圈,也知道了病孩子——对于主创杨海崧,除了这个乐队之外,还是短篇小说家、诗人以及一个音乐厂牌的老板。
所以在听到 P.K.14 决定为其在摩登天空发行的两张唱片推出黑胶专辑时,我毫不犹豫地决定收下,并且为这两张黑胶专辑正式入坑玩 LP,毕竟能收到 LP 已经实属不易,要知道摩登天空以前也没有为他们这两张专辑 CD 进行过再版。
而我偏爱《谁谁谁和谁谁谁》一方面是那首他们翻唱的七八点的《快》,另一方面在于这张专辑有着最为原始的味道——粗砺但不粗糙,以及杨海崧标志性的诗意歌词,甚至你可以将其衍生到哲学意义。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因为这张 LP 用着和 CD 相同的一个版号,因此我们还能听到原版专辑中的所有曲目,要知道线上流媒体上可并没有完整收录专辑中的所有歌曲,这或许是收藏实体唱片的一大好处吧。
「你是决定大声地死去,还是想要沉默地活着?」
鸟撞《带颜色的心》(无发行版号)
收藏摇滚唱片有趣的点可能还包括收到「非法出版物」,比如说我无意间收到的鸟撞的这张《带颜色的心》。
2014 年的夏天,南京 61 house 开了新的场地,正巧鸟撞和法兹在这个新场地进行巡演,或许是场地宣传不够,也或许是大学放假,当天加上我一共只有十个人看演出,我想这或许是这两个乐队第一次在这么少的人面前演出。
两支兵马司的新乐队都有着前辈的影子,偏爱鸟撞的原因是他们的风格更接近 Carsick Car。而当时他们的鼓手和贝斯也在 Carsick Car 做乐手,显然他们的音乐更讨我的欣喜——车库+噪音,按照现在的话说,叫做有「内味儿」~
演出散场之后,在门口我花上 20 元买到了鸟撞的首张专辑《带颜色的心》,回到家打开时才发现这是一个没有版号的「非法出版物」——歪歪扭扭的印刷以及大量的错误让人怀疑是不是「作坊生产」,但根据兵马司编号可以确定是发行的唱片,事后证实确实是拿不到版号,因为歌词实在过于敏感(因此也没有印刷歌词本)。
虽然后来鸟撞还是重新录制并初版了有版号的第一张专辑,但比起那个正规出版物,没有版号的「带颜色的心」或许才真的弥足珍贵吧?因为它保留了乐队最为原始的一面。
Snapline - Party Is Over, Pornostar 初版
2007 年是个很神奇的年份,由 D22 延伸出的一家名叫「兵马司」的唱片公司横空出世,并且一下子推出了三支乐队的三张专辑:Joyside - Booze At Neptune's Dawn、Carsick Car 同名专辑、以及 Snapline - Party Is Over, Pornostar,前两者我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爱上,而当时尚不会欣赏后朋克的我却有意识地忽略掉了 Snapline。
等到 2010 年时我的音乐触觉还是能够接受后朋克时,重塑、P.K.14 汹涌而来,而 Snapline 则逐渐转变成了我的一个念想——尤其是他们首张专辑 Party Is Over, Pornostar 。
时间翻到 2016 年,从上家公司离职后的我去北京的南锣鼓巷玩,恰巧碰到了「独音唱片」并进去扫碟,然后在唱片架上看到了 Snapline - Party Is Over, Pornostar,更巧合的是它是一张特殊的初版:采用 CD 透明壳上直接喷绘出金属的质感,看上去冰冷而内敛的气质,编号 Maybe 3.1 也证实了他为初版,100 元拿下后我兴奋异常,兵马司的前三张专辑均被我顺利收藏到手。
当然最让我感慨的是 Snapline 近些年活动减少,由于主唱常住日本,Snapline 的演出屈指可数,甚至每一次活动的门票都需要抽选,而手里有着他们的初版专辑也让我这种没空去看演出的老歌迷也能聊以自慰。
Joyside - Joyside
2009 年对于内地地下滚圈而言还有一个大事,就是 Joyside 在其巅峰时正式解散。
坊间传闻正是这个毫无由头的解散,使得一段时间内京城的簋街上全是滚圈青年喝大砸碎的碎啤酒瓶,虽然说是夸张,但是这个桀骜不驯,说自己最「浑」没人敢说第二的北京最为传奇的地下摇滚乐队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之前突然停住了他们的脚步。所以当我看到了 2019 年时这个传奇乐队的正式回归时,再想想自己喜欢上他们的年龄,着实唏嘘不已。
解散之后的 Joyside 最后在摩登天空发行了他们最后一张全长新专辑,和之前预想的不太一样的是,这张专辑被定名为 Joyside,并且发行上也是属于限量发行——作为一份最后留给歌迷的礼物,专辑除了 CD 之外,还有一份乐队在各个时间段的写真集、以及一份 Joyside 的丝巾,以表示对这一路音乐旅程中对过往所有的纪念。
我依旧还记得拿到专辑时自己的惊喜和感动,这么多年下来我一直没有换过我的 QQ 和微信头像,想起他们就能想起自己——在曾经躁动疯狂的世界中肆意徜徉,也从未留憾过。
We'll meet again in the realms of bliss in the realms of delight
SUM 41 - Happy Live Surprise(日版见本盘)
大学时代开始迷上流行朋克,在那个听海外专辑除了打口就是电驴的时代,朋友去澳洲留学给我带来一张 Sum41 的 Chuck,这张专辑鬼使神差地成为我收藏的首张国外发行的 CD。
毕业之后购买渠道多了之后,有时候我还蹲点去耳机大家谈的二手区收碟,巧合有次看到有人在出一张日版的 Sum41 现场专辑 Happy Live Surprise,120 元愉快拿下,等拿到手之后才知道这原来我又买了一张「非法出版物」。
盘片上印有汉字——见本盘,搜索之后才明白其中的奥妙:见本盘指的是唱片公司在发行唱片时,送给唱片行用来展示或者试听的非卖品,一般上唱片宣传期结束之后,这种盘片不允许二次销售,只能销毁。而这张见本盘估计是日本留学生「捡垃圾」时获得或者是进口到国内成为「塑料垃圾」时以打口盘流出,但从品相来看还是相当好的,可以说里面的内容物片纸不少,甚至还保留了日版唱片中特色侧标。
通过这张专辑让我了解到更多的日版唱片的购买和知识,而之后电商发达,也让我对日版唱片中的通常盘等有了深刻的体会。
超级市场《有限无限》
我的 CD 收藏中,国内的摇滚唱片占到大半,而这其中来自摩登天空的唱片也几乎占到了一半,但如果从 2010 年之后算,我购买摩登天空的专辑数量呈指数级的下降,无他,就是沈黎晖心飘了,签了一堆民谣和说唱,而好的摇滚乐队都跑到兵马司去了。
当然他们的头牌乐队我还是非常忠诚的,新裤子专辑+周边几乎全部收集全了,还有一个电子乐队一样痴迷,那就是超级市场。
我一直在想估计全国都没有几个人会收集超级市场的全部专辑,稀有的首张《模样》的首版,还有那张现场录音《二零零五我们零零碎碎的理论》,当然如果说到最喜欢的,是 2015 年发行的《有限无限》。
说到专辑本身,或许是摩登真的不太重视专辑包装,从 2015 年开始的专辑都采用简版包装,两个硬纸片一合,再弄点铜版纸就发行唱片,让人看得一脸蒙圈,但有限的资金下还能让最不赚钱的超级市场继续玩,我觉得吹沈黎晖是慈善家也不为过,当然超级市场的音乐往往要看内核,喜欢这张专辑主要是内容好,电气数字化的音乐往回收一点,实验的少一点,以人的视角的探索音乐的人文精神,在这个时代实在是太重要了。
这或许是 2015 年我听到的最佳专辑,没有之一,只不过这句话我放到了现在说。
小田和正《あの日あの時》
播客节目《王东电台》的一期节目中聊到了当年的电影原声,在那一集节目中我听到了我父母辈们才会痴迷的电视剧《东京爱情故事》中的插曲《ラブストーリーは突然に》,第一次听到的我瞬间被击中,开始了对小田和正老师音乐的入坑之旅。
经典的 J-pop,创作出无数的流行大金曲,日本热门电视剧的插曲常客,以及几乎每年《圣诞的约定》弹唱会,小田和正——这个日本国民音乐人已经是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了,更可怕的是他的声音依旧如此干净清澈。
所以在精选集 《あの日あの時》发布时,我心里想只有无论如何也要买到他,3CD 的特典装到货花掉 500+ 的人民币,这真的是我买到的最贵的唱片之一了,但拿到手时却是满满的幸福感,小田和正几乎所有热门金曲都收录其中,最让人意外的可能是这张精选集中还包括了 Off Course 时期创作的经典歌曲,或许这是这个日本创作音乐人音乐生涯中最为完整的作品介绍了。
我时常会庆幸在我的专辑收藏生涯中,总能遇到那些让人弥足珍贵的声音,更庆幸的是,我能在合适的时间里拥有他们。
彭坦《偶像 EP2》
我从未掩饰过对这个我小时候就喜欢的乐队的痴迷而喜欢,比如我至今的网名都用着这个乐队的第一张专辑的第一首歌歌名——不过,我对达达乐队的 CD 收藏只出现在 2010 年之前,而之后,则只有彭坦。
2007 年推出《少年故事》以及之后推出的 《Easy》都算是彭坦延续之前达达时期的风格的作品,而 2010 年之后则开始转型,在推出那张全长专辑《迁徙》之前,曾经低调地发行过一张 EP 《偶像 EP2》。
我自己的都觉得不可思议的是,直到 2016 年我才最终通过「独音唱片」买到了这张 EP,显然这对于我这样的忠实粉丝而言是不可想象的,或许是没注意到,也或许这张 EP 真的发行量太低,他的存在感低得让我颇为诧异。
但从音乐本身而言,这张 EP 可以算是一个转型的前奏,大量的电气化音效的使用,偏向电子的风格与之前的《Easy》完全不同,如果在 2013 年之前拿到这张 EP 我可能真的接受不了,但好在这是在 2016 年,用新的眼光去审视旧的内容,你会迸发出一些跳脱出框架的新理解,时而庆幸自己在合适的时间,寻找到了合适自己的声音。
成就像烟花 忧郁像萤火 爱情像雨季 生命像流星
卡奇社《自在》
卡奇社是我大学时最为迷恋的音乐人。
因为《日光倾城》而了解到这个让我难以忘怀声音,颗粒飘渺的歌声、以及 FLY 流行电子的词曲,在那个新音乐开启的时代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但,很快他们就突然消失了,消失得无声无息,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甚至没有再推出过一首单曲。
我后悔的是从来没有拥有过《日光倾城》和《行走的蜜月》这两张 CD,本应该留下他们的作品时才反应过来已经再也无法寻到,成为我永久的遗憾。
2015 年时他们突然出现却着实让我惊喜,很快我拿到了他们七年来创作出的新 EP 《自在》,熟悉的声音回来了,熟悉的嘀嗒嘀回来了,颗粒的声音一入耳只留下满满的感动。
通过小众的「寻光计划」进行发行,已经并不算豪华的专辑制作,这张 EP 拿到手上就只剩下圆梦,没有解散也没有离开,只不过音乐只是他们的生活一部分,如果到时候了,音乐硕果累累结出果实,那么他已经会留给等待音乐的人手中。
我想,这或许是我收藏 CD 中最大的成就,我就像是逐梦者那样通过收集 CD 来圆梦,而这个过程中却能看到这个音乐行业的风云变化,就像宿命的轮回,不停地等待着一个又一个惊喜。
朴树《猎户星座》
朴树是我收藏 CD 的原点。
2003 年我上高一,在周六逛街时在大卖场的音像区看到了一张 CD 封面上是一个酷酷的脸庞,在试听区试听时第一首歌「咖啡真苦,蜜糖好甜」让我一下子喜欢上了他,于是《生如夏花》被我带回了家。
转眼,14 年过去了。
我一直以为在 2010s 中,这个能让我痴迷的声音将不再可能出现,直到 2017 年这个中年人发行了他的第三张专辑,拧巴的他在专辑发行之前还在自责,疯狂地喊着自己还能做得更好,但实际上这张专辑已经足够的好,因为我们都像疯了一样去买他的 CD。
虽然这早已经不是 CD 销量为王的时代,这场漫长的等待让少年变成了中年,拿到《猎户星座》的时候我脑中就像放电影一般,里面都是高中时代的画面——骑车在路上听着《生如夏花》、从学校回到家晚上偷偷打电脑游戏、还有上补习班和女生一起听 MP3 的画面——那时候的单纯、美好以及对生活的想象,都被我映射在那些属于朴树的音乐里。
我不确定我还能像以前那样,静下心来去听朴树的第三张专辑,但我相信张亚东和王东的那句「值得期待」,所以把它丢进 CD 机塞上耳机之后一刹那,我突然觉得,我成长了。
声音没有变,但是我们的年龄都变了;我们做不了不谙世事,也做不了青春无悔,但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现在做的在当下无悔。回头看来,这个属于朴树的音乐旅程,我也曾全部拥有。
基诺《直到黎明破晓时》
2008年时候,因为达达乐队吉他手吴涛成立了一个名叫「先生小姐」的唱片厂牌,我认识到了一票武汉的新乐队,托特巴士大乐团、Dish 以及这个叫做基诺的乐队。
相比托特巴士大乐团的音乐的清新自然,基诺乐队更加英式,更像是早期的果味 VC 和达达乐队的结合品,味道纯正的伦敦腔发音以及全英语创作,比起现在大热的盘尼西林要低调内敛得多。
我是很久之后才回过味儿发现基诺乐队的好品味和好作品的,只不过因为那段时间「先生小姐」的停滞,我也很遗憾再也没收到他们的首张专辑《再见,维多利亚》,所以想听的时候也只能借助现在的流媒体聊以自慰,更重要的是,基诺似乎也突然消失了。
所以当我再次听到基诺的消息还是在以前的歌迷群中,先生小姐厂牌被并入摩登天空,与此同时的好消息是基诺将会录制他们的第二张专辑,这一次我终于没有错过——《直到黎明破晓时》成为我收藏的第一份基诺的专辑。
让人印象深刻的封面,透露出浓郁的英伦风格,不变的还有音乐——英式摇滚的风格依旧,以及那让人印象深刻的唱腔,我想这对于一直等待的歌迷而言,就早已经足够。
We should live our life as a dream in someone else's dream
So speak the words of hate
But still those memory remains
最后想说的话
2010s 真的太长了,当我看着我满满三大排的 CD 以及一个抽屉的黑胶唱片时,实在很难挑出那些让我觉得最为珍贵的唱片。当然也因为篇幅原因,一些我认为同样珍贵的唱片我就没办法一一讲述他们的故事。收藏某一张专辑可能只是一瞬间,但里面的故事可能并非是一瞬间的,我只是将一瞬的永恒记录了下来,他或许并不伟大,但足够让我欣喜若狂。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看看五彩纷呈的 2010 年代🎊
>留住十年间的每一缕热爱与感动,快来参与 征文活动 分享你的 2010 年代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