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少数派 2019 年度征文」


我只听见滴答声,但不知道现在几点了。

过去十年可能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十年,而我没有珍惜,如今在一片盐碱地上苟且。我希望我的坑没有人再去踩,包括现在的我和将来的我。每过一个生日都很郁闷,就像口袋里没几个钱的人,浪费掉一分钱也都很心疼。写下这篇文字,和各位共勉。

节约时间有好多种方法,改变思路也是一种。

2010年夏天我从一个挺差的三本毕业,2018年夏天我成为一名 Google的编外人员,目前在上海办公室帮FTE们打杂已经有一年多。刚入职的时候说,你就让我在这吃食堂和零食,不给我钱我也能在这干活。有点儿醉生梦死。

毕业十年中,至少有三年是完全没有工作在混日子的时光,不仅没有工作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非常宝贵的三年时光。

我没有过实习,从大四开始打魔兽世界一直打到戴学士帽,六月毕业没能像大家一样直接进入工作岗位,8月份才靠家人找了一个英语培训班的教务工作。帮人安排课程,帮人改上课时间取消课程什么的,也就是客服。跟上课和售课搭不上边。第一次面试的时候我跟人说大学学的是电子信息工程,焊电路板的,但是英语非常牛逼,他们说你来吧,我也觉得挺不靠谱的,啥人都收。但还是进去了,一个月两千块钱。从此开始了干的不爽-裸辞-心慌-随便找个工作-干得不爽的循环无法脱身。直到最近的工作。

看少数派、36Kr、虎嗅这类网站的用户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真正需要这些业界信息或者提高工作效率的精英们,一种是自嗨型看几篇就觉得自己是业内人士的。我一直属于后者。最近一年工作稳定了回头看了看自己的问题,没有经验,只有教训。

大概总结了下对我来说负面影响最大的三个点。


最大的教训是本末倒置。

这浪费了我太多的时间精力和银子。2015年我无业了一年,当时是创业高峰,我觉得我也能被风吹起来,拉了两个朋友聊计划,决定给大家做吃的。区别在于他俩都有正经工作并且很闲。聊得越来越嗨最后拍了桌子决定,咱们成立一个公司吧/开始做 Logo 吧/做公众号吧/编品牌故事吧。我比较闲,我就开始张罗这些,注册了一个公司,开始跟人联系做 LOGO还有周边,开了一个服务号,一年300块还得审核,上面发一些故事。到什么都做好了,发现不知道自己有哪些菜品。回去再聊的时候已经跟前面续不上了。

我是想说啥呢,应该是先把事情做起来主营业务能跑起来,有真的产品出来了再想其他的。需要公司的时候再去注册公司,需要周边公众号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再去张罗。导演、演员、灯光、摄影、场地、音效啥啥啥的都齐了,缺个剧本,你没有办法玩儿的。

现在的科技媒体内容有一大部分内容是讲怎么提高效率的,然后推荐各种效率型APP,下载一个然后付费你的效率就能提高了吗?一天到晚在家闲着的,有了它你就有事情做了?你得把自己的活儿捋清楚,排好优先级知道做啥事需要多长时间今天做啥明天做啥,然后再去找那个能把你的思路表达得淋漓尽致的 APP,然后交钱,让 APP 懂你,在需要的时候提醒你,跟它和谐相处。就像找到一个懂你的女朋友一样。很难,但很有必要。而不是自己一团乱的时候抱怨 APP 毁我青春。只有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才会知道这 APP 为什么敢收钱,为什么得把桌子整理干净,为什么要注重收纳,为什么遇到个趁手的键盘是写手的一个愿望。

这个公司在 2019 年终于注销了,因为没有零报税还被罚了钱。


关于知识的吸收。

以前喜欢看畅销书,就是机场火车站书店里面卖的那种。然后就是想到什么买什么,人推荐什么看什么。其实这是不对的,很松散没有任何联系,我的大脑不可能记住所有这些零碎。

最近一段时间才有了自己的方法,比如说我看了陈晓卿的一次访谈,觉得这个人很牛逼,进而对各个地方吃什么比较感兴趣。一个地方的特色饮食可以体现这里的文化,体现文化的另外一个东西就是语言。比如我对一个事物的发展很感兴趣那么我会去追饮食和语言的根在哪儿,那么大多数能追溯到老祖宗们的宗教信仰。这时候就觉得宗教这东西很牛逼,咱们中国人还是佛教比较多,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有一本《八万四千问》本书,出自一个把佛教语言翻译成白话文普及给大众的项目,就从这里入个门,觉得还是得关注自己内心的声音,同时还有点信因缘。最近也开始看点儿占星学东西,就会发现差不多。所有发声的媒介包括宗教都是从自身的角度来表达自己的思路。

James Gleick 的《信息简史》从非洲鼓开始从技术方面讲人类是怎么样一步一步处理信息,Tom Standage 的《从莎草纸到互联网》就比较偏向人类如何把信息传播出去。如果这两本书非常喜欢,在书店看到《大众报纸的起源》就可能会拿下。再比如说我比较喜欢看电影,Robert McKee 的《故事》就是个很好的入门级教材,讲电影的原理。这时候再去看著名的《演员自我修养》就感觉有些不一样。如果知识库没有升级的话重复去读同一本书是很难有提高的。

在自己的知识库中去牵头理线是很重要的,网络中每个知识节点都可以互相影响,这样容易整块地输出,自然记得比较牢。并且每个知识点都可以发散,进书店就知道该买哪些,可能出现剧荒,不会出现书荒。这是我个人的方法,总觉得太晚才总结出来,浪费了太多的脑细胞。


情绪处理。

我的情绪有时候很不稳定,沉不住气。这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不管是朋友之间还是职场上。而这种损失是可以避免的,任何时候可以避免的损失发生了总是令人沮丧。

我没有办法改变别人,努力我说服自己接受这个世界是残酷的这种理论,也说服自己没有人情味可言。如果我自己做得够好,所有想要的事情都可以水到渠成。婴儿们总喜欢求关注,会说话了更是这样,学到了一个新句子,懂得了一个新事情都回说出来博家长欢心。现在连朋友圈都不愿意发,开会聚会总是话越少越好,不知道经历了什么。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关心别人怎么看我,渐渐觉得这些都不重要了。

我开始平静地去接受一切,去说服自己存在就是合理,有因有果,哪怕自相矛盾的情况。比如一个结了婚的人其实恐婚一类的。当父辈们嘴里唠叨的东西切身体会到了之后开始渐渐地妥协和接受。把时间精力都放在自己身上,你的内心才能强大。把能量都给了别人,自己什么都剩不下。

你不能去期待别人给你带来什么,你的期待并不是别人的义务,对工作的态度也是。不去争取就不能抱怨外界给你带来什么,这基本上是我裸辞这么多次让职业生涯断断续续的最重要原因。想通了这一点就能减少很多的烦恼。

最后

Timeline 上面推荐的东西是我最常点击的,就像我所能看到的世界是我心灵的镜像。我不能抱怨网上没有好内容,就像我不能全盘否认这个世界一样。

这篇文字的内容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如果我们能更多地停下来好好地关注自己,也许能省下来很多的资源,这也是提高效率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