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里什么都不做就能给社会做贡献,但网络上源源不断的疫情很难让人平静下来。除了武汉肺炎的疫情让我们恐慌,另一方面也是突然多出大段空白无聊的时间我们不知道如何消耗。前几天在朋友圈推荐了两本书,这次打算详细地推荐几本我看过的、和在这个特殊时期自己接下来想看的书籍。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主义的开创者。他认为,意志是独立于时间和空间的,它同时亦包括所有的理性与知识,我们只能透过沉思来摆脱它。叔本华把他著名的悲观主义哲学与此学说联系在一起,认为被意志所支配最终只会带来虚无和痛苦。
这本《人生的智慧》讨论的是接近我们普通人的世俗生活的,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比如在社交中保持一定的孤独感,比如世界是贫乏无趣的还是趣味盎然的都由个人意志所决定,比如节制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幸福,比如一个成熟的人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所能获得就是摆脱偏见,比如幸福的源泉是一个人拥有高贵的品质、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的体魄,其他的只是间接发挥作用。
之前写的简易书评 悲观主义者如何度过幸福的一生。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261600/
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如果说前一本书是告诉你快乐是虚幻的,痛苦才是真实的。那这本书就是教你去寻找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看起来是非常心灵鸡汤的书,讲述一个名校毕业、高薪工作却迷失自我的职场女性如何寻求心灵感悟的过程。但其中浅显易懂的唯心主义哲学的思考对于探索自己内心、寻找和建立自己的个性和价值观是很有帮助。我认为它更像是一本都市职旅人的心灵启蒙,比如思考我是谁(身份认同),比如通过呼吸和瑜伽建立与身体的联结,比如如何调节负面情绪,如何了解自己、接纳自己。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340100/
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
如果前两本书引发了你对于哲学的兴趣,那这本书在合适不过了。不仅有通俗易懂的哲学知识,更是一本逃离上帝之手的悬疑小说。
乔斯坦·贾德是一位挪威小说、儿童文学的作家。《苏菲的世界》算是写给青少年的哲学启蒙书,也被认为是上世纪末西方社会公认的最优秀的哲学通俗读物之一。
本书讲述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某个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从自然派哲学到苏格拉底再到希腊文化,从文艺复兴到康德再到弗洛伊德,渐渐了解了哲学史,也开始思索自己所存在的世界,最后她发现自己竟然是一位少校写给女儿席德的生日礼物——一本小说中的主人公,便打算用哲学知识逃离少校的掌控。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45818/
阿尔贝·加缪《鼠疫》
《鼠疫》讲述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发生瘟疫,突如其来的瘟疫让人不知所措。政客狂妄无知,掩饰诿过,甚至想利用灾难来获取利益,原来过着委靡不振生活的小人物,凭着黑市门路,为人民带来各种禁品,突然成为了城中的风云人物;小百姓恐慌无助、自私贪婪,每天都只是过着颓废生活。瘟疫城市被重重封锁,无人能够自由进出,被困在城中的人民,朝思暮想着住在城外的亲朋好友,一位到城公干的记者,被迫过着无亲无友的生活,只有寄望参与自愿队消磨时间。主角Rieux医师这时挺身而出救助病人,与一些同道成了莫逆之交,不过自己的妻子却远在疗养院,生死未卜。—— 维基百科
都说小说源自生活,每当瘟疫横行,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好过,更没有自由可言。人人也都知道只要人类还活着,瘟疫就有复发的可能;然而真正发生的时候我们很难相信灾祸会凭空落在自己头上。
看这类小说对于我们现实生活的意义在于,从别人的经验中反思和汲取,普通人在面对灾难、面对痛苦时如何应对。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56023/
以上四本书都是我很早之前看过的,时间久远可能存在串书。在此时推荐,是觉得人生感到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哲学的意义在于能让我去探索和思考作为一个渺小的个体,在面对未知恐惧、孤独无助时,如何强大自己的内心、坚守信念,管好自己的事(而不是抨击他人),相信科学依靠自己(戴口罩、勤洗手、乐观情绪、健身增强抵抗力,而不是把责任推给别人),并在有能力之余帮助他人。
接下来的四本书是我看了微信读书推荐的、看过内容简介和作者介绍觉得感兴趣的书,排序分先后。
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为什么是欧亚大陆人征服、赶走或大批杀死印第安人、澳大利亚人和非洲人,而不是相反?为什么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不了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这些特定地区,而不是其他地区?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演化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实上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因其突出价值和重要性,本书荣获1998年美国普利策奖和英国科普书奖,并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作品。
这本书讲的不是病菌的历史,也与枪炮、钢铁的历史无关,而是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角度讲述人类的前世今生,打破了欧亚大陆人种族优势论。作者认为人类为了生存获取食物的方式不同产生了后续一系列的变化和差异。比如种植农作物和驯服动物,相比采集狩猎,单位面基能养活更多的人口,从而衍生出了社会制度,武器装备,语言文化。欧亚大陆板块相较于其他大陆板块,有更优越的自然条件,让他们得以先行进入文明社会。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813841//
理查德·普雷斯顿《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从河流到海洋,大自然充满了杀手。」
本书再现了人类历史上病毒灾难来袭的真实场景。作者普雷斯顿采访1967-1993年间大量埃博拉病毒亲历者,这种病毒的潜伏期均短于二十四天。在潜伏期之外,这些病毒的感染者和接触过感染者的人都不可能再感染或传播这些病毒。除非用实验室器材通过特殊方法冻干保存,否则这些病毒都不可能独立生存超过十天。
非虚构类作品比小说读起来更冲击,是因为很难想象这样的故事竟然不是虚构。所以非常推荐每个人可以记录下在21世纪20年代里首场肺炎风波下,小人物的故事和感想。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712353//
内森•沃尔夫《病毒来袭》
本书从物种进化的角度整体观测人与病毒的关系,尤其是病毒在动物和人之间的传播,包括艾滋病的灵长类动物起源;审视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变迁对新发再发传染病流行的影响。作者适时地提出公众对加强公共卫生能够做出贡献,每个人都可以从小做起。书中作者还指出媒体报道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影响。媒体报道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也能告知公众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
「我们寄居在病毒的星球。」
鉴于人类与病毒的共存关系,只要有人类存在,病毒末日就永远不会来临。但是在一次次的经验教训中,人类对传染病的了解越来越深,防护技术越来越先进,对于病毒来袭的应对措施也越来越有效,只要... ...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857941/
卡尔·齐默《病毒星球》
「这本书会让你重新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认识人类在万物中的位置。」
说不定病毒才是地球的主人,就像人类干预动植物的屠宰一样,病毒也对人类的行为进行限制。隔三差五的搞一波收割。共生共存,在自然宇宙面前,人类始终是渺小的。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3408247/
最后,要说不受疫情影响情绪是不可能的。出行计划打乱、退机票导致财务损失,我也自暴自弃地把时间浪费在跟客服追问,纠结如何能够追回损失,浑浑噩噩地一直懒于推进各种待办事项,束手无策、但又耿耿于怀,很愤恨咱们小老百姓想简简单单的讨生活,怎么也这么多阻碍。但因为我每天都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在这个时间之后我会跳出生活中的负面情绪,不是说它不存在,而是我确实不能拿它怎么样。
人生就像钟摆,总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徘徊。一天中有那么一刻的平静,面对痛苦也淡然一些(当然回归到真实的世俗生活中一样很艰难)。如果你也想平静一些,想找一些书看,可以打开这个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