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飞书之前我的现状

飞书日历

经过两周的试点,我和两个设计妹子用飞书组成了所向披靡的外挂设计小分队。

我是一个 5 年工作经验的高级产品经理,主要做保险科技的 B 端业务,具体点说,就是做一些平台类产品,来支撑保险业务的发展。作为一个 B 端产品经理,我每天的工作简单总结来说:不是在简化流程,就是在简化工具。当然这句话不是玩笑,只是说明 B 端产品经理通常是以业务为导向进行优化,除了业务层面的商业化分析,还要思考的就是如何系统地降本增效,而工具和流程,恰恰是降本增效的关键部分。

日常都在围绕降本增效做思考,于是降本增效思维慢慢成了我的职业病,我对自身的降本增效、工具和流程的优化,也几乎一刻不停地在思考、折腾。

但现实是残酷的,工作流程是复杂的,甚至工作环境都是封闭或不自由的。我服务的公司是一家极其注重数据安全的公司,具体表现就是:不允许用外部的软件和网络进行办公,只能用集团内部的软件。而集团内部的软件,只能用惨淡来形容。这就导致我的工作流程极其繁琐,工具十分落后。

在 2020 年,我们居然更新周报要用邮件接龙的形式,居然写文档没有版本管理只能邮件挖坟,居然即时通讯软件没有 macOS 版本前端开发无法跟我们协同。

但反过来想,好处就是,在这种环境的刺激下,我越发对更佳的工作流产生了极致的追求,也对更好的工具产生了极大的渴望。甚至,在小米加机枪的环境中,在没有好工具帮助的情况下,慢慢去伪存真,看透了工作流的一些本质,即「思路大于工具」,比如因为没有需求管理软件和专业待办软件让我依赖,我就只能在 Outlook 插小旗子来进行任务管理,再把一些 deadline 加入日程来做提醒,我可以通过现有的工具来自定义搭建自己需要的工作流。

但这样依然是存在瓶颈的,比如美中不足就是没有统计分析功能。所以,即便可以想出千万种替代方案,也很渴求一个好工具、好产品。毕竟每天要处理 400 封邮件,真的让我精疲力尽。

飞书适合的场景

飞书作为近两年崛起的效率工具,慢慢进入了我的视线。我一直好奇它是如何把工作流简化到极致,来支撑字节跳动公司见缝插针的工作模式的。于是我尝试使用飞书,建了一个项目空间后,把交互设计师和视觉设计师拉了进来。

因为设计师是在我司,是可以在管控体系之外的,原因是:集团并没有设计方面的费用购买软件,所以设计师会作为特例在体系之外外网办公。在他们的工作流中,最麻烦的就是每次要切到内网电脑去看需求文档,再切到自己电脑来做图,做完图反复修改后再发到内网邮箱,再用内网邮箱发给产品经理。这样的流程会多不敏捷呢?不管你信不信:我们改一句文案,能拖两个小时。

这件事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是严重无法接受的。

所以切入点其实是,体系之内和体系之外隔阂很深无法打破,同时,主要的办公流程推进部分在体系之内,生产力部分在体系之外。如果产品经理能在体系之外组建一个小团队,就可以和设计师一起完成生产力输出这部分设计闭环。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是能够提高这个环节节点的效率的。

接下来说说飞书是怎么帮助我们这个小 team 的。

产品设计

需求来了之后,之前的工作流程是:记录在产品经理独自维护的 Excel 内,然后拉微信群大家讨论,再回头更新到 Excel 中。这样的问题是:

  1. 线下动作太多,变更不可追溯;
  2. 依赖于主动更新,难以协作管理进度。
  3. 微信群越建越多,难找又反感。

而飞书近乎完美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第一,相比于单点对单点的群聊体验,飞书的群聊体验是依据回复关系串成线的,逻辑更加清晰。

在飞书,所有的线上聊天都是多线程、可追溯的,无论是用聊天的方式、语音的方式,还是云文档写作,还是富文本图片评论,一切的一切,只要是依据某个话题进行回复,都可以被串起来,其它人也可以依照对话逻辑,点击对话中任意一句话,第一时间加入对话,这样大家都可以专注于某个事项的讨论里,而不是混乱地互相 at。讨论完毕的时候,只要进入某个对话,复制下来删删改改,一份声情并茂的、带变更历史记录的需求文档就写完了。

第二,对于项目管理软件、流程图软件、文档等第三方插件,飞书有很强大的开放平台做支撑。

飞书的trello机器人

我们管理需求池的时候,就使用 Trello bot 来流转。所有的需求,都会被列在 Trello 里面作为卡片,然后在 Trello 卡片状态变动时,通过 Trello 的机器人在飞书进行进度同步,这样记录、协作、变更,一步到位。产品经理新建一个需求,写文档附上后,流转给交互设计师。此时交互设计师就可以收到 Trello bot 的提示,拉群和产品经理讨论,进一步流转下去直到需求设计完毕。同时,在新建需求,拉群沟通的同时,我们还会在飞书群日程里面标好时间节点,给大家设好提醒,这样大家也不必每个人给自己设提醒了。

第三,对于聊天冗余历史数据的处理,飞书引入了 GTD 的 Inbox、已完成等机制。

飞书最优秀的机制就是把群聊定义为了任务,兼容了类似邮件和待办的概念,即,如果一个项目已经完成,就可以把这个项目的群聊置为已完成。这样自己的聊天列表就变成了一个待办列表,只要全部聊天变成已完成状态,那么就代表着事项做完了,全部的任务也完成了。

这种感觉是很清爽的,飞书的群不会像微信群一样累积很多。同时,很久不用的群要回去找人、挖坟、找资料的情况也不会出现,只要在已完成里面检索即可查到。更不会导致每次新建群的时候很有压力,怕打扰别人:生怕又给别人新增了一个未来的僵尸群。

即使是并行 10 几个需求的时候,飞书也提供了很好的方案,即置顶。我作为产品经理,统筹 10 个需求的进展,但某些需求我近期暂时不需要跟进,某些需求我需要重点跟进,那么群组单纯按照时间线的排列方式,就对我来说不是最高效的。于是我直接把当天最要紧的几个需求群置顶起来,在列表更高的层级,自定义快捷群聊入口,一切又清晰了许多。

摸鱼群置顶

PS:最好的一点是,我把划水群放在了置顶第一位,无论信息如何更新滚动,我只要去第一个群划水即可,我再也没有发错群过了。

项目管理

飞书的日报模板

项目管理方面,飞书解决的是一个信息同步和进展追踪的问题。

以我为例,因为所有的项目管理流程都在内网,如果让所有流程都迁到飞书,一个是不合规,另一个迁移成本太大,涉及的关联方太多,也不现实。所以,我使用飞书解决的主要是项目管理的一部分:协作进展更新的问题。

在需求文档提交后,项目管理开始时,我会直接使用飞书文档的项目管理模板,把产品设计阶段的事项和截止日都列清楚,再根据关键节点提前给群组内的大家设置好日历,这样可以避免自己人肉手工追踪、接龙更新进度。

最关键的是,我可以通过云文档协作,迅速更新好Excel的进展,同时也迅速写好周报。此时我只需要发送一封邮件到内网的电脑,即可发送给内网项目组的全部成员。这个效率比我在内网邮件接龙,可快多了。

同时,项目进展的过程中,很多的文档、设计源文件会更新,很多的需求会改来改去。这时候,我会使用飞书的 Pin 功能,每次把最新的文档 Pin 在群里,这样大家无需确认文档版本,直接下载群里 Pin 的那个文档即可。给团队成员减少了很多信息同步压力。

结论和建议

就这样,我用着免费版的飞书,和设计师一起愉快玩耍了两周,完成了近 10 个产品设计 case。

最直观的感受除了飞书非一般的效率体验外,其实是:我的微信变得好清爽,微信群不再爆炸了,更不用担心在微信聊工作被其它好玩的群抓走注意力了。工作和生活都会占用我们的精力,如果在工作方面获得更多愉悦和高效,在生活方面也能收获更多。

回到一开始的降本增效目标,飞书这套流程确实是把产品设计过程中邮件沟通简化了不少,都是在飞书解决。同时,源文件、产出物也及时共享,并保持最新的 Pin 在群里,再也没有因为版本问题出错过。最重要的是,后期我把 leader 也拉近了我们的小群,这样产品进度的汇报成本极低,从原来不敢写周报,到现在日报都快速协作完成信手拈来,让 leader 的体验也非常好。

从量化的角度来说,我个人评估,节省了 15% 左右的时间,同时在产品设计流程中的工具和流程问题都被解决掉了,效率方面提升了很多,也带来了愉悦的办公体验。

祝大家都能因地制宜,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工作流和工具,共勉。


  • 点击 链接,立刻体验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