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少数派 2019 年度征文 + 多一度思考」

2019 年十分温和地结束了,作为一个独立开发者,年末习惯了要梳理总结一番,而这一年,手头的产品维持了2018 年的有序发展,应该用一个“稳”字来形容。

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白描的独立用户量超过 270 万,这个数字在 2017 年底是 10 万,2018 年底是 110 万,虽然没有得到什么爆炸性扩张,但都在可控范围内稳步增长,让我能从容地应对工作并拥有平静的生活,幸甚至哉。

过去的时间,白描累计已为用户提供 6500 多万次识别与 2900 多万次扫描服务,为用户提供的翻译字数也已超 9 亿。并且,我们终于上线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微信小程序端,凑齐了白描 iOS 版本、Android 版本、小程序版本的阵列,让用户拥有更方便周全的使用体验。从整个互联网产品的用户量级来说,白描的这点用户量不值一提,作为一名独立开发者,从最开始为女朋友个人启动开发到拉小伙伴一起全栈开发,到目前也只有我一个人是全职运维,达到用户在白描公众号与邮件反馈 6 小时内便能够得到回复的水平,同时尽可能地加强无障碍适配,使更多视障用户能够借助白描获得生活和工作上的便利,虽然它仅仅是一款小而美的 OCR 文字识别与扫描软件,却在更多人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留下了痕迹。

说完投入精力最多的产品白描,忍不住提下古早前开发的西江月,作为一款诗词类的 App,2019 年做的主要两个优化就是根据节假日推送适合主题的诗词以及诗词勘误,没有添加别的重大功能,希望它保持简洁的初心。

两个西柚,本来计划在 2019 年秋天进行一个隆重的版本升级,但是因为工程复杂庞大,女朋友还没有将产品设计完毕,整体开发只好后延,我们会争取 2020 年尽早实现它。

从零开始打造产品的过程时常让我拥有反思的机会,也经常会有刚认识的朋友向我咨询产品开发的需要注意的事宜,在此刚好写下来供诸君参考,一起探讨。

互联网软件产品的设计尤其要注重的是产品的功能设计和流程设计,其次才是外观表现。这是最近在微博上偶然看到的一个总结,我也深以为然。看过太多的产品经理,为了一个动效或者一个UI效果,与团队消耗了很长时间。其实对用户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实现他所期望的需求,并且实现的非常舒服,流程非常的合理。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再呈现出那么一些与众不同的美感,那是一个另外的加分项。就拿白描来说,曾经我也尝试过在拍照和扫描上做一些动画,刚做出来的时候,确实感觉很炫酷吊炸天,但是我平时因为用白描的次数比较多,用着用着就会觉得这些动画并没有增加使用的趣味,反而是在浪费时间,于是没让它和广大用户面见面就废弃了。

当然这个结论只适用于功能性的产品,不适用于所有产品,如果你的产品就是一个追求艺术性的产品,肯定还是要好好打磨各种视觉细节,以便使其具备更高的艺术价值,就像「每日故宫」、「榫卯」这种。

好的产品得到更多的曝光机会,ASO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ASO,就是让自己的产品在应用商店的关键词搜索排名中努力靠前,以增加被用户发现的机会,还有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增加下载量,维持数据的好看。但是我觉得一个产品在推广中最重要的工作还是让真正的目标用户了解产品的功能,吸引最真实的用户去使用自己的产品。虽然应用商店的排名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安装量,但是他一定不是最重要的那个。很多产品推广会陷入一个误区,就是根据关键词的权重去安排搜索优化,殊不知他表象上的权重,实际上也含有很大的水分。很可能是多个产品共同在优化这个词导致他的权重逐步上升,后来的产品以为这个词的搜索量很大,于是继续优化,其实,也许这个词真正的用户自然搜索只是他表象上的一半而已。

推广最重要的,是让真正的自然用户去发现产品。这方面白描做得还是很不够,争取 2020 能有大的突破。

小团队开发产品,非常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这个“人和”里,除了本身拥有相当素质的开发水平之外,一定要都是认可在做的产品,有同频率产品价值观的成员,这样开发上才能满足产品迭代的需求。很多非技术出身的产品创始人,都是毁在前期的技术团队,身怀伟大想法,想办法拉了几个“高手”组成技术团队,却发现开发出的产品 BUG 满天飞,产品根本无法达到理想的运行情况,连最基本的产品流程都不能流畅实现,那一定无法长远发展下去。所以最开始宁愿多花点时间搭配技术团队,也不要为了早日开始随便拉几个人就开干。

白描的诞生和发展本来是计划之外的事情,从最开始没有成本意识,到现在仅仅维持成本来保证它的生长,算是走了一条小众之路。付费意识在学生党里并不多见,而白描可能拥有最多的正好是学生用户,因此对它价格的制定,其实是参考市场整体情况,而没有取决于研发成本。技术圈子,普遍对 App 的价格接受程度略高,但是圈子之外呢,App 产品的定价,我觉得一定要考虑这个市场的定价情况,一定要走出你所在的圈子去了解价格被接受的程度。很多优秀产品的关于定价的差评,其实并不一定是真的价高了,而是心理预期与现实的瞬间失衡。找准自己产品的定位之后,初创的时候可以定一个较低的价格,随着功能完善逐步调整,让早买的人甚至有增值了的感觉。

另外,付费功能的限制策略也是要考虑的,一定要让用户体验到产品的完整流程才去限制功能,而不是整个功能流程中只允许用户免费用一部分。比如 OCR 识别,即使在免费情况下,也要让用户体验到「选图-识别-编辑-复制或导出」这整个流程,而不能识别之后限制编辑或复制,这样会造成用户心理期望与实际功能的巨大落差,乃至让用户产生厌烦的情绪。

越来越多的软件逐步改成了订阅制,虽然订阅制对开发者来说,是一个维持稳定收入的好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软件都适合订阅制,一定是那些高频率使用的,提供内容和云服务的产品,才适合订阅制,比如音乐类的,高频办公类的等,一直有人问白描会不会改成订阅制,目前的想法是不会的,因为这种工具类产品,大部分人的使用频率不是特别高,买断制还是更合适的。现在有一些软件,连功能还没让用户体验到,就以免费几天试用诱导用户去订阅,在我的感觉中,这种软件大多不是为了好好做软件,一般都是想骗一批韭菜之后就跑的那种。

Photo by 白灵筠

没做 App 之前,可能会对曾经那些通过做一个 App 拿到一大笔投资来快速扩张的故事心生向往,但真正做着自己喜欢的并且方便自己和朋友的产品,这种经历会让人慢慢沉静下来,不是所有想象中的好点子都应该变成大项目,也没有必要非得建立宏大的愿景,经济下行的当下,保持不断打磨功能设计的这种节奏恰恰将神秘化的开发工作变成最为日常的生活,把产品体验做到极致而获得的稳定发展,每天都能睡个好觉,妈妈也不用担心我会头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