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一系列的小功能迭代以后,Coda终于迎来了船新的2.0版本,项目重心也从个人笔记转向了团队协作。结合之前的种种小功能,如Coda packs,automation,inline comments等等,也算是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那就是做笔记界的Slack😆。

Coda 1.0 vs Coda 2.0

让我们看看Coda 2.0究竟有什么改进吧:

更便捷,更清晰,更快速的界面

Coda在7月份小小改动了一下页面的风格,减少阴影渲染,使整个页面更加扁平化,这一改动也延续到2.0版本中,此外,新版还加入了页面内容居中功能,不会像以前那样挤在一边了。

左对齐 vs 居中


还有一个小惊喜就是终于有拖拽是模板插入了,再也不用来回复制粘贴啦~

拖拽式插入模板--图片来自coda blog

还有十分重要的性能优化,巨型表格不会再那么卡了~

性能优化--图片来自coda blog

还有一些小的改动诸如支持不同浏览器,Latex公式支持等等在此就不加赘述。

团队协作功能

从这里开始就是2.0版本的重要改动了,通过新的团队协作界面,跨文档同步功能和新的定价模式这一套组合拳,Coda成功地将服务重心转向了团队协作(个人用户从此成为二等公民)。

首先就是新的团队协作界面,团队成员可以选择需要参与编辑的文档,文件夹或工作区。管理员可以给文档设定编辑权限,包括访问层级和编辑锁之类。

团队协作界面--图片来自coda blog
文档编辑锁--图片来自coda blog

接下来就是最吸引人的新功能--跨文档同步,在Coda 2.0之前,我们只能调用同一个文档的数据参与表格公式计算和管理。新版中针对团队用户添加了跨文档同步和数据引用功能,这样就可以把别的团队成员的文档或数据连接到一起,方便团队管理和统计。

跨文档同步

这个看似微小的改动,结合Coda原有的公式和自动化功能却能够带来无穷多的可能性。鉴于笔者还未购入团队账户,只能先在示例文档中云体验一下。

团队项目同步

通过跨文档同步功能,各个子团队的工作进度就可以统一到一个主文档中,当子团队进度更新之后,主文档相关部分也会更新,并计算工作进度等等。本质上,跨文档同步相当于将各个团队成员的共享数据汇总到一个公共数据库中,配合Coda的公式和自动化就能够实现各种多样化的功能,简单的诸如不同的维度的展示模式,如任务视图,各种进度的甘特图,不同数据的可视化等等。

任务视图

甚至还可以配合用 Coda 打造你的个人仪表盘 (3)--让量化自我不再繁琐中提到的通过监测数据自动打卡功能实现团队成员远程自动打卡。再开个脑洞的话,我们甚至可以用Coda做个作业批改系统,每个同学可以在自己的文档中完成和提交作业,在教师端通过Coda的公式和自动化功能统计作业完成度,甚至进行简单的自动批改,而且这一切都不需要写代码就可以完成~

新的定价模式

伴随着团队协作功能的更新,Coda也推出了收费模式。

Coda收费模式

一句话总结就是免费的午餐到头了。免费账户功能有限,没法再像以前那么折腾着玩了(总block数,总行数被限制,automation出发次数被限制)。各种附加功能统统移至Team Plan,个人用户基本只能当做文档和表格来用了。只能期望什么时候Coda能够开放类似Notion的教育账户功能吧~

总结

Coda已经在团队协作的路上越走越远了,对团队用户来说当然是好事。但以现在的收费标准来看,不免丢失一些免费个人用户,毕竟Coda相比Notion最大的优势就是公式自动化和Coda packs,在现在的免费版规定下,笔者之前的文档已经超过限制大小,自动化功能触发次数也得省着用,所以只能将一部分Coda的文档转移至Notion了。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