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 17 场「和派聊聊」Matrix 作者群讨论活动中,作者们分享了自己是否会选择使用智能可穿戴设备,并说明了各自的理由。机器人为大家整理了本次讨论活动的精选内容,一起来看看。

> 大家也可以到「和派聊聊」讨论文章 的评论区说说你选择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以及背后的思考。参与讨论,还有机会获得我们送出的 50 元京东 E 卡。

Brick713:圆手表坚持者表示很失望😔

🔗 查看 TA 的作品

作为一个老 Motorola 粉,可穿戴设备从第一代 Moto360 开始,我一直受不了 Apple Watch 的造型,是非常强硬的圆手表坚持者。一代的 360 其实问题比较多,比如硬件设计上的问题,造成手表很容易「肛裂」(表带接口损坏)。其次是支持的应用少,除了接通知,看运动数据几乎没啥用了。

之后我又买了 Moto 360 第二代,说实话,升级有限,最重要的就是缺失NFC,佩戴了一段时间被我雪藏了,最近又拿出来玩,发现国内很多应用都放弃 Android wear 了,支付宝没有 wearOS 版本了,只能自己手动装老版本。

其实可穿戴设备到现在玩家已经不多了,主流的只剩下苹果,华米,华为三星等等一些玩家了,我个人觉得手环其实是可穿戴设备完美的载体(Apple Watch接受不能),支持NFC,能够监控基本的数据,不漏掉通知,支持一些场景下的支付就够了,别的场景我个人没有任何需求。再说一个尴尬事,当时首都机场支持二维码验票的时候,我尝试用 Moto 360 第二代过验证,结果死活扫不出来,弄巧成拙,不仅耽误自己时间也耽误了别人。综上,所以我是对可穿戴设备比较失望的。

Sol:设计好看佩戴舒适,何乐不为?

🔗 查看 TA 的作品

我前前后后买过:Apple Watch、小米手环 4 NFC、Bong 手环 I & II、Withings Activite。

选择可穿戴设备无非几方面需求:1、身体数据记录;2、减少手机使用;3、拓展使用边界。索性就分这三方面来聊聊。

身体数据记录。这其中涉及到的有每日身体基础能耗、健身记录、心率监测、睡眠监测、站立等。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产品都已经支持,便宜的如各厂手环,一直到各类智能手表,这也是他们主打的功能。但是选择这类产品我通常也会注意到他们的数据存储机制是否封闭,例如是否可以兼容 Google Fit & Apple Health,数据是否可以导出(导入就不奢求了)。如果不能给兼容第三方或者不能导出,那么这么封闭的产品或者服务就不建议考虑了。

减少手机的使用。这方面有两点:一方面如果设备有较理想的显示屏,并且支持读取手机的通知,甚至是通知过滤或者回复,那么就可以非常有效的降低拿起手机的频率。这方面 Apple Watch 做的最好(可以以应用维度打开在表上的通知,并且可以在表上回复),小米手环次之(可以以应用维度打开在表上的通知,结合相关 App 可以做到根据关键词过滤通知),Withings 由于没有显示屏所以基本上告别通知功能了。

第二方面则是,在穿戴设备的独立使用方面,例如脱离手机使用支付功能、查看时间(其实表不就是用来看时间的么)和天气等此类信息,可以省得习惯性点亮手机,久坐提醒等功能也能让自己暗示远离各类大小屏幕。

拓展使用边界。这方面就比较有意思了,可穿戴设备较手机而言是更多时间与我们有肌肤之亲的设备,他们就比手机有更多的「可得到性」。例如支持门卡功能的小米手环 NFC 版本,就可以直接抬手开门禁,不用让我从口袋找门卡(更不用说要记得带了)。就算部分小区支持手机 App 开门,也省得我点亮手机屏幕打开 App 使用相关功能了。再说了,我下楼倒个垃圾也不想拿手机。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小例子,更多的可拓展性就看你是因为什么才使用它们了。

所以综上所述,可穿戴设备在设计好看,佩戴舒服的前提下,可以给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也可以更科学更有依据的管理自己。何乐而不为?

呜喵洋:可穿戴设备能带来便利

🔗 查看 TA 的作品

会的。作为一个苹果生态圈伪重度用户,无论是 Apple Watch 还是 AirPods 都极大的提高了我的生活效率,这一点在外出运动时体现的尤为明显。

而类似小米手环这样具备模拟 ID 卡的设备,上班下班回家时可以不用多携带一张门禁卡,其带来的便利也是不言而喻的。不久的将来 AirPods 2 也快要来了,也许会有期待已久的主动降噪,相信可穿戴设备在未来会为我们都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ln-勇字当头:新鲜感过后,还是需要更好的体验

🔗 查看 TA 的作品

我使用过的可穿戴设备主要是手环、手表类产品,陆续使用过小米手环(二代)、Fitbit Versa(一代)。刚开始使用这些小玩意儿,我都会新鲜一阵子,例如折腾米环搭配 Sleep as Android、第三方客户端来记录睡眠,不过,我很快就由于小米官方客户端记录的数据和 Sleep as Android 的数据差别过大而放弃了记录。再后来从群友手里收了一个 Fitbit Versa,相比于米环,它的优势无非是屏幕更大、心率检测准确度更高……而已。如果必须指出一项更好的功能的话,可能是「经期追踪」?

图片来源:The Verge

但我还是认为两者都很蠢:抬腕亮屏总在我需要看时间的时候卡顿半秒,相比于传统手表,这短短半秒的卡顿足够让我抓狂了,上课的时候想要偷偷看一眼时间,我还要专门背过身去……;晚上佩戴手表进行睡眠监测的时候,抬腕亮屏又变得无比灵敏,一个翻身就会自己亮起来。索性我也就放弃夜间佩戴手环来检测所谓的睡眠数据了,并不是这个行为没有意义,而是对我来说,得知这些数据并不能够帮助我养成更合理的作息时间,我的惰性太强,这种记录不适合我个人。

苹果的新款手表目前支持常亮显示时间了,至少这一个功能我非常感兴趣,劝退的我唯一因素就是价格了。

Quentin_Yu:是生活、工作的好帮手

🔗 查看 TA 的作品

购买过 Apple Watch 1 代、3 代。

更好的了解自己。心率、步数、站立时间、锻炼时间这些是我目前看的最多的身体情况数据。这些数据都来自AW佩戴时的记录。结合 AutoSleep 在晚上采集睡觉相关的数据,了解近期睡下和起床的时间、睡眠的质量等等。都能对自己有个更好的了解,对应自己最近的心情、生病情况,都能有个数,并督促自己改变一下不好的生活习惯。

小工具的分担。出国旅行时发现AW同屏显示多地时间、快速计算汇率,小小的面板分担掉拿出手机的麻烦。曾经因为旅行的时候手忙脚乱,摔碎手机屏幕,多空一只手出来总是好的。

减少接收消息的焦虑。工作的关系需要盯微信回复,手机在口袋里的时候,同样的震动不能分辨是软件推送还是微信的重要消息。AW 快速解决这个问题,只要瞥一眼就知道是什么东西,是否需要拿手机,起到过滤消息的作用。

兰缘小妖:续航是可穿戴设备的第一要素

🔗 查看 TA 的作品

我目前使用的可穿戴设备只有一款 —— Amazfit GTR,我是一个有很长的小米手环使用时间的人,从小米手环 1 代一直到 4,直到今年 8 月才终于换上了一个手表样的设备,我对可穿戴设备最重要的考量就是续航时间。

智能手表,首先是一个手表,能够长时间提供稳定服务才是正事,所以尽管各种智能手表层出不穷,我也还是尽可能挑选续航时间长的,一天充一个手机已经很繁琐,还要偶尔充一下 iPad,不想再加一个手表了,按照我目前的使用情况(全天心率,睡眠检测,应用通知只多不少),Amazfit GTR 续航将近 70 天,所有和电量相关的烦恼都没有了,除了充电器找不到……除此之外,作为入门级的智能手表,该有的功能都有,NFC、全天心率、睡眠检测、运动、GPS、通知提醒、二维码支付等等,满足一个普通人所有的需求。

当然可能它没有蓝牙音乐,可能它没有地图导航,可能它不能随意安装三方应用,但我觉得这些需求频率不是太高,比如有手机的时候绝对不会想到要用手表听歌,所以目前这款 Amazfit GTR 满足了我对智能穿戴设备的所有想法,当然还是有一点微不足道的妥协,这就是我唯一的可穿戴设备。

邓锄头:数据控对续航的要求更高

🔗 查看 TA 的作品

小米手环1代,米动手表青春版,荣耀手环 4,华为 GT 一代,现在手里的 GT 是服役的第 6 个月,使用强度绝对的顶级,除了充电基本上是不摘的。

我个人使用穿戴设备主要目的是记录自己的运动及睡眠,自己是个数据控,经常会分析健康数据的趋势和检讨自身,所以续航是我考虑项目中的至高要素,本来每天给手机充电已经给生活添加了非常大的焦虑了,再多加一个日充的手表会容易变神经质的。

会游泳之前感觉米动青春版实在太完美了,轻轻松松续航 20 天 +,同时非常轻便真的有无感佩戴的感觉,但是刚过一年就坏了,网上一查大家都是在一年保修后一个月内坏掉的手表而且大部分份问题都是一样的屏幕玻璃拖了。也侧面说明了华米的品控真是严格。

要是华米青春版出一个可以游泳佩戴的我是绝对会再买的!

  1. 现在的华为 GT 也是我认为的智能手表的最终形态,可以刷地铁,刷公交(桂民卡基本可以走遍全中国),数据控可以定期总结自己运动量(跑步距离,骑行距离,游泳距离),当初与华米的运动手表二选一选中 GT 就是因为续航更长一周。缺点的话就是表盘太大了,也比较重,夏天睡凉席能把自己给硌醒。
  2. 官方送的表带基本都不透气,所有穿戴设备我买来第一时间都会配上米兰尼斯的表带,凉爽又透气还结实。
  3. 华为穿戴设备的 iOS 平台的 App 和 Android 端的对比简直就像一个 0.1 Bata 版和 10.0 版,换表盘,冲交通卡,都必须要解绑 iPhone,重新改绑 Android 手机才行。

严炜:认清自己的需求才能找到挚爱

🔗 查看 TA 的作品

使用过的穿戴设备有 Apple Watch S1、S4(现正使用);小米手环 4 NFC;Misfit Shine 2。

我的穿戴设备需求:

  • 消息提醒。作为手机重度用户,兼之工作繁忙,且经常需要见客。曾几一度视图减低每日点亮手机的频度,既是为了让自己工作更集中,也是为了避免边见客,边看手机不礼貌;
  • 装饰作用。当年 Apple Watch 刚出,出于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加上对米兰尼斯表带的喜爱,首发入手,作为日常配饰;
  • 运动监控。作为一个胖子,曾经在 2015 年积极运动(那时已经淘汰了 Apple Watch),为了监控运动数据,加上对外观的追求,入了 Misfit Shine 2。
  • 门禁卡需求。移动支付现在愈发普及,基本没有携带钱包的需求,但是门禁卡如何放置成了首要问题。基于这一需求,恰逢小米手环 4 NFC 发布,毫不犹豫地就入手了,但最终因为加密卡的问题,最终没能实现门禁卡模拟,遂限制。

这些年的各种手环、手表类产品的使用,有贵的,有便宜的,基于种种不同的诉求进行了一波波地购买。但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曾经以为的需求多是「伪需求」,回归自己真实的日常生活才是最为紧要的。产品外观、续航能力、消息推送能力、指标监控能力等等花样繁多的功能,能够认清自己,才能寻找到心头挚爱。

SunsetYe:可穿戴设备好像在走功能倒退

🔗 查看 TA 的作品

最近使用过的两个智能穿戴设备是 Amazfit Cor 1 、小米手环 4 NFC 版本。先前用的 Amazfit Cor 1 是华米的亲儿子,屏幕超大、续航超长,自带的支付宝支付码功能由于极大的屏幕区域十分实用;换成小米手环 4 之后由于屏幕大小的减小,再也没用过这个功能,在偶尔用到的时候因为扫不出来令人尴尬。而小米手环 4 的续航也是让我十分「惊喜」的一点:小米的智能穿戴设备通常对续航都描述得十分谦虚,在标准情况下基本能达到标称的 1.5 - 2 倍续航,但是这个「优良传统」却没有在环 4 上展现,与我的预期严重不符,虽说经过几次固件更新后有所改善,但仍然比不上前一个设备 Cor 1 功能全开还能 2 倍续航(标称 12 天,实际 20 天甚至 30 天),造成的落差还是挺大的。

至于之前换环 4 的原因大部分集中在小爱同学和公交卡上了。但对这两个功能的高期望也让我更失望。小爱同学连接速度总是慢一拍,等说完之后却发现它比 MIUI 版本的小爱同学更为智障,只能回答已经预设好的情景。至于公交卡,开卡费 + 每次最低 50 的充值粒度与我低频的公交使用率完全不匹配,目前反而用 Apple Wallet 的公交卡更多。

除了这些,一些前代功能的缺失如「智能闹钟」和越做越差的小米运动 App 都令人难受。今年我已经不止一次说出「这个设备用坏了之后可能不会再买小米的产品了」。以前会为了性价比和自由性选择小米,可是这个曾经的标杆如今对于 BL 解锁、开发版系统与「管杀不管埋」的态度(之前开发版切换稳定版是不需要丢失数据的,现在更新机制之后反而会丢失数据,而超过 1 年的主线维护期限后,设备将只有稳定版更新,此时就不得不丢失一次数据)令人寒心。

扯得有点远了,不可否认小米手环是目前国内手环类产品的一个老大哥,可是这个老大哥能否老当益壮,还要看它自己如何努力了。

> 想要参与 Matrix 作者群和作者们一起讨论?申请成为 Matrix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