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一部分我们可以自行解决,另一部分问题或者通过信息检索,或者通过询问他人,基本都能达到临场解决的效果。但这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或者说是完美的解决方案,至少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来说,复盘和反思问题,找到更佳的处理方式和解决办法,过程中不断扩充知识面且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才是真正打消内心焦虑的办法。这就是所谓的「打铁还需自身硬」。

解决问题的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知识付费行业的蓬勃,今天,知识的获取从来没有这么简单,也从来没有这么「复杂」过。简单在于,传统的知识获取方式「读书看报」,已经由跑去书店转变成在手机上阅读或下单,除此以外,我们还多了「微信公众号」、「知乎」等等一系列获取「知识」的渠道。但反过来说,渠道的扩充,让原本的知识获取方式由零散的海星结构变为了盘根错节的神经元结构,我们越来越难以甄选信息的优劣,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意见领袖,人们互相分享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难免常识类「知识」被频繁重复和放大,干货愈来愈少。就像经济领域的通货膨胀,如今,「知识」也从未如此膨胀过,更准确的说「我们需要知识」这一焦虑感正在被无限的放大。

分清知识、经验和观点

别再去听那些讲专业知识的知乎 Live 了。一来知识密度太低:要说知识,当然有一点,只是一堆观点中夹杂着几个知识点。二来学习氛围一般:刨去要 PPT 和答疑的人,刨去叽叽喳喳插科打诨的人,剩下在认真听的能有几个?三来时间成本颇高:真实课堂 15 分钟就能讲明白的问题,非要花 1 小时去听别人可能说错的观点,就算观点没错,但大 V 的理论真的适合我们吗?这点恐怕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知乎刚开 Live ,也就是知识付费刚兴起的时候,我就兴致勃勃订阅了好几个 Live 。听完之后,我仔细思考了下,这钱其实花的也算有所收获。至少我明白了我真实的需求:快速获得可信的不熟悉领域的知识。而我错以为我的需求是:知乎 Live 好新奇,我参加了我就收获了知识。首先,收获知识这点是存疑的,因为可能只是花钱听了一堆观点。其次,知识一定是成体系的,碎片化的知识听完就忘,就像道听途说,听完还是别人的。

当然我并非在全盘否认 Live 的作用,有些经验类的 Live 其实很管用。比如买房前听听 Live ,也许你能了解些基本的买房知识,毕竟这些都是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你可能很难从书本和规章制度里看个明白。此时大 V 就不是观点的唯一传播者,而是组织者,凡经验来讲,听众人言,总好过听一人言。

个人知识、经验和观点的一点思考

从我的观点来讲,知乎 Live 式的知识付费,其实更应该叫经验付费。花钱一定买不来知识,首先应该明白这点,才能正确的看待知识付费的本质,剔除他人观点的那一部分,你也许能收获丰富的经验,避免踩到重复的坑。当然,这一段也是我个人的观点,你可以选择不接受。但这恰恰说明你已经能分清知识和观点的区别,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避免哪些知识付费,选择那些知识付费

付费获取知识,很多工具已经做的很优秀,但我们需要明白的是,知识付费的前提是「需要」和「值得」。就像我们买东西一样,需不需要是一件事,值不值得是另一件事,知识也需要货比三家。再拿知乎 Live 来讲,你的老本行肯定不需要通过听知乎 Live 来学习,但如果你要听听怎么规划自己的职场道路,如何教育自己的小孩,一辆家用轿车该怎么选,这些个问题显然知乎 Live 更加适合,除此以外,你还可以选择各路自媒体,公众号,这些可都是免费的,是否付费,值不值得就看你个人的评估了。

个人认为不值得的知识付费

一条提问类型的收费,绝不推荐。有问题,当面问当面答,这才是真正能获取准确答案的方式。在手机的后面,你永远不知道他人在用什么样的心情和状态在回复你的问题,而你的问题,太长不合适,太短看不明白,最终只能问个大概,别人也只能回个大概。能被解答的问题,善用搜索引擎即可。

一群人的知识娱乐,不推荐。知识付费,不应该成为分享的变种。人类的瑰宝都是开源的,换句话说,知识都是互相分享交换沉淀而来的。而互相分享交换的前提是,大家有共同的喜好和差不多的原始积累,是有能力门槛的。一群专家,假如门下收了一群基础不同的学生,要么只能统一教授些基础内容,要么只能分班教学,因材施教。这些只可能在学校能见到,在网络中付费学习,恐怕只是多了和大 V 接触的另一种机会。而真正有水平的人,往往免费分享和普及专业知识,只为让普通人更多了解自己的学科之美,怎么会舍得把知识圈在一个小圈子里呢?

爆款课程,不推荐。常常看到网易运营课,电商运营课,PPT 课程,Excel 教学课,职场管理课等等,课程提供者往往是抬头一大堆,附上半身照。乍一看,其实根本也不认识。这种知识不是不好,而是你很难判断是否对你有益。Excel、PPT,当然要学,但是真的需要学那么多吗?除非你的老板要求高还要速成,否则根本没有付费的必要。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微软的帮助文档 和百度、谷歌能解决你的所有问题。好的课程当然有益,但是否对你有益,取决于你的水平和需求,小学不学微积分,大学学了微积分你也不一定用得到。假期绝不看书的你,怎么到了知识付费上就变糊涂了呢?想走捷径,恐怕是大多数知识付费的理由。

软能力,偷换概念性的知识,不建议买。我们常常会责备自己情商不高,逻辑思维不好,管理能力不足,整理能力很差,自控力不够、表达能力欠缺等等,渴望通过他人的三言两语让自己开窍和突飞猛进,无异于痴人说梦。软技能,更讲究自我摸索和实践,找一个周围做的好的人,去请教去坚持就好了,难的是自我突破而不是付费。概念性的知识,表现在当下就是一些所谓行业趋势、风口窥探,既然课都已经做出来了,还有什么所谓的趋势、风口可言。几乎每个行业,都有一些专业的预测分析公司,如果真的要做一些商业调研和分析,不妨去看看他们每年产出的行业分析报告以及头部公司的财报。

其实知识付费,一直都有。买 PPT 模板,买书,不就是一种知识付费吗?知识付费的效果从来不会因为形式而改变,同样的知识书里写着,别人看好了再转述给你,是会有偏差的。知识付费是入门的好手段,但绝不能拿来作为理论基础。

个人认为值得的知识付费

难道就没有绝对值得的知识付费课程吗?有,当然有。如果让我推荐的话,前提是没有绝对好的平台,因为每个平台都有滥竽充数的内容。我只挑值得的地方来说。比如三节课等机构的产品经理入门课,从我这个野路子自己入门的产品经理来讲,确实很适合作为新人的产品入门课,配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本书,简直可以当作应届生应聘产品经理指南了。比如樊登读书等讲书平台,可以节省我们看水货畅销书的时间,也能避免踩雷,把时间节省在需要精读的书籍上。如果你有更好的知识付费内容,欢迎在评论区推荐。

一点心得,看完再决定是否收藏

离开了学校,我们很多人却还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技能,也不清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这一点,我们心里非常非常清楚。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我们要成为的不是网红偶像大老板,而是成才,成为人才。到了2019年,最缺的人才是 T 型人才,也就是涉猎很广,专业很精的人才。知识付费抓紧的就是 T 的一横,我们可以很方便地通过他来扩充知识面,但也只能用来扩充知识面,专业的技能还是要通过专业的学习过程来深耕,其实说的就是学校的那套方式。预习,听课,看书,巩固,缺了的环节必然要通过实践补回来。现如今,我们在预习、听课这两个环节有了很多替代的选择方式,网课、视频,PPT,数不清的平台和课程。但是被忽视的也是最重要的看书和巩固的过程却一股脑的忽略掉,好像买了课就能瞬间速成一样。

买课就像收藏文章,绝大部分永远不会有看的一天,就算看了,也不一定能用得上多少。人类的大脑非常懒惰,他们知道我们的内心害怕什么,所以选择自我保护,最好的方式就是改变先 Mark 的习惯,永远先看完再 Mark ,没用的内容就别 Mark 了,只会徒增烦恼。

我自己的收藏夹涉猎也很广,天文地理,琴棋书画无所不及。但实际我的主业却做的糟糕透顶。去了解新鲜知识的时候,不妨先找点自己工作领域的知识,看得进去再说。切忌做知识的松鼠 🐿️。

收藏从未停止,学习从未开始

总结

本文所有观点都是我一家之言,如果你在用的知识付费产品对你有益,请继续坚持。就像我一贯玩游戏 🎮 花钱的理念一样:花钱是为了节省游戏时间,充钱可以快速变得更强更美,游戏体验更佳,那就是值得的。如果知识付费的确能节省你获取知识的时间,或者只是让自己爽,那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