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精选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看到各位作者在「我和我的音乐设备」活动写了自己的故事,让我也想趁此机会分享一下那些年我用过的音乐设备,其实我之前已经写过《当我听音乐的时候我在听什么》以及《我获取音乐的姿势,一次过全都分享给你》,小小地分享了一下自己关于听歌和设备的心得。这次借着这个征文的机会整理一下,权当碎碎念吧。

童年时代:村里唯一的 Panasonic

用现在的话来讲,父母当年的购物风格相当迷惑。九十年代初,全村都在跃跃欲试要进入彩色电视的时代,而当所有其它邻居都在买三千多包含了电视、VCD 和功放的三件套时,我们家竟然买了台六千多纯进口的 Panasonic,好像叫「画王」什么的,然后就再也没有钱买其它的了。所以即使我们家有着全村最好看的屏幕,我还是更乐意去邻居家看盗版 VCD。但是这台电视的质量真是没得说,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一直在用,从来没修过。

图源见水印
图源见水印

但是更迷惑的是,他们对自己的设备很舍得,对我却很抠,所以我的经历很多征文作者都不一样,我在大学毕业之前从来没有拥有过 Walkman、CD Walkman、Game Boy 等等的任何一种,只有过一台小霸王。

可能是因为这段经历吧,我对内容的关注更甚于设备。也因此我对音乐的关注更多地放在了电视节目和零花钱负担得起的 CD 上。当时凤凰卫视有两个我非常喜欢的节目《电玩大观园》和《音乐无限》,后者由梁永斌和柯蓝主持,是对我影响最大的音乐启蒙节目。《音乐无限》和它的名字一样涉猎非常广泛,大陆港台日本欧美、流行小众另类统统都有。

全网都找不到节目截图,放一张古早合照吧

而第一次让我对「乐队」这种形式着迷的歌曲,也是在《音乐无限》看到的 Hanson 的《I Will Come To You》。实不相瞒,相比起别人的 Nirvana 和 Metallica 而言,我的乐队启蒙是 Hanson 韩氏三兄弟😂

那时的动画也让我记住了很多古灵精怪的日本乐队名字,比如《浪客剑心》的原声音乐,阵容堪称豪华,有 L'arc~en~Ciel 彩虹乐队、The Yellow Monkey、Judy and Mary、西川贵教……连带着凉风真世、子安武人这些声优,也因为唱了插曲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是现在再提起,有很多名字可能大家听都没听过了。还有《头文字 D》那些爽翻天的 Eurobeat 舞曲,也是吸引我每周追这部人设丑得出奇的动画的原因之一。

中学时代:蹭同学的 CD Walkman

进入中学之后周边的同学(不包括我)纷纷进入了 CD Walkman 时代——其实在广东粤语地区,好像我们都会将 CD Walkman 直接称为 Discman。当时已经存了若干 CD 的我就开始蹭同学的 Discman——下午放学之前问好同学晚自习带不带 Discman,带的话我也把自己的 CD 带回来,他们不听或是课间去玩的时候,我就拿来听自己的。

有时候还会「过分」地问他们晚上回家还听不听,不听我带回去明天再带回来。还有骚操作就是将 Discman 放在桌子下面,耳机线从衣服伸进去,袖口伸出来,然后手托着腮,就能假装认真听课但实际在听歌了。当初花儿乐队的《草莓声明》出来后,我就是按耐不住第一时间用这种方法听完的。

摄于 Sony Walkman 40 周年展

大学时代:台式电脑 + 音箱

大学就是一个完全放飞自我的时代了。因为学校的论坛而结交了不少喜欢音乐的校友,买打口碟、组乐队、看演出,在学校论坛为喜欢的乐队、流派掐架,都是这个年纪和环境才会干的事。那时的设备也谈不上什么设备,就是台式电脑加立体声音箱——说起来很神奇,就在写到这的一瞬间,我记起了那时我音箱的牌子叫兰欣!那个时候哪有什么见识,谁桌面要有一对漫步者,就算很厉害了。

兰欣音箱,大概长这样
兰欣音箱,大概长这样

这也是我开始接触打口碟的时代,大学在广州读的书,常去的买 CD 的地方有三个:天河岗顶的购物中心、烈士陵园美术城,以及公园前的中旅大厦地下,还有一些高校门口附近的小商场,比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也会有一些品味不错的打口小店,貌似学校越厉害店主品味越好。就连我校门口被请来看店的小姐姐,都懂得抱着砖头一样厚的《欧美摇滚必听专辑 500 张》,知道哪些名字可以卖贵一点,哪些名字可以抛出来吓人。

曾经的岗顶打口市场(图源 Vice)
曾经的岗顶打口市场(图源 Vice)

买了回来就是翻录进电脑,再说一个暴露年龄的东西就是那时正是微软的 WMA 格式兴起的时候,我们还自以为它的技术更先进,128k 就能相当于 MP3 的 192k,相当小白真的。而且自己还有整理癖,每张专辑必须一首不少地按顺序完整录下来,加上封面和名字,平时不听也好,起码 Windows Media Player 媒体库看着赏心悦目。

Windows Media Player 媒体库界面
Windows Media Player 媒体库界面

毕业了~

就开始有自己的钱可以花了。找到工作后我很快就办了信用卡并分期买了索爱 K800,因为觉得它帅的不行,还没上市就开始念叨了。而它也同时成为了真正属于我自己的第一台「随身听」,我以前翻录下来的歌现在都可以放进里面随时听了。

后来又没忍住买了台二手的 iPod mini,是我的第一台苹果产品。iPod mini 手感以及整个体验都非常好,爱不释手。可惜后来辞职旅行,回来后刚好碰上金融危机,小半年都没找着工作,最后把手头上能卖的都卖了,包括它…

iPod mini(图源:obamapacman
iPod mini(图源:obamapacman)

复活有了闲钱之后又开始折腾了,陆续买过铁三角、Marley 等,不过都没有很深的印象,就好像浮云一样来了又去。再后来嘛,学校里认识的朋友都渐行渐远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也已经来临,我也就暂时把这些东西都放一边,好好上班了。

有房子了!

工作多年之后终于在广州安家了,也重新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又开始结伴看演出、买唱片,对音乐的喜爱又重新回来了。关键是,唱片买再多也不用再担心要搬家了~也以一种类似「收集」的心态陆陆续续为家里添置了一些设备。

在二手唱片店淘碟
在二手唱片店淘碟

唱片买回来之后我也还是会像以前那样翻录进播放器,但不再是手机,而是无损播放器了。之前入手了一台入门级的播放器 Cowon Plenue D,以及一个有线耳机 V-Moda Zn。

小巧的 Cowon Plenue D(图源官网)
小巧的 Cowon Plenue D(图源官网)

不过现在我已经把它卖了,换了飞傲今年新出的无损播放器 M11。这是一台安卓内核的播放器,可以自行安装各种流媒体 App,既能听自己翻录进去的无损,也能在无聊时无需更换设备就能听平台上的音乐。因为它我还开通了 Tidal,这样自己的无损曲库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充,不用只依赖有限的自购 CD 了。对 Tidal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少数派的这篇 文章

借来的仙女座 & 飞傲 M11
借来的仙女座 & 飞傲 M

耳机是索尼 Z7M2 头戴式耳机。其实我以前是不喜欢头戴式的,原因很简单,不适合外出使用。不过因为我有一个习惯是在睡觉前会特意给自己安排一段专门的「听歌时间」,所以在想通了之后,我放弃了「便携性」这一点,怎么好听怎么来。头戴式的声场的确不是一般入耳式可以比得上的,起码我买得起的那些比不上。

飞傲 M11 & 索尼 Z7M2
飞傲 M11 & 索尼 Z7M

当然,出门在外的话,是没所谓有损无损的,专门带一台播放器也略显累赘。目前我在外面听歌的设备是 iPhone + 索尼 WI-1000X 蓝牙耳机,音乐来源也以流媒体居多。其实像日常通勤路上,或者是在办公室这些随时会被外界声音干扰的场景下,就算是直接听 CD 也是音质过剩的。在这种前提下,这个无线组合带来的听感,我是很满意的,特别是 WI-1000X,是我听过的最满意的蓝牙耳机。

索尼 WI-1000X(图源官网)
索尼 WI-1000X(图源官网)

CD 翻录完之后是不是就放在角落吃灰呢?当然不是,为了找回听 CD 翻歌词本的仪式感,我海淘了一台索尼 CFD-S401 磁带/CD 一体机,现在每天早上或晚上我都会尽量抽时间用它听完一整张 CD。这台机器其实不贵,原价只要人民币 600 多,但只在日本卖,海淘价格得要一千出头。它的卖点主要是造型复古,音质也还行。

索尼 CFD-S401
索尼 CFD-S401

去 Livehouse 看演出和在家看演唱会视频也是我的两大爱好。为了能有好的体验我目前的设备是 Bose SoundTouch 130 家庭影院 + 65 寸 4K 电视 + 迷你电脑 + 外置蓝光光驱,虽然没什么 4K 资源,但用来看蓝光演唱会真的很满足。

Bose SoundTouch 130
Bose SoundTouch

虽然看起来家里已经很满了,但是可能为了补偿小时候的遗憾吧,我一下冲动又入了 HomePod。本来真没打算买的,因为上面提到的 Bose 也可以蓝牙听歌而且音质足够好。降到一千多的时候忍不住入了手,然后…真香。得益于 Siri 的声控,我「随口」听歌的次数大大增加了:

Hey Siri,来点适合下午的音乐。 

Hey Siri,这是谁唱的? 

Hey Siri,我喜欢这首歌。

HomePod 最大的作用是让知道了很多从来没听过的新音乐,慢慢的,就又有了一堆可以随时回顾的「红心歌曲」。当然,其它的智能音箱也能做到,但是它们音质没有 HomePod 那么能打啊。

那最近呢,说起来有点嚣张,因为让将书桌变得更适合长时间工作,在整理的过程中我又入手了一对声擎 HD3。如你所见,是一对分体式音箱,蓝牙、接线皆可。为什么时隔多年再次选择了分体式音箱呢?因为我发现在这种超近距离的场景下,分体式音箱让我时隔多年再次体验「物理」左右声道的感觉,所带来的听歌体验真的很不一样。

很适合小桌子的声擎 HD3
很适合小桌子的声擎 HD3

好了,写到这就算是将自己从小到老的所接触的各种音频设备都过一遍了。虽然长大之后带着一点补偿心理买了不少设备,但自己并没有也不会往发烧友那个领域靠拢。设备的购置差不多就这样了,「内容」才是我始终关注的重点,我还是会继续关注更多新歌好歌,和朋友逛二手唱片店。毕竟,这已经成为我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了。

(题图拍摄于广州大沙头旧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