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精选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理财,是一个被误解了很久,且这种误解流传很广的一个词汇。我希望,这篇文章能讲明白究竟理财是什么。也希望从记账这个最基础的地方出发,通过分享我在个人 / 家庭财务管理方面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朋友们理解财务管理之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 本文不能教你如何一夜暴富,只能教你如何通过一些手段,维持个人财务状况的持续稳定。
  • 本文关于记账的方法论篇幅较长,每人方法不同,仅作参考。并可以略过,直接看后面的思路和见解。
  • 关于投资的部分,本文所举例子均为假设,均非实盘,只为方便说明,请勿照搬。文本目的并非投资实盘指南,而只是提供投资思路和见解。
  • 关于保障规划的部分,本文不直接推荐某款保险产品,只提供筛选合适保险产品的方法和思路。理由同上。
  • 投资有风险,请格外谨慎。

序言 正确理解理财的本质

理财,通俗的解释是,对财产和债务进行管理,以实现财产的保值或增值。保值和增值都不难理解,居民物价指数年年上涨,如果还保留老一辈存定活期的理财观念,资产是年年缩水不断贬值的;通过合理配置个人资产参与投资,在风险和收益之间权衡一个所能接受的平衡点,长期坚持下去,能实现个人/家庭资产的稳健增值。

不过,如果仅仅从这一点来理解理财,未免有些狭隘了。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先来看看常见的对「理财」的看法:「反正我也没什么钱,理财有什么意义?」「理财是有钱人干的,我等穷酸不理也罢」或者「每月都存不下钱,经常有需要花钱的特殊情况,想理财但力有未逮。」「理财?我买了余额宝!」

可以发现,这些看法都有一个共性,就是狭隘地将理财与投资划了等号。把上面的话翻译一下就是:没钱怎么投资、有钱人才投资、存不下钱无力投资、我投资了余额宝。如果传统观念或大众观念认为理财就是投资的话,我更愿意说理财是个人财务管理。

理财不仅仅是「投资」实现财产的保值和升值,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良好的规划和保障」,以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个人财务状况的持续稳定健康。它与财富的多少没有关系。所以,投资是理财、保险是理财、记账是理财、养成良好的消费观是理财、甚至月初发了工资去银行存了一笔小定期也算理财、而学习进修提升自己又何尝不是理财……有无数工具和无数手段,可以为理财所用。理财,究其根本,就是倾尽全力、穷尽手段,维持财务状况的健康和成长。投资,只是一种手段而已。

说到理财,就不得不提及「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句被讲滥的话,但实际上,它道出的不仅仅是理财,甚至是生活和成长的真谛,就是要付诸「行动」。任何目标、任何愿景、任何计划,如果没有行动,都是空谈。空谈不会有任何结果

所以,理财就是个人财务管理,它应该包括:记账、财报分析、投资、保险、消费、储蓄等几个部分。但它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和其他任何事情一样,都必须下定决心,迈出第一步。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哪怕一点点变化,希望文中的经验和思路能使你规避不必要的麻烦,使你更早地展开财务管理和规划。如果这样,将会是我莫大的荣幸。

无记账不理财

记账这个方面,我会在 随手记 Web 版的基础上展开。之所以使用这个工具,是因为多年前买了家财通专业版,随后被金蝶收购,移动互联网时代主推移动端,家财通不再更新,我也就顺水推舟用上了。并不是说这个应用有多好。它只是一个工具而已。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顺手的工具实现记账。主要是为了方便截图我不会说出来的。工具不是重点,下面的内容才是。

记账,可以说是个人财务管理的基础。它是个人财务的基础数据,有了数据,才有财务报表;有了财报,才能分析个人财务状况;有了分析,才能制定合理的理财规划……可以说,无记账不理财。那么,怎么记账,才能利于后续的财报生成和分析?

记账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收支类目规划合适的分类

任何一个记账类应用,一定会有默认的收支分类。不过这些收支分类,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所以,在开始记账之前,一定要先规划好收支分类。说到分类,看过 《秩序、安全、同步 个人文件管理体系构建思路》 (下称《文件管理》)的朋友,一定对文中 MECE 分析法记忆深刻。在收支类目分类上,我们也可以参考文件分类的原则,稍作变通:

区分大类,也要区分小类

怎么理解呢?收支分类和文件分类的区别在于:收支分类不仅要体现出金钱流动的方向,还需要体现出金钱具体流动到哪去了。所以,收支分类应该有两级。

先说支出。支出的第一级,就是衣、食、住、行。扩展一下,还有学习、通讯、医疗、娱乐。第一级分类的作用,是体现金钱流动的方向。

支出的第二级,就需要体现出金钱具体流动到哪儿去了。所以,需要小类尽可能的详尽。但也不需要详尽到连早午晚餐都要分开的地步。

比如,食的第二级,基本的就是早午晚餐,这三条合并为一条;其次的就是水果零食,这部分也合并为一条。有吸烟嗜好、喝茶、喝咖啡等嗜好的朋友就可以分类一个烟酒茶饮的二级条目。又比如,行的第二级,公共交通、打车租车、私家车,三条二级类目基本就覆盖了。

MECE 分类法,穷尽去重

再强烈推荐一次 MECE 分析法,(这个方法,能帮你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值得学习),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穷尽就是分类尽可能覆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至于出现一笔支出不知记录在哪个类目下的尴尬;去重就是分类之间相互独立,没有重合,避免出现一笔支出可以记录到多个类目下。

举个例子,比如你在「食」类目下建立了「聚餐」的二级类目,然后在「娱乐」类目下又建立了「轰趴」的二级类目。这就重合了。和朋友一起玩耍时候的支出,你记到哪个类目比较好呢?更好的做法,是建立「人情」的一级类目,所有社交、人情方面的支出,都放在这个类目下。

其他方面基本上参考上文《文件管理》中关于分类的内容即可。同样,收入分类也可以按照主职业收入、副职业收入、投资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几个部分。

我把我的记账收支分类做了个图表。以供参考。

收支分类账户分类

其次要规划合适的资金账户

金钱的流动,必然是在各个账户中发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大体上,可以将资金账户分出以下几个种类:现金账户、金融账户、信用卡账户、虚拟账户、投资账户、负债账户、债权账户。

其中,金融账户主要是储蓄卡账户,是个人展开财务活动的主账户,金钱流动的枢纽。如果是家庭账本,且家庭资金管理方式是各自独立管理,则可以有 AB 两个独立二级账户,分属两人,协同记账。如果是共同管理,则一个账户,共同记账。(需要攒私房的朋友,请自行记小帐。)这样的好处是,当有家庭支出项目时,比如装修项目,资金的流动清晰明了,便于项目结束后生成专项财务报表。

信用卡账户实际就是从负债账户单独摘出来,目的是方便利用记账应用的提醒功能,以便及时筹措资金还款,避免留下信用污点。同时也便于监控和管理。

在随手记中添加信用卡账户十分方便。打开信用卡管理,注意填入正确的账单日和还款日。是否勾选账单日算在本期(意指账单日这一天的消费是算在本期账单还是下期账单),根据不同银行的规定来选择即可。

添加信用卡

负债账户和债权账户容易理解了。工作生活中,帮人代付一笔、借给人钱、差旅费等等,这些是债权;房贷车贷、向人借钱周转等等,这些是负债。

记账也是技术活

记账,简单来说就是记流水,俗称流水账。今天我买了 40 元菜、10 元酱醋、10 元大豆油,那就记一笔 60 元的支出到早午晚餐。然后买了一瓶咖啡一包香烟,就记一笔 30 元到烟酒饮料。很简单是不是?但实际上,记账也是技术活。

基础流水帐

债权负债要分清

最容易犯错的地方,就在债权负债。比如,差旅费用了 1200 元,就记了一笔支出 1200 元,报销的时候,又记一笔 1200 元的收入。这就错误了。差旅费不是支出,是借出,借出则是债权。这时,应该记一笔代付,代付的款项进入债权账户的「应收款项」或「公司报销」里。报销的时候,应该记一笔收债,代付的款项又从债权账户的「应收款项」或「公司报销」里进入你的金融账户或现金账户。

差旅费记一笔代付
差旅费记一笔报销

这有点象财务中的表内业务表外业务。(这样说不严谨,我们姑且这样讲以便理解。)因为差旅费是表外业务,不应该体现在月底财务报表的收支项目中。而支出收入是表内业务。如果按照支出收入记差旅费,就会出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虚假收入虚假支出,使得月底财务报表体现的信息有误,影响实际财务状况的分析。

同样的,房贷车贷,也应由负债账户来记录。因为,不论是房贷和车贷,这一部分钱,已经在消费的那一刻记录为支出了。如果还房贷车贷,也记录为支出的话,体现在财务报表上,就相当于为一件物品付了两次款。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信用卡购物,如果出现退货退款,不应该记录成收入,而应该记录成退款。比如购物花费 100 元,退货后记录退款 -100 元。而不是记录收入 100 元。这个逻辑和上文的差旅费是一样的。

同样的,其他的退款项目,总之,钱付出之后原封不动回来的,都应该记录成退款或报销,而不是使用支出收入来相互冲抵。

周期帐记定投

每月的固定开支或收入,可以利用随手记的周期帐功能。周期帐功能,能按设置的周期,自动记录收入、支出、转账三种资金流动。不过遗憾的是,这个功能,只能在 Web 端使用。好在,数据是同步联通的,每年初转结账簿后设置一下,开启新项目时设置一下,就可以不用理会了。

比如我规划了一个 20 年的教育基金定投。每月 1000 元。那么我设置一条周期帐,并勾选自动记账,每月记录一条从金融账户到基金账户的转账。如下图。然后每年根据基金的净值情况,调整一下基金账户的余额,使其与基金的实际价值一致即可。

新增周期帐

同样,如果房贷是等额本息,也可以设置一条周期帐,每月记录一条从金融账户到应付款项的转账。等额本金因每月数额不同,周期帐无法很好支持,只能每月手动记录。

活用周期帐,能减少记账的麻烦和出错的可能。

一些值得注意的记账方法

喜欢使用信用卡、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它们通常会生成月度账单。所以,随手记信用卡账户可以使用随手记的 卡牛信用卡管家,自动导入月度账单。

支付宝也可以利用导入导出功能快速导入账单数据。 导入支付宝数据帮助

导入账单数据

其实,很多朋友每月的大部分支出可能都在信用卡、支付宝和微信三个渠道。而这三个渠道都是能获得账单的。所以,记账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月底三张账单一拼,可能就有了整月绝大部分的详细收支数据。不过,不论用什么方法,统计口径必须一致,这样才好做对比、才好进行分析。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绝不要为了记账而记账。记账不是目的,记账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获取财务数据的手段。不论用何种方法,是上文我这样记账获取,还是有你自己的方式获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获取数据后的分析、规划和改进。通过分析搞清财务状况、规划合理的消费支出、改进收入结构,长久坚持,才会发现它最后回报给你的值得你之前的投入和付出。

财报分析与预算规划

经过一月,乃至数月勤恳的记账,我们终于累积了一批财务数据,可以开始财报分析了。

可以说,财报分析与预算规划,是记账的最终目的。一切不谈财报分析与预算规划的记账,都是耍流氓。前面所作的一切,包括分类、包括账户、包括债务债权、退款报销这些注意点,都是为了生成一个详尽、无误、无干扰的财务报表而服务的。

出于对个人财务隐私的保护,不方便使用自己的财务数据来举例说明。但我新建了一个账簿,模拟了一段时间的资金流动。

财报分析

财报分析中,通常需要密切关注的有几张表,分别是日常收支表、收支趋势图、收支预算表、资产负债表和净资产趋势图。

  • 日常收支表这张表,解决的就是「月底掏掏钱包,怎么空了?我钱去哪儿了?」的问题。从这张表,可以直观看到金钱的流动方向和具体位置。
日常收支表
  • 收支趋势图这张图表,可以直观地分析账期的收支趋势。从模拟的这个收支趋势可以看见,今年以来的财务状况保持的比较好,基本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但7月出现支出大于收入的负结余。那么,就需要搞清楚,是哪方面超出了预算。
收支趋势图
  • 收支预算表转到收支预算表,就可以直观地发现,7月是哪些项目超支了。比如衣服饰品超支了,是怎么超支的?原来是商店打折,我多买了双鞋多买了个包。然后学习进修有一大笔预算外开支,买了什么?查看账单,原来是 SONY 出新品蓝牙耳机,我买了一台。收入预算也是一样,本月收入有没有达到预期,如果没有,是哪里出了问题?是公司拖欠薪资?还是客户拖欠货款?或者本月预计要写的稿子没写稿费没了?基本就能做到心里有数。
收支预算表
  • 资产负债表这个是体现个人资产与负债关系的表格。一般来说,正常的个人财务状况,资产应该远大于负债。炒房客、大生意人、企业等不在此列。观察分析这张表格,有利于调整个人财务状况。通常,直接消费购买的物品不计入资产中,比如买了台电脑,买了台手机,虽然也算你的固定资产,但没有必要计入资产。当然,大额购买,比如购房、购车,这些应该计入资产中。并且按年调整资产价格。比如房产升值了,调高;车子折旧了,调低。
  • 净资产趋势图这个体现长期以来,个人净资产的升降趋势。净资产是指现有资产扣除负债的部分。类似于净利率毛利率成本的概念。如果这张图的趋势线是不断稳步上升的,代表近期财务状况比较健康,总收入大于总支出。如果相反,则需要考虑分析,是否需要缩减不必要的支出,或者是否需要考虑开辟更多的收入渠道?也就是所谓的开源节流。从上面收支趋势图可以知道,每个月结余大约在 3000 元左右。那么体现在净资产中,就是每月 3000 元的上升趋势。如下这张图,代表到 8 月为止,今年已经积攒了大约 17500 元钱。净资产是稳步上升的。
净资产趋势图

预算规划

预算规划,也是个人财务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首先需要一段时间的记账数据,以此计算得出个人每月的支出构成。

预算的原则是,尽量贴近支出平均数,略有余量。

比如,在居家物业项目,房租和物业管理费是固定的,水电煤气根据冬夏略有浮动,日常用品也基本稳定。根据过往数据,算出平均值,在这个平均值上加 10% 左右,得出居家物业方面的预算。食、衣、行等等同理。

现在,电商们一年恨不得天天搞双十一。所以,每逢双十一,必定是个人消费高峰期,也需要提前做好预算。我需要添置什么,什么是我一直想买就等活动的,至于预算金额在预售期就能计算。做好预算后,严格执行。不要冲动,如果冲动,就打开净资产趋势图看看不断下降的趋势线冷静冷静。

如果家庭有专门的开支项目,比如装修房屋。这也需要提前做好预算。在账簿中单开一个项目,夫妻两人协同记账。协同记账的过程中,关注项目进度与支出趋势是否吻合,及时调整。装修完毕后,也能生成专门的报表,钱花到哪去了,一目了然。

具体的预算,就根据各自的生活实际,灵活规划就好了。再重复一遍重点:预算做好后,一定要严格执行,否则和空谈有什么区别?如果有明知超出预算的消费欲望,一定先冷静冷静,把支出顺延 3 天。如果 3 天后,消费欲望依旧强烈,该买还是要买的是不是?

单月的超出预算并不可怕,需要注意的是整年都超出预算。如果这样,请回看是否预算规划不符合实际?还是不必要的消费太多?

上面讲的是支出预算。收入预算也是同理。收入预算没有支出预算那么严格。主要是为了弄清,每月收入渠道是否通畅,收入是否及时到帐,以及预备要捞的钱做的工作完成的如何?

结合以上几张表格,财务状况很容易就能分析清楚。根据分析总结出的问题,制定方针针对性解决,假以时日,良好的习惯就养成了。

投资和保障就像士兵的刀枪和盔甲

我对投资和保障的理解

正如上文所说,许多人理解的理财就是投资。而且,你会发现,在理财方面,很多人重投资和回报,轻保障和规划。实际上,这背离了理财的初衷。为什么这么说?

通过对日常收支表和收支预算表的分析,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没有实现财务自由的人)的收入构成,主职业收入通常占比达到 70% 以上,其他 30% 通常由兼职、经营、投资等等收入构成。而这其中,主职、兼职、经营等主动收入可以达到 80% ,甚至有的超过 90%。

由此可以发现什么?投资回报,通常只占普通人整个收入构成很少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你投入大量的精力在投资上,获得的回报,放到整个收入构成的维度上去考量,可能只能提升个人收入很少的比例。

那么我们回头看看保障。保障是维持个人财务状况的最后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一个人,一旦罹患重大疾病,或发生意外身故,对个人或家庭财务状况的打击,是致命的。所谓的一击必杀。虽然从统计学上,被生活暴击的机率不高。但暴击一旦降临,对个体来说,就是 100%。这个打击,是即使穷尽无数个日夜琢磨提高投资回报率也挽救不回来的。这个时候,保障能够挽救高楼于将倾。保障当然包括但不限于保险。后文再谈。

再来说说规划。良好的规划,就是在人生的各个阶段,设置合适的手段,维护自己的财务健康。

在读书的阶段,没有经济来源,就需要规划每月的开支,争取做到钱花在刀刃上且月月有结余。

初入社会,需要规划每月的收支平衡,争取更多的结余。并且有计划地提升自己,不论是学习效率工作法还是投资自己进修,提高主职业收入是这个时期的重点。这段时间是事业上升期。

到了事业稳定期,规划一些投资,开辟一些副职,为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夫妻)配置合适的保险。比如出差频繁,配置交通意外险,年纪到了配置重大疾病险和百万医疗险等等。以此保障自己承受来自生活的暴击时不至于受到致命打击。

在个人和家庭经济状况相对稳定或者稳步上升的时期,还要开始规划养老年金的配置。当前中国老龄化社会已经开始来临,超低生育率的征兆也已经显露,仅仅依靠社会保险和养老保险,明显是不太可靠的。相信没有人希望自己要像 日本老人一样,七八十岁了还必须工作。养老年金,可以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过得更有质量。

发现了吗?投资回报只能让你过得比现在更好一点;保障规划却能让你在灾难降临时过得不差,保有尊严。

所以,我认为,投资回报和保障规划就像士兵的刀枪和盔甲,刀枪可以杀敌,盔甲却可以自保。重投资回报轻保障规划,就像士兵磨尖了刀枪,却忘记了穿上盔甲。人生,就像一场战争,每个人在战场中搏杀,重要的不是杀敌一万,而是活到最后。所以,千万别上阵带了刀枪却没穿盔甲。

我的一些投资方案

投资的部分,我觉得千人千面。每个人都能通过实践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投资方案。我所理解的投资,不是狭隘的买个基金、炒个股票。实际上,投资的本质就是,用本金和时间,换取一定的收益回报。

投资当然可以是金钱的投资。对股票趋势有研究的朋友,买几支股票,一年下来,有时也能获取可观的收益。没有时间看盘的朋友,买几支股票型基金,把本金交给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打理,有时候往往比自己操作收益更丰。再不济,买一些货币基金,每年的收益也比活期储蓄高出好几倍。

那么,这部分投资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呢?

风险控制原则

不论是何种投资方式,都带有风险因素。有的风险高、收益高;有的风险低、收益低。那么在配置投资方案的时候,必须遵循风险控制原则。

如何控制风险?对于毫无投资经验的小白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去银行柜台做一份风险测评,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是哪一级。

风险承受力与产品风险评级:

投资偏好 风险承受能力 产品风险评级 说明
谨慎型 A1 一级 R1 一级 该级别理财产品一般由银行保证本金的完全偿付,产品收益随投资表现变动。
稳健型 A2 二级 R2 二级 该级别理财产品不保证本金的偿付,但本金风险相对较小,收益浮动相对可控。
平衡型 A3 三级 R3 三级 该级别理财产品不保证本金的偿付,有一定的本金风险,收益浮动且有一定波动。
进取型 A4 四级 R4 四级 该级别理财产品不保证本金的偿付,本金风险较大,收益浮动且波动较大
激进型 A5 五级 R5 五级 该级别理财产品不保证本金的偿付,本金风险极大,同时收益浮动且波动极大

如果是投资小白,根据银行的评测结果,选择不高于自身风险承受力评级的产品即可。比如你的评级是 A3,那么对应的就投资 R3 及以下风险的产品。

通常来说,市面上常见的理财产品的风险由低到高分别是:国家债券 > 货币基金 > 企业债券 > 指数基金 > 股票基金 > P2P 理财。对于有一定投资经验的朋友来说,完全可以采取多元化投资方案,平摊风险。

比如,一笔 10000 元的资金,全仓投资某支股票基金,固然可能收获较高的收益,但也必然承当更高的风险。如果分散开来,一部分投资货币基金,一部分投资债券,一部分投资指数或股票基金,不仅可以通过调整各类产品在投资组合中的份额来控制风险,也同样可以获得与风险相当的不错的收益。

在投资的全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在风险控制与预期收益之间博弈。

那么,在规划投资方案的时候,按照规划目的、风险偏好、投资期限、投资金额、止盈止损方案、预期收益来梳理,捋清之后,再选择合适的产品配置到投资方案中。

我规划的一笔 20 年期稳健型定投

举例来说,女儿出生前,我规划了一笔教育基金定投。对于这笔资金,目的是为了作为将来女儿成年后的教育基金,那么我投资的风险偏好就是稳健保值。这笔资金动用的时候,通常要等到她上大学,那么投资期限就定 20 年期。预计投入本金为 24 万元,那么投资金额为每月 1000 元。鉴于投资风格保守,无需划定止盈止损线。最终希望达到的预期收益是连本金 40 万元左右。那么年化收益率只要达到 5%,20年后本息总和就有 412746 元(复利计算,下文保险部分会详细说明)。

捋清思路之后,我把 1000 元拆分成 300 元、400 元、300 元三份,分别定投了货币基金(预期年化收益率 2.7%)、债券基金(预期年化收益率 5.5%)和指数基金(预期年化收益率 10%)。用两个 R1、R2 级搭配一个 R4 级,达到了风险平摊可控,平均收益稳健可预期的投资目的。

由于组合中包含了指数基金,所以,我专门为该部分划定了警戒线。当指数接近或达到近年历史高点的时候,需要将已经定投的指数基金部分全部赎回,转投债权基金。待指数回落后,再重新开始定投。

另外,由于定投最小单位是 300 元,而这个组合每月总额只有 1000 元。故而通过分配不同风险评级产品来灵活调整整个投资组合风险等级体现得不明显。

假设这笔投资是每月3000 元,那么如果我按如上基金排序拆分成 300 元、300 元、2400 元和拆分成 2400 元、300 元、300 元的风险等级和预期收益是天差地别的。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不同风险评级产品在投资组合中的份额,来灵活控制风险等级和平均预期收益率。

我规划的一笔 10 万元头寸的指数基金定投方案

(再次强调,例子为假设,请勿照搬,投资有风险,请格外谨慎。)

另外一个例子,在经历了股市行情长期的熊市之后,我感觉到了疲惫和厌倦。我不想再自己盯盘操作了。于是我清盘获得了假设 10 万元的资金。那么怎么规划这笔资金的投资呢?我们按上面的思路先捋一捋。规划目的是为了在保证本金相对安全的基础上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风险偏好应该是进取型。投资期限没有固定,根据沪深两市牛熊转换的规律,暂定两年,随时终止。投资金额就是这 10 万元,不会再增加头寸。止盈止损方案方面,预期两年收益 30%,那么止盈就设定为 2 年期 15% 年化收益止盈。

那么如何操作这笔资金呢?首先,先确定投资方案,是准备定投指数型基金。假设我配置了如下表的组合方案(方案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务必格外谨慎):

组合构成 金额分配
中证证券保险指数 600
中证 500 指数 500
沪深 300 指数 300
上证 50 指数 300
中证食品饮料指数 300

每期投资金额是 2000 元,定投每两周一期。每年定投金额是 48000 元,10 万元刚好能够支撑该方案两年的投资金额。

但我不能拿这 10 万元放储蓄里闲置等每月定投扣款。我还需要安排这 10 万元在等待定投期间的去向。怎么安排呢?

资金安排 金额
流动性高的理财产品 12000 + 12000
季度封闭理财产品 12000
半年封闭理财产品 12000
年度封闭理财产品 12000 + 36000

如此安排,这 10 万元资金没有闲置,而是购入了理财产品,能获得一定的收益。同时,每季度能解封一笔刚好能够支撑 3 个月定投的资金,同时还有一笔 12000 元的高流动性备用资金,以便指数波动时灵活调整定投金额。一年过去后,另外 36000 元资金按第一年同样安排。

这样一来,一套可行的指数基金定投方案就制定好了。然后按照既定的规则纪律,严格执行。

当然,指数基金的定投和上文保守稳健型的基金定投有很大不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指数基金定投想要获取较好的收益,每期的金额并非完全固定的,也并非设置好了就放在那儿不管的,它需要每期复盘,根据指数的走势,确定下期的定投金额。比如,我划定的规则是:(以下数据并非实盘,请勿照搬)

  • 以上证指数 2800 点为基准,每下跌超过 150 点,定投金额增加 20% ;
  • 以上证指数 2800 点为基准,每上涨超过 100 点,定投金额减少 10% 。

也就是说,指数基金通常需要跌的越多买的越多,涨的越多买的越少。通常,在定投指数基金的初期,越是看见下跌心情是越好的,因为这意味着指数越跌我们拿到了越多便宜的份额,也就能够在指数的波动中获取更高的收益。所以,严格按照纪律长期投资指数基金失败的概率是相对小的(相比于直接全款购买股票型基金),预期收益 30% 的目标,也是有可能达到的。

沪深300收益表 图片来自网络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定投可能刚刚开始没多久,发现指数在不断下跌,很快失去信心,也不敢再增加定投金额了。实际上,会犯这个错误,通常是对风险的本质认识不足,把指数的正常波动认为是风险,错失了盈利的机会。

指数,是客观描述整个股票市场波动的相对数。股票本身可以理解为零和游戏。这个本质决定了,整个股票市场是不断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出现波峰就会出现波谷。也正是因为波动,指数基金定投才具备了盈利的可能。一边是指数在时间线上波动,一边是我们在时间线上不断定期分批买入,坚持一段时间,成本曲线最终是会偏离价格曲线的。所以,不能用操作单支股票的思维来操作指数基金。定投基金,最重要也是最难的点,就是坚持。

最后需要解释一点,突然有一笔大额资金,将它规划到一个投资方案中去的例子,其实是比较少见的。会遇到的情况,通常是像我一样,清仓股票获得资金;或者结婚之后获得的嫁妆礼金;或者变卖了固定资产等等。通常情况下,规划了基金定投的组合方案,确定了每期的金额,是从自己的每月的固定收入中,分割出这部分资金进行定投,这同时还有强制储蓄的作用呢。

这种投资方法,十分适合经济情况较为稳定,每月有相对稳定结余,但没有太多时间精力或能力自己操盘的人士。

以上是金钱的投资。但实际上,投资不仅仅局限在这个范围内。事业上升期,利用业余时间,进修学历、学习感兴趣的专业课程,这些都是投资。并且,这些投资和指数定投很像,短期内似乎看不到什么收益,但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就能给你带来超乎想像的回报。

为自己和家庭穿好保障的盔甲

BOBO 的故事

在讲保障之前,我想分享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让我转变了理财观念,从重投资回报,变为更看重保障规划。

8 年前,我所在的公司有一位大哥 BOBO。BOBO 当时大约30多岁,身体健硕,开朗热情,家庭收入稳定并且持续增长,一家三口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突然的一天,BOBO 身体意外地不适,检查发现罹患癌症。医生给出了治疗方案。总体来说,风险和收益并存。也就是说,有可能治好,但费用昂贵。BOBO 一家商议很久,决定治疗。毕竟作为家庭经济的支柱,他只有活着,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癌症治疗很多项目不在医保的范围之内,一旦开始,积蓄就像水库放水,很快就见底了。公司同事组织募捐了两次,杯水车薪。而当时,还没有现在众筹的概念。BOBO 本人一度想要放弃治疗,但他们一家没能绕开沉没成本的魔咒。在初中期治疗结果不错的情况下,卖掉了车子和房子。但命运总是弄人,治疗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此时的 BOBO 一家,已经无力再承当巨额治疗费用。只好放弃。BOBO 带着无限的遗憾和自责在数月后离世。

因为我和 BOBO 的私交甚好,(分享这个故事我也犹豫了很久,希望朋友们对他们一家所作的任何决策不要嘲讽或质疑,面对灾难,很少有人能保持绝对理智),所以此事给我很大震动。BOBO 家境虽不富裕,但也算殷实,但作为家庭经济支柱,他没有为自己配置任何保险。如果,BOBO 配置了重大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确诊癌症后能直接获得一笔赔付,医疗保险也能报销大部分社保不能报销的医疗费用,加上他们自己的积蓄,有足够的金钱支撑他坚持更长时间的治疗,是不是结果就不一样了呢?即使结果没什么不一样,是不是房子车子能为妻子和孩子留下呢?最起码,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不需要看着家徒四壁,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去。

生活的灾难离每个人都不远

另外,在本文写作过程中,也就是 8 月初,我的一位同事,30 不到的正当好年纪,婚都还没结,精彩人生可以说才刚刚开始,突然就因为交通事故离世了。

这还仅仅只是身边亲近的人的故事。如今,在朋友圈经常能看见不少为亲朋转发的医疗众筹。其实可以发现,生活的灾难,离我们每个人都不远。

同样,中国重疾的发病概率,也在逐年提高。

2018 年 2 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 380.4 万例(男性 211.4 万例,女性 169.0 万例),平均每天超过 1 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2014年全国癌症死亡人数为 229.6 万,男性 145.2 万,女性 84.4 万。2014 年,全国发病率前 5 位的癌症依次是: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导致死亡人数前5位的癌症依次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就地区而言,亚洲的新增癌症病例以及因癌症死亡的人数均排在首位,占比分别为 48.4%、57.3%。其中,中国是全球新增癌症病例以及因癌症死亡的人数最多的国家。1 

结合现在人们在职场打拼的现状:饮酒应酬、加班、饮食不规律、有的还吸烟,大家还会认为,重大疾病只是小概率事件吗?

重大疾病理赔病种分布(图片来自网络)

重大疾病保险如何配置

避免成托,本节不涉及任何具体保险产品,请知悉。

配置重大疾病保险(下称重疾险),在我看来,是理财行为当中格外重要的一环。生老病死,是任何人都无法绕过的生理定律。除了上文的数据,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晚配置重疾险,保费也会越高。所以,最好的情况就是,在事业上升期、主职工作较为稳定、且刚刚开始积攒了一小笔积蓄的时候开始配置。那么,配置重疾险,需要考虑哪些方面呢?

某款重疾险的费用

我们根据上文的方法论和思路来捋一捋。在规划重疾险配置方案的时候,规划目的、保障期限、保障金额、缴费期限、缴费方式、缴费金额,这些重要的问题先梳理清楚。

规划目的

很简单,保障个人或家庭,在面临无可避免的重大疾病灾难的时候,能够保持基本的生活水平,能够保持基本的治疗尊严。前者相对容易理解,避免一旦得病,个人生活水平断崖式下跌;后者就是,重病的人如果没有足够金钱的支持,很难保持体面和尊严。如果选择治疗,治疗过程的艰辛和痛苦,需要物质基础来支持(亲友的精神支持当然也十分重要);即使选择放弃,最后的日子里,想到能给亲人留下可观的物质基础,心里也必然不至于抱憾,或许还有些许的宽慰。

保障期限

保障期限,涉及到人生的整个大规划。一般来讲,在现代医学条件下,一个人健康生活到 70 周岁是大概率事件。而 70 周岁之后,基本意味着家庭责任的终结。这个时候,通常不再需要对家庭负责。换句话说,此时即使罹患了重疾,对家庭的影响已经不太大了。所以,保障到 70 岁,是一个所谓「性价比」较为合适的保障期限。当然,如果经济能力足够,保障到终身无疑更好。

另外一个需要考量的方面是,保障期限需要覆盖重疾高发年龄。根据下图,重疾高发年龄区间在 50 至 70 岁之间。一般保至 70 周岁或终身不用在意这个问题。

重疾患病走势(来源见水印)

但我在 25 岁还是小白的时候,被保险公司忽悠购买了一款缴 10年 保 15 年的重疾险,只能保到40岁!缴费方式还是返还型(下文会讲)。这个坑,希望朋友们能够避开。

保障金额

这实际上是重疾险选择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它的参数也直接与保费挂钩。所以,在保障金额的选择上,需要结合个人的经济能力、未来的收入预期等方面综合考虑。一般来说,保额 30 至 50 万之间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字。

得出这个数字的逻辑是:一般重大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期,通常在 3 至 5 年之间(要么治好要么离世,生活就是这么残酷)。那么,重疾险的保额,必须覆盖这 3 至 5 年的家庭生活开支。

这里需要说明重疾险的作用,重疾险不是用来应对治疗开销的,那是百万医疗险要干的事,它是用来弥补患病和治疗期间,一位家庭成员的经济收入空缺的。

重疾险理赔金是为了帮助家庭在失去全部或部分经济收入后度过难关的。基于这个理由,一个月 8000 元左右,是能够保证一个家庭生活的基本体面和自尊的。

缴费期限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和房贷车贷等等的逻辑比较相似,就是期限越长越好。能缴 30 年的,不选 20 年的;能缴 20 年的,不选 10 年的。缴费期限越长,每期的缴费金额自然就越少。对于事业处于上升期,刚刚有一笔积蓄的年轻朋友来说,减轻前期缴费压力无疑是很重要的。

另外,通常重疾险有保费豁免。比如被保险人在投保第二年底罹患重疾,选 10 年缴的相当于缴了 1/5 的保费,而选了 20 年缴的相当于只缴了 1/10 的保费。从机会成本上考虑,也是长期缴费更加划算。

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利用一年期重疾险来过渡,也是可以的方案。但注意,一年期重疾险作为过渡是不错的选择,但不适合作为长期保障的选择。

某款一年期重疾险35岁的报价
缴费方式

保险常常有两种缴费方式,我将其称为返还型和消费型。返还型的意思就是,每期缴纳的保费到了保障期限合同终止之时,会全部返还给投保人,有时还会附带有利息和分红。消费型的意思就是,每期缴纳的保费合同终止时不会返还。

很多人在选择时,基于心理作用,会选择返还型的缴费方式,总感觉最后缴的钱都回到了钱袋子里,是赚到了。实际上,通常是亏了。下面我们来算看看。

比如我上文提到的那支保险,保额 10 万,返还型缴费方式,月缴 300,缴 10 年,保 15 年。我们按照货币基金的年利率 3% 来计算。将它们代入等额多次支付复利计算公式:

S=P((1+i)^n-1)/i​​

其中符号 P 代表本金,n 代表期数,i 代表利率,S 代表本利和。这里按月为单位计算,总期数是 120 期。

计算得出,10 年缴交本金 36000 元,利息 6027.23 元,本利和 42027 元。别忘了,这 42000 元,还要在保险公司手上待 5 年。继续带入复利计算公式:

S=P(1+i)^n

得出最终的本利和是 48689.51 元,这 5 年的利息是6689.51 元,最后返还 36000 元本金。而这 6000 + 6700 = 12700 元的利息,就相当于你向保险公司缴纳的保费。如果不想自己算,谷歌关键字「复利计算器」。

那么,如果 10 万保额重疾险,按照消费型方式缴费,需要多少钱呢?我查了下某安保险条款接近的 10 万保额一年期重疾险,25 岁时的每年保费是 88.2 元,按照每 5 年递增一次保费,在 30 和 35 岁时的保费分别是 130.2、183.4,15 年的总保费才 2009 元。保费差距超过 10000 元。

某安一年期重疾险报价

这就是复利的力量。何况我们上文还只是按照保守的 3% 年利率来计算。这笔钱如果自己投资,300 每月,按 5% 的年利率计算,10 年利息 10778.79,算上 36000 本金计 46778.79 再投 5 年,利息 12924.12,15 年的本息合计 59702.91,利息 23702‬ 元,总收益高达 65.8%。

按年化5%收益率的复利计算

这么一算,你是愿意每月缴 300 元给保险公司,还是自己投资赚 23702‬ 元利息,再用其中的零头买保险?

有些人会说:「哎呀自己投资很麻烦我又不会。」看看上文投资章节,基金定投,5% 收益率定投债券就能稳定达到,风险还很低,设置好 300 元每月的定投,放 10 年,拿出来再每年投一次投 5 年,这个操作真的很麻烦吗?

重大疾病保险如何筛选

除了上面的主要问题之外,还有一些次要的问题需要捋清。

  • 重疾险保障病种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这点,保监会已经帮我们做好了工作。2007年,它就规定了 25 种高发重症,这大约覆盖了大约 95% 的高发重疾。市面上任何一款合规的重疾险,一定包括了这 25 种。所以,那些 50 种、100 种的,的确没有太大的必要。当然,如果保费增加的不多,多保也没什么不好。
  • 是否要附加轻症保障。轻症顾名思义就是重疾的轻度阶段。因为重疾的理赔标准十分严格,所以,市面上出现了很多附加轻症保障的产品。通常附加轻症的产品,保费要上浮 20% 至 30% 之间。轻症的保额通常也在重疾保额的 20% 至 30% 之间。对于这条,我的理解是,重疾是无法承受的致命打击,轻症是可以承受的会心一击。基于保障规划的角度来说,如果说配置重疾是穿了板甲了话,轻症附加就是贴身又穿了一件皮甲。所以,预算有限,不必强求轻症附加;预算足够,加上更好。
  • 是否要附加身故保障。我理解的全面的保障规划,除了重疾险外,还有百万医疗险,意外险、寿险等等。通常来说,身故保障已经由意外险和寿险来承担了。所以,让专业的险种做专业的事是更明智的选择。预算有限无法配置包含身故保障的险种,则可以附加;否则不附加。
  • 其他的包括保费豁免、选哪家公司的产品,则无需花费过多精力。抓好上面部分的主要矛盾来解决即可。

理清了几个主要问题和几个次要问题,基本市面上的重疾险就可以根据上文捋清的思路进行筛选了。具体怎么筛选各人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谨慎选择即可。谨慎选择的意思是,重疾险通常保到 70 周岁或终身,亦即一旦选择不可更改,所以,请考虑周全。

百万医疗险

有些人不了解什么是百万医疗险,如果你把它当作医保的附加保障就很容易理解了。

重疾险是理赔金一次给付,给付后不论是用于治疗、用于康复还是用于生活,都由被保人自由支配。而医疗险则只对满足合同要求的合理医疗费用进行事后报销

医保保障的范围有限。罹患重疾后,往往很多必须的治疗费用医保不能报销。而购买百万医疗产品的意义,在于对医疗保险在治疗费用方面的补充,保障和解决高昂的疾病治疗费用问题。

上面我们配置了重疾险,作为生活或康复的保障。那么,百万医疗险则是作为医疗保障。两者虽然在保障责任上有所重合,但不可互相替代。而且,它们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搭配、共同保障,才能发挥它们的保障价值。

所以,百万医疗险与重疾险同样重要。不过,根据作者群内讨论的结果来看,有一部分朋友对重疾的看法是,既然天命已定,就此认命,购买重疾险,放弃治疗,为亲人留下遗产。可以说是十分悲壮了。如果,的确是铁了这条心,一旦罹患重疾决不治疗。那么,不如把配置百万医疗险的费用,加到重疾险上购买更高的保额。

虽然我本人也抱持这样的观念,但我很怀疑我届时的决心。因为在生死面前,没有人能保持绝对理性。条件允许的话,两者搭配肯定是更好的选择。

百万医疗险的筛选原则和重疾险相同,就不赘述了。

此外,还应根据实际需要,配置意外险、财产险、寿险。但我暂时没有开始规划这方面的保障。将来着手研究后,再来分享。

合理应用信用卡

图片来源于网络

信用卡经过十数年在中国的发展,现在已经有很成熟的使用环境了。对于信用卡,很多人可能仅仅把它当作一种消费工具,甚至有些年轻人,害怕陷入过度消费的陷阱,对信用卡抱持着排斥的态度。

在我看来,信用卡不仅仅是十分好用的消费工具,善加利用,还做到许多意向不到的事情。并且,合理使用信用卡,对于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也有很大助益。

但如何合理使用,也有几条原则需要遵守。

信用卡使用原则

在偿付能力内使用信用卡。这是使用信用卡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唯一一条原则。

简单来说,如果你的月收入总额是 2 万元,即使你的信用卡额度有 5 万甚至无限额度,也只能平均每月最多使用 2 万元的额度。只要能够保证这一点,信用卡就能为你所用。否则,就是你为信用卡所奴。

平均每月的意思是,假设某一月有大额信用卡消费,超过了月收入额度也没有关系。比如购买家具,花费 8 万元,那么,我只需要在后续的 5 个月内,每月最多只使用 4000 元信用卡额度。这 5 月的月平均信用卡消费就是 80000 + 4000×5 = 100000。而你 5 个月的收入总额能够偿付这笔负债。而通过分期付款,通常只需要支付很少的一笔手续费。

这实际上就是超前消费。但你不能将用于平摊的时间无限拉长。要知道,每个人所拥有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你每月都超额消费,妄图使用 12 月、24 月甚至 60 月去平摊,最终的结果就是成为卡奴。

请先合理评判自己的主职收入稳定性和成长性,再超前消费。

其他需要注意方面有:

  • 记住你的账单日和还款日,按时还款,一个小时都不要拖欠。
  • 即使多张卡的额度都很高,也要为信用卡设置合理的限额。
  • 信用卡支持密码支付和签名支付。签名支付发生盗刷,法理上是商家负责。但鉴于中国的消费环境,建议使用密码支付。
  • 如果你用记账应用,在应用内设置卡片账户,不仅方便账单日对账,也方便随时监控消费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记账应用通常还有提醒功能,避免忘记还款。

信用卡在理财方面的应用

信用卡,作为一种消费工具,在我看来,最大的意义在于把整个账期(通常是 50 天)中零星的消费,集中在一起进行支付。这种最长达 50 天的延后集中支付,在宏观上对于维持这个理财规划流畅运行的作用十分显著。它可以有如下几种应用。

用银行的钱获利

比如,假设你刚刚装修好了房子,长辈给了你 2 万元的礼金,让你买台大电视。你会怎么花这 2 万元?如果你直接揣着大红包去电器行抱了一台彩电回家,这笔钱,花了也就花了。如果你等两天,等到账单日的第二天,去电器行刷卡抱了一台电视回家,那么,你拥有了 2 万元现金的 50 天使用权。2 万元投资货币基金,年化收益大约是 2.7%,投资债券,年化收益大约是 5.5%。

收益不多,但重点是,这部分收益,我们几乎不用付出成本。因为这相当于是用本不属于你的银行的钱在赚取收益。

这是信用卡在理财方面的基础应用。我们来进阶一下。

利用信用卡使现金流动起来

假设你有一笔投资 A 项目,在每月的 5 日有一笔固定收入。而你信用卡的还款日是每月 8 日。如果这笔固定投资收入大于你每月的信用卡消费。那么,在没有意外支出的前提下,你每月几乎不需要准备用于生活开支的现金。这么一来,你的绝大部分非应急资金都能用于投资获取回报。另外,除 A 项目之外的其他投资收益,可以全部再投资,形成复利效应。

在复利效应的加成下,不要小看信用卡区区几万额度的延后集中支付。上文我们也已经看到复利的力量有多么强大了。长期累加,几万元的复利也是惊人的。

能够发现,这样的方法,使得现金从 A 项目产生然后流入信用卡,其他项目产生的现金又循环流入项目再投资形成复利。本质上和前面一个例子相同,只是,不再需要等红包了。

在经营中利用信用卡延迟支付

再进阶一下。假设现在你经营一家便利店。每周需要进货 5 万元。这时,你准备 4 张额度为 5 万元的信用卡。

第一周进货时,使用信用卡 A 向供货商付款。第一周结束,货物卖出获得 5 万元现金货款(经营利润先抛开)。这 5 万元现金,只需在下月初还入信用卡 A 即可,你有 3 周的使用权。

第二周进货时,使用信用卡 B 向供货商付款。第二周结束,货物卖出又获得 5 万元现金货款。

如此循环重复。你会发现,你获得了总计 20 万元现金 3 周的使用权,并且每月循环。从一年的维度看,这相当于你拥有这 20 万元现金 3/4 年的使用权,并且没有利息成本。

任花招百出谨记最高原则

以上应用,本质上都是利用信用卡的免息期,通过正当的消费行为,和延迟付款,获得现金的时间使用权。需要重点说明:不仅不提倡而且反对不正当的信用卡套现行为,这种行为有很大可能造成信用污点,得不偿失。

之所以可以得出这个逻辑,在于对投资本质的理解。投资的本质就是用本金和时间换取收益。我们一方面努力工作,提升主职收入,提高本金的比例;一方面利用一些合法的手段,获取一部分资金的使用时间。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整个投资规划,就可以在周密的安排下盘活,随后带来收益。

当然,信用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肯定比举例更加复杂,也肯定有更多巧妙的方法。但不论使用什么方法,本质都是不变的;不论方法多么巧妙,首要的前提还是合法合规。最最重要的,谨记信用卡使用的最高原则。

后记

实际上,随着年纪越来越长,对生活和未来的焦虑感就越强烈。相信这也是社会普遍的心理现象。

房价越来越高、孩子的养育和教育费越来越昂贵,社会人口结构越来越趋向于老龄化,年轻人不再愿意结婚生子,未来怎么办?正是这份年近中年的焦虑,不仅使得目前的保险市场相比十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眼光投向未来。

现在内地的保险市场,发展很快。但还停留在较为初期的状态,保险从业者的首要目标是「业绩」而不是「服务投保人」,这是内地保险业态一直被诟病的地方。不过,一定会好起来的。

本文关于记账、投资和保险配置的方法论,没有完全展开。记账理财这么琐碎复杂的事,看起来好像遗漏了很多,也有许多可能小白不太明白的地方。比如报销退款为什么要记债权债务?基金定投那样操作的原理到底是什么?指数基金为什么通过长期坚持定投能够盈利?

之所以没有对这些问题详细展开,一方面是因为篇幅,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很容易找到啊。我相信,愿意改变自己理财观念的人会自发检索资料;不愿意改变的人,即使把知识嚼碎了放在他面前他也不一定愿意下咽。

我所理解的是经过我的知识系统消化过的知识,这一定和你的不一样,因为我们的知识构成不同。我希望,通过分享我对理财的理解,能够使你行动起来。就已经足够好了。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文中的一些例子或者措辞,可能入不得经济学、会计学专业人士的法眼,毕竟这只是一个普通人基于经验对理财的理解。如有纰漏,欢迎评论、探讨,共同进步。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发现更多生活技巧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