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本文是「我和我的音乐设备」入围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想了解如何参与本次征文,赢取各种丰厚奖品,你可以 点此查看 活动规则和奖品清单。
「音乐啊,」他揩了揩眼睛说,「比我们在这里所做的一切都更富有魅力!……」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本文参与「我和我的音乐设备」征文活动。
幼儿园时期,从二姐把学校旁小店买的几块钱一盒的盗版磁带塞进步步高复读机的那一刻起,我就喜欢上了耳朵里塞着耳机沉浸在鼓点中的感觉。
那时候姐姐听的是周杰伦和林俊杰,还有 F4。磁带反反复复放来放去就是《流星雨》《星晴》和《江南》。
讲真的我不是很喜欢这几个歌手的风格哈哈哈,但磁带是姐姐偷偷用零花钱买的,我没有话语权……所以我们当时一人塞着一边耳机听着「陪你去看流星雨落在这地球上」,躺在姑姑洗的干干净净的水泥地板上,让风扇吹着肚子盖着小布毯入睡。
读小学时候,我爹在某次去福州出差带回来了一个小盒子,兴冲冲的叫我来看好东西——一个小盒子。
(天知道为了找这张 MP3 的图我花了多少时间……)
现在看起来土,当时可屌了,彩屏 MP3,时尚的代名词;可靠大厂昂达出品,附送的耳机长得跟 mx400(这又是另一个时代的代名词)一模一样,一看就好听。
售价当然也同样好听,800 元人民币,我爹一个月的工资。
我娘脸上的阴云直到我爹强行把耳机塞到她耳朵里,按下播放键,进度条走动响起张学友《夕阳醉了》第一个音符的瞬间才消隐无踪。
于是从小学开始,我就有收藏音乐的习惯。在那个电驴、BT 下载、盗版 CD 还风行的年代,你在所有的音乐论坛上能找到所有你想要的专辑和音乐。
你要担心的只有 MP3 那可怜的 128M(还是 256M 我给忘了)的存储空间。
放下三张专辑都够呛。
后来初中为了能躲在被窝里听歌(我妈霸占了 MP3 丝毫不让),借着学英语的名头拿着压岁钱跑到书店里购入真正意义我的第一台音频设备——步步高 9388;我还记得因为学习机本身的存储空间不足,特意跑到三个路口外的数码店买了一张店里最高容量 which is 2GB 的 SD 卡,牌子是现在很少见了的创见(还挺出名的小时候)。十几年了,我到现在还留着它。
舔食者出品的《环球极品音乐典藏集》成为了我当时的歌单主力,5566+SHE+《环球极品音乐典藏集》+《2008 grammy nominees》,填满了这张内存卡。
在攒着曲目不断更新着歌单的同时,学着我爹把耳机塞入同桌女孩的耳朵里,一人一边在自习课上安静听歌,笔尖沙沙的在纸上写着笔记作业,就这样我收获了我的初恋。(?
随着机器里的音乐越来越多,用着包装盒里自带的耳机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从尝试着购入第一条非自带耳机开始(太真实了),走上了半烧的不归路。
烧友的心路历程大多是相似的,第一次听到好听的设备一耳朵惊艳,就这首歌为什么可以这么好听,入了坑,于是陷入了一种对发烧设备的热恋期中;在追求好设备的路上渐渐地也发现无论再怎么加价,买到的设备对比手头上现有的似乎并没有一开始的一耳朵惊艳,无损音乐和播放器也太不便携下载太不方便了吧,流媒体和随身播放似乎更得心应手;于是又回到了根据自己的音乐风格和听音观挑选设备的状态,回到了最原始的欣赏音乐本身而不是欣赏器材的心态。
台机和音响才是设备党的归途(确信
下面就介绍一下我手头上现留有的设备吧,这篇文章是时候切合标题了(笑)
由于我的曲库积攒了十几年,满打满算删删减减也有着5000多首
因此,按风格挑设备似乎有点不太现实;但我的听音观比较独特,我的朋友形容我都是:纯洁的耳朵,喜好的走向是高频向和女声向,希望能给有同样喜欢的伙伴一些参考。
主力设备——iPod Touch + 水月雨花洒
我的前端一直没有多高端,从 iPod nano 到 iPod Video 到iPod touch4/touch5/touch6/iPad Pro,全是果子家的产品,大家的对 iPod 的评价很一致,白开水 + 素质一般,所以也一直没敢说自己烧设备。但是确实方便鸭……特别是之前习惯了用 iTunes 管理专辑封面和分类,之后的 Apple Music 更是方便,对我常听的歌手来说曲库也全,久而久之成习惯后就停不下来了。
花洒的购入是出于对平头塞的热爱,我一直很喜欢平头松散的低频和较为宽阔的声场,最主要的是没有听诊器效应,也不会涨的耳朵难受。花洒继承了水月雨一贯的风格,清亮且几乎无低频。网上和官方对花洒的推荐是要戴海绵套或者中空套,但我觉得对细节的损失令人无法接受,所以就一直裸奔听了。其实花洒在我个人听来并不像网上说的那样完全是高频清亮的高冷走向,我觉得花洒的中频还是有些糊,高频延展也是适可而止,这让它在女声和乐器较多的情况下表现力略显不足,但在男声上比起下一条要讲的塞子则多了几分韵味和耐听。这条塞子最大的缺点就是佩戴,如果不是我耳廓比较小能塞住,腔体本身的重量实在是戴不稳,漏音也就愈发严重。
照片里也可以看到耳机的银线已经部分氧化成鸭屎绿了,银线就是有这个好处,等到全氧化成绿色之后,感觉就像是一条全新的塞子一样,赚爆。
不能遗忘的爱——创新 Air
Air 曾经是我烧的第二条塞子,在睡觉翻身压坏了耳挂后就再也没用过。当时觉得人声太过贴耳,不是很喜欢,但随着听过的耳机越来越多,就愈发想念Air的声音。于是在京东 618 重新买了一条,并一直爱惜用到了现在,可是说是我最喜欢的塞子。
有些东西你说不上哪里好,但就是忘不掉。
Air 的女声、弦乐和三角铁真的是人间至味,听过就忘不掉,男声就相对一般。而且最滑稽的是,耳机吧里一律评价「低频残废」「没有下盘」的Air,低频都不戴海绵的情况下无论从量还是质感上,都比花洒要好。这让我很痛苦,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
但事实就是,Air 牛逼!
如果这条坏了,我想我大概会再买一条。
如果说花洒是孙燕姿,那 Air 就是王菲,这样的比喻我觉得还是相对恰当的。
信仰的力量——铁三角 IM02
敲黑板啊朋友们,我最喜欢的动铁塞子,没有之一,双动铁的IM02真的是我的菜。
在我的第一条 Air 坏了之后,我尝试了 JVC 的微动圈,尝试了同样是创新家的 IE3,也试了铁家的小耳 FC707,一直没试到自己想要的味道。直到羊驼告诉我,IM02 不错,去听听看。
于是我听了,我买了,有什么好说的。
红黑双色的骚包透明腔体,老铁特有的新铁已经听不到的独有女声韵味,还有恰到好处(当然远远强过花洒和Air)的低频,漂亮的高频延展,甚至我有点庆幸当时还好没加钱买 IM03,因为 IM03 多出来的那部分低频对我来说有点过于「轰头」,IM02 就好,真的挺好,我的味道,我的菜,还好推,夫复何求?
但是入耳对我来说还是有点难受,于是 IM02 就成了我下菜的佐料,想听的时候就拿出来听一听,味道不错,喜欢,但终究不是主菜。
更别提那容易过敏的耳挂,在这里提醒大家,买之前最好先试试,我是运气好不会过敏,但网上过敏的例子可是一抓一大把。
Live 和氛围和弥漫的情绪,SOLO 和鼓点和灯光下的感动——歌德 SR325E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每个喜欢 Live 的人,都应该拥有一条歌德。
这条歌德来的也是很有趣,在购入 WH-1000XM3 又卖出之后,我对大耳开始产生了兴趣。虽然 XM3 的低频轰头且声场奇怪,但这并不妨碍它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大耳比起耳塞,还是有着天然的优势(人腔体的大小摆在那里呢!)
于是就盯上了高中就喜欢但因为是小众品牌没试听过一直不敢买的歌德。
恰好今年歌德的木碗新出了 GH3 和 GH4 两款限量,我就预定了GH3,开心的等着发货。
没等到,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国那边迟迟不发货,等了两个月,等的我快要自闭。
店家说要不你换一个吧,SR325E不错的。我委屈:我就是想要 GH3。但后来也还是换了,因为店家同意给我优惠。
到手开箱的第一刻,不愧是你啊歌德,这个粗糙的做工,这个堪比电源线的上吊线……算了听听看吧不看外观了糟心。
欸,这个声音……欸我靠!好听!
音染很重,氛围很好,一个人在情绪弥漫的夜戴着歌德听麻衣听 Aimer 听 Hello Nico 听 Ellen 卢凯彤听宇多田光听蔡琴能把你听得一个人在房间里干嚎。粗糙的音色和巨大的声场在听Live的时候能忽略掉那些干扰瑕疵细节,将乐曲的氛围推到最高潮,让你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这样的情绪感染只有歌德能带给你。
但 SR325E 的金属感还是太重了,音色太过粗犷,而且残缺的低频让它在某些曲目上也是有心无力,并不能通吃所有风格的乐曲。
因此想入的同学还是建议耳朵收货。
北欧贵族——B&O FORM2i + A1
说到氛围感,怎么能少了珀傲家呢,B&O 家所有设备的整体走向都差不多,延展佳的高频配上恰到好处的中频加上有人喜欢有人恨的松散却量大的低频。使得它的风格十分特殊,一听就能认得出来。
我个人还是更推荐 B&O 的蓝牙音箱,在宿舍/房间/客厅放着用都很不错,耳机嘛,就见仁见智了,我是很喜欢这个外形,所以就入了。但音响我已经买了 A1,A2,Beolit17 三个了,并且准备有钱了一步到位买台A9摆在客厅。
这个算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设计和音质都不错的中高端品牌了,喜欢的自然就喜欢。
出门的小玩意儿——AK XB10
对于蓝牙 DAC,我一直是很看好的,毕竟自从换了手机没有耳机孔之后,我总不能每次出门都戴着 iPod 或者 iPad 吧。于是我在 AK 刚推出这个产品的时候就买了它,音质还算过得去,最主要是为了方便能别在衣领或者裤头。
后面也陆陆续续入了一些其他厂家的,比如山灵的 UP2 和飞傲的 BRT3,并没有具有很碾压 XB10 的怪兽出现,并且 UP2 还出现了 iPhone 断连和电池鼓包的问题,因此也还是继续在用 XB10。充满电能用两到三天,希望之后能有更好的产品出现吧。
出门的小玩意儿2——AirPods
说到这个我想不用过多介绍吧,所有的数码论坛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音质一般,但其实也不算太差,只能说是没有惊喜。使用起来是真的很方便,我现在出门基本都要带上它,至于其他的,看心情带。
剩下的还有一些小玩意儿,就不介绍,不算太满意也不算太坑,放图跑路好啦~
好啦,我的少数派第一篇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希望大家能喜欢。对于音频设备,现在我的想法还是:设备要服务于音乐,能带给人们感动和共鸣的是音乐本身,器材最多就是将这些感动和共鸣放大,就还是不要陷入盲目烧设备的误区吧~毕竟设备总有更好的。希望大家都能从自己喜欢的音乐中,找到动力,找到感动。
有什么想要了解或者交流的,可以在文章底下留言。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个一拍即合的音乐设备,享受自己独有的音频盛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