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栏目

很多读者都会好奇少数派的编辑们到底平时都「装了啥」。我们希望通过「编辑部的新玩意」介绍编辑部成员们最近在用的新奇产品,让他们自己来谈谈这些新玩意的使用体验究竟如何。


@waychane:Powerbeats Pro

  • 入手价格:¥1500
  • 适用人群:在用 Apple 设备、想买无线耳机的用户

首发日买了 AirPods 2,到手之后却出现了比较严重的 电池电量问题,有时候甚至一只耳机还有 50% 的电量,另一只耳机就已经没电了。考虑到新一代 AirPods 的 品控也不太行,最后还是选择了退货,决定等 Powerbeats Pro。

相比于有「剪线版 Earpods」称号的 AirPods,Powerbeats Pro 的造型让我感觉更「像」一副无线耳机,虽然不觉得 AirPods 戴着难看,对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 Powerbeats Pro 的造型,这是我选它的很重要的原因。

 

Powerbeats Pro

买 Powerbeats Pro 之前看了一些用户的评价,基本上都说戴着不会和眼镜冲突,虽然下单之前还是做好了可能会有一些不适感的准备,等到真正戴上耳机之后,这款耳机的佩戴感还是非常让我惊喜。 

从我个人的使用体验而言,戴着一副边框不算太细的眼镜再加上 Powerbeats Pro,完全没有「冲突感」;从佩戴感受上说,完全入耳式的佩戴方式确实不像 AirPods 那么「无感」,感觉很明显,但也不像很多人说的会很「撑」耳朵,我自己觉得戴着不能算舒适,但也不能说难受,戴着耳机听 2、3 小时歌还是比较轻松吧。

 

Powerbeats Pro 不会与眼镜冲突

我试过戴 Powerbeats Pro 一下午,佩戴的时候耳朵内的不适感也不是很明显。不过,长时间佩戴之后,取下耳机还是能感受到「挤」耳朵的感觉,还有一点酸痛感,不建议太长时间佩戴它。

我对耳机在音质方面的要求不算很高,也不专业,不能给出很准确的评价。一段时间用下来,我的观点反而与很多人不一样,觉得 Powerbeats Pro 的音质比两代 AirPods 都要差一些,听起来更「平」,但差距也不是很明显。如果平时用无线耳机更多是为了方便、或者经常运动,应该够用了。 

最后,Powerbeats Pro 对我而言是一项非常值得的选择,但我不会建议所有人购买它,也不建议感兴趣的读者马上下单。如果你之前没有戴过 Powerbeats 3 或者类似的入耳耳机,我建议还是尽量先找机会试戴 Powerbeats Pro 再做决定,我的佩戴体验代表不了所有人。

 

@OscarLiu:Mamiya 645 中画幅相机

  • 入手价格:¥2500(机身 + 镜头)
  • 适用人群:对胶片相机感兴趣的人

每个玩胶片相机的人对中画幅都有种特殊的情节:方方正正的黑匣子机身、清晰明亮的腰平取景器、巨大的成像底片……这些都是只有中画幅才能带给你的独特体验。

我最近入手了一部来自日本厂商 Mamiya 的 Mamiya 645 中画幅相机。这个「老古董」型号最早生产于 1975 年,距今已经有超过 40 年的历史了。虽然有些上了年头,但我手上这台保存情况还算比较好,功能都可以正常使用(相机店的师傅给它里里外外进行了一次保养)。我为它配了一颗 80mm f/2.8 的镜头,大概换算成全画幅的焦段是 50mm,算是一个比较「万金油」的焦段,基本上什么题材都可以尝试拍摄。

由于是第一次接触 120 胶卷机,我花了大概半个小时才弄明白怎么上卷。对着 Youtube 上的视频一步一步操作,生怕自己不小心弄坏了相机或者是胶卷(120 的胶卷负片平均价格在 50 元以上,一卷在 Mamiya 645 上可以拍摄 16 张),小心翼翼地把胶卷放进机身,打开腰平取景器,看着取景器里的画面,按下第一张快门,成功过片后,才算如释重负。

由 SamWanng 拍摄

中画幅虽然听起来离普通用户有点遥远,但其实现在很多人都会拍摄 1:1 比例的照片,这个比例就是受到中画幅 6x6cm 底片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Instagram 的正方形构图其实是提供了一种低成本体验中画幅感受的途径。 

当你真正在一台中画幅胶片相机上构思拍摄时,这种受限的创作条件会让你更专注于拍摄的物体和你希望表达的瞬间。Mamiya 645 采用的 6x4.5cm 底片更接近全画幅的比例,因此在拍摄的时候也比较容易构图。拍胶片和拍数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拍摄前你会花更多的时间来完善每一个拍摄步骤,从测光到构图基本上你都需要认真确认,以保证最后的成像没有问题,毕竟每一下快门都是实打实的人民币……

在数码的时代找点不一样的怀旧感,我想这可能是我喜欢胶片相机的原因吧。

@老麦:SuperTank 移动电源(广告)

  • 入手价格:¥998
  • 适用人群:经常出门、对设备续航有要求的用户

从 18 年开始,我基本每个月出差一次,每次一周以上,这一周时间,也是我最忙的时候,每天通常要约见四五位朋友,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同时要跟团队保持紧密沟通。所以,非常不喜欢大尺寸手机的我,为了续航还是选择了 Max,但电量依然不够用,也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窘境。

  • 跟朋友聊得正嗨,准备进一步发资料谈具体合作的时候,手机没电了。
  • 在星巴克把合作方案做完了,准备导出发送的时候,Mac 没电了,疯了找插座。
  • 准备接一个重要的视频电话,发现手机快没电了,中途断线非常尴尬。
  • 忙活了一整天,准备打个好车回酒店休息的时候,手机没电了,只能路边拦的士。

所以怎么能让自己彻底踏实呢?随身带一个电霸吧,目前最好的选择于是我发现了这个产品 SuperTank。

既然叫坦克,首先得够大,容量做到航空携带的上限 99.9Wh,容量最大的可上飞机的移动电源,电池容量 27000mAh,我亲自测试广州深圳的安检无碍。

既然叫超级,功率要够猛,双 C 口输出,一个 100W,一个 60W,充 Mac 电脑不减速。两个A口,一个18W,一个15W,都算快充标准。最大输出功率 138W,就是说,同时快充 Macbook、iPad Pro、iPhone XS Max,如果特殊情况下应急,充两个 Macbook 也没问题。日常来说,我基本只用两个 C 口就足够了。

最后一点,是自充速度,支持 100W 全功率充入,官方出了有个 136W 的桌面电源,2 个小时充满,又足够折腾一整天了。至于安全问题,Zendure 也是做了 6 年的老牌子了,还是几家海外航空公司的指定合作电源,至今没有任何意外记录,算是超大移动电源里的最佳选择了。

移动电源这个领域发展也是挺快的,如果你觉得移动电源还有什么使用问题和需求痛点,可以 填写表单 并参与 Zendure 社群讨论,官方正在招募新品体验官,有机会参与 SuperTank 试用和抽奖活动。也许他们下一代产品亮点功能,就有你的建议。 

如果你刚好需要这样的电源产品,少数派也准备了特约价格,领券购买 可以优惠 260 元。

@张奕源 Nick:OnePlus 7 Pro

  • 入手价格:¥4499
  • 适用人群:购机预算在 4000 元至 5000 元档、喜爱 Android 手机的用户

我上半年的主力机是 iPhone XR,因为信号不佳耽误了不少事,一直憋着换机。于是在 OnePlus 7 Pro 首发当日,我毫不犹豫地下单抢购一台曜岩灰 8 GB + 256 GB 版,成了该机型的首批用户。 

拿到新机器之后,我确实被屏幕点亮的一瞬间惊艳到,不自觉地「wow」了一声 🌚。而在随后的使用中,OnePlus 7 Pro 的优缺点都让我印象深刻。

整体而言,OnePlus 7 Pro 是 4000 元档智能手机的最佳之选,从「该有的都有了」的硬件配置,到无限接近原生但又做了大量本土化修改的操作系统,都让这一代的 OnePlus 手机更接近一部旗舰机应有的样子。

全新的「流体屏」是 OnePlus 7 Pro 的重要卖点,也是我认为这部手机的核心优势所在。在我用过的 Android 手机里,OnePlus 7 Pro 是唯一一部开启「鲜艳模式」而让我不觉得刺眼的机型;2k 分辨率及 90 Hz 的配置也令阅读体验非常细腻舒适。 

OnePlus 7 Pro 的屏幕显示

在新机入手之初,OnePlus 7 Pro 的相机表现很不稳定,三颗镜头的成像风格差异很大。但在随后的几次固件更新之后,该问题基本已经解决,相机的潜力也逐渐被挖掘出来。

不过,我还是经常遇到相机启动以及切换镜头时卡顿的情况,虽然我需要极限抓拍的时候不多,大部分时间都能等待,但这种卡顿还是与 OnePlus 7 Pro 流畅顺滑、性能强大的整体观感不符。 

OnePlus 7 Pro

此外,OnePlus 7 Pro 在使用多任务手势操作时也经常卡顿和掉帧。在最近一次国行版固件更新后加入了侧边返回操作,卡顿的情况也有所缓解。期待 OnePlus 在之后的固件更新中能继续优化交互性能,更完整地发挥机器的硬件潜力。

@路中南:Dyplay ANC Link 主动降噪耳机

  • 入手价格:¥149
  • 适用人群:预算有限、从未体验过主动降噪耳机的用户

偶然间在社交网站上发现了这款耳机,着重讲了降噪效果,就起了尝试的心。

我是一个耳机小白,之前也从来没有使用过任何主动降噪耳机,之前用的耳机也是非常大众的 EarPods。Dyplay 这个耳机除了使用 USB Type-C 接口以外比较有趣的一点是线控上橙色的 ANC 滑块开关,这让整个耳机看起来像一个玩具。佩戴舒适度一般,与耳廓的贴合程度稍紧,好在比较牢固。

Dyplay ANC Link

耳机到的当天晚上就戴着出门散步去尝试一下效果,在比较偏僻的公路上开启 ANC 降噪的感觉有点像突然时间穿越到深夜,背景里面有一种风声不见了。不过在这种环境下的 ANC 降噪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听着歌曲的话开不开没什么区别。

到了车流密集的高架桥附近,情况就不一样了,ANC 对降噪效果的改善会更为明显一点。虽然并不能完全隔离,但可以让听歌的体验更进一步。综合看降噪能力,这款耳机对环境降噪大部分依赖于入耳式的被动降噪,ANC 主动降噪只是起到一个辅助、加强的作用。

写稿的时候会戴上这款耳机,开启降噪,但不播放任何音乐,能很好地隔绝房间里面空调、电扇和窗外外机的轰鸣声。

Update:两周后坏了。

@Vanilla:2019 款 15 英寸 MacBook Pro(第 9 代 6 核 i7 版本)

  • 入手价格:¥18199
  • 适用人群:铁了心要升级 MacBook Pro 的用户

说起 2016 年购买的那款 MacBook Pro,满眼都是泪。作为最近一次 MacBook Pro 改设计后的第一代产品,我毫无意外地遇到了蝶式键盘滞粘的问题,日常打字老是出错,非常痛苦。再加上当时贪便宜,买了不带 Touch Bar 的 13 英寸低配版 MacBook Pro,糟糕的 CPU 和 8G 内存让整台电脑的性能捉襟见肘,连打开 Photoshop 都要等待 2-3 分钟,启动 App 期间我还不能进行其它任何操作,不然有非常大几率会卡死。

在购买这台 2019 款 15 英寸 MacBook Pro 之前,我还是非常犹豫的,在经过一番自己的深思熟虑和编辑部同事的建议后才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首先,我排除掉了台式机,包括 PC 和 iMac,一来 PC 的游戏体验太好(没错,对我来说这不是优点),二来无法在公司工作时使用;其次,我需要决定是否等第 10 代 CPU 上市后再购买新品。考虑再三后,我放弃了这一个想法,因为我自己没有视频剪辑等高负荷工作或者玩 3A 大作的需求,8 代或者 9 代 CPU 的性能对我来说已经溢出了。

另外,根据苹果目前的更新策略,2019 年肯定不会给 MacBook Pro 更新 10 代 CPU,即使到 2020 年,也有可能只有 15 寸才会更新 10 代 CPU。最后,我在 13 英寸和 15 英寸的 MacBook Pro 之间又犹豫了半天,考虑到升级 16GB 内存的成本和屏幕尺寸等原因,我最终选择了 15 英寸低配款 MacBook Pro。 

15 英寸 MacBook Pro

2.6G Hz 六核第九代 Intel Core i7 的处理器配置,对于我的日常工作来说已经非常足够,并且在可预计的 3-5 年内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标配的 16GB 内存终于可以让我在工作的时候放心地开着 Chrome、Slack、Photoshop、Google 备份与同步 App 等内存大户,不用担心内存捉襟见肘不够分的情况出现。

Radeon Pro 555X 图形处理器,其实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大的感受,毕竟自己的工作内容不涉及视频剪辑等创意工种,玩个 Dota 2 游戏更是足矣。15 英寸的屏幕看起来的确比 13 英寸的舒服了很多,在卖掉 LG Ultrafine 5K 回血之后也能勉强凑合了。

所以,在使用 MacBook 系列电脑 5 年之后,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为所欲为、无拘无束」的感觉。

不管是我之前使用的 MacBook Pro 13 英寸是 MacBook 12 英寸,都是比较轻薄便携的。所以,在购买 MacBook Pro 15 英寸之前我也非常担心它的体积与重量。但事实证明,我有点多虑了。因为我不需要频繁出差,所以这台笔记本电脑只会在公司和家之间携带,放在双肩包里多出来的 0.46 千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要说体积的确是增大了不少,每次拿着它上楼开会,总是觉得自己捧着一个庞然大物,不如 MacBook Pro 13 英寸来得精致美观。  

15 英寸 MacBook Pro 的体积不小

最后,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正好在这两年处于要更新 MacBook 的阶段,不追求极致性能的话可以直接入手 2019 新款了,否则还是等等明年的 10 代 CPU 会比较合适。当然,如果你可以接受 Windows 笔记本,也许今年的 DELL XPS 就有可能会推出 10 代 CPU 的款式,可能更适合你。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了解更多的新玩意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