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Music 到底强大在哪儿?大家的说法或许各有不同:有人认为是实惠的价格,有人认为是简洁的客户端设计,还有人觉得是完美的跨设备体验。就我来说,iTunes(macOS Catalina 中已升级为「音乐」app)这一强大的音乐管理软件才是它和其他流媒体服务最大的区别。而巧用其中的「智能播放列表」功能,可以让我们方便地监视曲库的动态变化。

入门:认识「智能播放列表」

目前,「智能播放列表」可以在所有平台的 Apple Music 客户端上查看或播放,但新建或规则编辑必须在桌面平台(Windows 或 macOS)进行。

要新建一个智能播放列表,我们需要在 iTunes 或「音乐」app 的菜单上选中 文件 > 新建 > 智能播放列表…,或者使用快捷键 ⌥Option-⌘Command-N

新建「智能播放列表」(以 macOS Catalina 为例)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智能播放列表」的原理和配置方式。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的「智能列表」在「邮件」等 app 中也存在,原理是通用的。以下用红框标出了它最关键的几个分区:

「智能播放列表」配置界面功能分区

  • 筛选类型:可以选择要在列表中展示的媒体类型,以及是满足全部还是任一过滤条件;
  • 过滤条件:从左至右分别为媒体信息项目判断逻辑关键词,最右侧的 - 和 + 按钮则用来删除该行规则或者新建一行规则;
  • 数量上限:勾选前方复选框才会生效,用来限制列表的容量(存储空间时长数量),可以指定顺序;
  • 动态更新:勾选后智能播放列表可以实时按规则更新,不勾选则是需要手动刷新的静态列表。

实战 1:「红心」收藏歌曲

用过国内音乐平台的用户一定对「喜欢」机制不陌生。用户可以点击播放界面上的红心图案来「喜欢」某一首歌曲,而这首歌曲也会被自动加入到「我喜欢的」歌单。

在 Apple Music 中,也存在类似的「喜欢」机制,在 iOS 12 及以下版本中展开歌曲的「三维触控」菜单,或者点击「正在播放」界面中的  按钮,然后点击 ♥︎ 即可将其标记为喜爱。对于 iOS 13 用户,需要在前述两种菜单中选择「标记为喜爱」,macOS、Windows 用户则是在右键菜单中选择「标记为喜爱」。

接着,我们可以用如下规则建立「我喜欢的」歌单。

实战 2:找出「灰掉」的歌曲

App Store 上有个售价高达 18 元的 app,其主要作用是记录每天有多少 Apple Music 音乐「不再可用」。其实,揪出从 Apple Music 消失的音乐只需要简单的一个规则。

实战 3:找出没有专辑封面的歌曲

没有专辑封面的歌曲可能是因为歌曲已经被下架而无法获取,也可能是由 CD 导入而来等等。筛选出这些未被下架但无法获取专辑封面的歌曲,下一步当然是手动配置插图啦!

实战 4:这些歌曲的音质「有待升级」

Apple Music 音源的码率一般为 256 kbps,我们可以通过对位速率进行筛选来找出音质较差的音乐(一般为用户自行上传)。

实战 5:这些歌曲很耐听,数据说了算!

「耐听」到底有什么标准?听多不厌自然耐听。我们可以通过筛选完整播放次数来判断一首歌是否「耐听」。

在这里,我们筛选出了播放次数在 50 次以上的至多 25 首「最耐听」歌曲。你也可以关闭数量上限,或者将排序依据修改为「最近播放」来获取最近的「耐听歌曲」。

实战 6:这些歌在曲库里都快发霉啦……快去拯救它们吧!

拯救很久没听的歌有很多种情况需要考虑,我们不妨挨个分析:

  • 有的歌虽然在曲库里,却几乎没放过……我们简单筛选播放次数即可。
  • 有的歌很久很久没有放了……我们可以另辟蹊径,不动用筛选,直接对歌曲进行排序即可。

还有其他情况,也可以通过规则和排序的组合将其筛选出来。

小结:「智能播放列表」,谈不上多智能,但真的强大

「智能播放列表」是跟随 iTunes「传下来」的一个老功能,从它有些复古的界面上也能窥见一斑。但是,这个功能在 iCloud 音乐资料库加持下拥有了无与伦比的跨平台体验,真正造就了 Apple Music 的「自动化」歌单,期待大家在评论区分享更多「智能播放列表」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