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亮点:
- 备份功能强大,满足绝大部分场景需求
- Material Design 2 适配,颜值、音效上乘
- 云端备份可选 Dropbox 等不同网盘服务
上手门槛:
- 需要 Root 权限才能获取完整功能
- 网络质量要求较高
距离我们上一次 介绍 Swift Backup 已过去将近两年,彼时 Swift Backup 还尚在测试阶段。 经过两年的打磨,这款安卓平台「最好看」的备份工具在快速的更新迭代过程中进化到了趋近完美的形态——Swift Backup 3.0。
拥抱 Material Design 2,更加简洁易用
更新至 3.0 版本后,Swift Backup 界面进一步向 MD 2 靠拢,通过圆角卡片分区和底部标签设计,将云端备份、定期备份从主界面拆分出来,功能层级更为明确。
更重要的是,Swift Backup 3.0 中,开发者将设置项进一步简化,以大量圆角小纸片(chips)将备份选项、过滤条件等界面元素进行重构,得益于此,我们在执行选择和筛选等操作时,不必再面对冗长、复杂的选项和标签。
对圆角小纸片设计的妙用让 Swift Backup 得以在最新版本中拥有相比老牌备份应用钛备份更为紧凑、现代且直观的 UI,同时,作者还取消了高级版用户才能使用的暗色主题的限制,将原本的暗色主题重新命名为夜间模式,允许用户将夜间模式设置为 A 屏黑主题。
除手动开启夜间模式外,用户亦可将其设置为在省电模式下自动开启或是随系统主题的明暗而变化。
新功能加入,全面覆盖备份场景
既然提到了钛备份,尽管界面设计相比 Swift Backup 落后不止一两年,但功能是否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多样化需求也是很多人选择这款数据备份工具的一大原因。
已经更新到第三个大版本的 Swift Backup 在功能上能够满足我们对一款优秀数据备份应用的期望吗?
此次的 Swift Backup 3.0,开发者为我们带来的首个重点更新内容是对 Dropbox 及 OneDrive 两种网盘服务的额外支持。
在现目前 Swift Backup 支持的三种云端同步方式中,Google Drive 和 Dropbox 由于对第三方应用支持良好,Swift Backup 对二者的适配也更为稳定、完善,可以作为大家进行数据备份时的云端位置首选。
而 OneDrive 由于自身对文件和数据同步的多方面限制,Swift Backup 对 OneDrive 的适配仍处「高度实验性」阶段,如果你偏好 OneDrive,需要在 设置->Swift Labs 中才能开启。
需要注意的是,选好要使用的网盘服务后,非必要情况下不要在网盘中删除或更改云端数据,包括数据所在的位置等,否则会造成数据丢失或云端备份无法使用。
可备份内容方面, Swift Backup 在未 root 的设备上能够轻松备份应用安装包、短信、通话记录以及手机壁纸等常见数据,已 root 的设备则为 Swift Backup 提供了大施拳脚的舞台,授予其 root 权限后,它能对用户安装的应用和系统应用的安装包和应用数据进行悉数备份。
注:由于 Android Q 移除了第三方应用添加 WiFi 网络的 API,因此在恢复 WiFi 信息时,Swift Backup 会将 WiFi 密码复制到剪切板并利用新的 API 直接打开设置面板以方便用户填写。
在这次更新的 3.0 版本中,Swift Backup 还加入了应用权限恢复功能,在恢复数据的同时也会一并恢复我们曾为其授予过的权限设置,这对于刷完机批量恢复数据的用户而言是一大利好,免除了每次恢复数据后逐个为应用赋予权限的繁琐流程,也让 Swift Backup 的备份恢复体验更加贴近 Google Backup 这类系统级云服务。
虽然在网盘服务和可备份内容上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但考虑到实际使用情况,我们在进行数据备份时往往也是有所取舍的:一般而言,我们无需对系统应用特别是其安装包进行额外的备份,某些应用用后即删也无备份的必要,考虑到本地存储空间和云端存储空间的容量限制,我们还得根据具体情况对各类需要备份的数据进行筛选……
Swift Backup 引入了完善的过滤机制来解决上述问题。利用「排序」功能,我们可以从应用名称、应用大小甚至是应用安装/更新/备份时间等维度进行排序,进而快速定位所要备份的应用;而对于安装应用数量较多的用户而言,仅有排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更为细致的「筛选」功能,Swift Backup 设置了多个过滤器,涵盖应用类型、是否已收藏、应用是否已停用等多种条件,有「用户应用」和「系统应用」这样的常规分类,也有「有用户界面」(Launchable)和「无用户界面」这样的细分需求。
如此一来,我们在海量的应用列表中索引需要备份的应用时,筛选成本可以大幅降低。
如果说「排序」和「过滤」是批量化的粗筛,那么「黑名单」以及「收藏」功能无异于对应用实施了「精准打击」——对于某些占据存储较大或是自身具备完善同步机制的应用,如印象笔记、Google Photos 等,我们可以将其加入「黑名单」来避免备份此类应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Swift Backup 允许我们对黑名单中的应用进行更为细致的设置,我们可以完全禁止针对某应用的备份及恢复,也可以选择仅备份它们的应用安装包。
新增的「收藏」功能同样有重要作用,以微信和 App Ops 为例,它们本身的数据备份机制不够完善,无法自动进行云备份,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此类应用的数据又会不断地产生变化。将这一类应用加入收藏能够方便我们在备份时快速筛选(前文中有提到,应用是否加入收藏也是过滤条件之一),方便对其进行经常性的备份,避免数据丢失。
最后,只要在前期对需要备份的内容进行适当设置,我们还可以完全将备份这件事交给 Swift Backup 自动化处理,这里 Swift Backup 提供了丰富的定制选项,包括备份的内容、频率、电池状态等等。
以我自身的设置为例,每周一、三、五的凌晨 3 点,手机正在充电且 Wi-Fi 已连接的状态下,Swift Backup 就会自动对我事先选好的那些应用和应用数据同时进行本地和云端备份,既为备份内容保证了一定的时效性,又可以避免频繁备份对续航和流量的意外消耗。
不过我的例子这里也仅供参考,如果你对短信和通话记录也有备份需求,也可按需进行自动备份设定。
管理备份,给你一颗「后悔药」
将数据进行备份其实只是第一步,数据管理功能同样必不可少。
如果我拥有多部设备并且都将 Swift Backup 作为了数据备份工具,来自不同设备的数据是否会在云端同步的过程中互相干扰?不必担心,Swift Backup 支持为上传至云端的数据自定义「标签」,不同标签下的数据不会相互覆盖,这样一来我们便能够轻松地在不同设备上进行有针对性地备份和恢复,把每个「萝卜」都放回属于它自己的「坑」里。
在新版本中,开发者还增加了「归档」功能来进一步完善备份管理系统,我们每进行一次数据备份,Swift Backup 都会将前一次的备份进行「归档」。和直接覆盖原有备份的操作相比,这一功能可以帮我们保存当前版本的应用(也就是「旧版」)来预防更新「翻车」,一旦出现回滚需求还能吃下这粒「后悔药」。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归档目前仅针对最近一次的备份,而非将以往每一次备份的数据都进行保存,这样设定应该是作者刻意为之,毕竟并非每一个用户都是「旧版应用收藏家」,设备的存储空间也不允许我们这般随意挥霍。
小结
就颜值来说,目前 Swift Backup 在一众数据备份应用中实属鹤立鸡群;就功能性来说,改头换面的 Swift Backup 3.0 在功能强大与操作简便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足以挑起应用数据备份的大梁。
Swift Backup 的高级版授权分为订阅和买断两种形式,我们可按需选择。需要注意的是,Swift Backup 仅支持通过登录谷歌账号来验证授权状态,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设备必须有谷歌套件支持且拥有不错的网络环境。
你可以通过 Google Play Store 免费下载 Swift Backup。
参考链接:
注:
如果你是旧版 Swift Backup 用户,此次大版本更新后请务必重新备份数据(包括本地及云端的备份),通过旧版本备份的数据无法通过新版 Swift Backup 进行恢复。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了解更多有趣的应用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