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精选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第一次知道 Figma 是在 2016 年,但真正用起来还是在去年。那时苦于 Sketch 每次更新都会导致一些插件不能用且界面不够精致,一直想要为它找一个替代品。直到后来尝试将自己的个人项目都导入到 Figma,这才开始在 Figma 中尝试设计。

我的设计文件
我的设计文件

因为 Figma 是基于 Web 的,也就是在线的网页,我总觉得使用起来会受限于性能而不够流畅,这也是我前几年不敢去用的原因。但直到我真正使用起来,才发现操作非常流畅,而且文件都在云端,免费版保留最近一个月的历史记录,再也不用「最终版 1」「最终版 2」这种方式管理设计文件了。

而随着使用加深,我发现 Figma 的交互也非常符合直觉,还有很多精心设计的小细节。借用一位朋友的话来说,「这是一群设计师为设计师打造的设计工具,让大家专注于设计本身,而不是在设计时还要克服工具自身影响效率的因素」。

下面我结合我的使用经验说一说我是怎样用 Figma 做设计的,以及这一年以来我的一些使用心得。

我的设计流程

在此之前,先说一下我的背景。我平时会做很多业余项目,大多是网页和小程序,平时还会做一些公众号的封面和插图,基本都是在 Figma 中设计完成的。

平时处理的一些公众号封面等
平时处理的一些公众号封面等

初稿构思

一般当我有了一个想法时,我会先在 Figma 中随意勾画出一个初稿。然后,我会在这个基础上不断修改,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这其实相当于原型设计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会在意样式是否美观,只会在意功能、结构是否合理。

某一个产品的初稿
某一个产品的初稿

因为我的想法会不断变化,说不准什么时候有一个新的想法会加进去,所以在这个阶段它的变化会很大。因为 Figma 可以自动保存最近 30 天的历史(付费版可以保存所有历史),所以你不用担心自己突然想要回到之前的某个版本而没有保存。

尽管大胆地构思设计,你可以随时恢复到之前的版本。

恢复至某一版本
恢复至某一版本

设计调整

接下来我就会开始调整样式,细化设计了。这个过程中我会用到两个比较重要的东西——组件和栅格。组件可以用来设计重复性模块,提高效率,栅格则可以让我的设计元素的分布保持一致比例。

所谓组件,类似于 Sketch 中的 Symbol、PowerPoint 中的母版,用于绘制可复用的元素。比如说在我的设计中有一个卡片列表,我会在旁边先做这个卡片,微调它的样式,等差不多满意时再复制出多个放到页面中。

组件
组件

最原始的组件叫做 master,而从它复制出去的组件叫做 instance,当你调整 master 的样式时所有的 instance 都会跟着同步。Figma 允许将 master 组件就近放在页面旁边,这样是极其方便的,因为后面难免需要调整细节,这时候你就可以边调整 master 细节边看它在整个页面中的效果,比如下图中我想看一下将 logo 放大的效果。

master 组件同步到 instance
master 组件同步到 instance

而反过来,当你调整 instance 的部分样式时 master 是不会跟着变化的。这样就保证了灵活性,因为总有一些 instance 需要和其它 instance 有一点区别。

说完组件,再说说栅格的妙用。在 Figma 中我们可以给页面(即 frame)和组件添加栅格,而栅格可以添加网格、行和列。在页面中添加网格可以帮助你对其元素,但我一般会添加列栅格,因为它可以帮助我把元素排列为等分的几列,并保持元素间隙。下图中红色长条就是列栅格,他将中间内容区域均分为 12 列,我就可以把里面的元素按照 1-8-3 的比例布局。

栅格系统
栅格系统

如果将栅格和组件联合起来,就可以设计出固定内边距的效果。我给卡片组件就设置了一个行栅格一个列栅格(蓝色背景),它们就给整个卡片四周划分出了一个固定的内边距。当我把里面的文字图层的 constraints 设定为左右固定并将它左右边缘对准栅格边缘时,当我放大缩小卡片时这个文字图层就会保持左右的内边距固定。

组件+栅格
组件+栅格

用一个动图表示一下,上面这个使用了栅格,下面的没使用,此时上面图片的四周就会紧贴着栅格边缘。

组件+栅格动态示意
组件+栅格动态示意

添加交互

最后,为了体验真实的效果,我会给它添加一些交互效果。Figma 自带的交互动作包含了跳转、显示浮层、打开链接等,而触发方式包括点击、鼠标悬浮、延时等,还有滚动固定等效果,足以做出一些基本的交互效果了。

交互原型
交互原型

如果是移动端,我可以用手机直接打开 https://figma.com/mirror 来预览效果。这很方便,不需要额外下载 App,只需要在手机上登录一下就行了。

当然,整个设计过程中还会有很多细节会让你觉得十分方便。比如说使用 Fill 来统一代表背景色和文字颜色,方便同时调整文字和图层。还有 Smart Selection 可以让你快速选择一些元素,将它们对齐,并随意互换两个元素的位置。他们会经常在官方博文中告诉你一些小技巧,我也经常会感叹「竟然还有这种操作」。

Figma 适合什么样的人?

总体用下来,我觉得 Figma 免费版非常适合独立开发者/设计师。因为我们的项目一般不复杂,项目间关联性也不大,就可以用一个文件来设计一个项目,也就不用担心跨文件共享组件要收费的问题。

与此同时,Figma 基于 Web 的特性也决定了它易于分享。如果有人想要看你的设计,你可以直接将预览链接发给对方。这也意味着你可以随时随地做设计,即使没有带电脑也没关系;Figma 官方响应也很快,我有时遇到问题会直接去社区反馈,他们也会很快答复。他们还保持着一周一次版本迭代,所以如果你反馈的建议被采纳就可以很快看到更新。

目前 Figma 在国外的使用率逐渐攀升,在国内可能受制于网络太慢而比较小众。我还会继续使用它做我的个人项目,如果什么时候可以在团队间普及开来,我会去买它的付费版,这样就可以使用跨文件组件共享多人实时协作设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