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iOS 13 的发布日期越来越接近,网络上对于 iOS 13 会有些什么新功能的传闻也越来越多,其中 “暗黑模式” 似乎是大家最为期待的功能之一,调节音量时模块太大挡在屏幕中间也被不少朋友吐槽,他们也期待 iOS 13 的音量调节能有更美观的显示。每个人对新系统都有不同的期待,虽然不能肯定这些期待终究会不会实现,但若因此能和其他朋友产生共鸣,也不亦快哉。下面我就以 iPhone XS Max 为例,与大家交流一下,我个人对于 iOS 13 的一些期待:

期待一:程序锁。

这里说“程序锁”,意思就是可以“自定义哪些APP需要面容ID验证”,相信大家都留意到,一些朋友打开支付宝或QQ的时候,需要验证一次面容ID才能进入,这个设置可以在对应的APP里更改,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当你要把手机借给别人使用的时候,可以保障自己的隐私,因为总有一些朋友拿着你的手机时,喜欢趁你不注意便打开你手机上的其他APP,这时如果该APP需要面容ID验证的话,自然不用担心别人能随便打开。

但是,现在打开APP时可不可以先进行面容ID验证,取决于这个APP的开发者们有没有加入这个功能,并不是所有APP的开发者都会为他们的APP加入面容ID验证,例如微信只有在进入支付时才有面容 ID 验证,而 Onenote、Bear 等则完全没有,苹果自家的备忘录只能单独针对某篇笔记设置面容ID验证,不能对整个备忘录APP进行设置,而相册更是没有相应的设置。

而像微信、Onenote这些第三方APP,虽然可以利用“内容和隐私访问限制”和“引导式访问”来达到“曲线救国”的目的,但是前者需要事先设置一个使用时限,而后者则只能留在一个APP里,都不能达到程序锁的目的,在这里就不展开来说了。

如果iOS 13可以在系统层面上,像设置允不允许这个APP推送通知那样,设置这个APP打开时需不需要验证面容ID,就不用再被动地等待APP的开发者加入面容ID验证功能,而是能主动地为它设置面容ID,更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隐私内容。


期待二:相册按标签管理媒体。

对于一些初次接触iOS系统相册的朋友来说,可能会觉得在相片管理上比较凌乱,原因在于你拍的照片和视频,都会统一放在相机胶卷内,在相机胶卷内只能按时间顺序排列媒体,不能按照类型进行划分,而在相册APP内,除了系统默认的“视频”、“自拍”、“实况照片”、“动图”、“人物与地点”等几大媒体类型外,就没有再进一步的分类方法,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你的相册里已经同时存在各种各样的照片,工作和生活的照片夹杂在一起,这项工作和那项工作的照片又夹杂在一起,如果我想翻查本周拍下来的普职融通课照片,总会一起看到同样是本周拍下来的用车申请表,要想进一步对所拍摄的媒体进行分类,就只有通过“新建相簿”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先新建一个叫“普职融通照片”的相簿,再新建一个叫“用车申请”的相簿,然后从相机胶卷里一个一个地打勾添加进去,到下一次再拍照的时候,由于相片会默认进入相机胶卷,于是几乎每次都要重复这个步骤一次,才能做到分门别类,好了,现在虽然繁琐了一点,但是起码能把不同类型的工作照片都分类整理了起来,但是这些用自己创建的相簿归好类的照片,并不会从相机胶卷中消失,而是既在相机胶卷中存在,又在自建的相簿中存在,当我想要翻查上周在家里拍的宠物照片时,仍然需要从相机胶卷那一大堆媒体当中寻找。

如果在iOS 13中,系统相册能像 Bear 用标签管理笔记那样,让用户使用标签来管理相机胶卷内的媒体,那么将使相册的管理变得更加灵活。试想一下,你的系统相册里的各种媒体,都能添加多个层级的标签,可以有“工作”、“家庭”,也可以进一步有“工作-会议”、“工作-XXX”、”家庭-宠物“,而不是笼统的”视频“、”自拍“、”人物与地点“与”新建相簿“,而且最好是,你在使用相机拍摄的时候,也能在拍照前为这张即将拍摄的照片添加标签,拍好以后该照片自动存到相应的标签下,而不是什么都放到相机胶卷,这样既能省却后期整理的功夫,又能使系统相册显得更加有条理。


期待三:对双卡用户的短信体验友好一点。

当 iPhone 在一个卡槽上实现双卡双待功能的时候,确实是让人眼前一亮的,以至于我为了充分利用双卡双待,还特意购入了一张腾讯大王卡,一方面作为流量卡,另一方面在运营商信号不好时进行互补,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发现,网上所说的信号问题我倒是没有遇到过,我反而觉得双卡双待在 iOS 系统上的使用体验有待提高。

我与联系人基本上是使用主号来展开对话的,有一次因为要以副号来回复别人,便想当然地在通讯录里找到这个联系人的名字点进去,在“始终使用”里选择副号,便在短信里回复别人,谁知别人收到的仍然是我用主号发出的短信。我后来才注意到,在切换“始终使用”的号码时,下面有一行小字写着“信息对话将一直使用对话开始时所选的号码”,这样的话,我在对话开始时选择了主号,现在要怎样才能使用副号来回复别人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折腾了不少时间,却仍然得不出个所以然来,后来,在我和苹果客服长达半小时以上的通话后,我终于确定原来用主号与一个联系人展开了对话以后,要换成使用副号来回复,就必须把该对话删除,再在重新新建对话时选择副号,后续要再换成主号的话,又要把对话再删除一遍,如果需要不定时地更换主副号来和同一个联系人发送短信的话,那你之前的对话内容基本上就所剩无几了。

苹果总是建议用户备份手机中的资料,又提供 iCloud 云端备份,一方面供用户在本地与云端都进行双重备份,另一方面方便用户节约电脑存储空间,这么做都是为了帮助用户保存以前的资料,防止数据丢失,与强大的备份措施相比,在 iOS 上因为换一个号码回复短信就要把之前的对话内容统统删掉,对用户资料的重视程度貌似有点双重标准。换号码回复短信就要删除之前的对话,更多时候我宁愿相信这只是一个系统漏洞,而不愿相信 iOS 本来就是这么设定的。

在 iOS 13 上,苹果应该彻底改善短信应用带给双卡用户的使用体验,就算更换了号码来回复短信,应该无须重新新建对话,更无须删除用户之前的对话,苹果可以考虑在短信聊天界面针对每一条对话都直接显示该对话是通过主号还是通过副号收发,如果觉得这么做会占用屏幕空间,大可将主副号标志隐藏至屏幕右侧,和用户向左划动屏幕时才在屏幕右侧出现的收发时间放在一起,而不再需要用户点击聊天界面上方的联系人头像,再点击“信息”来查看正在使用哪个号码进行对话,而且查看完还要点“完成”才能退出。

而且,把主副号标志隐藏到屏幕右侧的话,也就意味着一段对话不再以一开始时使用的号码为前提,而是像收发时间一样可变,当一段对话能同时容纳主号与副号的内容,用户在切换号码回复短信时,就自然没有删除之前对话内容的必要。


期待四:屏幕使用时间能显示多于过去7天的记录。

在 iOS 12 正式版仍未推出的时候,促使我冒着有可能被各种奇形怪状的 Bug 折腾的风险,也要抢先升级 iOS 12 测试版的唯一动力,就是这个随着 iOS 12 一起推出的能够量化自我的神奇功能——屏幕使用时间。在“设置-屏幕使用时间”里,你首先可以见到你今天总共把多少时间花在了手机上,然后是按照时间的长短,按顺序列出你今天最常使用的APP,还精确到使用了多少分钟,再往下是统计你今天拿起手机的次数,还有按次数列出你拿起手机后第一次使用的APP,还能统计今天向你发送最多通知的是哪个APP。

但如此详尽的统计,显示的仅仅是今天的数据,想要查找以往的数据,只能点击“过去7天”查看,但是,在“过去7天”的统计中,虽然把本周平均每天使用的时间放在了显眼的位置,但是再之前的数据,只能通过旁边的那行“与上周比浮动 XX%”来脑补,无论是以往每天使用屏幕的总时间,还是每个最常使用APP以往每天的使用时间,都不能查到多于过去7天的使用记录。这也意味着,你或许没办法通过屏幕使用时间来了解养成了一些习惯后使用手机的频率,与养成这些习惯前使用手机的频率的差异了。

如果在 iOS 13 中,屏幕使用时间能把一直以来记录的使用数据,像健康APP里面的运动健身数据那样,能追溯到几个月、甚至几年之前,我们就可以在对比一段时间的使用数据时,不再局限于7天这么短暂的时间了,而是可以如前文所述对比一些习惯养成前后的屏幕使用时间,还可以对比这个月和上个月的屏幕使用时间,这样或许更能透视自己一段时间以来使用手机的频率变化。



期待五:更易管理的捷径

纵使 Workflow 在 iOS 12 上蜕变成捷径的时候确实令人眼前一亮,很多原本要靠四处找寻 APP 才能完成的动作都能通过一条捷径轻松搞掂,但是从一开始的”捷径“,到现在的”快捷指令“,APP 内的布局貌似没有明显地改变过,一打开 APP 就是快捷指令库,右上角可以添加快捷指令,下方底部栏则可以切换至快捷指令中心,在快捷指令中心里,苹果为用户精选了一些较为实用的指令,你可以将你喜欢的指令添加到自己的快捷指令库,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通过少数派的 Shortcuts Gallery 获取更多更贴合日常生活的指令,但问题是,当捷径的数量越来越多,要从一堆捷径里找出其中一条来,也就没有那么好办了。

现时的捷径APP并没有创建文件夹或标签的选项,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用途的捷径默认只按先后顺序排列在快捷指令库里,如果你想对其进行整理,只能通过按住并拖动的方式,像拖动主屏幕图标一样拖动部分捷径的位置,例如把与下载有关的捷径排列到前五个,把与微信有关的捷径排列到第六到第十个,如此类推,当你有三十个捷径之后,又再获取了一个与下载有关的捷径,这个捷径就会默认排在了第三十一个,你要整理好它,就要先按住拖动,把它拖动到第六个。

虽然说捷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简化我们的操作步骤,添加各种各样未必能用得上的捷径只会使快捷指令库变得累赘,做法有点不可取,但是有些捷径只是使用频率低,留着以备不时之需也是没什么问题的。与其指望用户不添加过多捷径,倒不如在软件层面上让用户就算有很多捷径也能轻松管理。如果在 iOS 13 上,快捷指令 APP 可以允许用户通过创建文件夹或创建标签的形式来整理自己的捷径的话,不但可以改善现时快捷指令库略显累赘的布局,更能提高用户使用捷径处理各种操作的效率。



期待六:允许添加“今天”视图里的小组件到桌面。

在 iOS 12 下,进入“今天”视图的路径不外乎两种,第一是返回主屏幕的第一页,再从左往右划动屏幕来进入“今天”视图,这种方法只能看到小组件,不能看到时间。第二种是从屏幕顶部中间往下拉,呼出通知中心,再在通知中心里从左往右划动屏幕,这种方法会先看到时间被右对齐,下面才是小组件。但是,无论哪个方法,都不能一步到位打开“今天”视图,起码要经过两个步骤,而且,屏幕能同时显示的小组件数量有限,除了置顶的四、五个小组件能一目了然以外,其他小组件还要在“今天”视图中下划才会显示。对于生活在十个 APP 里有八个都支持添加小组件的年代,“今天”视图已经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小组件,就算撇开我没有添加到“今天”视图的小组件忽略不计,已经添加到“今天”视图的,都基本形成了一个“瀑布流”,于是将哪些小组件“置顶”,就好像换墙纸一样,一时一个样。

略感遗憾的是,现在的小组件只能留在“今天”视图内处理,查看部分小组件的时候往往要上下划动找来找去。其实,如果在 iOS 13 上,可以允许用户把原本属于“今天”视图的小组件添加到主屏幕中,与 APP 图标共存的话,或许是一种更好的尝试。首先在主屏幕上查看小组件的话可以更加一目了然,省却了现时起码划动两次才能进入“今天”视图的繁琐,而且当小组件可以添加到主屏幕以后,就可以和相关的 APP 放在同一页,方便自己记忆,也不需要再上下滚动来寻找那些没有置顶的小组件,再者,分开几页主屏幕来放置小组件,可以用“第几页”来记着小组件的位置,在每一页中都有“置顶”的效果,比起将小组件排序到“今天”视图的最前面来达到置顶,能容纳的小组件数量更多。

更何况,从我使用 iPhone 5s 时的 iOS 7系统到现在的 iOS 12 系统,iPhone 的主屏幕布局从来没有改变过,但是这种布局并不是一定要一成不变的,如果 iOS 13 能稍微改变一下,允许“今天”视图的小组件进入主屏幕,相信既能让用户有满满的新鲜感,也能促使越来越多更好的小组件相继诞生。



期待七:能在 Apple Music 直接设置均衡器

相信很多朋友在使用手机听音乐的时候都会喜欢使用各大音乐APP的音效功能,来增强自己听歌的体验,例如QQ音乐在播放界面上方就有音效的开关,里面有免费的 Super Sound 音效和绿钻用户专享的 DTS 音效,而酷狗音乐的“蝰蛇音效”也有不少效果可供选择,例如“超重低音”、“纯净人声”等,这两款音乐 APP 都把音效功能的入口放在了比较显眼的位置,所以使用起来基本上没什么难度。但是如果你打开 Apple Music 就会发现,它的播放界面中并没有类似更改音效的功能,而界面右下角的“...”符号也并没有隐藏着更改音效的功能,于是包括我在内的不少朋友,都一直以为类似的功能在 Apple Music 里没有提供。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类似的功能在 iPhone 中是存在的,只是并没有放在 Apple Music 的播放界面,你只需要进入“设置➡️音乐➡️均衡器”,就能找到 iPhone 自带的二十多种音效,例如“低音增强”、“人声增强”、“嘻哈音乐”等等,其中切换到“深夜”后,还会发现音量变得更大了一点。

虽然均衡器里的效果可以控制 iPhone 全局的音效,但是对于经常听 Apple Music 的用户来说,这显然并不是一个最好的布局。如果随着 iOS 13 的到来,设置里面的均衡器也会来到 Apple Music 的播放界面当中的话,不但会大大简化了听 Apple Music 时切换效果的操作,而且也相当于把这个功能放在了更为显眼的位置,让用户一目了然地知道 Apple Music 其实也可以更改音效,毕竟各家主流音乐 APP 基本上都带有自家的音效,使用 iPhone 自带均衡器的用户相信还是以 Apple Music 用户为主。



期待八:从控制中心直接关闭WiFi和蓝牙

不记得从 iOS 的哪一代系统开始,控制中心里的 Wi-Fi 和蓝牙开关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关了。本来“开关”的含义就是“打开”和“关闭”,打开不会开一半,关闭也不会关一半才对。但是现在如果你尝试在控制中心里关闭 Wi-Fi 开关,当开关的颜色从开启时的蓝色转变为白色时,屏幕上方会有一行字一闪而过:“附近的 Wi-Fi 连接会在明天之前保持断开状态”。也就是说,你虽然关闭了开关,但你的 Wi-Fi 连接并没有彻底关闭,而是在今天之内断开了你附近的 Wi-Fi ,等今天一过明天一来,只要你附近的 Wi-Fi 还在开着,你的手机就会自动重新跟它连接上。

接下来,你首先会看到的是你有多少多少条微信消息,哪个哪个新闻 APP 也会紧接着告诉你谁跟谁传绯闻了、哪位明星又出轨了。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恍然大悟,难道我点了一个假的 Wi-Fi 开关?说对了一半,因为当我们从控制中心关闭 Wi-Fi 或者蓝牙,只是关闭了一半,如果想彻底关闭它们,你还得从“设置→ Wi-Fi ”或“设置→蓝牙”里面来关闭。

不过,有时候我们关闭 Wi-Fi 或蓝牙,特别是 Wi-Fi ,是为了不想再接收外界的资讯,想“潜一下水”,不想被打扰,而控制中心里的 Wi-Fi 和蓝牙开关,本来就是为了方便用户快速地打开和关闭这两个功能而设的,既然设了,我们用它来关闭了 Wi-Fi 以后,到了该冒泡的时间,我们自然会再去打开的,而不需要系统在明天为我们自动开启。

有人说,既然 iOS 系统如此设计,总有它这么设计的理由和好处。但我认为,最好还是在设置里增加一条:设置控制中心的快捷开关是彻底关闭还是明天自动开启。毕竟用户的需求不一样,有些人喜欢看到系统第二天自动为他们打开 Wi-Fi 和蓝牙,也难免会有为了彻底关闭这两个开关而每次都往设置里面跑一趟的用户。

如果在 iOS 13 中,能更好地展现控制中心里的快捷开关的功能效果,更加友好地顾及不同用户对快捷开关的不同需求,哪怕需求差别不大,哪怕只是小细节,也相信更能体现出系统的人性化。



期待九:更好用的档案APP 

自从苹果在 iOS 11 中新增“文件” APP 以来,我使用这个 APP 来管理文件的时间并不多,主要是因为在我的心目中,原本以为文件 APP 会是一个类似于 Documents 的东西,然而并不是。

为了不造成混淆,我采用在系统被设置成繁体中文后的名称:“档案”,来称呼这个 iOS 原生的文件 APP 。

首先,不是所有的文件,都能通过“档案” 来处理,要用“档案”来管理文件还得有一个前提,就是你用来存放文件的那个 APP ,要支持“档案”才行。例如,我除了 Documents 以外,还会用“文件全能王”来储存文件,但是“文件全能王”目前并不支持“档案”,因此只能通过传统方式分享文件。

以视频文件为例,同样的一个文件,从 nPlayer 共享出来,需要保存到其他 APP 时,如果选择的是“文件全能王”,那么只能保存在“文件全能王”的根文件夹,而如果先选择“存储到文件”,然后选择“ Documents” 的话,却是可以选择放在不同层级的子文件夹中,按照我的理解就是,因为 Documents 支持“档案”,而文件全能王不支持,从而产生了不同的使用体验。

正因为如此,我最近逐渐让自己习惯使用“档案”来管理文件,在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我的结论是,看来我还是不太能够习惯“档案”管理文件的方式,甚至觉得在“档案”的管理下,我的文件显得更加混乱。

可能是我未能使用透彻才有这样的感觉,但是一打开“档案”界面,便让人感觉一脸懵逼,请容我在这里写写“档案”给我的体验。

在“浏览”选项里,首先见到的是“位置”,这里有“ iCloud 云盘”、“我的 iPhone ”、“ WPS 云文档”、“坚果云”、“百度网盘”等,按照我的理解,这里除非你点的是“我的 iPhone ”,否则看到的应该全是云端的文件才对,这里应该是一个把多个云端服务集中于一处的地方,但是这当中偏偏夹杂着 “Documents” 和 “Total” ,打开 Documents 即看到我保存在本地的文件,以及我自己创建在本地的文件夹,而打开 Total 即可看到我下载到本地的视频。而打开“我的 iPhone ”后,虽然如我所料看到了 “nPlayer”、“Alook”、“文件宝”,以及我保存在里面的本地文件,但是又偏偏出现了“115个人”这个云端服务提供商,虽然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让我管理从“115个人”下载的文件,但是别忘了刚才在“位置”的时候我见不到这个“115个人”,也无法查看其云端的文件,然而在“位置”中存在的“百度网盘”,来到“我的 iPhone”之后就不存在了,所以115只用来管理下载之后的文件,而百度网盘只用来管理云端上的文件就好,是这样吗?而且让人不明白的是,为什么 Documents 明明是用来存放本地文件的,却放在了云端服务的位置之中,反而在“我的 iPhone”里却没有 Documents ,但是,当我在另一个 APP 中要通过“档案”把文件储存到 Documents 时,Documents 却又出现在了“我的 iPhone”之下,但无法进入由我创建的任何子文件夹来保存文件,如果直接点 Documents 而不是“我的 iPhone”下的 Documents ,才能进入那些子文件夹里面,让人费解。

还有一个问题是,无论是否点进“我的 iPhone”,都可以通过长按文件名,选择“标签”或者“简介→添加标签”来为文件添加新标签,标签可以按颜色来划分,也可以自定义标签名称,如果你有同一个项目的不同类型文件分散在几个 APP 中的话,为它们添加同一个标签,例如红色标签,再在“档案 APP”的“标签”下点击“红色”,就可以看到所有添加了红色标签的文件,理论上是挺方便的,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我发现只有点进了“我的 iPhone”后再为文件添加标签,才能在标签分类中找到这个文件,否则的话,标签是能添加,但是在相对应的标签分类中,这个文件是不存在的。

我认为苹果应该借 iOS 13 系统的更新,进一步改善“档案”的条理与逻辑,该是放置云端服务的地方,就应该清一色放置云端服务,该是放置本地 APP 内文件的地方,就放置本地支持“档案”的 APP,同时希望“档案” APP 能更清晰地区分云端文件与本地文件,而不是单以“位置”一项笼统地按 APP 归纳所有文件,这里或许可以借鉴 App Store 在底部栏把 “APP” 和“游戏”分成了两个类别,使两者不再“混为一体”,用户在浏览 App Store 时也有了更清晰的指引。“档案” APP 可以作出类似的改动,将云端的文件与本地的文件通过底部栏的两个按钮划分开来,在云端文件或本地文件下,再各自按其支持的 APP 进一步划分,只要一个 APP 它存放的是本地文件,就不会和其他提供云端服务的 APP 显示在一起,如果是提供云端服务的 APP ,则它在云端的文件,可以保存在“档案→云端文件→某 APP” 路径里,它下载下来的文件,就保存在“档案→本地文件→某APP”路径里,即任何时候均优先按该文件保存在云端还是本地来进行分类,然后才按 APP 来分类。

另外,标签这功能也应该改进改进,既然在云端上的文件就算添加了标签,也不会在相对应的标签分类中找到该文件,倒不如干脆在 iOS 13 中,凡是存放位置在云端文件的资料,都不能添加标签,只有保存到本地的文件,才提供添加标签的选项。否则用户是不会每一次添加了一个标签后都跑去对应的标签之下查看那个文件存不存在的,既然允许了用户为云端文件添加标签,就要显示到对应的标签下,如果因为数据本身互不相通,何必在用户点击云端文件时显示添加标签的选项,增加用户后续误以为文件丢失的风险呢?



期待十:输入错误密码次数过多后允许通过面容ID解锁。

这一点貌似与第一个期待遥相呼应,在第一点中提到,由于现在的 iOS 系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程序锁,所以有时如果想在借手机给别人之前锁住某些 APP ,可以利用“内容和隐私访问限制”来“曲线救国”,具体就是在“设置”里找到“屏幕使用时间”,然后进入“应用限额”,输入屏幕使用时间密码后,点击“添加限额”,便可以按照类别来限制 APP 的使用,这种操作一次能对一个类别的 APP 进行限制,例如限制社交类,那么诸如QQ、Facebook等 APP 都会受到限额的制约,有时我们想只对单个 APP 添加限额的话,则在进入“设置→屏幕使用时间”后,点击本机名称,在“最常使用”下面选择 APP ,以单独对不同 APP 设置不同的限额,在添加限额的时候,记得打开“达到限额时阻止使用应用”,否则以上操作形同虚设。

我们以 Safari 浏览器为例,把限额设置成 1 分钟,主屏幕的 Safari 浏览器图标随即变成灰色,如果我们像平时一样打开它的话,会提示“ Safari 浏览器的使用已达限额”,你可以通过点击“请求更多使用时间”来继续使用,但是需要先输入“屏幕使用时间”的密码。

在现时的 iOS 12 系统中,只能通过输入屏幕使用时间的密码来获取更多的使用时间或者解除限额,但是当我们点击“请求更多使用时间”的时候,屏幕下方会先弹出一个选项卡,让你选择输入密码还是取消,既然只有输入密码才能请求更多使用时间的话,那么弹出选项卡是不是有点多此一举呢?既然是选项卡,就应该让用户有所选择才对,而我认为,这里应该增加一个选项,就是允许用户以面容 ID 验证来请求更多使用时间。

如果这个功能单单只是用来管理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那么请求更多使用时间时,是输入密码还是以面容 ID 验证都是一个样,因为你自己本身不够自制能力的话,两种验证方法都不能让你杜绝沉迷手机,但是如果把这个功能用来曲线实现程序锁的话,那就不一样了。

想象一下在如下场景,你把手机借给熊孩子,又不想熊孩子暗中查看你的 Safari 浏览器,于是添加了 Safari 的使用限额,熊孩子好奇打开你的 Safari 时,系统提示要输入密码来请求更多的使用时间,熊孩子开始了乱输模式,1234、4321、5678、7890、9876、5432,好了,输入6次错误,请你在一分钟后再试一次,一分钟过去了,4321!请在五分钟后再试一次……如此类推。

当你的手机回归到你的手中时,可能已经演变到要几小时后再试一次了,鬼知道熊孩子会干出些什么事情来,尴尬的是,这个时候你就真的只能等了,就算你有正确的密码,也只能等上不知多久才能重新输入密码,在这期间你都无法使用 Safari 浏览器了,不仅如此,这个时候你同时没办法为其他应用添加限额,也不能关闭屏幕使用时间,一切都要等到你能重新输入密码的时刻为止。

这就是我觉得需要允许用户以面容 ID 验证来请求更多使用时间的原因,即使输入密码已经无效,当手机回到自己手中,也能通过面容 ID 验证直接跳过等待时间解锁应用。

说点题外话,上述的这些还不算最坏的情况,最坏的情况是,熊孩子在使用你的手机的过程中误触到了锁屏键,把手机锁了,然而,人家并不知道你的解锁密码是啥,于是只能乱输一通,这情况跟上面说的其实还差不多,不同的是,上面的情况锁住的是某些 APP 和屏幕使用时间功能,如果是在锁屏的情况下发生这种事,锁住的将会是你的整台手机,你除了紧急呼叫之外,什么也做不了。

这时更能凸显出输入错误密码次数过多后允许通过面容 ID 解锁的必要性,我们可以参考引导式访问的处理方法,当你进入了引导式访问后,如想退出,可以连按三下侧边按钮,输入密码后退出,如果密码输入错误,也是会像屏幕使用时间和锁屏那样,提示XX时间后再试,但不同的是,就算由于输入密码次数过多导致一段时间都不能退出引导式访问,仍能连按五下侧边按钮,直接通过面容 ID 来退出引导式访问。

输入密码错误次数过多,可以反映出有未经授权的人尝试使用手机,但如果这时候当面容 ID 通过验证的话,是不是可以说明机主本人已经回来了呢?如果机主本人已经回来的话,那么继续要求机主等待因其他人输错密码而产生的等待时间又是否合理呢?

如果在 iOS 13 上,能够改善一下这种解锁机制,在发生输错屏幕使用时间密码次数过多的时候,允许用户以面容 ID 来请求更多使用时间,不但能让用户在进行此操作时多一项选择,更能方便那些用屏幕使用时间功能曲线达到程序锁目的的用户,快速地打开自己想要的 APP 。在锁屏界面解锁的时候,如果遇到被恶意输错密码的情况时,如果可以允许用户以面容 ID 来快速解锁,不但能避免用户轻易地被别有用心的人影响对手机的使用,更能让 iOS 系统显得更加人性化。



总结

这篇文章基于我使用 iOS 12 系统的感受,来作出对 iOS 13 系统的一些期待,不经不觉居然写了上万字,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在文中我所描述的使用体验,其实只是我对现有 iOS 系统粗略的涉猎,而基于这种粗略的涉猎而表达出来的对新系统的任何改进意见,也实属是一些个人拙见的表述,并非表达 iOS 系统的好坏,而且仅供参考。

苹果将于北京时间 6 月 4 日凌晨发布 iOS 13 系统,如果你也对 iOS 13 系统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与见解,或者你对 iOS 13 有着怎样的期待,都欢迎你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真知灼见,以供大家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