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 Power+ 的编辑讨论选题的时候,聊到 2017 年写的一篇《信息的输入到内容的产出》,文刀问我现在对于阅读这块有没有什么变化,我回顾了一下当时写的这篇文章,距今已经两年的时间。这两年里,对于阅读资讯这件事情,的确有一些新的改变和思考。
其实,关于阅读资讯这件事,在少数派和知乎联合举办的 Live《阅读资讯:信息的高效获取、科学处理》中,我已经系统性地分享过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而这个 Live 最初其实打算起名叫《阅读资讯:读不读,读什么,怎么读》,分别对应了阅读资讯的意义、内容的选择和阅读的方式这三个大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不会去讨论读不读和读什么的问题,而主要聚焦在「怎么读」:借此分享一下自己阅读方式的一些不变和变化,同时,也向大家推荐 Google Discover。
我一直在探索的阅读资讯的方式
在那场 Live 中,我当时提到了,一个比较好的资讯阅读流应该具备四个特质:掌握主动权 → 大量输入 → 高效 → 有所沉淀。而且,这四者之间不是平行的关系,而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也就是说,「掌握主动权」是重中之重。这件事为什么重要,从功利的角度来说,你主动阅读的东西,才更有可能产生最后的沉淀;而从形而上的角度来说,这直接决定了,你是在「进食」还是「被喂养」,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智状态。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掌握主动权
对于怎么样才算「掌握主动权」,许多人可能会有自己的见解。的确,如果我们把掌握主动权的程度想像成一个线段,那么在两个极端上的,一端是 RSS 这种典型的「掌握主动权」的代表,在这里看到的内容,都是你自己主动订阅的;而头条、抖音则是另一个极端的代表。那么,落在中间灰色地带的,应该怎么算呢?
比如说微博,如果你非常仔细地挑选自己关注的人,算不算掌握了主动权?比如说知乎,如果你定期增删自己关注的话题,算不算掌握了主动权?我一直在想,有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界点?
这两年里,我发现是否掌握主动权这件事,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方式:这个资讯流是可穷尽的吗?如果你每一次下拉刷新,软件都尽可能地为你拉取出新的内容,就像一个水龙头一样,只要拧一下开关,源源不断地就会有水流出,那么,我认为在这种方式下,你已经失去主动权了。
为什么这么说?大家可以看看《自控力》这本书,里面提到一个科学实验很有意思: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哪怕你真的已经把所有内容都刷完了,拉不出新内容了,许多人还是习惯性地继续不停地下拉刷新。书里提到,这完全是大脑当中多巴胺分泌的作用,你不是真的想去获取新的信息,而是这种行为让你的大脑维持一种有所期待的感觉。你可以看到,先不说你对阅读的内容是否掌握有主动权,在这一刻,你已经偏离了阅读资讯的意义,就像吗啡不再用于镇痛,而变成了维持快感的工具。
令人遗憾的是,为了尽可能地榨取用户的使用时长,实现自己的商业目标,如今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是按照「水龙头」来设计或改造自己的产品的,无论是前面提到的微博、知乎,都尽可能地让你每一次下拉刷新,能出现更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