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系列内容《GTB 消费体系》的第 1 篇。
我把这个体系称之为 Getting Things Bought。我们追求的,不是以「不买」为代价的省钱,而是在买下真正所爱之物的同时,省下钱。
提升生活品质,实现高额储蓄,两者可以兼得。
这个系列内容只为一个目的,让你不降低生活幸福感的前提下,实现理性消费,打破没钱可理的魔咒。
注:没错,我山寨了 GTD(Getting Things Done) 这个名字,因为 GTB 从 GTD 借鉴了很多。任务管理的思路对于消费管理同样适用。
为什么储蓄这么难?
我们常常先入为主的认为,储蓄 = 少花钱 = 省吃俭用 = 降低生活质量,很多人不想要后者,所以直接放弃了前者。
但是实际上,储蓄 ≠ 降低生活质量,我们可以试着思考这个问题:
更少的时间一定完成更少的任务吗?
不一定吧,任务管理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不服。任务管理存在的意义不就是让人们用同样甚至更少的时间完成更多的任务吗?所以一切答案的关键在于提升效率。
储蓄这件事并不是省吃俭用、少花钱这么简单,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帮助我们提升效率,更好的实现理性消费、增加储蓄。
效率思维让储蓄更容易、更高效
如同工作有不同的效率,消费也同样存在效率的差别。花 1000 块钱囤一屋的卫生纸还是入一个 AirPods 在消费体验上有巨大的区别,虽然我们消费的金额是一样的。
如果我们细细想,就会发现理财这事和任务管理有很多相似之处,效率思维在理财上一样适用。我们可以简单的对比一下:
实际上每一笔消费,就是一个 ToDo,我们追求的都是把有限的资源效益最大化。GTD 追求的是,用有限的时间 Getting Things Done,而我们追求的则是用有限的钱 Getting Things Bought,把有限的金钱发挥出最大化的作用,在保持当前、甚至提升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减少消费开支,为投资积累下本金。
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效率?
在提升效率之前,我们需要想清楚一个问题,我们到底在提升什么效率?
表面上看,我们追求的是消费,但是本质上,我们追求的是消费带来的幸福感,消费让我们爽。
你们一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买到了某一个特别喜欢、特别值的东西,即便用了几个月之后,时常拿起来依然觉得暗爽。
我们要提升的重点就是「消费 → 幸福感」的效率,简而言之,就是追求单位消费的最大产出。产出效率提高了,如果生活质量不变,消费自然就降下来了。
为了提升整体效率,无外乎两个方式,砍掉无效率的消费、增加高效率的消费。
消减无效开支
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的高效消费太少,而是无效消费太多,拉低水平,甚至挤占有效消费。我们毫无节制地剁手,等到面对真正重要的东西时,却囊中羞涩。
所以第一步,砍掉无效消费,消费效率自然就上来了。但是问题是,怎么砍?
我找到了两个行之有效的方式
- 进行一次彻底的收纳整理
- 建立「预算 + 欲望清单」制度
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买过一些自己用不上东西,有些东西甚至到手很久都没有拆封过。但是这些东西到底有多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并没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一次彻底的收纳整理可以把这些无效消费具象化,给你一个深刻的印象「我到底都买了多少没用的东西?」。这是开始砍掉无效消费的第一步。
第二步则是建立欲望清单,把每个想要购买的东西都加入欲望清单,每次消费前先把欲望清单通读一遍。当你准备购买一件无关紧要的东西时,先看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愿望时,你会作何感想?停止剁手会变得更容易。消费的过程有时是不知不觉的,但是愿望清单把这个过程呈现在你的眼前。
由于篇幅有限,预算和欲望清单则留给后面详细展开。
收纳整理作为储蓄的开端
整理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我们家里大概率都堆着很多其实并不再需要的东西,而整理释放出了这些本该属于我们的空间。但是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呢?还不都是我们自己购物消费回来的,占去我们生活开支大头的消费,不恰恰就是我们收纳整理的罪恶之源吗?
我之前常常写「少买或者不买不需要的东西」,但是这个定义一直不明确,每个人的标准也不统一,说起来比较无力,我们其实很难确定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但是在收纳整理的过程中,这句话不需要其他人说,我们自己就会感慨,「原来我有这么多不需要的东西」。相比于直接谈消费本身,从收纳整理物品开始会更加直观,可以把这种需要与不需要具像化。在整理的过程中,「不需要的物品」定义变得越来越清晰,效果也越来越震撼。
而且收纳整理是个随时都可以开始的日常工作,门槛很低。反正我们平时也或多或少的要进行收纳,何不多走一步,多做一些直接一步到位。
从这个角度来看,把收纳整理作为理财的开端确实也是一种很实用的操作。相比于各种各样的省钱技巧和方法,整理可以从源头解决问题,很大程度的降低过度消费。
收纳整理的具体方法
我之前推荐过一本书和一部真人秀,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和 Netflix 的网剧《Tidying Up》,并根据这些整理过的两篇内容 收纳整理或许是理财的另一种开启方式、《心动整理》读书笔记和我的一点实践经验。
推荐《整理魔法》是因为这本书整理出了一个完整可操作的整理方法,相当有指导意义。而 Tidying Up 可以理解为《整理魔法》的真人秀实践版,麻理惠亲自到各个家庭指导整理。
相信我,一次完整的整理足够重塑你的消费观(在这之前,强烈建议至少看一集 Tidying Up,如果能先把《整理魔法》看完就更好了)。
整理之后
可以考虑列一张无效消费清单,当初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用了几次?然后把这张清单贴在墙上。
回头想想,我自己消费观的蜕变就是从一辆 1400 欧元却没骑几次的山地车(后来 900 卖了)和一幅 300 欧从没用过的 Porsche 眼镜框开始的。这个眼镜框我一直留着,也没有配镜片,以示警醒。
GTB 行动清单 Day 1
减少无效开支
- 看至少一集 Tidying Up
- Option:看完《整理魔法》
- 进行一次整理实践
- 列一张无效消费清单提醒自己
我的碎碎念
我和领导都是从消费大手大脚这样一路过来的,后来按照这些方法逐步控制消费,再到现在实现大约 50~60% 的储蓄率。整个过程其实完全没有感觉到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下降,反而多了很多轻松。
再也没有无效消费带来的负罪感。不会买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却得逼着自己用,不然就会觉得惭愧,这样的经历很多人都有过。消减这些开支实际上反而会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享受那种被真心喜欢的东西所环绕的感觉。少了无效的消费,我们能够余下更多的资金用于储蓄或者买入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