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这篇文章之时正值小米 9 的第三轮抢购开启,此时我已经使用这部手机超过一周。放下小米 9 后再重新将 Pixel 3 XL 握在手里,我最怀念的竟然是 MIUI。
一台拿得出手的小米手机
我毫不吝啬地把对 MIUI 的赞美放在上面(也就是文章的开头)自有我的原因,但这并不意味着小米 9 在其他方面不够好。相反,一周前当我坐在这个位置同时开箱编辑部买来的小米 8 和小米 9 并进行了一番对比之后,那台小米8很快便被我重新装好放回了包装盒里。
请允许我在这篇不应该如此随意的文章里以这幅「世界名画」来统领本文第一部分:
没错,相比上一代旗舰机型,小米 9 在我看来最大的进步在于「拿得出手」。
我不想自己的手机在地铁上第一眼被人认成 iPhone X,而后者从刘海到后摄排布都在小米 8 上得到了完美地继承。若此时我们再将目光拉回到这次的小米 9 身上,雷军钦定的「美人尖」、时尚(当前手机市场潮流角度)的全息幻彩配色加上更为修长的机身尺寸……仅从外观角度来谈,每一项显然都可以成为对外观略有追求的用户升级换代或二者相衡选择小米 9 的原因所在。
至于这次的一大卖点「全息幻彩」配色,我手里拿到的这台是全息幻彩蓝,在光线条件一般的情况下,后背的玻璃机身呈现出的颜色偏深紫,而在光线条件较好甚至阳光直射的室外,它的蓝色就蓝得让人难以质疑了。
不同的光照强度配合不同的观看角度和环境光,小米 9 后背的视觉效果总让我想起以手感著称的一加6T的「S 光纹」,而全息幻彩无论从命名还是实际观感来说都要妖艳一些。
关于外观设计最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视觉上更加容易让人接受,小米 9 的握持感相对也更为舒适:它的重量与小米8相当,官方为两款机型给出的厚度参数也均为 7.61mm,然而当我把这两款手机分别拿在左右手进行掂量时,还是明显感觉小米 9 更轻薄也更苗条。
这种感觉一方面来自上文提到的更为修长的机身,另一方面,中框质感的变化和收束弧度的增加也立了大功。用官方表述来说,包括中框在内的「全曲面」设计,正是小米 9 实现视觉观感和握持感都比小米 8 更胜一筹的原因所在。
一次不够惊艳的升级
作为雷军口中「可能是最后一款 2999 元的小米品牌手机」,性价比依然是小米 9 的一大卖点。不过虽然搭载骁龙 855 的小米 9 在硬件配置方面几乎没有过于明显的短板,它也很难像其他 OEM 厂商那样在某个特定方面让我感到惊艳——况且当参照标准被拔高的同时,世界上一切与「性价比」有关的东西都很难做到没有牺牲。
那小米 9 牺牲了什么?或者说哪些方面的体验还不够好?
续航逃不过一天一充
与小米 8 相比少了 100mAh 的电池容量算多吗?也许不算。但不知是小米对骁龙 855 的功耗调教尚有优化空间,还是因为我激活并使用了 MIUI 10 内置的 Google 框架,小米 9 无论是待机还是日常使用,掉电速度都比我日常使用的其他 3300~3400mAh 机型要快。
以上图展示的耗电详情为例:在大部分时间刷微博和拍照、偶尔使用即时通信应用且完全不使用导航、在线流媒体服务、在线视频等耗电大户的中度使用情况下,小米 9 充满电后 9 小时消耗的电量为 40%。在这段时间里,上述所有行为的屏幕使用时长仅有 2 小时不到,其他时间里大部分都在 4G 网络下待机。
重度使用(如长时间游戏、看直播)的情况下续航表现还会更糟糕一点,虽然平时带出门一天到家后依然能有 20~30% 的剩余,但小米 9 依然还是一款需要「一天一充」、续航水平中等的手机。白天用手机的时间比较多或偶尔需要出个远门,充电宝和充电器是绝对能派上用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7W 有线快充的加入的确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这款手机的可用性。正常使用一天下来电量见底,最多只需花上一小时便能充至满电并投入夜间使用,幸福感相较小米8标配的 18W QC 3.0 充电提升不止一点半点。
至于比小米8有线充电更快的 20W 无线快充体验,就不要指望我来告诉你了——写这篇稿子时,我还没有抢到小米的无线充电底座。
算不上快的「第五代屏幕指纹」
一周的使用过程中,我主要使用的是 MIUI 10.2.11.0 稳定版,在这个版本中,小米 9 的屏幕指纹解锁速度虽然算不上慢,但经过仔细观察和体验下来,我还是难以将这种屏幕指纹方案看作是媲美传统指纹解锁方式甚至面容 ID 的「下一代技术」。
仔细体验采用不同解锁方案的机型便不难发现,小米 9 的屏幕指纹解锁需需要已录入手指在指纹识别区域的「轻放」。这种验证方式带来的问题在于,它并不具备采用传统指纹方案的手机所拥有的那种「确定感」—— 在我将 Pixel 3 XL 或小米 8 掏出口袋的同时,食指也已经放在了指纹传感器附近,更为极端的假设下,我甚至可以在拿出手机的过程中完成解锁手机这个过程。
而小米 9 所采用的屏幕指纹识别方案既非全屏幕指纹识别,也不是近期同样热门的 S10/S10+ 那种超声屏下指纹。这就意味着,我们一方面得保证手指足够干净且放置的位置精确,另一方面还必须给够它一定的指纹识别时间。
好在 MIUI 还有基于原生安卓的 Face Unlock 特性衍生开发的面部识别功能,而这个功能在解锁手机这个需求场景下的表现十分出色。
虽然它并不能用在微信、支付宝等对安全性有较高要求的场景下,大多数时候将手机对准面部即可直接进入桌面主屏的体验还是非常畅快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面部解锁为屏幕指纹扳回一城。
相机是「鸡头」也是「凤尾」
小米 9 的诞生,头顶着业内几乎无人不知的 DxOMark 光环——在移动设备相机排行榜名列前三的小米 9,凭借索尼 4800 万超广角微距三摄的后置方案拿下了智能手机领域「拍照世界前三、视频世界第一」的好成绩。
那相机的提升究竟有多大呢?
注:附件体积限制,文中照片均采用 Squoosh 压缩处理。
总体而言,小米 9 在光线条件较好的拍摄环境中能够轻松拍到一张曝光准确且白平衡接近观感的照片,即便使用变焦镜头拍摄一些距离较远的场景,这些优点也能得到较为完美的继承。
另外,获得当下 DxOMark 视频环节最高分的视频拍摄体验也相当出色,在没有光学防抖加持的前提下,使用小米 9 手持拍摄的画面稳定度与 Pixel 3 XL 相差不大。
除此之外,这组厚度惊人的后摄就没有太多值得我褒奖的地方了。小米 9 的相机还存在两个主要问题:
首先是不太理想的动态范围表现。
具体而言,大光比场景中小米 9 在高光控制上做得还不够好,亮部区域的对比度、细节和色彩还原十分糟糕;同时这种缺陷无法通过 HDR 进行有效弥补,识别场景后开启自动 HDR 或强制使用 HDR 模式拍摄,暗部区域的色调压缩又有些过度,导致成片在色彩还原上不够自然,暗部原本丰富饱满的色彩甚至会因此变得寡淡。
对高动态范围的把控能力不足,让小米 9 在自动模式下白平衡和色彩还原准确的优势尽失。
另一方面,相机算法对锐化的依赖过度。
无论是在普通模式还是 4800 超清模式下进行拍照,小米 9 拍摄的照片总会给人清晰而明亮的第一观感,但放大来看其实不难发现,撑起这种观感的主要原因仍然是锐化。
这种对锐化的依赖虽说能够骗过观感,但同时也让 HDR 模式下拍摄的照片高对比度边缘黑边/紫边现象严重,4800 万超清模式下拍摄的照片放大后细节涂抹感也极不自然。
综合看来,大多数拍摄场景中准确的曝光和白平衡和不俗的视频防抖都是小米 9 在相机方面的优势,人像模式、慢动作和动态照片等拍摄模式也赋予了它十足的可玩性。
不过和大多数国内手机厂商一样,算法依然还是套在这部手机上的一把枷锁。虽然小米 9 靠着十分性价比的「堆料」成功跻身当前智能手机拍照的第一梯队,但它仍然只是第一梯队中最为靠后、也最为接近第二梯队的那批选手。
至于它作为「鸡头」,相对于以往小米机型和同等价位其他机型的相机有多出色,或是作为「凤尾」,相对于那些走在它前面的旗舰机型还有多少的不尽如人意,这纯粹就是参照物的问题了——至少因为以上问题的存在,小米 9 即便是 4800 超清模式带来的画质提升都能很轻易被 Pixel 单纯依靠算法的 Super Res Zoom 和 Night Sight 打败。
还有大家都懂的 MIUI
作为一个「原生粉」,我也没想到在说完外观和硬件配置之后我还会有想要单独拿出一部分篇幅来讲 MIUI。
一些独占的新功能
都说「万基米(万物基于 MIUI)」,MIUI 作为国内资历最老的安卓定制 ROM,在功能和细节方面的积累与沉淀依旧是难逢对手。和同样是最新稳定版本的小米 8 相比,我手里这台小米 9 所运行的 MIUI 又额外新增了 MIUI Turbo、Game Turbo、全局暗色模式、息屏显示和捷径中心等等新功能。
整体体验下来,MIUI Turbo 带来的体验提升完全察觉不到。至少在《王者荣耀》《刺激战场》等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大型手机游戏中,我感受不到任何肉眼可见的画质和帧率提升;不过 Game Turbo 的「赠品」游戏工具箱倒是格外实用。
同时,目前小米 9 独占的全局暗色模式完成度不低,拨号、短信等系统应用,系统设置,快速设置面板等等区域都能得到有效覆盖,息屏显示功能也终于借小米 9 来到了 MIUI 操作系统当中,小米 9 默认提供了 16 种息屏显示样式,星空、抽象插画、极简数字一个不少,借助 OLED 黑色不发光的特性,息屏状态下用来看个时间兼具美观和实用性。
屏幕指纹识别的动画效果这次也提供了四种可选方案,在指纹管理设置中,我们还可以选择设置指纹快捷功能,实现屏幕指纹解锁后继续长按或滑动即可呼出支付、收款等快捷功能的效果。
不过小米 9 的重磅功能、无论是界面设计还是命名都十分山寨的「捷径中心」,我在一周的体验过程倒是一次都没有用到过。
这并非是我刻意不想用——和 iOS 的捷径相比,MIUI 的捷径中心直接砍掉了大量需要用户自行设定甚至编程的繁琐步骤和流程,虽然几乎没有任何上手门槛,但仔细体验下来不难发现,目前能够通过捷径中心实现的快捷操作十分有限,在 MIUI 这样的定制安卓 ROM 中甚至还显得格外多余。
既然我能够通过负一屏、快速设置面板开关甚至原生 Android 图标长按呼出的应用快捷方式(App Shortcuts)来实现这些需求,为什么还要局限在一个实体按键上?
话说回来,小米 9 所预装的 MIUI 10.2 稳定版虽然基于 Android 9,也独占着捷径中心这样的功能,但 MIUI 自带的启动器依然不支持应用快捷方式。
令人上瘾的全面屏手势
不过正如标题所言,小米 9 真正打动我的既不是外观和硬件,也不是 Google 至今都没有给我的全局暗色主题。当我重新用回 Pixel 3 XL,手指不自觉地尝试从屏幕右侧边缘滑动返回的时候(当然在 Pixel 3 XL 上这个操作不会有任何效果),我才明白真正征服我的其实是 MIUI 早已加入的全面屏手势。
在小米 9 搭载的 MIUI 10.2 稳定版中,初次开机选择「全面屏手势」后系统便会强制我们走完总共五段且无法跳过的全面屏手势教程。跟着这个教程动手操作一番后我们就能迅速摸清 MIUI 的全面屏手势逻辑:从屏幕底部边缘向内滑动为返回主屏,向内滑动时按住不放是多任务切换,返回操作则交给了屏幕左右边缘。
类似的全面屏手势设计在其他 OEM 厂商的定制 ROM 中也有,但 MIUI 也许是最早将交互和细节都做到如此令人舒适的。
交互方面,MIUI 的全面屏手势与此前少数派推荐过的 Fluid Navigation Gestures 十分相似,无论是退回主屏、多任务还是滑动返回都有相应的视觉反馈。和某些将所有操作都集中到底部不同区域,然后通过上划进行触发的方案相比,MIUI 的全面屏手势通过减少单个边缘上的操作功能,适合单手操作的触发区域分配,和灵动、跟手的动画反馈,消除了很多人在使用全面屏手势操作过程中都会有的「不确定感」。
细节方面,MIUI 全面屏手势中的左右两侧滑动返回的触发区域大部分都位于两侧下边缘,之所以这样设计,个人猜测原因有二,一方面可能是出于当下手机屏幕尺寸越来越大、单手操作也变得更加困难的考虑,另一方面不少 Android 应用设计仍然采用了左侧或右侧抽屉(也就是「汉堡菜单」)的设计来进行功能层级布局,这势必会与全面屏手势中的返回操作产生冲突。
此外,从屏幕任意一侧向内滑动返回的同时按住不放即可方便地在最近两个任务之间的快速切换,在执行这个手势操作的同时,从边缘拉出的果冻动画中还会以即将切换到的应用图标进行提示。
毫不夸张的说,MIUI 的全面屏手势应该是当前我使用过的最为成熟的方案。它拥有无比直观的操作逻辑和足够缜密的细节设计,能让人快速上手,也能让人难以割舍(参考本文开头描述的情节)。作为一名原生用户,我甚至希望 Google 能扔掉 Android 9 那个半残废状态的药丸直接采用 MIUI 这套方案……
毕竟就像我上面提到的那句玩笑,「万物基于 MIUI」。
广告是 MIUI 门槛最高的地方
当然,提起 MIUI 也不得不提时常被大家拿来开玩笑的广告。
扎扎实实地将米 9 带在身边身边用了一星期,我终于对此前在网络上看到过的种种戏谑和段子有了更为实际的亲身体会。大致回想起来,在为期 6 天的使用时间里,手里这台小米 9 出厂预置的应用只有拨号、时钟、联系人、计算器这类基础工具应用没有推送过广告通知,虽然勉强可以说广告并没有影响到它作为一台智能手机的核心体验,但每当我打开通知栏或是仔细去找桌面小红点角标的来源时,音乐、视频、天气、日历、云服务、浏览器、小米视频……这些「老油条」总会带着一条不痛不痒的广告在通知栏占有一席之地。
若是用文章第二部分的话来说,这些广告其实也可以看做是选择「性价比」必然要做出的牺牲。不过系统底层刚刚升级到 Android 9 的 MIUI 在手动关闭广告这件事情上还为我多设置了一道关卡——原生 Android 的通知分类特性和小米推送在管理方式上当前并没有统一,这就导致同一个应用的同一个通知在 MIUI 中也许同时受到两套推送的管理。
早前我尝试过耐心地打开这些应用的设置去手动关闭广告推送,但几乎每日一条到两条、来源不固定的广告通知,加上逻辑混乱完全不知该如何下手进行管理的通知管理系统,我的耐心最终还是被消耗殆尽了。如果你不在意广告,功能强大、上手简单的 MIUI 一定会成为小米 9 的加分项,但如果你想给不太懂手机也不怎么愿意动手折腾的家人、朋友选择手机,广告对他们而言也许就会成为 MIUI 门槛最高的地方。
性价比时代的最后一款甜品?
借着电影《阿丽塔》的上映,小米对小米 9「战斗天使」的定位似乎也很容易理解:这是一款外观比小米 8 更好看,配置也算得上是一次大升级的旗舰小米手机(毕竟还加回了红外),而当我们讨论这款手机时,往往还不能轻易忽略它「标准版 6GB + 128GB 售价 2999 元」这个大前提。
只是对这种「好看能打」我们还有个更大的问号摆在那里——小米 9 好像没那么容易能买到。3 月 14 日晚小米商城官方微博就发布公告称,因为备货不足的原因,原定于昨天上午的小米 9 SE 及小米 9 透明尊享版线上销售活动取消。这款以「首发骁龙 855」为卖点的小米手机,目前仍然面临着生产和备货问题。
此外,这款在我看来与小米 8 有提升、但令人惊艳之处寥寥无几的手机,同时也肩负着「可能是最后一款 2999 元的小米旗舰手机」这一「甜品」身份,从今往后小米要面对的,显然就是一个没有价格优势的下半场了——这里有拼创新硬件形态的三星和华为,也有奋发于软件体验的 OPPO 和 vivo。
电影《阿丽塔》的最后,狂战士装甲加身的战斗天使剑指撒冷。而面对这些提前进入下半场、已经在摩拳擦掌的对手们,小米又能否在下半年拿出一款惊艳四座的产品来迎接属于它的后「性价比」时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