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本文是「我的 2018 年度关键词」年度征文活动的第 20 篇入围文章,你可以 点此查看 完整获奖名单。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2018 年对于我来说,算是这 20 年来最特殊的一年。我终于走出了学校,蜗居在广州大塘一个不足 20 平米的房间里,每天骑着滑板车,加入了朝九晚六的上班族大军。

刚从校园里走出来的人,多多少少都带有青春的蓬勃和戾气。在 1 月份离开大学的我,望着许多身边刚毕业不久的朋友几个月换一次工作,每天在抱怨「人生不值得」的时候,我却更加深刻地明白着一个道理 ——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坚持,才会经历量变到质变。

9 月的一次台风之后,TIT 门口的这些树全都被吹断然后砍掉了。

而工作,意味着有了稳定的收入,那个曾经渴望过无数数码产品的小男孩,终于在 2018 的日子里,完成了自己在少年时代的承诺。

从明亮的落地窗和阳台,走向逼仄的 20 平米小房

我只留给了自己一天的时间去寻找一个住所,最终在海珠湖畔签下了人生第一张租房合同。虽然并没有觉得这是一种落差,但却能真实地感受到,一个属于我学生时代终点的来临,近在咫尺。

2018 年 1 月 5 日,签完租房合同的我回到珠海,和舍友们约了最后一顿烧烤,去图书馆还掉了最后一本书,与朋友们吃了最后一把鸡,给导师发了毕业论文终稿,在 2 天后,离开了生活三年的北师珠。

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虽然很小,但确实是我期盼了许多年的愿望。尽管这个房间里除了桌子、衣柜和床之外,再也没有更多摆设,却好在刘梦得曾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我也坚信在以后的日子里,它会变得越来越温馨,越来越安宁。

我一点的一点地盘算着自己能拿多少的工资,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买下多少的新设备。到现在还很清楚地记得那种感觉,就像是一个小孩终于拿到了自己最想要的玩具一样。虽然我实现得晚了一些,以及付出了拖欠近两万多信用卡的代价,但却依然算是了却了曾经那个少年的梦想。

  • 3 月,我用一台金色的 iPhone 8 Plus 换掉了服役近 3 年的 iPhone 6s;
  • 4 月,购入一台 2015 款 MacBook Pro 替换了厚重的 2012 款非 Retina 显示屏 MacBook Pro,并给房间添置了一个 Bose SoundLink Mini II;
  • 5 月,买下了一部 Nexus 6P 和 Fujifilm X100;
  • 11 月,将顶配 Surface Pro 4 收入囊中,提前给自己发了 21 岁的生日礼物。
Fujifilm X100

说起来,这些东西都不算是最新产品,甚至有一些已经是三四年前的二手旧设备,却依然不影响那份最初的开心。

回过头来看,我也依然还是以前的样子。尽管现在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有心去折腾黑莓怎样不断网和 Android 什么 ROM 好用,也铁了心地呆在了苹果创造的 comfortable zone 里,但却还会熬到凌晨看 WWDC 和 Google IO,会各种吐槽新发布的 iPhone,也还是会在收到自己心仪的数码产品的时候激动无比。

金门大桥
广州天河南某家日料店
TIT 门口的小楼
Apple 天环广场
公司的手冲咖啡工具

以上照片均由 iPhone 8 Plus 拍摄。

现在的平庸,是为了未来的改变

说起来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我在今年动笔前看了看了去年的年度征文投稿,虽然过了投稿时间没有入围,但时隔一年后却深深震撼了我自己。整个 2018 年走下来,我变得「平庸」了许多 —— 我想可能在短期内我也写不出那样的文字了。

另一方面,在整个 2018 年所购买过的产品里,除了一台 HomePod 之外,都是已经「过时」的东西。在这一年,我总觉得大部分新发布的产品让人提不起劲。无论是多么厉害的宣传,还是看似多么「黑」的科技,喧嚣过后一看都像是大版本下的小幅升级,整个移动智能设备市场似乎都走向了「平庸」。

曾经那些很「酷」的公司,慢慢都从屠龙少年变成了巨龙。

创新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甚至于「妥协」也可以是一种创新。但在整个 2018 年里,不少人却把这种妥协包装炒作成了绝杀一般的卖点,不断吹嘘。

犹记得在 10 月体验了几天 iPhone X 后再用回 iPhone 8 Plus 的感觉,我十分庆幸当初作出了买后者的决定。整个 iPhone X 给我的感觉就是「妥协」,无处不在的妥协。无论是它带起来的刘海风,还是红绿灯摄像头,又或是尺寸变大但实际显示面积缩小的屏幕

苹果发布会上这张对比图其实相当鸡贼,iPhone XS 虽然是 5.8 寸的屏幕,实际显示面积却比 5.5 寸的 iPhone 8 Plus 小。

作为苹果,它真的不应该是这样的。那条彻底改变智能设备发展的分界线,依然还是划在了 2007 年的一月,至今从未改变。

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都是不可原谅的吗?倒也不是。

我们其实是在爆炸性的信息世界中感到了疲倦,太过于渴望那些能够重新刺激自己神经的创新。只不过这个时间还没有这么快就能到来,因而只能在条条框框之下微微探出去一点,等待着一个真正可以带领我们跨过边界的人。

历史和创新总是隐藏在这些平庸下的努力之中,现在的平庸虽然让人感到失望,但这也正是未来孕育的前夜,因为有着无数愿意坚持改变的人 —— 无论是我自己本身,我的生活,以及数码设备,甚至于整个消费电子市场。我坚信以后总有一天,我还能够写出像去年一样充满了独立和思考的文字,也还会再有无数足以跨越局限的创新。

「年」本身并不是一个多长的计时单位,浮躁的也永远是资本。所以,我愿意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在那条分界线再一次被划下的时刻,我必然不会吝啬我的溢美之词。

Coda:平庸和妥协的艺术,在于对改变的坚持和努力

在和老麦的一次聊天中,老麦和我说起了一些少数派在发展上的想法。我想,当他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出「我们的坚持是对的」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内心一定是自豪且对未来充满期望的。而对于我们这些一直支持少数派的来说,也的确是一件很欣慰的事。

浮躁的时代下,能坚持下来踏踏实实做事的人着实是令人敬佩。人总是在物质丰富的时刻迷失自己,却忘了回过头去看一看曾经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在 Platycodon 所写的《信息消费:从入门到放弃 | 2018 年度征文》这篇文章中,尽管我并不太赞同作者对长文的看法,但有一句话却使我异常深刻:

很多信息根本没有用视频形式获取的必要。

在我看来,互联网上,甚至于整个社会的信息资源,绝大多数都是无聊且没有价值的,尤其是被所有人津津乐道的「短视频」。

我并不是讨厌视频这种信息载体的存在,而是「短」往往意味着内容价值的有限,且给了断章取义极大的造作空间,更何况知识本身就是一种需要付出代价去学习的东西,因此在我看来短视频不太可能成为硬、干货的载体。相比起其它平台纷纷跟进市场,一股脑扎进短视频领域的时候,仍然有人保持了克制,无论是少数派,还是爱否、TESTV,他们之所以能成为我所喜爱的「媒体」,就是因为在无数价值低下的信息之中,能够给我不一样的角度去思考。

想要改变这种情况,不是一天就能成就的事情;就算是独立,也依然摆脱不了「平庸」和「妥协」。

但其实,这是种相当高雅的艺术,也是我在这一年学到的最深一课。人在面对未知和所谓大趋势时总会感到怯懦,而妥协和平庸则能够让我们暂避锋芒,用更加冷静的态度去思考,去坚持做我们所认为正确的东西,一步一个脚印前进 —— 这才是真正能够改变观念和创造价值的东西。

由 iPhone 8 Plus 拍摄

有些条件有限的人,却试图通过创新和务实的产品,博得一线生机,能够推动产业进步和撩动我们心弦的,从来不是铺天盖地的营销,而是对产品每个细节执着的打磨和不跟随的态度。只要这个精神没死,总有这样一群人,愿意一直给它机会。

—— 爱否《魅族 16th Plus 消费者报告》

以上,就是我的 2018。希望在下一年回望 2019 的时候,能够还自己在新年第一天就许下的愿 —— 爱上平庸,学会妥协,以及,永远不放弃对改变的坚持。

干杯,孤独而坚挺的广州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