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 2018 年度征文活动」

2018 年,经历了班级场地调研旅行、毕业设计、毕业典礼、毕业旅行,当初看似漫长的三年研究生生涯也在转瞬间走到了尾声,我的身份也从在校园里埋头苦读的学生转变成了初入职场朝九晚五的社畜。

一年的忙碌,一路的奔波,充满着变化的生活,让我忍不住将他们记录下来。


一路走过

这一年去了不少地方,走过了法国、意大利、冰岛,毕业典礼后带着爸妈逛遍了美国的各大城市和一些国家公园。这次的毕业旅行算是第一次带爸妈在国外游玩,早在毕业典礼前的三周我就做好了二十天的行程规划,订好了机票和住宿,租好了车,确保能带给他们一次愉快的旅程,感受一下美国的日常生活。

路线:洛杉矶 - 纽约 - 华盛顿 - 黄石国家公园 - 西雅图 - 三藩 - 一号公路 - 洛杉矶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纽约曼哈顿。这里高楼林立,如同钢筋水泥的森林,只有近乎 90 度抬头仰视的角度才能望见天空,令人有着置身国际大都市的感觉但又有些压抑。大街上人流熙熙攘攘,人们大都身着正装,行色匆匆。这一切都让我这个在生活在加州、习惯了每天一身 T 恤短裤运动鞋的人感到十分不适。

远眺曼哈顿
从洛克菲勒中心顶层俯瞰中央公园和曼哈顿区

首都华盛顿则给人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长长的城市中轴线上依次屹立着国会山、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以及对面的白宫,威严感油然而生。

华盛顿纪念碑 & 林肯纪念堂

黄石国家公园算是留学生毕业旅行必去景点一大俗。这个面积巨大的国家公园横跨蒙大拿、怀俄明和爱达荷三个州,园内除了黄石活火山外还拥有地热温泉、峡谷、瀑布、湖泊、森林等各种地质景观,令人大饱眼福,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几天下来看了不少五彩斑斓的间歇泉

西雅图拥有着不少互联网公司和大型企业如微软、亚马逊和波音,但却依然保留了较慢的生活节奏和整洁干净的城市绿化环境,既不像纽约那样拥挤,也不像洛杉矶和湾区那样不太有城市的感觉。

从 Kerry Park 遥望太空针和西雅图市区

作为一名日常以 MacBook 为主力机的全家桶用户,来到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看到这么多的「Mac 壁纸」,就仿佛面对着一幅幅巨型的 Mac 屏幕,信仰得到了充值。

El Capitan (酋长岩,macOS 10.11 默认壁纸取景地)
Glacier Point  (macOS 10.10 默认壁纸取景地)

父母远赴万里之外的学校参加毕业典礼、自己带着父母环游美国,相信这些都将成为自己一生中难忘且美好的回忆。



一路看过

观赏好的书籍和影视作品真的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从读研开始我养成了看完每一部作品都会记录下来的小习惯,回过头来看会感叹自己一年内竟然看了这么多电影和电视剧,但是阅读量就相对少了很多。

2018 年个人看书与观影记录

平常看的主要以国内电影、漫威电影和日剧为主,以往对于国产电视剧总是嗤之以鼻,不过近几年优秀的国产电视剧也多了起来,比如《琅琊榜》、《伪装者》、《人民的民义》以及最近热播的《大江大河》。今年最大的一点改变是平时从来不看综艺节目的我,竟然带着老父亲般的微笑一边感叹「年轻真好」一边完整地看完了《创造101》。

如果从每一个分类里选择 1-2 部,我会分别推荐:

外语电影:

《小偷家族》、《Avengers: Infinite War (复仇者联盟3: 无限战争)》

国语电影:

《我不是药神》、《无双》

日剧:

《Unnatural Death (非自然死亡)》

国剧:

《大江大河》



一路买过

作为一个在同学、朋友眼中活得比较「精致」的人,我一直觉得在「理性购物、量入为出、杜绝浪费」的前提下,买买买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目的是让自己开心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比如 Dyson 吸尘器让我这个懒人自愿养成了每周六早上先吸床后吸地毯的习惯;读研时公寓里的烘干机让我这个从小长在湿润的东南沿海城市的人大大提高了洗衣服的积极性,只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能穿上带着淡淡洗衣粉清香且暖烘烘的干净衣物,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简单的美好。

可能与自己年岁渐长有关,我越来越喜欢「少而精」的理念,即花合适的钱,买那些不会过时且质量好能使用很长时间的产品。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卖掉了一些不太用得到的东西,也购入了不少新的东西,以下是个人认为比较值的几样物品。


iPhone X

我是一个小屏爱好者,之前以 iPhone SE 作为主力机,iPhone 6s 作为备机。当看到了初次登场的 iPhone X 那感人的“刘海”和更加感人的 $999 起售价时,我的内心是拒绝的:SE+6s 再战三年!但是很快就被打脸。

寒假从巴黎返程回学校时,由于法航超卖机票,我原订的直飞洛杉矶的航班被改签成了几个小时后的中转联程航班,之后又无语地被新航班延误了几个小时,改签时我选择了法航提供的 600 欧元信用卡 cash credit 作为补偿。外出旅游时 iPhone SE 的小屏幕和低亮度让我意识到它已经无法胜任主力机的角色,于是回洛杉矶后的第二晚,我立刻前往离学校最近的 Apple Store,用备机 6s 抵了 200 刀加上这趟行程延误用时间换来的 720 刀补偿刷了一台 iPhone X。

换上深色壁纸后正面非常好看

作为从 3Gs 就开始使用 iPhone 的我,渐渐对后续几年的 iPhone 外观产生了审美疲劳。因此 iPhone X 带来了不少的新鲜感,屏幕四边等距的窄边框让正面变得好看了很多,背板玻璃也让整机看起来更加精致,减分的是屏幕顶部的「刘海」和背面双摄像头的竖向排列方式,不过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为了隐藏刘海我换上了深色的壁纸。Face ID 为解锁、支付体验又带来了几分新意,尤其是手机来了新通知在本人看一眼手机后才显示通知内容的 feature 特别棒,缺憾是如果躺着就很难解锁,个人觉得 Face ID + 屏下指纹结合的方案会更加完美。软件操作上一如既往的流畅,电池续航中规中矩没有很大改进,总的来说,iPhone X,「真香」。


Zeiss Batis FE 25mm/F2.0

2017 年暑假,我灭门入索,购入了 A7R2 + 索尼原厂 55mm/F1.8 定焦镜头。全画幅带来的画质提升、微单机身和镜头相对小而轻的特点、索尼的色彩调校和这枚镜头画质之锐利令拍照体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令我直呼「索尼大法好」。但是仅一枚中焦定焦头显然限制了使用场景,尤其和同学出游时拍照经常需要「后退后退再后退」,于是我开始考虑购买第二支镜头。

我对第二支镜头的需求是:广角且支持自动对焦、重量轻、光圈大、画质 OK、价格适中,选择范围也相对狭窄,仅有索尼 16-35mm/F4 、索尼 35mm/F2.8 和蔡司 Batis 25mm/F2.0 三枚镜头入围。最终我选择了比较小众的蔡司 Batis 镜头,在毕业前的两个星期购入,小小的它也在毕业旅行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流线型设计

这枚定焦镜头产自日本,外观采用流线设计,镜头尾部收腰,镜口边缘外凸,与花瓣型的遮光罩完美贴合,同时保持了较小的体积和重量(只有 335g),侧面的蔡司信仰小蓝标也十分吸睛。镜头顶部带有一块酷炫的 OLED 屏幕,拍摄时可显示对焦距离和景深。约等于 24mm 的视角,虽然不如一般的广角镜头,但拥有较大光圈从而不惧怕虚化和夜间场景,适合风光与建筑摄影或拍一些小景。若觉得视角过广,切换成 APS-C 模式可以马上获得接近 35mm 的视角,更好地拍摄人文类相片。

镜头顶部带有 OLED 屏幕

在成像上,个人感觉画面锐度一如既往的高,但比原厂 55mm 头还是略差一些,缩小光圈后会有所改善;画面畸变幅度较小,大光圈使得拍静物也可以获得不错的虚化效果。总的来说,这是一枚适合旅游挂机同时也能胜任其他一些场景的好镜头。


MacBook Pro 15" 2018

很多人应该都不会想到在 6 月 WWDC 上未发布任何硬件更新的苹果竟然一个月后在官网悄悄更新了 MacBook Pro 产品线,换上了性能大幅提升的 「牙膏厂」 第八代酷睿处理器。恰逢毕业,征得了老爸同意后我从官网定制并下单了 2018 款的 MacBook Pro 15"。

屏幕边框还是略宽了些

四年前选购 2015 款 MacBook Pro 时我由于嫌贵没有把内存加到 16G,带给了我接下来这三年程序多开时系统卡顿、低效而浪费时间的痛苦经历。血的教训让我更加坚信购买大件电子产品时千万别在小处省钱的道理「选择自己可承受范围内最贵的」这两句话。于是这一次换代,我选择了 i7-8750H/32GB/512GB/Radeon Pro 560X 的配置,保证可以至少使用五年。

使用下来的个人感受(对比 MacBook Pro 2015):

  • 屏幕色彩更加精准、艳丽
  • 屏幕边框和其他品牌如 DELL XPS 系列、ThinkPad X1 系列相比仍然较宽,屏占比不够大
  • 扬声器外放音质十分出色,有时候甚至懒得打开我的 Bose 小音箱
  • 蝶式键盘小有改进,手感强于前两代但仍不够理想
  • TouchBar 比较鸡肋,除了调节屏幕亮度和外放音量外使用频率非常低
  • 1.83kg 的重量对于 15 寸笔记本电脑来说不算重,但外出携带还是不够轻便
  • 不得不购买 Type-C 转接器,增加了成本

Apple AirPods

在纽约玩的时候我不小心弄丢了才用了半年的 Sony WI-1000X,于是急于购入一副新耳机。因为不想买一个一样的产品,同时考虑到 1000X 系列不久后也即将更新,我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了好评如潮的 AirPods。如许多人所说,我「买完 AirPods 就后悔了」,后悔没有早点买。

戴上耳机即自动连接 iPhone,摘下后即自动暂停正在播放的内容,充一次电可用一星期,小巧的盒子用于收纳和充电且方便携带,整体体验特别自然。音质中规中矩,对于我这种只是用来听播客的人其实也不算是个缺点。可以说前前后后我用过不少有线和无线耳机,AirPods 是综合体验最好的,没有之一。如果你是一位 iPhone 用户且对音质没有很执着的追求,买就对了。



我的新感悟

角色转变

从小学到硕士研究生,我做了近 20 年的学生,参加工作后还真的有不少需要适应的转变。比如:

  • 有了经济上的压力,不再接受父母的生活补助
  • 在有些事情上渐渐地成为了父母的依靠
  • 下班后的空余时间变多,不再像读研的时候工作日和周末都被各种作业和 Project 填得满满的
  • 没有了寒暑假,想与朋友相约出门旅游变得越来越难
  • 过年的时候没有红包拿了

生活规划

工作以后没有了写不完的作业和 Project,我便有了更多的个人可支配时间。但是相信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经过了一天的工作后已经比较疲惫,下班时间继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着实需要很强的意志力,毕竟谁不想躺着做个摸鱼的肥宅呢,如何进行时间规划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目前我的生活状态是:

工作日:

个人喜爱的中文博客节目和科技类 RSS 订阅
  • 早上 7 点起床,洗漱以及吃早餐,通勤路上在自带的 Podcast 里听一听 NY Times 的每日新闻和一些有趣的播客节目,在 Reeder 里翻看 RSS 订阅
  • 上班时间使用 Teambition 安排各种待办事项
  • 下班回家在饭后休息的间隙里浏览每日常去的网站(比如我派),刷刷 YouTube 和 B 站,偶尔追追感兴趣的电视剧
  • 晚间整块的时间用于看书、准备考试或是在 Coursera 上听听感兴趣的课程
  • 一般周五晚上会约上小伙伴打两个小时的羽毛球
周末:
  • 用吸尘器吸一遍床吸一边地毯,洗掉积累了一周的脏衣物,整理一下自己的小空间
  • 约上老同学一起外出吃个饭,看个电影,或是找个小风景区 hiking / 玩摄影
  • 找一家 cafe 看书发呆,放空自我
  • 平均每周去 2-3 次健身房,进行力量训练

一点思考

人的天性就是懒惰的,做一条咸鱼真的很爽,不过有一些自己的小追求也是不错的。既然天性难以克服,那就可以借助一些外力来督促自己,比如报名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对自己未来有帮助的考试,或是约小伙伴一起做一些有着共同目标/兴趣的事情。

以前的我身材非常消瘦,受同学的影响从大四开始了健身,一直坚持到了研三,但中间在 final 期间常会中断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了一个新发现:养成了健身的这个习惯以后,如果中间有几天偷懒没有去坚持的话,心里会非常难受,有种类似强迫症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加上对穿衣好看的小追求让我断断续续地坚持了下来。

自己也时常在年初写下该年度计划要做的事,却总是有好多没能完成。其实也不必给自己太大压力,毕竟人不是机器,重要的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把心中的「.txt」变成现实中的「.exe」就好


消费与理财

工作后有了收入,意味着可以更自由地将喜爱的产品收入囊中,或者是选择心仪的目的地去旅游。个人认为,无论是依靠父母提供生活费的在校学生,还是拥有固定收入的职场人士,都应该培养合适的消费观念,并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个理财计划。这一点深受父母影响,上学的时候老妈总说 「该花的钱不要省,不该花的钱不要浪费」,所以自己在必须投入的消费上绝不手软(比如吃和住、身体健康相关消费、大件家电和数码产品等),而对于没有必要的消费则一毛不拔。

为了督促自己理性消费,我在购买每一个大件产品前都会仔细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并且每月的收入都按比例定下了强制性的规矩:

  • 一部分买入定期理财产品
  • 一部分买入债券
  • 一部分投入指数基金或股票
  • 剩下的很小一部分存入活期账户或买入活期货币基金用于零花

这么做为的是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结果发现所有的篮子都在同一辆车上),同时合理运用信用卡。信用卡是个好工具,有着长达 30-50 天的免息期和许多优惠、返现等活动,不过还是秉承着「少而精」的理念,选择办理最适合自己的少量几张卡搭配使用,并按时还款,培养个人良好的信用记录。为了防止自己错过还款日,我在手机自带的 Reminders 里面设定了还款日前的一系列提醒,来督促每月例行的还款和一些账单支付。

Reminders 中设立了一系列生活提醒

另一方面,记账的习惯一直被我延续了下来。不过不像一些少数派的朋友会非常 hardcore 地使用比较专业如类似 MoneyWiz 的工具,我仅使用 DailyCost 这个设计简洁、功能简单的移动端 App,在每天晚间记录当天的消费(数额太小的就忽略不计了),月末瞄一眼当月的收支饼状统计图,目的只是对自己的日常消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小而美的 Dailycost 采用了类似小票的拟物化设计

同时我也学习了少数派理财话题的作者也谈钱学长的做法,每个月选定一天进行一次个人资产盘点。个人的具体方式是建立了一个 Excel 表格,按分类列出所有银行储蓄账户、信用卡、网络理财账户、基金账户,输入各个账户内的金额和所有账户的总额,让自己把个人名下所有资产及每月变动安排得明明白白。

个人资产分类

2018 年过去了,我很怀念他。

工作了几个月,我已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从今年开始甚至以后的许多年,我应该都不会像 2018 年这样能够有时间走过这么多地方,或是购买这么多新产品了。

我的 Wishlist 里还躺满了未来许多年想去的地方和想买的东西,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去学习,有太多的坏习惯需要去改正,有太多的新事物要去体验。

愿我们能永葆一颗好奇心,永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