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2018年度征文活动」


  2018年对我来说是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正式毕业了,从学生党成为了一名社会人;经历了几段波折的情感;也开坑了一直想要尝试的胶片摄影。





  虽然在数码摄影的热浪下,胶片摄影变得越来越小众,许许多多的胶卷已经停产,一些胶片厂商也纷纷倒闭,市面上可以买到的胶卷也越来越少。但即便如此,也未曾让胶片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一些手机图片后期处理APP也都加入许多胶片滤镜,今年NOMO的成功也可以看出人们对胶片仍旧充满了喜爱。


  我的第一台胶片机是Pentax的ME,也许是因为第一台数码相机是宾得K01的原因,让我再次选择了宾得作为我的胶片启蒙机。



宾得ME


  作为一部70年代的机器,它仍有着准确的测光以及良好视野的观景窗。当眼睛贴上取景器的时候,0.97x的放大倍率几乎与肉眼所见的景象一致。手动的裂像对焦让人可以静下心来慢慢拍,让我意外的是这么多年了这台机器的测光依旧准确,因为日常可用的只有A档,所以机器良好准确的测光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开后盖、装卷、过片、空拍、合舱、按快门、过片、解除保险、倒卷……这一系列的操作对于用习惯了数码相机,第一次接触胶片的我显得略显复杂。还记得第一次装卷的时候,片头没有装好,拍到38张之后仍可以过片,心里不由得一惊。后来才发现胶卷根本没挂上。后来重新装过胶卷,看着倒片拨杆和过片扳手一起转动的时候,才稍微踏实了一点。


第一卷的片头


第一卷



  第一卷胶卷纯粹是试拍,那时候买了三卷胶卷,一卷柯达ColorPlus 200,一卷富士C200,还有一卷爱克发Vista200。为了纪念我的童年时代,用了柯达的ColorPlus 200拍了第一卷,那天屋外还下着细雨,我实在按捺不住,撑着伞出门便开始拍。那时候还不知道阳光是胶卷最好的伙伴,等到冲扫出来的时候略感失望,黄黄的影调并不是我心中胶片的色彩,于是一个礼拜之后,我又拍了第二卷富士C200。


第二卷


  可是这一卷仍然让我失望,总感觉这并不是我所喜欢的色调。但又想到也许是身边的景色早已看厌倦,所以才会觉得不好看吧。突然有一天下雪了,对于一个南方人来说,下雪是两三年一遇的事情,那时候的我满怀期待,又拿出了我的小ME,打算好好拍一拍。



AGFA 200  V850冲扫



  拍完了以后为了纪念这一卷,我特意选了一个稍微贵一点的冲扫,但出来的颜色让我无法描述。就在我想弃坑的时候,想到我还没在大晴天拍过,于是又买了几卷胶卷打算做最后的抵抗。后来感谢自己没有弃坑,果然晴天和胶卷才是最完美的CP。



富士业务100 诺日士HS1800冲扫


  在晴天拍过胶卷后,才发现原来胶片的色调可以这么迷人,不同的胶卷和不同的冲扫带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从那时候开始,我才真正爱上拍胶片。


天台外


  后来在闲鱼花90大洋买了一台傻瓜胶片机,带到苏州去找ex玩。拍完冲扫出来才发现镜头镀膜是坏的,画面仿佛蒙了一层雾。可惜我那时候只带了那台傻瓜机,很多场景都没有记录下来。后来和ex也分手了,这成我心里很遗憾的一件事。


与苏州的记忆


  

  从苏州回来后不久开始实习,因为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凭借着对摄影的热爱找了一份淘宝商业拍摄的工作。因为故乡是四线小城市,对拍摄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从一开始的连引闪器都不会用,到后来自己一个人打灯补光拍摄丝毫不拖泥带水。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怀念那段天天对着瓶瓶罐罐捣鼓布光和物品摆放的日子,怀念那个小小的摄影棚,怀念道具房里下午暖暖的阳光。



愿你生活有花,心中有爱



  六月份毕业了,不知不觉在景德镇这个小城市里待了二十多年,拼了命的想出去看看。


与第一卷相似的角度,来不及拍下一年四季的模样,便离开了家乡



    毕业之后我辞去了实习时的工作,去了一趟杭州上海,还去了最想去的城市重庆。其实我很想去青海湖,可无奈那时候口袋里的积蓄不够,只好把这个心愿留到了以后,希望2019年可以去一趟青海湖。


在杭州



忆西湖




忆杭州



  在杭州我又去了一趟集贤亭,这次没有一个人去,但是也不是和曾经的那个人去。杭州这个地方,可真是一个伤心地。



在上海的民宿



  上海满足了我对繁华大都市的一切向往,但我最后却没有选择在这里流浪。


记忆中不变的武康大楼



清晨的外滩光影迷人



陆家嘴与外滩,隔江相望





走过的一些路



  从上海回来以后我又买了一台奥林巴斯的半格胶片机——Pen EED,这台相机的颜值吸引了我,但是是估焦机,机震也蛮大的,一卷72张拍好久也拍不完,所以最后我还是把它转手卖了。


在光谷




  回来以后没多久便决定去重庆,从家到重庆没有直达的火车,于是便从武汉转车,去了上次没去的光谷,感叹这里为何常年四季都在修修补补。上一次来还是17年秋天,去了珞珈山上武汉大学,武大门外凌波门,吃到了喜欢的豆皮。而这一次,似乎只是路过。


洪崖洞旁


半格重庆



  重庆真是一个神奇的城市,从破旧的老街到高耸的楼宇,从写字楼里穿行而过的轻轨到忽上忽下的盘旋公路,从穿江而过的长江索道到两江交汇的游船,GPS在这里是不太管用的,有时候地图上显示路在前方,其实不然,路在你头顶上或者脚底下。明明你身处一楼,但是电梯提醒你你是在负八楼。


住过最舒服的airbnb就在重庆





半格碎片


  在重庆我一共拍了五卷胶卷,其中很多都是关于长江索道的,在此之前我无法想象居然有这样一种交通工具,坐上去的那一刻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擦肩而过


索道内



飞跃长江



穿江而过



  在南山一棵树上,眺望渝中半岛,是我期待了三年的事情,终于在2018年实现了。夜色低垂,远方万家灯火通明,山城的魅力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面前。


远望渝中半岛


钢筋水泥的森林



  川美、交通茶馆、火锅、洪崖洞、鹅岭二厂……这些地方被我一一打卡,带了四台相机,冒着接近四十度的高温,孜孜不倦地按着快门。


轻轨穿楼



李子坝



交通茶馆



找二三好友在此喝茶是很惬意的事情


从我住的晓月路到中山四路



川美




二厂文创园内



城市 街道 人


山城步道



  在重庆排队了很久的一只酸奶牛,在南京似乎被冷落了。以致于每次我去新街口的金轮,都要喝一杯来回味一下。当然这也是后来的事情了。在重庆待了三天,本还想继续玩下去,可是时间不允许,因为还要顺路去一趟成都。可能是重庆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以至于成都并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也没有留下几张照片,但是冰粉和串串还是很好吃的。


太古里 鸳鸯楼



    从成都回到家之后,转眼间到了九月,我决定离开家乡来南京工作。我也不知道为何就来到了南京,不知道为何进了现在的公司,许许多多的决定似乎并没有很多的道理可以讲。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九月,体育公园



东南大学



暮光之城



日暮下的城市



夏天的体育学院



晚霞



落日




鼓楼公园



  在南京的这几个月让我觉得南京并没有像苏州那般诗情画意,也没有北京那般庄严肃穆,也不像上海那样繁华绚丽。它给我一种朴素而又接地气的感觉,南京话也是蛮有趣的。来南京的这段日子,用我朋友的话来讲就是从一个文艺小青年活脱脱地变成了一个依旧不敢吃活珠子的带皮,不得不感叹南京真的是一座依壁雕凿的城市!



渐渐入秋的紫霞湖




南理工紫霞湖



  十一月,银杏黄了。因为工作的关系跑遍了南京的角落,用数码拍了许多南京的秋景。但是却没拍多少胶片,等到来年,希望能拍更多胶片来记录下南京的秋天。但是以后的事情,谁又说得准呢?


第一卷电影卷



柯达5207




每天上班乘坐的十号线



长江大桥底下




公司的窗外




东大cafe mo和老门东的W


西桥,随园


  

  时间到了2018年的最后两天,我去了一趟北京。2018年的最后一天到2019年的第一天,是在北京的出租车上度过的,牵着我现任的手,迷迷糊糊地度过了2018,还记得那时候师傅车里放的是《Take me to you heart》。











































  在北京拍的第一卷胶卷是柯达的5219,用哈苏扫描自行去色罩调整,看到的是我喜欢的温柔色调。后来第二天又去了天安门、故宫、什刹海、雍和宫、五道营、国子监等等。胶片里北京的红墙绿瓦,令人沉醉。











































  时间匆匆,转眼间2018正式过完了。2019年元旦,我用2018年的最后一卷胶卷,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拍下了2019年的第一场日落。














  起飞前,吃完了一根糖葫芦,甜甜的糯米夹心,让我难忘。






  回来没多久,南京就下雪了。从北京带回来的胶卷还剩九张,画面的最后定格在大雪纷飞的金陵城。















从夏天到冬天,依旧是那棵树




  到此为止我这一年的胶片拍摄也结束了,看着那些静静躺在文件袋里的底片,仿佛在无声地诉说这一年发生的故事。


  生活需要一些色彩,而胶片里的颜色便是我最喜欢的色彩,这个色彩让我开心也让我难过。希望以后的每一个晴天,都能和胶片里银盐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