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书借回来是因为看见了这张图:

时间消耗占比

我对照这张图,降序了我的时间大类消耗

2018年时间大类占比

如果你想和“大多数人”不一样,可以依据上图的“数据”调整“生活”,当然,二者也能互相转换。

阅读完全书发现推荐序才是本体!整本书读下来,很轻松(但不包含附赠的名家解读),收获不少,列出受益最大的3点,与大家分享。

01丨ESM,心理体验抽样法

我有一种预感,未来ESM(心理体验抽样法)一定会被普及,而且是自动化。

这个方法是说,受试者需要从早到晚随身佩戴定时器,定时器每两个小时,提醒受试者记录当时的位置所做何事念头跟谁在一起,然后再用数字来描述自己当时的意识状态,快乐几分,专心程度几分、效率几分等等。整本书的结论就是基于70年代芝加哥大学收到的2300名受试者的7万多页的日志得来。

试想一下,如果将来有10万人、100万人、1000万人能参与到这份调查中来。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更加精准的研究人类日常生活的全貌,然后以此来改善自我?

02丨闲懒像吻,被偷走才是甜的

书中提到1958年有份精神病学研究报告提到“对众多美国人而言,休闲是有害的。”原因是大多数人并不会正确的利用闲暇时间

比如反观我们自己,刚放假的第一天,是不是特别兴奋,因为忙碌了一周之后,终于有时间可以干自己的事情,但是过了周六,到了周日无所事事的时候,会不会闲到爆,心生“还不如回去上班”的想法?

就像《懒人闲思录》里说的“只有在你工作堆积如山时,你才可能享受闲暇。当你无事可做时,空闲就变得一点也不有趣,因为空闲就是你的工作,而且是最耗人的工作。闲懒和吻一样,当它被盗走了之后,它的味道才是甜的。”

正确的利用闲散时间,就是把时间用于运动、追求兴趣爱好,或者是和志趣相投的人交流,玩游戏看电影电视剧不是不行,只是需要控制,因为容易成瘾。

03丨认识情绪,掌控情绪

书里写“多数人一天睡掉1/3的时间”,刚好看见幕布推送了《我们都被“8小时睡眠论”给害了!》这篇文章,虽然标题夸张,但让我联想到自己,大部分人需要午休,我不用,大部分人下午会犯困,我很少,大部分人睡觉失眠,但是我10分钟入睡...

每个人的生活节奏是不同的,不一定非得按照大众的平均数去调整自己。我们可以通过情绪、身体、行为方式、思考种种记录来认知自己,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场景。

比如我现在已经坚持了一段时间的情绪标记法

日记中的情绪标记

我会按月筛选出我的正、负面情绪,发现我多数“成就”和“兴奋”来自写作和被别人需要的时刻;而我的“厌恶”和“焦虑”,大多来自觉得受到不公平待遇,或是遇到傻逼。

说到情绪,书中还有个关键词“操纵”,情绪是可以被操纵的,这一点被广泛的运用在营销中。我的习惯是,“记录所有能引起我情绪波动的事”,比如前天朋友圈转发的《“别难过,我先走啦。”》,我记住了这篇文章会让我“感动”。

一旦我发现自己的情绪被刺激,我会提醒自己,“我的情绪是否被操纵?”养成这个习惯,能让我在众人都欢呼或是沮丧时抽离出来,去思考情绪背后的成因。

总结来说,为了更接近心流的状态,我们可以:

  1. 找个需要全神贯注的目标
  2. 给目标设置密集反馈
  3. 走出去,多和人交流
  4. 开始记录自己,抓住心流

好书共读,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