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之后,遗留了一地儿碎片化信息

———让人沉迷,也让人唯恐避之不及。

过去我们学习或了解一个新知识点的时候,在结论之前往往有很多铺垫,可能是原因、概念、方法,抑或是作者的主观思考,这些信息通常都是无序的,多数时候你甚至不仅需要寻找结论,还会被迫在过程中理解为什么是这个结论。可现在,特别是在微博流行后一味追求的长话短说的歪风邪气,和被微信公众号文章逼迫的「没有爆点就没有流量」的恶性循环里,触目可及的都是一些单一结论性质的信息——没有多视角的思考,也没有严密的逻辑推演——而无论你是否承认,你都下意识的更喜欢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信息。

可即使如此,我也不赞同许多「文人学士」对碎片化信息一昧的抨击。我认为如果你不因为浅显了解某件事后就沾沾自喜觉得不必再深入;以及在知道结论后也会主动寻找并尝试多元的去解读它的话,碎片化知识反而是促进我们积极去了解一件事的动力催化剂。正如语文老师总是说「总分总结构的议论文才能拿高分」一样,通过「知道——追溯(思考)——总结」的信息处理步骤,通常可以最大程度的汲取知识养分。

于是「如何高效收集并整理信息」便是面对排山倒海的碎片化信息最重要的解决手段了。

我为什么选择 Diigo

我几乎尝试过所有关于「收集」有关的软件或服务。

最早期的时候,我试图通过 Evernote 来生成自己的 Wiki 库,但是发现因为自己并没有良好的整理习惯而导致整个内容库杂乱不堪;中期尝试用「稍后读」服务来收集和阅读文章,然后再还没有纠结出 Instapaper 和 Pocket 谁的 Feature 更适合自己就意识到对自己来说稍后度就是永远不读;不久前尝试使用 Liner 标注来收集重要信息,却发现「只收集和呈现重要信息是不够的」,而单一标注功能的 Liner 也促使我开始思考如何将需求尽可能整合到同一个工具里。过程中也尝试过 DEVONthink 和 OneNote,但也都没让我坚持下来。

macOS 升级到 10.14 后,一直使用并且已经停更的 Pinboard 第三方客户端无法使用,恰逢前者也快到期,所以考虑寻找一个替代服务使用,也是在这个时候发现了 Diigo,我觉得书签管理工具并不是 Diigo 想要呈现的主标签,就像麦当劳不希望别人用「深夜无家可归者的歇息地」来记住自己一样,Diigo 更希望表现出一个一站式知识管理工具的形象——而我认为它当仁不让。

如果用层级去表现 Diigo 的话,你可以把它当作 Liner 那般的标注工具;但是你标注网页肯定需要把这个网页保存在内容库里,所以它拥有完善的书签收藏功能,可以对书签添加标签和描述,以及将存档页面副本;既然标注网页,那么 PDF 也顺便支持一下,所以你可以上传 PDF 进行标注;PDF 都支持了,图片也顺便加进去吧,所以你可以把 Diigo 当作 Pinterest 使用;你在 Diigo 里收藏了这么多标注、书签、PDF 和图片,不如直接让你在我这里归纳总结,于是 Diigo 内建了 Outliner 工具让你可以直接拖拽相关收集内容组建信息结构并导出;最后,一个人战斗不容易,不如给你一个 Groups 组织功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所得。

——应有尽有。

所以,你可以通过 Diigo 解决以下需求:

  1. 收藏并整理书签
  2. 永久存档网页副本
  3. 收藏并整理图片
  4. 标注网页内容和 PDF
  5. 归纳总结已收集内容
  6. 和别人基于某个主题互相分享所收集信息

一个不喝酒的人如何撰写出《白酒综合服务平台计划书》

我和你一样讨厌软件说明书,不如我们举个例子。

开始使用 Diigo 没多久就接到一个撰写《白酒综合服务平台计划书》的工作内容,一杯倒如我自然只能如饥似渴的扑入知识的海洋里,而在写完报告此刻的我对 Diigo 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标注有用信息

下海后第一件事自然是「搜集资料」,因为只是方案提报,所以需要充足的数据事实支撑。Diigo 有两种网页标注方式,一种是直接在页面里选中文字后通过弹出窗口标注,另一种则是用简洁的阅读模式视图打开文章进行标注。想必多数人都会选择后一种方式来标注信息,毕竟你无法想象上图原网页里有多密集的灰指甲、不孕不育和无痛人流广告。

我简单做了一些测试,从不知名的垃圾桶网站到诸如 WSJ、财新和知乎等都能非常好的给予阅读模式支持。当然,但凡你曾经对该网页作出了标注,往后再次打开该页面时即使不打开阅读模式也会自动显示被标注的词句段落。

在文本标注的基础上,Diigo 还补充了两个功能:标注列表和笔记功能。标注列表位于页面的右边,可以显示出该页面下所有被标注的内容和笔记,并且可以通过点击迅速定位到对应段落;笔记功能则是可以针对标注添加笔记。

使用标注

除了对写完的内容进行检查修改,我一般都是收集完足够的信息后再动笔,所以动笔过程中最重要的便是回顾所标注内容,而这也是我仅试用几分钟就决定放弃 Liner 和 Pinboard 转身拥抱 Diigo 的原因。

不过在此之前,我想先说一下 Diigo 的收集逻辑。前文提到,Diigo 可以保留网页(或 PDF,包括本地上传)标注、网页图片和网页书签,PDF 和书签收藏不必赘述,简单说一下关于标注和图片的收集:

1. 当你对某个网页内容作出标注时,Diigo 则默认将这个网页以书签的形式保存,所以它会同时在「Bookmarks」和「Annotated」标签下出现;

2. 保存网页内图片时,分别有「Tag as a stand-alone item」和「Attach in to the page URL」两种,前者即使是同一网页里的多张图片也会单张保存;后者则是以该网页为单位保存,如果你同时还标注了文字,也会和标注归纳在一起。

事实上即使我们通过同一个标注工具收集即将使用的资料,也常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是不一定收集到的都会使用;其次是收集的内容往往是无序的,例如在这份计划书里,我需要了解市场现状、发展瓶颈和流行业务等,通常同一个网页都会有两点以上的信息,如果同时打开 Diigo 和 Word 两头跑那也只是把从大海里捞针缩小到从游泳池里捞针,Outliner of  Diigo 则提供了一种把游泳池拆分成无数个澡盆子的可能性。

在接到计划书这个工作并且开始搜集资料之前,我会凭借自己对该行业的了解和以往的工作经验大概拟出一个目录,例如第一章是概述,第二章是项目背景和行业现状,第三章是平台建设等等,这样也算是给自己在查找资料时理出一个思路。当搜集到足够的资料时,我会先将目录复制到 Outliner 里,然后直接从左侧拖拽添加到符合的每个章节里,虽然完整的计划书还是要在 Word 里敲字,但是在整理 Outliner 的过程中一方面是精简和剔除所搜集的资料,另一方面也是给每个章节规划出一个大致方向。

Outliner of  Diigo 和千千万万个 Outliner 的使用方式一样,包括一些常用功能快捷键,值得一提的是当你从库里拖拽标注内容到编辑器里时,会自动在文字末尾添加这段标注的出处超链接,同时以灰色小字另起一段附上你曾给这段标注附加的笔记(如果有)。当你完成 Outliner 的编辑后,除了可以创建公开链接分享给别人外,也可以选择富文本或纯文本的形式导出(并不是生成文件下载,而是出现对应形式的预览自行复制粘贴到其它编辑器中),后者会附上由空格和 - 组成的标准 Outliner 语法。

整理完 Outliner 后,也意味着我的前期内容搜集工作完成,可以开始着手撰写计划书了,通常情况下我都是直接将编辑器页面保存为 PDF 后和 Word 左右平铺在桌面使用。至此,完成计划书的工作也从搜集演进到了撰写阶段。

接触 Diigo 虽然没多长时间,它也没有给我足以拍手惊呼的震撼,但整个使用过程中却是感到愉悦和舒适的,许多功能组合和呈现方式都恰到好处,特别是内置的 Outliner 更是给我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算是迄今为止在「收集」这件事儿里最能满足我需求的工具了。

学习使用一个新的软件最难的部分不是这个软件有多么复杂,而是忘不掉以前很多旧的习惯,思维的巨大惯性会在你遇到哪怕一点不同或者使用障碍的时候放大不满的情绪,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要么这个软件足够有吸引力,要么你没有其它选择。

—— scomper

大家很容易因为主观原因陷入对一个工具无休止且极端化的争论:可你的鼓励可以让工具经过迭代愈发完善,但你的贬低通常不会让它完全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事实上,每一个工具都是为了满足作者的某一个工作流或者思路而生,如果你不认同它骂它还要用它,痛苦的只能是你;反之,当我们觉得一个工具「可能适合我但是很难用」时,不妨试试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是否他的方式更适合自己要做的事儿,尝试改变一下自己固有的习惯。

当然,scomper 提到的「你没有其它选择」往往是小概率事件,如果真的很痛苦,不妨多尝试几个不同的工具,像我一样,或许最终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一些 Feature

导入 Kindle 标注

Diigo 支持导入 Kindle 标注,支持网页导入和 My Clippings.txt 文件上传,前者需要是美区的 Amazon 账号。

导入社交媒体内容

Diigo 支持与 Pocket、Instapaper 和 Youtube 等平台联动,通过点赞或标签形式出发,例如你可以在关联账号后自动向 Diigo 同步 Pocket 中的 Favorites 或特质标签文章;或者同步 YouTube 中的点赞视频。

移动客户端和浏览器支持

Diigo 有 iOS 和 Android 平台的客户端,桌面通过浏览器插件使用,其中对 Chrome 和 Firefox 有官方插件所以完整支持且效果较好,Safari 则只能完成标注和笔记等基本功能。

举个例子,在 Chrome 和 Firefox 中可以通过插件直接平铺页面和 Outliner 即时编辑,并且可以不用收藏该页面和添加标注:

而在移动客户端总则只能单独打开 Outliner 功能,并且只能打开书签栏添加整个页面而不能单独拖拽标注:

iPad 中的 Diigo

不过考虑到类似工作主要在电脑上完成,所以移动端能够满足书签收藏和预览我觉得就算是已经实现了它的使命。

My Groups

在 Diigo 里,My Groups 与 My Library 和 My Outliners 并行作为一个主要功能存在,你可以创建一个主题与朋友共同维护,即将收藏的同主题书签分享至该 Group 中,为了确保无垃圾内容,你可以设置加入条件:无限制、仅创建人邀请和仅成员邀请。

目前我创建了一个旅行主题的 Group,旨在互相分享关于旅行的推荐、游记等信息,设置为仅成员邀请,如果有兴趣的可以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邮箱。

Always RSS

Diigo 中有一个不是很明显但是我认为非常有用的功能,即「订阅当前页面」,你可以将 Diigo 中的所有页面订阅到自己的 RSS 客户端中,包括但不限于所有书签、单个标签标注的书签、标记和 Group 等,几乎所有你能在 Diigo 打开并能能持续更新的页面都可以订阅。

Google 联动

Diigo 另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是与 Google 搜索联动:当你搜索的关键字与 Diigo 收藏库中的书签匹配时,搜索结果页会出现相关联的书签,这个功能在你「忘了我到底都收藏了些什么东西」的时候尤为好用。不过该功能是基于浏览器插件实现,所以目前只能在安装了 Diigo 插件的 Chrome 和 Firefox 浏览器中使用。

价格

Diigo 是一个订阅类服务,可以受限制地免费试用基础功能,可以付费升级标准版和专业版。相较于标准版,专业版提供无限空间的 PDF 文件上传并标注,以及无限制的 Outliner 创建。另基于专业版功能提供多人协作的团队版。

一些啰嗦

读书的时候老师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来看,我们不过是将过去「记录」的操作变成了「收藏」,而千千万万个人自然也有千千万万个最好用的「烂笔头」。过去自己费尽心力寻找所谓最好用的工具,现在也才发现工具从来没有尽善尽美,而用工具来约束自己却总导致因为不适合而抗拒再而放弃。

所以大多时候,在使用一款备受好评的工具前,不妨先捋清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再利用工具搭建出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流;而不是为了使用而使用,盲目依托工具的使用方法来前行。

Diigo 绝不是一个完美的产品,使用中我也不断抱怨「这要是能和 Pinboard 一样就好了」,以及它在保存网站副本和移动客户端上的一些大大小小的 Bug,但这并不妨碍我删掉了一切和它功能重复的软件决心将其善用。我再不期待 Diigo 可以改变我的人生,我只是把它当作一个目前遇到最恰到好处的篮子——重要的是要养成收藏和整理必要信息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