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今年我们看了很多很多,在与全球264016个设计师分享了2239个链接后,我们整理出来了一些业内一直在写、在讨论、在思考的东西,下面也是我们对2019年UX的展望。

来自作者

如果你来到这里,希望知道「圆角和野兽派的字体是否会在2019流行」,那我们恐怕会让你失望。这不是一篇写 UI 流行趋势的文章,因为这样的文章每周你都能在 Medium 上找到,而且都有专人运营。

我们的年度报告是对 UX 设计整体作分析:我们使用的工具、每天应用的方法、在设计的技术、面临的职业挑战、以及设计圈对世界变化的责任——那个我们有意无意,协助设计的世界。

这是我们连续第四年发布趋势报告(我们也在问——这什么时候成为了一种传统)。去年我们收到了非常积极的反馈,这促使我们在探索中更进一步。在着手今年的报告时,我们意识到必须更加严谨地对待这项工作,因为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作为设计师的责任、以及我们对社会的广泛影响。

我们期待着设计在 2019 年将会如何发展,同时,下面是我们对UX过去的回顾、对当前的分析,也会密切注视未来的发展。

希望你们喜欢。

Fabricio+Caio




1. 每个人都是总监(职场)

你最终会得到为“设计主管”的 title,非常激动是么?直到你转头看去发现每个人都有相同的 title。当所有人都是主管的时候,谁才是真正的主管?

十年前,在数字化设计中,大多数设计者都是新人。二十年前,每个人都是新人。作为开拓者,成为帮助别人定义「用户体验」的专家,总会令人兴奋。

而设计师在变老。如今,在数字化设计领域,拥有 15 或 20 年经验的人已不再少见。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精进技艺,以适应新的流程和生产工具;他们在行业中担任领导角色,帮助培养、塑造下一代设计师。

然而,我们对各个「设计等级」的划分在迅速过时。在美国,大体是这种情况:两年后,「设计师」会成为「中级设计师」,四年后他们会成为「高级设计师」,六年后成为「首席设计师」。更何况,最近出现了毕业不到一年的设计师就成为「高级设计师」的现象。

自2010年初设计培训兴起以来,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新设计师进入市场,这比传统教育下的毕业生,要更快的加入劳动力市场,而这些人如今都得到了令人欣羡的「设计主管」的等级。

我们正在建立起一个全是「主管」和「总监」的行业,如今「管理层」和「实干层」的比例严重不平衡,以至于很容易就能认识一个「主管」或「总监」

从长远来看,这个头重脚轻的结构并不稳定。付给一个「独立贡献者」以「设计主管」的薪水,将会使整个行业膨胀,而好听花哨的头衔则会使人产生错误的预判——认为某人是被雇来「管理」的,而不是负责「设计」的,这会产生挫败感,造成很低的留存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企业已经有了官方文档,概述每个 title 的职能,以避免出现预期与实际不匹配的情况。

每个人都在找「高级」设计师


从更高的角度看,我们注意到了「资历等级」和实际「组织影响力」之间的显著区别。

  • 「资深」级别的 title 普通、中级、高级、资深、经理、主管、团队主管、副总裁。设计师的 title 在不断扩展,不断有新的标签、等级和变化。而如此现象的原因,则是企业为了吸引那些正在寻找「高级」title 的新员工,同时保持现有员工的积极性,于是每年都会奖励他们一个闪亮的新 title
  • 组织内的独立性和权利 尽管没有明说,但是公司领导层已经开始思考,将员工划分为两个大致的方向:「初级」和「领导者」(这并不对应前者中的「普通」或「高级」的资历 title)。在简历上,「高级」已经不代表工作经验,而更多的关于观念行动以及对团队的影响力,这种「高级」也许是体现在先进的界面设计,也许是体现在纯粹的领导力、表达力。

在2019年,我们应该以新的视角来看待「高级」这个 title。你可以为自己「主管」的 title 而自豪,因为这是你职业成长中的全新章节。但是,如果你从组织内影响力的角度去考虑,你会对「职业发展」、特定的「技能经验」、对周围人群和行业的「影响力」,有更好的整体性认识。




2. 设计师太忙于设计(日常)

我们一直在忙于忙碌。忙于A/B测试,忙于设置远程测试会议,忙于更新 Trello 卡中的原型 URL。为了保持头脑清醒、扩展实践,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如何组织时间」。

行业高速增长背景下的超快节奏,使我们在设计方面表现的越来越差。我们每天在日常工作中投入大量精力,导致绝大部分精力被快速迭代、满足不切实际的商业目标所占满。

我们在低头讨论「这种十六进制颜色是否应用到品牌内」,却忽略了我们的品牌规范已经3年多没有更新。我们的努力是否用在了正确的方向呢?

习惯很难被打破。我们已经非常依赖于每天使用的工作方法,我们的目标是高效、可靠,但这样又会使我们困在舒适圈;我们追求清晰的目标、道路,但我们却困在一遍又一遍迭代相同功能的工作中;我们希望有更大胆的愿景,但我们又困于集体思维中;我们希望在研究中学习,但我们又没有足够的空间,不能对收到的理念见解即刻采取行动。

当我们终于意识到自己无法取得进步时,已经晚了。下一步,通常是暂停日常工作,重新思考长期的愿景和战略。很多次,我们花钱请外部咨询公司替我们思考,他们虽然可以给到看问题的新角度,但战略探索不应该完全外包,也不应该是一次性构建的项目,而应当是日常决策的一部分,是公司精神的一部分。

战略究竟是什么?

在 A.G. Lafley 和 Roger L. Martin 的《为赢而战》中,给出了定义:战略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一系列决策。

很简单对吗?

下面这些不能被称为战略:

  • 战略不(仅)是愿景 你需要计划、行动以及迭代。战略必须是现实的,是可以达成的确切的商业目标。
  • 战略不(仅)是计划和规范 如果你有愿景,但没有资源,那它将永远不会实现。如果你遵循规范、使用最佳方法,你将会获得一个好的产品,但可能不是一个成功的产品。
  • 战略不(仅)是优化 是的,成功的产品必须要不断优化,但那不应该是全部计划。通常,对科技行业的长期规划会存在一些阻力。如果完全聚焦在小的优化,你可能会错过更大关键性机会。
  • 战略并不复杂 战略是关于「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的简单果敢的决策,以此保持公司专注,并不断前进。
Jason Fried: 「在做原型设计时,先去尝试那些奇怪的东西。你越深入到项目中,越会趋向保守。而在此阶段之前,奇怪的想法会更多。」( 5:55 AM - 2018 / 8 / 2 - Twitter)

怎样才能在工作中更加具有战略性?

你仍然需要交付日常工作,但还需要找到一种方法,去打工作惯性的坏习惯:

  • 着手设计时,先从概念开始 概念是一个简单的比喻,帮助人们在深入细节之前,理解系统如何运作。
  • 先将最激进的想法画出原型 正如Jason Fried所:「在做原型设计时,先去尝试那些奇怪的东西。你越深入到项目中,越会趋向保守。而在此阶段之前,奇怪的想法会更多。」
  • 坚持简化 或像 Julie Zhuo 所阐述的:确定优先级,再简化。「当讨论变成『我们要做这个普通的东西?』还是『花更多的时间,而不是让它变得更好?』这场战斗就已经输了。而在几周、几月前我们却没能做到的,就是积极的砍需求。如果这件事很重要,那么就要做好它,不要让它变得普通;如果这件事不重要,那么就不要去花时间做它。」
  • 练习「放大」和「缩小」来看你的设计 强迫自己闲置大脑,在不同的屏幕上测试你的设计(打印出来!);尽早的、经常的分享你的设计,大声地去介绍它;将你的想法汇总并写下来;在工作的时候写案例分析。这都是习惯的养成
  • 保持耐心 我们喜欢强度。我们喜欢及时修复、容易测量的东西。但只有长期坚持下去,愿景才能实现。持久、耐心和努力(以及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好设计的关键。

我们的行业正在改变,周围的世界正在改变,我们不能永远维持一成不变的工作。不久,我们大部分的日常工作都会自动化,如果我们还是埋头工作,将错过创造更有意义的事物的机会。

在2019年,我们需要创造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跟进、去尝试、去更广泛地思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价值和影响并不是在需求中定义的,而是体现在每一个决定中,每一个带有我们设计愿景的决定。


2019 微观趋势: 科技高管在法庭上作证




3. 设计不是拯救世界(影响力)

Facebook 通过发布公告,来证明他们打击虚假新闻的承诺;Uber 通过运营电视节目,来证明他们的工作对社会有益。一旦被大家认定是破坏者,互联网企业就会使用这种策略,这种策略与 90 年代石油烟草企业使用的策略一样,「为人们承诺一个美好未来的幻想」,尽管他们的设计团队仍然聚焦在「激进的」、「以盈利为导向的」、「短期的」指标上。

在过去的几年间,科技公司经常在发言中站错边。它们通过创造工具、系统,支持不健康的商业活动,以谋求增长。几十年来,我们一直试图利用法律来解决问题、开展业务,但这些法律并未对数字化服务、社交媒体做好准备,尽管它们在这一段时间内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如今我们已经不能再将这些新媒体服务视为局外人,因为他们确实在影响着经济政治以及人们的生活


为了维护企业的形象,他们正采用传统的品牌推广模式,试图粉饰太平。但是一旦出现负面的状况,就很难重新设计整个业务和服务。

我们不能像看待产品一样看待用户,我们无法在两周内纠正人们的行为。

这些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给用户带来的损害,提醒着我们,还有多少技术需要优化、我们失败了多少次。正如 Mule Deign 的联合创始人 Erika Hall 所说:「用得开心」并不像「吃得开心」一样安全健康。

建立一个健康的企业是需要长期的努力,但如果「可持续的」、「积极的」影响并不是企业的核心目标,那么设计方法将会受制于「有限的机会」和「日常指标」。

企业从「以业务为中心」转变到「以用户为中心」需要花很长的时间,而如今我们正快速的进入一个新的时代:那些从「以用户为中心」转变为「以社会为中心」的企业更有可能成功,他们服务的对象从单数变成了复数。

硅谷的金手铐

设计工作的舒适,在很多方面限制了我们对正确事情的倡导,尤其是在硅谷。我们满足于昂贵的椅子,忙于取悦内部的利益相关者,假装可以从工作中摆脱掉公民责任,可以在个人生活中排除工作所带来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甚至忽视了办公室骚扰的问题。

但不会再这样了,现在是时候开始跨越那些短期目标、指标,开始讨论「决策」所带来的更广泛的影响。

 我们什么时候对此习以为常?


「但是,我不在大的科技公司工作...」

当一家大型科技公司一直处在聚光灯下,所有的设计师都会处在同样的境地。公司的规模无关紧要,你与老板的思维方式才会影响你的工作。好的问题是:如果你的产品有十亿用户,将会对你的设计决策产生什么影响?

在我们的 LinkedIn 简介中,写着「专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听起来非常棒,但却很难付诸实践。我们的实际工作其实并没有那么迷人。

5点之后我们仍然需要负责

如果我们不去处理那些不请自来的设计修改需求,而是把精力用在其他需要设计的领域呢?很多非盈利组织可以从我们的想法中受益。

如果,我们不去优化「双钻设计模型」,而是拿它去指导新的设计师和其他领域的人,将它应用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呢?

在2019年,作为设计师,我们必须坚持我们的信仰、坚持对世界的期望。也许我们现在还没有答案,但是可以通过提出正确的问题来挖掘更多的价值,而现在就是开始行动的时机。


 2019 微观趋势:插画中的蓝色小人  
  解决贵公司所有问题的捷径




4.简化设计(行动)

多年来,我们一直将「参与度」作为设计的关键指标:每天都在让人们加入、让人们回归、让人们尽可能多的使用产品。现在,我们作为用户,也开始觉得注意力被过多的服务捆绑,企业也感受到了「参与度」减少的强烈冲击,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意识中保持健康的设计理念呢?

强势的KPI、临近的截止日期、与绩效挂钩的用户表现、活跃度…… 企业中悲惨的现状,迫使设计师去思考新的吸引用户的方式。

Nir Eyal 的 Hook 模型 ,仍然是今年最受关注的设计框架之一。


我们非常善于加速用户的「参与」,作为一个行业,我们创造了难以置信的精致框架,去解释那些引人关注的产品背后的科学。我们推出了像 Instagram、Tinder 这样的产品,它们拥有让人上瘾的特质。我们在相互学习、相互指导「如何设计用户成瘾」,总是在思考「如何让用户回到产品」来乞求更多利益。

「参与度」的钟摆已到达顶端,现在正在回摆。

用户如今已经感受到多年来「上瘾的数字化行为」对他们的影响。33% 的离婚夫妇将 Facebook 作为分手的理由,游戏玩家在连续几天疯狂玩游戏后饿死,更极端的, Youtube 校园枪击者会因为企业的货币化政策而暴怒。企业正在面临巨大的阻力,公众也开始质疑他们在这种行为转变中的责任。社会正在觉醒,并且需要与科技建立一个更加谨慎的关系,这已变成了当今非常严肃的公共卫生话题。


是时候关注生活了


在2018年,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公司向「更健康」的体验转型,至少他们说他们正在这样做。Apple 的 iOS12 推出了一个可以减少打断新特性,还可以让用户更加透明地了解到,他们在 iPhone 上的时间花费情况,YoutubeFacebook 和 Instagram 也推出了类似的功能。

再举几个例子:

虽然看起来很多,但其实都是些容易做到的工作。这些相对来说微小的变化,对社会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用户体验,不仅仅指用户使用产品的时候,还有用户不使用产品的时候。在这个手机不停振动、应用迅速优化的时代,内心的平静才是最好的用户体验。

Amber Case 最近在「冷静科技」(灵感来源于 1995 年 Mark Weiser 的论文「设计冷静科技」,在我们2017年的总结中也提到过)的文章中,列出了一些原则,用以提醒大家「技术应当如何影响用户的生活」

  • 科技应该传达、创造平静
  • 科技应该利用好外围环境
  • 科技应该放大最优的技术、最好的人性
  • 科技可以沟通,但不需要说话
  • 科技应该在失败的时候仍然有效
  • 科技最佳的体量,应该是解决问题时的最小限度
  • 科技应该尊重社会规范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作为设计师,我们有能力也有责任去实践这些原则。正如我们为了避免心血管疾病、保护世界资源,而去倡导限制红肉消费,我们会发起反对吸烟的抗议,设计师们也可以成为倡导健康用户体验的一员。

我们是可以推迟需求的人,如果再有人建议在「社交流」里加入无限滚动

或者自动播放的视频

或是弹窗

由于我们具备了用户视角,所以我们有能力去推动实践,去使用那些在传统学校标准中,从未被衡量过的商业指标——像每次访问的次数、页数或停留时间。

我们是可以大声喊出“增长黑客”真实面目的人,即一个「恶意的解决方案」。

我们是可以帮助团队选择更好指标的人。

Paul Graham:「如果你去优化『参与度』,你就是优化了『谎言』。」( 2:32 PM - 2018 / 11 / 1 - Twitter)

人们希望产品和服务在满足他们需求的同时,能够尊重他们的时间,这种趋势在2019年只会加速前进。我们设计的产品应该追求「相关性」和「舒适性」,而不是一味地争取注意力,我们的KPI也会从「以参与度为中心」转变为「与亲和力相关」,这并不是说我们是仁慈的神,这只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我们的用户也要求我们如此。




5. 我们对设计方法的痴迷(流程)

Google 使我们变得懒惰:「如何做日记研究」、「什么时候使用汉堡菜单」、「任务模板PDF」,经过搜索,我们发现自己一直在遵循别人创造的分步教程中。如此依赖,我们就忘记了工作上的批判性思维。

在过去的几年中,设计被更多人所接受。像 IDEO、Frog、Cooper 这样的设计公司,在设计方法的标准化和推广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那些拥有强大设计团队的公司,如 Google、Airbnb、IBM 等,也已经完成了类似的工作,并分享设计系统、工作流程、组件库和最佳的方法,于是我们开始某个项目时,越来越依赖那些随手可得的资源。

只需要几次点击,我们即可了解到所有设计相关的信息


问题在于,这些公司正在为相同的搜索词条而竞争,正在创造公式化的解决方案,并以此换取你的注意力。我们本不应该如此信任他们,却很难拒绝一个免费又易用的解决方法。但是,被别人定义好的「方法」可以是一个好的「起点」,但不应当是「终点」。每一篇推崇某一方法的文章,都会有三篇文章去反对它,你又应该去相信哪一篇呢?一个方法能够适用于每一个项目么?你能简单的复制竞品然后就收工下班么?

被迫向团队交付答案、维持项目运行,我们使用着别人设计好的设计方法,忘记了工作中分析性的、创造性的部分。

作为一个行业,我们已经开始沉迷于我们的设计方法。有些设计师沉迷于遵循「剧本」中的一套固定动作,或套用在网上找的模板,他们一开始就忘记了思考「他们为什么使用这个方法」。对于「设计」这个行业来说,过度关注于「产出」而忽略「结果」将会是极其危险的,这将会使一整代设计师只会「听命」而不会「思考」。

对调研的影响

「调研」是设计流程中,受固定方法论影响最多的一个环节。受限于特定研究方法,将会影响到你对用户和团队的同理心:

  • 强行将所有事情归类,我们忽视了那些细微的差别,错过了差异化的机会,错过了对用户、场景、环境设计的多样性。
  • 在过程中缺乏灵活性,我们失去了团队信任,将日常工作变成了负担,而不是协作式的学习体验。
  • 忽视了对工作的批判性思考,我们只是在用「行为」和「思维」强化着早已存在的偏见。

我们应该更多去思考「方法论」而不是「方法」,我们应该去关注「问题」而不是从「想要的答案」出发看问题。

微软的用研总监 Joe Munko 曾在文章《严肃的说,除非你做的对,否则就跳过用研环节》中说到:「长久的用研是『建立长期的结构化知识』、『整合已知知识』。」

在 2019 年,我们不能再沉迷于设计方法,而抛弃了对工作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设计是「解决问题」,而「决定如何解决问题」则是第一个要解决的设计问题。


RIP: 2018年死掉的产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