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pig 在 App Store 上架《NOMO 相机》的时候,iPhone 上已经有很多胶片风格的摄影应用了,从 Gudak、HUJI Cam 到 VSCO X,这类应用在最近一年很受欢迎,App Store 几乎每周都能看到新的胶片摄影应用上架。

但 NOMO 可以说是众多胶片风格摄影应用中「最特殊的一个」,它不是一款简单的「滤镜应用」,而是把多款经典的胶片相机都「搬」到了手机上,无论是 UI 设计,还是震动反馈和声效,NOMO 都极力还原传统相机的细节,同时在照片风格上也做了大量地尝试和调整,尽管到目前为止 App 内只有 14 款「相机」(需要付费成为 PRO 会员),但 NOMO 仍然收到了大量用户的欢迎,不少明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照片也时常能看到 NOMO 的身影。

而在上周 NOMO 也被 App Store 评为「年度优秀本土 App」,我们第一时间采访了 flypig,和他聊了聊 NOMO 背后的开发故事,宣传片《时间停止》,以及胶片摄影应用为什么深受大家的喜爱。

π:恭喜 NOMO 被 App Store 评为「年度优秀本土 App」,对于获奖有什么想说的吗?

很开心。感谢 Apple,感谢这个时代,感谢所有支持我们帮助我们的人。

π:别人眼里的你有很多面,导演、网红、产品经理、vlogger 等等。你怎么看自己身上的这些标签?你最喜欢自己的哪一面?

我倒是没有刻意强化自己哪方面的特质,或者特别偏好哪一个身份,做自己就好。如果从事的每项工作都能试探到能力的极限,并在实践中寻求突破,就更好。

π:在之前 App Store 的采访中你曾提到过 NOMO 团队的人数不多,相机的 UI 还是你自己画的,那目前负责 NOMO 项目的团队有多少人?

我负责产品、设计和推广,参与的工程师六个人,总共七个人。

π:NOMO 应该是我手机里界面最拟物的一款 App 了,在拟物设计和扁平设计上你个人有什么偏好?会更加怀念 iOS 7 以前的系统 UI 设计吗?

其实没什么偏好,各自有各自适用的场景。比如站在 2018 年的尾巴,你问我手机的操作系统应该是拟物的还是扁平的,那我一定选扁平的。


系统应该是一层非常轻薄的东西,在视觉上应该像一个隐形的容器。比如 iPhone X 引入的这个上划的交互手势,就是一个隐形的东西,你甚至不觉得它是操作系统的功能,你觉得它就是天生和硬件长在一起的。系统不应该有太强的存在感。

那做个《水果忍者》这样的游戏应该是扁平还是拟物呢?当然是拟物更刺激啊,夸叉夸叉的。NOMO 的一个目标是复刻胶卷时代的摄影体验,那么自然而然,它应该是拟物的。

iPhone 3GS 时代的经典游戏《水果忍者》

π:你如何确定 NOMO 相机的制作方向,制作一款相机的大概流程是什么?你觉得最难的部分在哪里?

我们在设计相机时,通常会考虑两个因素:独特性和通用性。这两方面通常是在打架的。

以我们前段时间发布的 135 PANO 相机为例。这款相机的设计是非常独特的,采用了特别宽的画面比例,而且色彩追求了「正片负冲」的极端效果。这是一款令人拿到之后非常惊喜的相机,因为它很特别,很多人没见过这种效果,可以算是一个「爆款」。但是它的生命周期也会相对较短,因为它在视觉上太过刺激却不够通用,容易形成视觉上的疲劳。你第一次吃三头鲍很新鲜,天天吃就有点那个了。

NOMO 135 PANO 相机

更早之前我们还发布过一款 135 Ti 相机。这款相机是通用型的。它适用于大部分拍摄场景,色彩没有那么夸张,很忠实地还原了一种温和的胶片色彩。你绝大多数情况下用这款相机是不会出错的。它不是那种爆炸型的产品,却在发布之后的很长时间内不断出现在社交媒体上。

NOMO 135 Ti 相机

NOMO 的设计与迭代过程中,最难的部分,就是如何在两者中间找到平衡,既能让人眼前一亮,又能有长久的生命力。这可能也是 app 设计领域一个长久以来的命题。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能一直尝试和摸索。

π:NOMO 中每款相机都搭配了不同的胶卷,请问你如何挑选相机和胶片进行组合?

有的相机是很容易找到胶卷组合的。比如 135 GR 这台相机。因为当你想到胶片时代的 GR 21 相机时,脑中浮现出来的自然是森山大道那种带有浓重颗粒感和强烈对比度的黑白摄影作品。很容易找查到森山大道所使用的胶卷类型并进行色彩还原。

那么有的相机就没有这么容易,比如 135 Ti 和 135 T3 这两台通用型相机。那么既然是通用为主,我们会选择那些在过去十年中用户接受度最高的胶卷型号,进行色彩模拟。这样也就符合了我们的产品设计思路。

π:现在很多手机厂商在做相机调校时调色都非常重,直出的照片都「自带滤镜」,这是否会给 NOMO 的开发和适配带来麻烦?

我们始终以最新款 iPhone 旗舰机所拍摄的照片作为参考色彩,并仅在此基础上做胶片色彩拟合。苹果为了确保每个设备不同批次之间的影像一致性进行了巨大的投入,这是值得信赖的标准。

至于其他手机厂商的出片色彩,我们确实没有能力针对所有机型的各个批次进行逐一调教。

π:NOMO 应该算是一款对软件和硬件都要求比较高的 App,在系统层面,你觉得 iOS 和 Android 平台各自的优势在哪里?在硬件方面,一些 Android 手机的相机评分已经超过了 iPhone,这是否会让 NOMO 在这些手机上获得更好的效果?

总体而言,iOS 提供了更易用的开发环境、更规范的系统接口、更一致的硬件平台、更强的计算能力,Android 则提供了更亲民的设备价格和更多元的规格搭配。怎么讲,也可以说各有优劣吧。

对于第三方的相机 App 而言,需要系统提供的,是宽容度更大、色彩更真实的照片。我们认为 iPhone 所输出的照片仍然是最适合第三方图像应用拿来进行后续处理的素材。

π:今年 8 月 NOMO 的首支广告片《时间停止》上线,不少人表达「看不懂」。为什么你要为 NOMO 拍摄这样一支广告,你希望通过这支广告传达什么理念?

其实那支广告的自我表达意图比广告意图占据了更大的成分。《时间停止》不是一个以「获取新用户」为主要诉求的短片。这支短片的诉求是,表达一群人对于摄影这件事情的理解。可以说是「懂的自然懂」吧,通俗一些地说。

我们希望能够激发一群人的共鸣,仅此而已,你在片子里基本都看不到什么 NOMO 本身的产品露出。说是「广告」,因为片尾有 NOMO 的标志。说成是支「短片」可能更准确一些。

π:今年各种复古胶片相机应用层出不穷,非常热门。你觉得胶片的核心魅力是什么,为什么到了数码时代仍然有这么多人喜欢胶片?或者说,你觉得大家为什么对 NOMO 有这么大的兴趣?

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我先说一个其他领域的例子。我最近买了一组变形宽银幕(anamorphic)镜头,很贵,三支镜头合起来市场价快 10 万了。这镜头,紫边浓厚、畸变严重、解析力和便宜很多的大厂镜头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那为什么要买这种镜头呢?因为它的成像风格。它有普通镜头所不具备的椭圆形焦外光斑、横向拉丝的镜头光晕、独一无二的透视观感。这些都是用数字后期很难实现的光学特性。所以,为了这些独特的风格,我愿意购入这组镜头。

为什么模拟胶片的 app 层出不穷。也就是这个原因。

严格来说,所有的「滤镜」都是对手机照片上原始信息的破坏。对比度和亮度一丝一毫的调节,宛若新生的美颜磨皮,都令图像的细节打折。那为什么 iPhone 问世十年,滤镜类 app 层出不穷呢?因为风格。

胶片相机类 app 就是对风格感的进一步延展。不仅仅是「滤镜」中对于色彩的改变,还包括了颗粒、暗角、色散、畸变等一系列模拟。我们在做 Fisheye 那台鱼眼相机时,花了很多时间对于镜头边缘的光线衍射做了还原,以求真实。我们几乎每一台相机都降低了原始图片的锐度,以还原不同镜头和胶卷的解析能力。

NOMO FISHEYE 相机

当然,这还包括交互体验上的设计。这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拟物,还包括从拍摄到出片的整个过程。这都是为了唤起用户对于胶片相机的记忆和认同。

π:今年 App Store 的年度应用榜单受到不少吐槽,我也看到有人说在 App 上进行创新已经变得很难。你对于这份年度 App 榜单的评价如何?你认为在 App 上进行创新真的变得越来越难了吗?

讲真我没看到「不少吐槽」。不过美国的榜单确实离中国用户远一些,上面的 app 大部分中国用户应该比较陌生吧。榜单上的 app 我用过的还挺多的,觉得都算是名至实归。

「创新真的变得越来越难了吗?」只有上帝才能回答这个问题吧?我就算了。但 app 领域的创新源泉,我觉得可以分两个方向看。

首先,软件创新很多时候是与硬件相关联的,硬件上过去一年的变化会在某种程度上决定软件创新的上限。其次,要看软件创新的土壤,只要通过创新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就会有足够多的开发者投入到创新这件事情里去。

π:如果让你选,你心目中的年度 App 有哪些?为什么选它们?

我买了 iPad Pro 以后花 8 美元买了一个 GoodNotes。虽然界面很土气,但真的是我至今用过的最好的 Apple Pencil 配套 app。听说国外的大学生都在用这个,8 美元啊,占据了「效率」这个分类的第二名,很厉害。确实很好用。

π:目前手机用户对拍视频的热情越来越高,你本身是一位 vlogger,而目前市面上也有很多「复古视频风格」的 App,NOMO 之后会不会考虑推出视频拍摄的功能?

我们不谈论未来的产品规划。

@waychane 对本文亦有贡献。文中照片来自 @flypig 的微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阅读更多 幕后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