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 时间块
奇特的一生 时间块

这本书读的比较早,那时还没有重新出版,只有电子书在一些小圈子里流行。

因为想收藏一本纸质书,偶尔路过一些老书店时也问过,但都无功而返,后来随着这本书影响力扩大,现在已经出了几个版本。

看完这本书后我首先想到的是利用手机来记录,那时候还是用安卓,在安卓系统里找了一圈相关的应用,都没有坚持下来。

2016年爱今天界面
2016年爱今天界面

安卓系统里比较好用的是爱今天,也是独立开发者作品,当时特别喜欢,加入过测试交流群。

后来换成苹果手机,硬件本身也更稳定,应用选择也相对较多,界面细节更精致。但试用一圈其实也大同小异,本质上都是手动按开始暂停,精准的记录时间,这导致我经常忘记按暂停,而且手机记录时间最大的问题是它本身就是个时间杀手,有点监守自盗的意思。

奇特的一生 国誉渡边笔记本
奇特的一生 国誉渡边笔记本

因为对手帐、纸质笔记本有过一段时期的喜爱,所以也尝试用纸笔记录,最初想法是用 A4 纸,后来改成国誉的一款上翻线圈本。

180度平摊在桌面上,随时记录,省去翻页,加上笔记本内页中间自带一根红线分割,相比其它笔记本要舒服顺畅很多,性价比也高。

记录的那几天效果非常好,但也没有坚持下去,纸质笔记本其实很难适应多变的环境,不便携,不存在隐私等等问题。最大的好处是无干扰、简单专注以及某种玄学的仪式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本书再版,更多人了解到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和他的时间记录法,一些工具和方法也更多起来。

warfalcon 在《学时间管理只读这三本就够了,是所有付费时间管理课程的源头》里谈到时间管理的三个主流分类,分别是:

  • 《搞定》所代表的 GTD 系统;
  • 《精力管理》以精力而非事件、事件为主的思维方式;
  • 《奇特的一生》中的时间记录法。

这三本书所代表的三个主流分类都有相应的工具帮助实践,而且可能有一些人就是通过工具来学习某个方法,当遇到问题或者想更深入的时候才最后看书。如同这段话所说:

想要教给人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就不要刻意去教,而应当给他们一种工具,通过使用工具培养新的思维模型。——《第五项修炼(实践篇)》。

总的来说,工具分为用纸笔还是手机。

纸笔记录时间

奇特的一生 精力记录模板
奇特的一生 精力记录模板

纸笔方面,在少数派订阅的付费专栏里看到《精力记录的模板与方法》这篇文章对我有很大启发,虽然作者主要是以《精力管理》这本书为出发点,但作为时间管理三个主流派别之一,三者之间存在一种互补。

其中提到的图表也可以看做一种兼具了精力记录的图形化的时间日志。我个人实践了几天,因为当时正好买了一本配色入门的书,所以另外修改了模板。除了上色还删减了一些多余的东西,根据自己的情况做了早、晚班以及休息日模板。

效果依然不错,刚开始几天如同打鸡血,但我依然没有坚持下来,尽管为此买了文件夹、写字板等辅助工具,也还是没有带出门。

这之后我发现如果能避免陷入手机这个黑洞,驯服好手机,那么它还是最佳的工具。

使用手机进行文本及图片记录

如果单纯的用手机输入文本,那么只需要备忘录和能够快捷输入当前时间的输入法,当时我试用了一些输入法,落格输入法自定义之后能够满足快捷输入当前时间的要求,我要做的只是打开一个文本,上滑一个快捷键,输入当前时间,然后写下事件。
后来更好的方法是 《想学柳比歇夫?用这个Workflow来帮你一把》 ,把很多步骤都自动化,而且能够存入印象笔记。

奇特的一生 workflow
奇特的一生 workflow

这种方式的使用介于使用纸质和专业时间记录工具之间,我个人除了单纯的文本记录时间,有时候也加入一些图片之类的文件,除了是时间日志也间接日记的功能。

这个方法依然没有解决忘记开始暂停、以及输入的效率问题,记录的成本还是比较大,而且没有统计,如果要更好的存档,后期需要人工进行编辑等处理。

使用手机搭配专业应用记录

压缩描述图 时间块
压缩描述图 时间块

一系列原因促使我用回了时间块,在现有技术下,自动统计手机、电脑使用时间的记录方案虽然在记录成本上为零,但又不方便记录手机、电脑之外的事件,这使得在全面记录的平衡性,使用成本和美观程度等等方面是我能想到的终极方案。

使用时间块之前最好能清楚自己的目标,事物优先级、哪些是无可奈何之事,哪些又是必做之事,以及想要通过最后的条形图、饼图等数据了解一些什么等等。

并且尽可能简单化,这样设置起来就更加方便。

就像书中所写:

只有一个人向自己提出崇高目标时,这个时间统计法才能成立,因为我在小说中已谈到,柳比歇夫利用时间的方法是与对待时间的道德态度不可分的。

时间块_奇特的一生 演示
时间块_奇特的一生 演示

我的本职工作是书店的图书专员,类似服务员的角色,业余更多想从事虚构类写作,虽然暂时什么都写不出,还是更习惯写非虚构之类的碎碎念。

这之外的时间自然是尽量宅和阅读。

所以在时间块里体现出来的主要是非虚构、虚构这两类的阅读和写作情况,尽量让虚构类占比更多。

其它一些琐事,以及更下一级的分类我觉得没有必要就没有设置,这事可以参考《生命的清单》一书中的同名短篇,作者想象来生你把所有的事情放在一起整整齐齐的完成:

你会花两个月时间开着车子在你的房前出来进去,会花七个月的时间享受“性”福。你会沉沉睡上三十七年,双目紧闭。你会用七个月的时间坐在马桶上胡乱地翻看杂志......
你要花六天时间修剪指甲。十五个月的时间寻找丢失的物品。十八个月的时间用来排队。两年的时间用来打发无聊:望着汽车的玻璃窗外,坐在机场的接机厅里,或是网上在线等候。一年时间用于阅读。

另外一些时间记录应用里常备的交通也没有设置,实际上通勤是一个复合时间,在拥挤的地铁也许无法用纸笔做些什么,但腾出一只手使用手机阅读或者听播客、音乐之类难度更低的事情并无压力。(这种情境时间的利用,也是《搞定》中的重点之一)

颜色方面有点参考交通的红黄绿灯,浪费和琐事之类用红色,而阅读写作则用绿色系,黄色系则是工作这种比较中性的事情。

时间块刚发布没多久的时候就为这个应用感到惊艳,一如既往这种「小众」领域的作品时独立开发者做出来的,也因为是个人开发者,当你以付费用户的角度去咨询之类的比较容易,你可以面对一个优秀的作品和背后的人,而非大公司那种一个冷冰冰的机构,在和开发者聊天里得到一些简单的信息:

  • 除了方正像素 12 ,还建议使用美咲明朝和波点字体;
  • 使用像素风格是因为更能体现「一块块」的的感觉;
  • 之所以叫「时间块」,是因为作者觉得时间过的很「快」;
  • 图标是一个「正在蒸发的钟」,意思是不要再让时间蒸发了。

时间块早期的产品描述里有一句:

不用按开始/停止的像素风时间记录仪

这也是解决的痛点之一,使用时间块你有了另一个选择,比如选择一个睡前时间的提醒,一口气回顾,半个小时一个的方块设计本意也是让你不必太过精确于细节。

记录时间和记账有异曲同工之妙,事实上早年我就使用记账应用记录时间,一块钱代表一个小时,五毛代表半个小时之类。这种感觉有种特别的时间就是金钱的感觉,而且除了记录这个行为本身所带来的提醒,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后期根据报表的定期修正自己的行为。

以星期或者月度为单位将数据导出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写在日记应用里是个不错的方法,承上启下,不断优化时间和生命的使用。

时间记录的憧憬

如果说使用柳比歇夫式的时间记录法有什么憧憬,那么就是可能达到如下这种类似心流的状态,而且让这成为一种常态甚至是习惯:

考察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作者似乎透过放大镜看到了时间,一分钟走进来了;一分钟紧接着一分钟绵绵不绝的流逝,但它不是毫无变化,对一切漠不关心地流逝,它关心人们是否重视它,它尽量延长自己,呈现出凝结块和空洞体结构有着某种含义,在作者眼前如同出现了思想的溪流,时间变的可以理解了?

更重要的是,如果记录时间多年,就算到了最后没有特别的作品,那么关于时间的数据本身也是一个作品,这背后讲述了一个如同前苏联文学作品式的人生,回首往事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做到了这个时代洪流,自己能力所限之下所能做到的一切:

他的一生是生机勃勃、和谐协调的一生。他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的既定目标,在他生活中是起了重大作用的。他一生始终忠于他青年时代的选择,忠于自己的爱好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