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在互联网上读文章,但是怎么收集、怎么读、怎么整理,方法却各种各样。

Hum 曾在少数派写过一系列关于「在线阅读流程」的文章:

这套阅读流程大致是:RSS、网页、社交网络等途径收集内容 → 发送至稍后读工具统一阅读 → 阅读后归类 → 归档或进行再处理

Hum 的阅读流程

Hum 提倡应该将所有文章都尽量保存在一个地方,这样既能保证在同样的环境集中高效处理,也能保证在后续查找文章时,可以从一个筛选过的小范围内进行检索,提高成功率。

在这里面,稍后读工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既是主要阅读工具,也是内容的中转站,最后还是文章的归档中心

如果你想尝试 Hum 的这套阅读流程,直接使用 Pocket 应该是最合适的。但是根据我的了解,少数派读者里有很多人是 Instapaper 的拥趸,也包括我。原因无非是更偏好 Instapaper 的文字排版和应用体验。如果你想将 Instapaper 融入 Hum 的这套流程,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1. Instapaper 没有标签系统,只有文件夹系统,而且还是单层文件夹。文件夹对于文章这种形式的归类不够灵活,并且文章在 Instapaper 内归档后,不会保存文件夹属性,直接又让文件夹失去了归类的作用;
  2. Instapaper 这个服务本身的发展前景让人担忧。Instapaper 经历过两次的转卖,最初在 2008 年由 Marco Arment 创立,在 2013 年转卖给了 Betaworks,2016 年又转卖给了 Pinterest,变成一个完全免费的应用。储存阅读内容是一个长远的计划,不是一朝一夕换个工具的问题,而且我看不到 Instapaper 有任何清晰的商业模式,这实在让我担忧。

可以看出,问题主要出在归档中心这个环节上,没有标签系统和让人担忧的前景,无法让 Instapaper 胜任归档中心的角色。但 Instapaper 作为内容中转站和主要阅读工具还是很合适的,因为它支持 IFTTT 等第三方服务的联动,也有非常优秀的阅读体验,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款工具在归档中心这个环节上来补足 Insta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