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r

前言:稍后阅读和再不阅读

数据爆炸的时代收集信息似乎是挺方便的事情,但有效而效率地收集信息却似乎成了难事,无论是“微信收藏”/及其同类项目,还是像pocket这样的稍后阅读App,抑或是safari自带的“添加到阅读列表”都似乎为大家提供了不少的便利。
(此节后附相关稍后阅读文章链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其他作者写的优秀文章。)

但是,多少朋友,收藏之后再也没有打开,点了稍后阅读就再也没有阅读过?
也许,是时候尝试一下新的方式了。

  1. 稍后阅读有新姿势,整理信息的又一种便利方式#收趣云书签 - 少数派
  2. 稍后阅读本土化,Pocket能否突出重围? - 少数派
  3. 用邮件来做稍后阅读 - 少数派

有一款新的“稍后编辑”软件等你查收 | App+1

随着  Markdown  在最近几年的蓬勃发展,她早已从程序员的小圈子中跳出并成功转型为一种适合于大众使用的新型文本编辑工具,同时也成为  macOS  标志性组成元素之一。近期,这个领域又出来一名竞争者: Bear ,在经历了两年零四个月、累计招募 12000 名内测用户的漫长打磨期后,Bear 终于高调上架 MAS,并直接被选为「Editor Choice」,荣登首页推荐。

(引用自:Bear:Ulysses 的对手来了,你要不要试试? – Mac玩儿法)上文详细介绍了Bear的设计风格图文混排方式细节设计书签收纳(本文应理解为此节扩展),避免重复和“抄袭”(哈哈),请朋友们移步链接细看。

确实,Bear首先本身已经是一个markdown领域的佼佼者,高颜值的它无论在macOS抑或是iOS端口都表现不凡。不少朋友也曾对它进行了评测,口碑皆佳。(可参见引文)

  1. 在极度克制中寻找创意——Bear - 少数派
  2. 笔记应用中的瑞士军刀:Bear - 少数派
  3. 笔记App横向对比:Notes, Ulysses, Evernote, Bear - 少数派

那我们不妨把思路走得更远一点,Bear除了能够胜任小巧的散文式的优美款文章编辑以外,是否还有新的用法?
就像“德鲁伊点错了技能树”,文本编辑能否走向稍后阅读?稍后阅读能否再多走一步?
这里有一份“稍后编辑”的攻略待你查收。

第一步:尝试用Bear做收纳盒子

macOS的浏览器插件:

利用 浏览器插件 扩展safari或其他浏览器,一键提取文章整体内容导入Bear。

浏览器插件

iOS网页(链接+内容)分享到Bear:

iOS分享

在往前版本的Bear之中,iOS版本并未支持将网页内容完全导入,但是,现在已经可以支持。
无论是通过①-③导入网页整体内容作为素材整理,还是单纯的通过④-⑤添加网页标题和链接(制作书签),Bear都能达到你的要求。
(关注⑤,你可以将内容分享至某一篇文章页首或页尾)
(补充:同时,当你在选中一段文字,同时可以点击”分享“界面弹出如上图-图2所示的分享界面,将该段文字添加入自己的笔记)
(补充:如果在上图-图2中未发现Bear选项,请左划,左划仍未发现者,点击”…“,将Bear选项的开关打开,并同时可以调整分享按键的位置。)

第二步:建立自己的标记语言,给收纳的素材做上笔记(通过以前的一篇介绍文的内容展示)

建立标记语言

第三步:善用搜索为自己的素材添加标签,建立属于自己的文件目录

通过搜索文章关键词(无论是iOS端还是macOS端都有文章搜索功能),为自己的文章做上标签。
通过添加标签如 #层级1/层级2/层级3/…… 建立标签目录。
通过这一步,将自己收纳的素材分类管理。

建立目录

第四步:利用链接建立索引与大纲

当我们同一个“关键词”内容收纳完毕,着手准备汇总整理,并书写大纲(自带层级标题,不细说了)时,我们又有什么编辑技巧呢?

复制链接


在Bear前几期的版本更新中,Bear为我们带来了对笔记链接的索引功能,无论是通过在文本中直接键入“[[”来引出文章,抑或是通过上图所示的“复制笔记的链接”,都能达到将多篇文章汇总整理的效果。
下图便是这篇文章初期的大纲以及收集的资料的汇总(同时可以作为资料来源的索引)。

成品展示

附记

善用iCloud(会员订阅)多端管理。这点看个人喜好。开启同步需要¥10/月的订阅。此文省略相关内容。附注:macos端Bear有着笔记合并功能,ios端无。有需要可以了解一下试试这招怎么样。有好的用法相互交流哈。微信公众号内有一些其他的技巧帖。本人微信也欢迎各位交流。


2018.5.4 补充修正:上文附注内内写bear笔记ios端无笔记合并功能,在之后的应用过程中我发现这是我的错误,只要通过长按一篇文章之后显示该篇文章被选中(下方弹出的虚线框),然后点击其他文章,同时拖入下方虚线框内,可合并笔记。

另:bear的新更新增加了标签图标样式选择,这一个举措让我们这种层级目录样式有了更多的选择。


1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