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tendo Switch 选择了已渐渐成为主流的 USB Type-C (USB-C)接口,用于充电与接驳底座。

这一通用接口的加入,让玩家选购外设变得更加方便;但由于 Type-C 的多功能性,一些任饭也开始对其浮想联翩 —— 比如说,Switch 能不能通过 Type-C 接驳其他外设,以增强其硬件性能呢?

有人说,Switch 上的 Type-C 支持 Thunderbolt 3,还有人说 Nvidia 或许会提供类似雷电 3 的技术;今天我还收到了一条回复,觉得 Switch 未来会在底座上提供外接 RAM......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 Type-C 接口,究竟有多快?


首先,要弄清楚一个概念:USB Type-C 本质上只是一个接口,接口后面实现的特性,是由硬件厂商自行定义的。

比如说,有的手机上有 Type-C 接口,但只支持 USB 2.0 规范和 5V 2A 充电;而有的手机却借助 Type-C 实现了 USB 3.1 + USB PD 快充。

一个设备上拥有了 Type-C,并不等于它一定支持全部的特性。

而 Apple 借助 Type-C 接口实现了 Thunderbolt 3,实际上是利用了 Type-C 接口的替代模式(Alt Mode)。借助这个模式,Type-C 可以「变成」其他接口。

通俗一点来说,就是 Type-C 只是做了 Thunderbolt 3 的「嫁衣」,背后则有着不同于 USB 规范的另一套实现。

通过替代模式,Type-C 除了支持 Thunderbolt*,还支持其他的一些视频输出规范,比如说 DisplayPort(DP), 以及 HDMI 等。

Nintendo Switch 就利用了替代模式,以实现 HDMI 视频输出功能。

事实上,Switch 使用的正是标准的替代模式,但任天堂在其上加入了非结构化 VDM(Unstructured VDM)协议指令,只有验证通过之后才会启用替代模式。

这也是你无法直接使用任意的 USB-C 转 HDMI 外设让 Switch 输出视频的原因,而那些第三方底座正是破解了这套协议,才让 Switch 接上之后能正常启用 TV 模式。

扯了那么多,Switch 的 Type-C 到底支持什么规范呢?目前并没有官方文档详细解释这一信息,但我们可以从 iFixit 对 Switch 的拆解图中略知一二。

这张拆解图展示了 Switch 主板背部的样貌,其中被红色框住的,是一颗来自 Pericom Semiconductor 的 PI3USB30532 芯片。这颗芯片用于同时传输 USB 3 与 DP 信号,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它支持的规范分别是 USB 3.0 和 DP 1.2。

至此,真相已经水落石出:这是一个支持 DP 1.2 视频输出的 USB 3.1 Type-C 接口。


「等等——」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前面说是 USB 3.0,后面却改成了 USB 3.1 呢?」

这事情说来话长,不过也可以长话短说。

总之 USB 3.0 后面改了名字,变成了 USB 3.1 Gen 1,而真正的 USB 3.1 规范则改成了 Gen 2.

Gen 1 和 Gen 2 的最大区别在于传输带宽,Gen 1 和 3.0 一样,只支持到 5Gbps;而 Gen 2 作为「真 3.1」支持到了 10Gbps,翻了一番。

又有人会问,既然用 Type-C 接口的 Thunderbolt 3 支持外接显卡,那么 Switch 能不能也外接一个呢?

答案是不能。原因很简单,带宽太低:Thunderbolt 3 的传输带宽可以达到 40Gbps, 是 Switch 的八倍有余。

说 Nvidia 会推出什么「黑科技」来应对这一点,那更是天方夜谭:硬件限制摆在这里了, Nvidia 能做些什么?即使将来会有,那也应用不到 Switch 上 —— 何况我觉得 Nvidia 也不会对这方面特别感兴趣。


总结:Switch 的 Type-C,可以快充,可以视频输出,可以用 USB 3.0 的速度传输数据。但说要通过它加强性能,这不现实,也不太可能会实现。

用一句我记不得是从哪看来的话结尾:「抛弃幻想,轻装前行」


*:你也可以倒过来说 Thunderbolt 支持 Type-C。这两者并不矛盾。


参考资料:

影像傳輸成為可能,USB Type-C 的 DisplayPort Alternate Mode 資料公開

The Difference between USB-C and Thunderbolt 3

PI3USB30532 (USB Switches)

Nintendo Switch Teardown

USB Type-C普适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