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少数派,这是我的 2017」年度征文获奖作品

本文是「我是少数派,这是我的 2017」征文活动 获奖作品,你可以 点此查看 完整获奖名单。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作为一个「抠门」的人,其实我从大一开始就有记账,但大家也知道,普通大学生资金来源单一、消费结构简单,我也不例外。那时候我手头的闲钱全都依靠生活费结余和少数派稿费,而开销部分也异常乏味:一日三餐、零食饮料、网上购物,所以每次记账坚持不了多久,总觉得这样「为了记账而记账」着实无用,放弃几次,又拾起几次,断断续续终究也是没能记出个一二三来。

整个大学期间也换过无数个记账 App,什么挖财、随手记、时光记账之类国产应用,也有用过风吹很大的几款海外产品,但总感觉不是太臃肿就是太精简,有些想做你的「个人财产管家」因此大而全,有些只想成为你的「记账帮手」所以小清新,总之没有一款能让我想说「就决定是你了!」

背景:说说我跟记账有关的故事

2016 年 7 月毕业入职,经历半年试用期,转正后恰逢公司薪酬调整,收入也稳定下来。这半年虽然工资不多,但吃住在家也没有其他开销,大部分都用来吃喝玩乐买买买,半年终了竟然也没剩几个钱,仔细想想也不知道钱去哪里了。

之后也有和母后大人商量着「妈,我这点钱咱就不进贡了吧……」「那你得交房租饭费水电煤气费网费」,一言为定,虽然开销多了,但也算是提前适应一下独立后的经济状况(后来房租饭钱是没有上交,其他我倒是全包了)。考虑到工作后收入结构和消费方式都复杂了许多,也该对手头的资产做下统计和规划了,于是这才萌生了重新记账的念头。

我是某沿海啤酒城市土著,用三线工资应付着一线消费的城市,有着「镶金边的抹布」之美誉;任职于轨道交通行业,薪酬结构由工资、绩效奖金和各类补贴构成;消费支出主要靠信用卡支撑,大学时期申请过学生信用卡似乎对信报累积有帮助,申卡额度在同龄人中不算低,目前手持 4 张,之前有销户 1 张;投资理财大部分靠蚂蚁财富和京东金融,这俩平台整合地比较完善,使用很方便,另外前几天刚刚申购一个 3 年定开基金,使用的是基金公司自有平台。

MOZE:就决定是你了

使用 MOZE 缘起少数派。16 年 10 月主力机更换成 iPhone,后来刷少数派时偶然瞥见 @李大超人Leo 所写 MOZE 2.0 的介绍文章 《兼顾「专业」与「轻量」,它想成为你心中理想的记账 App:MOZE 2.0》,被种草后下载免费版试用,几天过去我想说:「MOZE,就决定是你了!」

负一屏与新增收支
负一屏与新增收支

它的操作逻辑非常清晰,负一屏的 widget 也是非常好用,输入金额、四则运算、选择类别和商家一应俱全,甚至还能预设某一项目的金额。具体操作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介绍非常全面了,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用 MOZE 的心得和经验。

管好手上的信用卡

我的消费方式是「能走信用卡绝不走现金」,用好信用卡能够给消费者更大的缓冲余地,但也有人认为信用卡等透支方式容易让人过度消费。对于我来说,信用卡不是支付方式,而是投资方式,原本刚性支出的资产现在有了弹性,我可以利用这段免息期,让本该支出的资金产出更多价值。而各大银行也有不同的刷卡促销活动,不同等级和类型的信用卡还具有卡本身自带的附加权益,这使得信用卡本身也具有一定价值。

MOZE 中所有交易方式(即账户类型)中的选项设置都相同,「交易方式」只是为了方便在 App 中归类显示。新建账户时,在交易方式中选择「信用卡」,勾选「每月结算」,设定账单周期和最后缴费日期(即还款日),即可建立一个能够自动生成缴费事件(还款)的信用卡账户。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事件」这个功能,后面很多操作都有用到,可以说用好事件功能,能够让你事半功倍。

按月结算
按月结算

MOZE 在本账单周期结束后自动生成一个事件提醒,所有的事件都显示在日历下方;MOZE 中记录信用卡还款实际上是新建一个转账记录,金额会自动匹配本期账单,我们一般只要选择还款来源即可。但是如果发现「咦?怎么 App 中显示的金额和银行提醒不一样?」那我们就需要自己对账了。

信用卡还款金额不对,除非你是记错账或者少记账,一般来说就是有刷卡金或积分抵扣活动,部分银行支持刷卡金直接抵扣本期账单,但也有一些银行只能抵扣下次消费,我们只需要根据银行账单上显示的刷卡金抵扣时间,在 MOZE 中对应时间记录下一笔收入即可,我一般选择补贴类型的收入,名称写「刷卡金抵扣」,账户选择对应信用卡即可。

生成的信用卡账单页与刷卡金抵扣操作
生成的信用卡账单页与刷卡金抵扣操作

但此时又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我再未出的下期账单里获得刷卡金并入账,但却抵扣了已经出账的本期账单,而 MOZE 记录信用卡收支只能根据记账时间来判断入哪个账单,这就导致账单明细对了,但账单金额却不对。没关系,在还款时手动更改还款金额为银行提醒的金额,我们再来看看下期账单,金额一定是正确的。

投资理财怎么记

不要以为理财投资很遥远,少数派也介绍过相应内容,比如这份《从零开始做好个人理财投资》,其实你把钱放到余额宝、微信零钱通、京东小金库里,这都算是理财投资。对于我来说,理财和投资要按照「实际会不会亏损」来划分,余额宝(或其他货币基金)、定期理财之类的在 MOZE 中我都会单独建立名为「理财产品」的支付方式(即账户类型),而风险基金、股票甚至是炒加密货币,都会划在「投资产品」分类中。

蚂蚁金服中的货币型基金和 QDII 型基金
蚂蚁金服中的货币型基金和 QDII 型基金

理财产品我只会在两个时间点进行记账:买入时记下买入金额,到期或卖出赎回时记录收入和转出账户;投资产品我基本会在每周日或每两周日(取决于波动情况)记录这一周的收支状况,为什么不是每天呢?又为什么是周日呢?其一是因为每天记录太麻烦,而且基金更适合「放长线钓大鱼」,没必要过度频繁关注;其二是因为=我们能方便买到的基金产品,基本都是在每个交易日(T 日) 15 点之后显示当日市值,也有可能延误到第二天显示,而周末不是交易日,周五的市值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延误到周六显示,所以每周日或每两周日用来统计盈亏情况再合适不过了。我已经在 MOZE 中添加名为「投资收益」和「固收利息」两种收入类别,还新建了「投资亏损」的支出类别用来记录投资亏损,我们也能直接通过 MOZE 的数字键盘进行净收支计算。

申购基金的转账操作与定投事件
申购基金的转账操作与定投事件

部分基金产品我会采取定投的购买方式,即周期性定额购买,这样可均摊风险提高收益。购买基金并没有真正花掉你的钱,而是将现金转入到基金账户中,所以要视为转账操作,因此在 MOZE 中我把定投基金看做周期性转账事件。新建转账时,将事件一栏选择「周期」,设定金额和时间即可一劳永逸。MOZE 还支持手续费功能,不过 MOZE 会将转账手续费单独列为一项支出(虽然与转账联动),但我更习惯将手续费算作基金亏损,所以我并没有填写,而是在统计时直接将手续费纳入亏损进行收支计算。

用好「事件」,省心省力

上文有说到 MOZE 的事件功能非常好用,你可以利用它把未来会发生的交易与现在的操作进行关联。MOZE 中提供了 4 种事件,在我的记账生活中有不同的用途:

  • 周期事件:即有规律的重复性交易,比如上一节所说的基金定投,我就新建了周期性转账事件;其实在年初有一段日子,我把每个工作日坐公交车设定为周期性消费事件,从公交卡中直接生成支出,但后来终止了这项周期事件,因为我觉得这种记账意义不大;
  • 缴费事件:MOZE 生成的信用卡账单即为缴费事件,除此之外,你还可以手动创建缴费事件,举个例子:之前老版本的京东白条并不是账单制,而是单次消费后固定 30 天还款,因此不能给京东白条设置账单日和还款日,而我会在消费当天新建支出,选择缴费事件,到期时间为 30 天后。同理,你还可以根据水电费出账日期,在出账时建立缴费事件,省得到时候忘了记账;
  • 分期事件:这个就太容易理解了,新建支出时选择分期事件,设定期数,即可每月自动生成支出,信用卡账单随之变化;
  • 借款事件:借款事件就更容易理解了,就是借钱给别人呗,写上谁借的、多少钱、什么时候还,就能生成一个借款事件,还钱时点一个对勾和收入账户就好了。

信用卡缴费事件与分期事件
信用卡缴费事件与分期事件

注意:记录收入时,事件只能选择周期,例如购买年金险或养老险生效后,你可以利用周期事件记录返现。

账户总览

账户总览页面不仅仅显示你所有的账户,在最上方还分月份显示了收支的柱状图,通过这里你可以大致了解每月的收支比。如果某月份突然出现支出数额逼近收入数额(比如像我的 10 月份),那你就要单独挑出来这一段时间的账单来看看了。

MOZE 的账户总览页面应该是你用 MOZE 最先接触到的功能,因为你需要为自己添加账户,账户可以是信用卡、储蓄卡、电子钱包、理财投资产品等等,你还可以去设置中添加交易方式(即账户类型),比如为了归类公交卡和饭卡,我新增了「非接触储值卡」类型。

在 MOZE 中,你可以对账户设置「不纳入总余额」,此时账户颜色会变暗,且无论此账户金额如何变化,无论你记录了多少笔此账户的支出,MOZE 都不会将其纳入总资产和总负债里。怎么用呢?在我这里,「可以随意支配的资产」才算入总资产,公交卡、饭卡、医保卡中的资金,虽然属于我自己,但因其消费范围被限定,不可随意支配,所以我不将其纳入总资产里。

那记账怎么办呢?公交卡没钱了充值,我直接记为交通消费而不是转账,之后通过账户编辑功能直接变更余额,MOZE 虽然将余额变更显示为收支形式,但不计入收支报表;饭卡由公司在月初时统一充值,中午在食堂吃饭的金额一般不变,所以不会记录在食堂的饮食情况,但我们公司有一项员工福利(暂且算是吧),我们可以去楼下的 7-11 便利店使用饭卡购买商品,这时我会记账,但同样不纳入总金额,只是在年终总结时单独统计「使用饭卡购物项目」;医保卡同理,买药看病会记账,但不纳入总资产范围,后续单独统计。

项目、预算、报表

MOZE 中还有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项目。项目和账户相互独立存在,项目也像是一个被隔离出来的小记账系统,但项目功能横跨整个 App 的操作逻辑,每一笔记账都可以独立选择一个计入账户和一个项目,你可以理解为被打上项目标签的账单可以来自于任意账户,但却只能专款专用。

比如去年旅游,我新建一个名为「2017 年休假旅行」的项目,在预算里做了这个项目的餐饮、购物、交通等消费规划,所有跟这次旅行有关的花销全部列入这个项目中,包括提前预定的机票酒店,到达后的景点门票、正餐小吃,回程之前购买的特产、纪念品,或者是落地后的接机车费,都算在这个项目里,这样在旅途结束后,我只需要在报表中选择这个项目,就可以看到这次旅行所有的开销明细和分析图表。完成旅行后,你不需要对项目进行任何操作,切换回默认的「CNY」项目即可。

这个「CNY」项目本身不可删除,其意义就在于统计所有人民币消费(包括自建项目),如果新建了一个美元币种账户,那么也会自动生成一个不可删除的美元项目。

2018 年我新增了一个「愿望清单」项目,这个项目比较特殊,我没有对其设定预算数额,而是以激励形式做规划,即与习惯养成和任务管理做联动,提前设定奖励金额,完成一项习惯或特殊任务,就能在预算中增加相应金额,金额足够即可进行愿望清单中的某项消费;愿望清单附在 2018 年度预算规划后面,完成消费后在 MOZE 项目中减少相应金额。

预算和报表作为一个记账 App 必备的功能,各家都大同小异。其实整个 2017 年我并没有用过几次预算功能,因为我并不知道怎样去做预算,也没有一个基准能够让我去判断,所以我干脆将 2017 年作为我的基准年,用「心中的那杆秤」去衡量 2017 年的消费情况,再将 2017 年的消费情况作为 2018 年的预算基准。

项目与报表
项目与报表

报表功能我基本上每月会大概浏览一次,掌握当月消费情况。而就在前几天,我花费一下午的时间,彻底把 MOZE 翻了个底朝天,整理出来一份《2017 年度个人财务报表》和《2018 年预算规划》保存在印象笔记中,虽然不能完整地给大家展示,但我还想分享一下我整理的思路,还有分析出来的结论,算是抛砖引玉吧。

总结是为了服务未来

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记账一周年,也是第一次做个人的财务分析和预算规划,还望各位前辈能指点一二。

MOZE 的报表功能可以非常方便地统计出消费总额、消费榜单、分类占比和明细。在所有支出金额中,有一部分是替同事、朋友买东西(也有一些是拼单),这些我统统记为「借款」,这样不会体现在个人消费分类里,但是却依旧会记到负债中,所以在统计之前,我首先会剔除这一部分的金额;另外还有一部分金额是给家里的消费,例如家人在网上看好什么东西让我帮忙下单,或者是父母出远门我帮忙买机票火车票,这些金额我也会统计出明细然后剔除;最后才是我个人消费的金额。

在讲「事件」那一节的时候,我也提到过曾有一段时间我为上下班坐公交车新建了周期性消费事件,当时我也把在食堂吃饭这件事情当作周期性消费事件。但大约在两个月之后我突然意识到,坐公交车可以报销,在食堂吃饭可以报销,这一部分已经不属于我个人可支配资产的开支了,我连账户都隐藏(不纳入总余额)了,如果到了年终总结,我分析这一部分又有什么用呢?说到报销,在 2018 年初我曾尝试使用网易有钱,它的「报销功能」非常实用,只需要在新建记账中勾选「可报销」即可,不过后来因为实在不习惯网易有钱的使用逻辑而回归到 MOZE。

在年度财务总结中,我分了这么几个部分:个人支出 Top10、有效个人支出 Top10、无效个人支出明细统计、非个人消费统计(即上文所说的剔除部分)、大占比消费统计、投资盈亏合计、异常分析、可支配资产统计,最后是自我总结。

  • 个人支出 Top10:直接从报表功能中截取前十项即可,这一部分主要用来观察大额支出的原因和时间,可以帮助我提前规划 2018 年不同时间段的消费计划,以便于应对可能突发的大额支出,例如购物节;
  • 有效个人消费榜单无效个人消费明细:我这人有个毛病,看到便宜货管它有用没用八成都会买下来,没几天就后悔,说白了就是贪小便宜吃大亏,虽然钱没几个,但这东西摆在这闹心,所以在年终总结中我单独统计了这两个项目。我对前者的定义是「刚需和真正有用的消费」,后者则是「冲动和因为贪便宜而后悔的消费」。通过前者我可以了解整个 2017 年真正的消费需求,通过后者则可以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消费自制力,提醒自己不要冲动消费,不要因小失大。
  • 大占比消费统计:这一部分就是 MOZE 报表功能的细化版,主要统计了全年消费占比在 10% 及以上的品类。目前看来,购物类称王,其中买衣服占比最大,鞋帽配饰其次,个人护理排第三,分别占购物类消费的 40%、29% 和 18%,电子产品的消费占比为 12%,主要是购买 Kindle 和剃须刀。电子产品消费比印象中要少很多,但 2018 年准备购置一台 Xbox One X,这一部分已经规划在预算中了。
  • 投资盈亏合计:不敢说跑赢了通货膨胀,但从数值上来看,2017 年我通过理财投资赚出来近两个月的工资。但是在投资结构方面依旧需要改善:货币基金占比约为35%,定期产品约为 45%,风险投资类占比仅在 10% 左右。所以我给自己定下的 2018 年投资目标第一条就是「优化投资结构」。计划在 2018 年保持资产高流动性的同时减持定期产品,增加中低风险投资,少量持有高风险投资产品试试水,同时设定止损线在 15%(我目前亏损率最高的一个基金,亏损峰值已经到达 11.5%,哭死)。想要通过风险产品获得收益,没有相关知识储备是不行的,少量持有高风险投资的目的也是为了逼迫自己学习财务知识,学以致用。
  • 异常分析:前文所说的,如果发现某一段时间收支有异常,就要单独拎出来查看一下,我在 2017 年 10 月份的支出金额逼近收入金额,原因是提前预定了 11 月旅行的机票和酒店,并没有什么不明不白的花销。
  • 可支配资产统计:因为「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所以这一部分主要是统计出所有可支配资产的分配情况,包括购买理财投资产品的名称、所属平台、数值,还有银行卡余额等信息,相当于一个 MOZE 账户总览的文字版。
  • 自我总结:正如小节标题一样,我认为总结不是为了回顾,而是为了更好地规划来年的资产状况,我通过消费明细可以提醒自己不能忽视小额消费,通过无效消费情况我要提醒自己保持理性消费,克制冲动消费的欲望等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做好 2018 年的预算规划。

关于预算设置,我发现 MOZE 目前只能按月度设置大品类预算,除非新建项目可以设定独立结算周期,这一点似乎有些不太方便,就此我也与开发者进行了沟通。

不是彩蛋的彩蛋

开发者 Amos 是位非常认真又有趣的开发者,我刚刚开始用 MOZE 时有很多不习惯的地方,经常会发邮件骚扰他,也会为他提供一些符合大陆用户使用习惯的建议,Amos 也一一为我解答回复,也曾邀请我加入 MOZE 的 TestFlight 计划。

请输入图片标题

他在回复的邮件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遇到滿多跟你一樣熱心的 MOZE 用戶,其實很多功能或是想法都是從你們身上學習來的,這也是讓 MOZE 越來越好的因素之一,很高興有你們的支持!

我想,这可能是一位开发者最开心的时刻吧。

在 MOZE 新版本支持付费更换图标之前,我们还交流过大陆常见的银行和支付渠道,看到新版本上线之后,我感觉自己也为它做出了一点贡献(慈祥脸)。

以上就是我记账一整年之后的心得和分享。记账只是我开始财务管理的第一步,其实个人财务管理并不遥远,这不仅仅是到自己资产的管理,更是对自己未来的一种规划。不过,每个人对「财务」的理解都不相同,每个人也都有不一样的财务状况,你一定要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而记账则可能是带领你找出那条路的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