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下一个十亿」(For the next Billions) —— 这是 Google 为 Android Go 喊出的口号。
Android Go 是 Google 为了让更多用户和设备用上最新 Android 系统而推出的计划,通过对系统的一系列优化与预装轻量级的应用,Go 版的 Android 能在 1GB 或以下设备上提供更加流畅的体验;且同时也更节省存储空间以及数据流量。

通过 Android Go 计划,Google 希望能进一步向更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及 Android 系统的智能设备,挖掘下一个十亿级别的用户群体。
参考阅读:低配置手机也能用原生 ,「轻量版」系统 Android Go 来了 | 具透
据 Google 介绍,预装了 Android 8.1 Oreo(Go edition)的 1GB 或以下运行内存的设备将于今年出货。不过,有的开发者已经发现,在编译 ROM 时对一些配置项进行修改,也可以激活 Android Go 的一些优化特性。
而 XDA 开发者 AdrianDC 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刷入他发布的一个补丁,理论上任何运行 Android 8.1 的设备都可以摇身一变成为 Android Go 设备。
本着一种猎奇的心态,我使用手上配置最低的,可以刷入 Android 8.1 的手机 —— OnePlus X 进行了一番测试。
如何把你的手机变成 Android Go?
前文中所提到的「补丁」名为 Low-RAM Property Patcher,其功能只有一个:让 Android 8.1 变成 Android Go。
补丁分为两个 zip 包:android_lowram_enabler.zip
和 android_lowram_disabler.zip
,只需要直接在 Recovery 中刷入对应的 zip 包,就能启用/关闭 Android Go 特性,就像刷入 GApps 一样。

理论上该补丁包适合所有基于原生 Android 8.1 的自制 ROM,无机型限制,至少我在 OnePlus X 的 AOSP 8.1 ROM 上已经成功启用。同时它所带来的改动理论上也不受 OTA 更新的影响。
Android Go 有什么不一样?
为了达到 Google 的优化目标,与普通的 Android 8.1 相比,Go 版的 8.1 在系统的界面、功能以及底层逻辑等方面都有着些许区别。
这其中最明显的,或许是对多任务界面的改动:Go 版将原来的「层叠式」多任务界面(左图)改为了更接近 Android 4 时代的「平铺式」(右图)。从美观层面上来说,这样排列后台的应用,似乎也很好看。

至于为何要做出这样的改动,Google 的解释是:这样的多任务界面更流畅也更省内存;而且据调查显示,低端机用户 95% 的时间都只会在最近的 4 个应用中切换,这种设计会显示完整的应用预览界面,滑动切换会更迅速。

不过,Go 版禁用了分屏功能与 Oreo 新增的「画中画」模式。考虑到 Android Go 的目标对象,那些运行内存本就捉襟见肘的设备想必也不太会用上这些。
同样被 Android Go「阉割」的特性还有多用户功能,「用户和账号」中的「用户」选项直接消失不见,自然也无法启用访客或是添加新用户了:

此外,VR 模式也被 Go 禁用了。一些复杂的图形效果似乎也会被屏蔽,补丁页面还提到了有关应用通知的变化;但我并没有察觉到任何通知方面的变化,可能与不同的 ROM 有关。
除了这些改动,Android Go 也给系统底层进行了一番优化。主要优化方向还是针对于内存与存储空间的管理,例如更加敏感的运行内存管理策略、对一些系统服务进行提前编译以减少内存占用、对应用的可执行文件进行优化等等。

具体的技术详情可以参考这篇文章:How Android Go Can Help Older Android Phones Run Android 8.1 Oreo
Google 的 Go 应用们
系统本身只是整个 Android Go 计划的一部分,另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应用。
Google 自家就推出了一系列预装应用,这些应用大部分都做了一定程度的精简,据称可减少 50% 的应用体积。
以 「Google 应用」为例,该应用的大小约为 68.17 MB;而 Google Go 的安装包则仅为 3.91 MB,缩水比例惊人。Gmail Go 9.5 MB 的体积,也比原版应用的 20 多 MB 少了一半有余。
时至今日,当初所提到的应用均已上架,其中的 Files Go 少数派也曾对其做过 介绍。其他六款 Go 系应用,则是我接下来所要体验的对象。
注意:绝大部分 Google 的 Go 系应用都可能遇到无法直接从 Google Play 上下载的情况,因此我一并附上 APKMirror 的链接。
Google Go
虽然 Google Go 听上去只是一个「精简版」,但它与 Google 搜索应用的设计理念不尽相同。这点从二者的主页间就看得出 —— Google 的首页上是为你定制的「资讯流」,而 Google Go 的首页则充斥着各种功能选项。

Google Go 的搜索框默认只会搜索网页,是的,只有网页。搜索框上会显示基于当前搜索内容的联想,除此之外,它看上去要比 Google 应用简陋很多,不过搜索出的内容倒是没有什么差别。

图片搜索和 GIF 搜索是很有意思的两个功能,因为它们会给出一些特定的分类,例如什么壁纸啊,励志图片啊之类的,而 GIF 搜索功能更是别无仅有,算是 Google Go 的特色了。

至于其他的功能,其实都没什么特殊的。Youtube 和 Maps 会跳转到 Youtube Go 和 Maps Go,天气和翻译就是帮你搜索 Translate,而底下的 Apps 实际上都是些网页的快捷方式而已。
可以看出,Google Go 的定位更接近于单纯的搜索与导航,而 Google 应用则更专注于让你掌握你所关心事物的最新动态。与原版应用一比,Google Go 显得不那么「智能」,但也能满足最基本的搜索需要。
Google Assistant Go
虽然一直不支持中文,但不可否认的是,Google Assistant 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助理中的领军「人」物。此次 Google Assistant Go 是其首次对 1GB 运行内存以下的入门级设备提供支持,表现自然令人期待。
不过,入门级设备显然是无法掌握 Google Assistant 的全部本领的。从主界面就能看到完整版与 Go 之间的一些差别:Go 版不支持键盘输入,且右上角的抽屉按钮也被整个移除。

而在功能上,如果说 Google Assistant 是人工智能,那 Google Assistant Go 更接近于「人工智障」,因为它所「阉割」的功能实在是有够多 —— 智能家居控制,没有了;Actions on Google 也不提供,搜索屏幕上的内容?想都别想。
就连查看日历,查看照片这样的操作,它都会主动帮你去搜索网页,活脱脱地变成了半个 Siri.

更诡异的是,它似乎支持翻译,但直接让它翻译它还是会去搜索网页(...),如果直接对它说「翻译」,它又会提示你去安装 Google 翻译应用。

可是,我已经装了啊......
不过,它至少还是能听懂一部分指令的,例如显示电子邮件,查看天气,来点音乐等。而一些控制手机功能等指令它也能完成,设置个闹钟或是打个电话也不在话下。

而且它支持长按 Home 键激活,意味着你依然可以方便地调用它。
总之,骆驼无论怎样都比马大;它可能是低端机上最好的语音助手,但如果不是低端机的话,还是去用完整版吧。
Maps Go
这个 Go 系应用实在没什么好说的,它就是一个 PWA(Progressive Web Apps),相当于网页版的 Google 地图打包成应用。任何设备在浏览器中访问 maps.google.com 就能体验到它了。

Youtube Go
Youtube Go 应该算是 Go 系应用最早亮相的了,比 Files Go 还要早。它就是一个专为低带宽人群优化的精简版 Youtube 应用,所以其界面也相当简单,只有「主页」与「下载」两个页面。

Youtube Go 最大的亮点便是可以下载视频,有三档清晰度可选,其中「高清」(High Quality)大概相当于 480p,剩余两档分别为 320p 和 GIF 动图画质。奇怪的是每个打开的视频都提醒我「能放,但作者不让下」,我从始至终没找到可以下载的视频,只好作罢。

Youtube Go 的另一个特点是可以在播放前「预览」视频内容,其实就是生成类似动图的预览框,效果如下图:

总之,如果它能正常下载视频的话,还是有那么一点儿意思的。
Gmail Go
如果要我从目前的 Go 应用中挑一个最推荐的,那应该就是 Gmail Go 了。原因是,它几乎与原版 Gmail 应用毫无二致,而体积却小了近一半!

上面两张图,你能分辨得出哪边是 Gmail Go 吗?其实还是很好认的,因为 Gmail Go 去掉了顶栏与浮动按钮的阴影。除此之外,两者几乎一模一样,包括多选以及滑动归档/删除等操作,Gmail Go 也都有提供。

而 Drawer 中的项目也是完全一致,区别只是 Gmail Go 去掉了用户图片。顺带一提,Gmail Go 支持最多 5 个不同的账户。

写邮件界面就不用对比了,因为真的没有任何差别(这是第几次说了?),包括功能在内都完全一致。不过与原版客户端不同的是,Gmail Go 将写邮件的界面单独列为一个窗口,可以在最近应用界面进行切换。

至于看邮件等功能,不用多说,也完全一致。它还是目前为止唯一支持 App Shortcuts 的 Go 系应用。

说真的,它就是一个体积缩小的 Gmail 客户端,而这就是我心中最完美的 Go 版应用形态,功能上不做妥协,但是运行起来又轻巧无比,不占空间。强烈建议使用 Gmail 的 Android Oreo 用户都来尝试一下。
Gboard Go
这款 Go 系应用真的差点儿就从这篇文章中消失了,因为它看上去完全没有 Go 的影子。包括桌面图标在内,显示的都是 Gboard;只有在当你要添加输入法或是查看应用信息时,它才会露出 Go 的马甲。

但无论它怎么试图掩饰自己,都掩盖不了它是一款 Go 系应用的事实。不过光从输入体验上看,它与普通的 Gboard 几乎毫无差别,就连不支持中文的「优良传统」都继承了下来。
真正的区别在搜索界面,原来 Gboard Go 直接将 GIF 和表情贴纸功能移除了,并且还删除了搜索表情的功能。

总的来说,这只是个精简版的 Gboard,依然不支持中文拼音输入,对于中国用户来说实用性不高。如果你的设备是 Android Go —— 或者说,Google 认为你是 Android Go,那么 Gboard 就会自动更新为 Gboard Go。
第三方应用
Google 官方提供的应用,只是整个 Android 生态圈中很小的一部分;要让 Android Go「下一个十亿」的目标实现,还是得靠 Android 应用开发者们的共同努力。
为此,Google 专门向开发者提供了「为数十亿用户打造产品」的页面与白皮书,其中详细地提到了如何向 Android Go 所面向的世界上各个角落的用户优化产品。
而针对 Android Go 优化的应用,则会出现在 Google Play 首页的专门区域。

由于计划刚刚开展的原因,目前为 Go 特地打造的应用还不是很多,不过鉴于 Android Go 未来可观的用户数量,可能会有更多开发者投入其中。届时,更多低端机用户也会从特别打造的精简版应用中获益。
它很努力,但好像与我们无关
Android Go 是一个理想很宏大的计划,但就目前来看,它与国内的用户之间,可能不会有太大的联系。
除了一部分客观原因,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与 Android Go 所计划面向的人群之间好像并没有太多相似之处:Google 的「下一个十亿」中,很多用户所在的地区移动网络覆盖较差且稳定性欠缺,但国内 4G 网络早已普及,覆盖率十分可观。
除此之外,很多地区受限于经济状况,需要便宜的入门级智能手机才能普及;但国内的百元机早已 2GB RAM 起步,720p 分辨率与四核八核处理器遍地开花,价格也在接受范围之内。
为什么这两个原因限制了 Android Go 在国内的发展?从 Google 自己的 Go 系应用里可以看出,他们处处都为极端环境考虑,目的是争取让这些网络环境差,手机配置极低的用户也能享受到最基本的服务。
但对于国内的用户,尤其是国内的 Google 用户来说,这些刻意的限制反而对用户体验造成了一定影响。试问,既然能看 Youtube 了,那我为什么要去看 480p 视频呢?况且,国内的低端机,在价位较低的情况下,能提供比 Android Go 设备好得多的性能。
目前的 Android Go,或许更适合拥有一台运行原生 Android 备用机的用户(比如说,Moto G)刷入体验。至于其他手握中高端设备的用户,还是好好在原生基础上进行优化吧 —— 这并不是为你们而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