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和编辑部的同事们短暂告别,回到自己的故乡杭州。为我送行的 Hum 有些惊讶,我的行李居然只有一个背包。其实从学生时代到参加工作,我每年回家时随身的行李都只有这么一点点:
因为我从小喜爱户外运动,尤其欣赏其中的 UL(Ultralight,超轻)理念,便把它实践到自己的行李上,在保证把需要的物品都带上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轻量化。这个理念同样适用于过年回家的行李清单。
临近年关,许多人又开始大包小裹地「搬家」,行李都不输一次长途旅行,挑负之苦可想而知。生活用品、离不开的电子产品、不知何年何月会翻开的书籍,都在占据着我们的行李箱。
其实,在出发前列一份清单会让我们更好地对行李做出取舍,既不让那些用不上的物品给我们徒增负担,也不漏掉必要的物品,让你能潇洒地轻装回家。
注:由于我已经多年未使用行李箱,所以本文均以双肩背包为例,但是对于行李箱、提包也具有借鉴意义。
按使用率列清单
对于喜欢一股脑把东西塞进行李箱的人来说,行李箱就是他们的黑洞,也许这些家伙在开春之后才会想起箱子角落里还有啃了一半的面包。我们不禁问自己: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凭空思考这个问题很难理得清,那么,请先把所有行李列一个单子,比如这样:
你已经注意到,我的清单并没有根据物品的种类来排,而是依据使用频率来列,且单独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分类。在长期的远程工作的奔波中,我意识到传统的分类法是非常不利于行李打包的,我往往会变成一个收集控,把所有能想到的东西都塞进背包。事实上,真正能用上的不多。
把你所有打算带上的东西堆在床上(鞋子就不要放上去了),然后按照这五个分类把它们分成五摞,进行不同的处理:
非常重要的物品 | 身份证、银行卡 | 贴身 |
旅途中要用到的物品 | 如手机、充电宝 | 放包里或贴身 |
旅途中用不到、回家会用的物品 | 典型就是一箱子换洗衣物 | 多的话邮寄 |
以防万一的物品 | 防风夹克 | 邮寄 |
想不出有什么用的东西 | 学生族「也许会看」的参考书 | 不带 |
当然,这个分类不是钉死的,你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在实践中,最难取舍的就是那些一下子想不出用途的东西,对它们我建议你狠下心把它们从清单上划掉。背包客中流传着一个很有趣的原则:
如果你犹豫了,就丢掉它!
打包回家行李时这也是一个可以借鉴思路。
何时勾掉清单上的任务?
我从小学开始就过着时常搬家的生活,所以一直有列行李清单的习惯,但直到近几年才发现一个陷阱:我常常把包里的东西又拿出用,用完就忘记放回去。后来我发现,在临出发最后一刻再勾掉清单上的任务会更明智一些。
像是手机、身份证、钥匙这些平时一直使用的东西,尤其容易被遗忘,我前几天就把 AirPods 忘在旅店里,看来健忘症晚期的人不光要回家前检查清单,每次离开一个住宿地都要检查一遍自己是不是丢了啥……
记录工具的选择
在清单工具的选择上,我最常用 Evernote(其他笔记应用也可以),用它们创建的清单可以反复使用,每次出行前都可以拿来做一个 check list(核对清单),不像纸笔那样得反复誊抄。
我使用笔记应用而不是任务管理工具也有原因,Evernote 里的任务勾掉后不会消失,而且只需要复制(Duplicate)这一整个笔记,下次还能再用。
此外,无论你使用的是哪个工具,建议你在每年放年假前设置一个提醒,先行整理起行李来,免得临走时手忙脚乱。Evernote 可以为笔记设置日期和时间提醒,这也算是笔记应用的标配功能,一般你在用工具都能设置提醒。
反复更新你的清单
知道要列清单,算是整理行李的入门;其中学会使用智能工具而不是纸笔来列清单的你已经算得上个中好手,但是最讲究的人,还会不断更新他的清单。
我们的行李清单应当是可以随着出行次数的增加而不断修改的,最起码我们应该重点关注这两类物品:
- 带着却不用的东西
- 没带却需要的东西
用 Evernote 记录行李的变化
如果你希望能回溯每次行李的变迁,可以在 Evernote 里建立一个笔记本,专门记录行李清单。我将每次被请出背包的行李用删除线划掉,而新加入的物品则用粗体凸显;每次出行前我会把上次的清单拷贝一份,在副本中记录新一次的行李物品,积少成多,慢慢我就对自己需要哪些东西有了精确的预测。
由于我每年长途出行的次数不少,所以用「日期+起点+目的地」的格式统一记录管理自己的行李。
有人会说,不出行就不知道要怎么列清单。其实我们只需要迈出第一步,列出大概,毕竟行李清单是能够慢慢调整的,而不是什么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如果你还没有列清单的习惯,就从这次回家的行李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