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7 月的第一个工作日开始,有一个头像特别突出的作者在 Matrix 隔 1 天就投 1 篇文章,而且每一篇文章的切入点都不一样。当这个人发到第四篇稿时,我意识到,他在这个圈里是个不应该被埋没的新星。

随后他笔耕不赘,Workflow、Automator、树莓派等进阶工具皆有涉猎,同时也可以写非常方法论的,人人都能理解和领会的文章。

成为签约作者之后,因为速度和质量,他很快就成了编辑部约稿的第一人选、作者群中公认的「稿霸」。甚至一度编辑部认为分配给他的任务太多了,已经不好意思给他再分稿的时候,他却在群里说现在无稿可写,又自己折腾出一个新玩意在写了。

这个作者就是 Minja,少数派季度最佳作者,现在已经正式成为了少数派编辑部的一员。

要做到 Minja 写稿这个速度和质量,首先需要的就是任务管理能力。因为在少数派作者身份之外,他也有自己的事要做。一般来说,执行力这么高的人,不会只有一个方面执行力高。那么,如果他任务理不清、优先度排不好,他就算每天只写稿,其他的事务最终也会把他吞噬,高效不会持续。

其次他需要有极强的执行力,才能将他的任务按计划进行。写稿这种任务不是必须做的,想拖随时可以拖,但是他不仅不拖而且高产非常。能够做到这点我个人是很服气的,任务管理我是没问题的,但一天让我写三篇大文章,我肯定不乐意。

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如此高产的约稿作者,他在效率工具方面固然有足够的基础,但同样,他也要可以迅速对复杂的软件功能攻坚,还要能在最短时间内把攻坚的结果转化成人们能够理解的文字,再找到人们有共感的例子,最后将其组织成初学者读得明白的文章。

说完了 Minja,再来说说 Taskpaper,这个软件的由来非常有意思。

2001 年到 2007 年,@jessegrosjean 想要开发一款名为 Mori 信息管理工具(Information Manager)。开发过程中他添加了他能想到的所有功能,但是他发现自己从来没有用过这个工具。反而,在开发的过程中,他把所有的 to-do 都写在了文本编辑器里。起初他不太甘心,想要尝试使用 Mori,但总是会回到文本编辑器。所以,最后他卖掉了 Mori,投入到了基于纯文本的任务管理工具的开发。

纯文本的优势是还原了我们对记录任务时的体验,这让我们在添加任务时非常舒服:按一下 Return 换行就是一个新任务,想加标签就直接加 @……在纸上记任务不就是这种体验吗?

当然,仅仅用纯文本是不够的,任务管理不仅是记录,也要整理、过滤。所以 Taskpaper 以不破坏笔记本的简单纯粹为前提,加入了高度灵活和进阶的过滤功能和语法,使其能够满足复杂的任务系统。

就我所知,Overcast 的作者 Marco Arment、Editorial 的作者 Ole Zorn、Marked 的作者 Brett Terpstra 这些 Geek 都在使用 Taskpaper,足以说明它可以胜任复杂的独立开发任务。

读过我教程或者听过我播客的人大概知道,我现在对任务管理工具的选择强调「现代」这两个字,而这两个字主要体现在移动设备上的表现和云属性。但大家都不知道,在 16 年初 Taskpaper 3 公测时,我就想要给它写一篇长篇测评。当时文章的结构已经确定,基本资料也收集完毕,草稿也已经写了三四千字。

这篇文章终究搁置的原因是其时我的工作环境已经几乎主要在 iOS 上了,而 Taskpaper 是一个主打桌面系统的工具,这让我没有解决使用 Taskpaper 时遇到的困难的动力。因此我始终觉得对 Taskpaper 有所亏欠,它是个非常好的工具,却由于我的原因迟迟没有正式出现在少数派读者的视野之中。

所以,当 Minja 来找我说要写 Taskpaper 的付费教程时,我不禁额手称庆。监制教程时自然也是尽我所能,提供了所有之前收集的资料以及草稿。在我审核时,也经常要他从头到尾结构调换甚至重写,有的还不止重写了一遍。

在这个教程里,Minja 写下了他是如何通过 Taskpaper 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的,有他自己的方法论、独特的技巧和巨细靡遗的功能解说。

推荐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