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产品经理 3 年有余(这也是在 sspai 的 3 年),从初入职场到独当一面,期间成长不少。最近在整理和沉淀这段时间的经历,将「产品工作流 - 工具」这部份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个人用以下 8 款应用串联起产品工作流,因为它们的出现,日常的工作效率与质量都提升不少。
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都做些什么
产品经理是什么?起初我以为它是一个「经理」,然后再以为是一个画原型做交互的角色。记得入行初期为了 RP 原型能实现某个交互动作,用 N 天时间翻遍整个教程网,全然不顾产品背后的逻辑。实际上,「画原型」只是产品经理工作范围的一小部份。作为公司与用户的纽带,产品经理真正要做的是找准公司商业目标与用户体验的平衡点,识别用户需求并解决它。从这个层面上讲,「公司」与「市场用户」均是产品经理的「用户」,产品经理需要为这 2 类角色负责。我的日常工作便以此展开。
产品经理围绕「市场现状」与「公司目标」开始为用户着手产品规划,依次进行产品定义、需求识别、产品落地。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在理解行业现状与公司目标后,首先定义出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产品」,其次围绕这个「产品」去发现用户当前面临的问题,也就是用户痛点,最后形成应对方案再将它推回市场解决用户需求。所以一个标准的产品工作流可以分为如下 5 个部分:
- 产品定义:辨析产品边界、核心价值、商业模式、产品目标
- 需求分析:识别真实需求,挖掘潜在需求,针对用户痛点制定解决方案
- 业务建模:将解决方案细化成可落地的业务流程、产品雏形
- 产品管理:分阶段实现产品目标,并保证它的各阶段满足对应业务需求
- 线上运营:动用一切资源与手段达成产品目标
而用户调研、数据分析、原型绘制等都是其中工作细项,也就是我每天处理的日常工作,所以从前到后进行推演,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就是上图后面 2 个部分,以上就是逻辑对应关系。
产品经理需要掌握哪些概念
从事越久越感觉做产品是门玄学,原因是它领域跨度大。由于最终对产品目标负责,除开不可或缺的产品技能,还得动用运营思维(产品运营不分家),这里的运营思维泛指 Everything,只要是能达成目标的方法,就得加以利用(参考邓爷爷的「好猫论」)。所以一般都要求产品经理具备海纳百川什么都懂的特质,最好传播学、心理学均有涉猎,究其本质是因为实现产品目标的过程就是探索人性的过程。(不知用什么表情,果然还是微笑吧...)
不展开赘述,已将较为常见的产品域概念整理至上图,个人运用最多的为「用户体验要素」「AARRR 模型」等,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查阅。
产品规划的从前到后我用了哪 8 款应用
譬如前面所说,一个标准的产品工作流分为 5 个步骤。实际上根据产品类型或终端的不同,每个步骤向下拆解还会衍生许多不同的工作细项,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整体的工作方式还是非常类似的。下图已用甘特图的形式展示了产品从前到后各个阶段我所用到的应用,经过 3 年时间沉淀,使用工具均已比较固定,具体为如下 8 款应用,根据应用的不同场景为大家一一介绍。
信息收集
Pocket:在产品定义环节,我会用 Pocket 收集行业、竞品等信息。得益于 Pocket 简单的收藏操作和标签功能,整个过程便捷高效。但信息本身偶尔让人抑郁,这个阶段往往最能看到 90 后融资千万的事迹,但同样年龄的你却还在厨房刷着隔夜碗。
需求分析
MindNode:用思维导图梳理产品的整体框架和演进步骤,同时我也会直接在 MindNode 上添加收集或调研而来的关键信息,在此基础上完成产品辨析,用户痛点梳理,解决方案的预设。MindNode相较于其它思维导图的优势就是「快」,分支的新建、拖动都相当顺畅,使人沉浸内容本身。XMind 在 Windows 上或许值得推崇,但 Mac 上那种卡顿的体验仿佛让人一秒出戏 Windows 98。
Numbers:一款被忽略的 Mac 原生应用,主要用于数据分析,等比 Office 套件中的 Excel。不过在分析功能上 Numbers 一直处于被 Excel 吊打的状态,数据分析师对它更是一脸嫌弃。但日常分析 Numbers 足以应付,内置的某些公式好用到飞起,加上排版性很强,作为一个表格工具也可以有很好的表达力。
方案输出
Keynote:这个阶段中我需要将想法呈现给不同受众群体来通过产品立项。一般使用 Keynote 进行方案展现,良好的图形语言和衔接自然的过渡动画会使整个表达过程专业又能避免沉闷,尤其是 Keynote 中的「神奇移动」,能够清晰直观的演示一件事物的前后逻辑,效果惊人。Keynote 也是我这几年最最最爱的应用,完美得无懈可击!
业务建模
Axure RP:产品经理必备技能,流程、用例、场景、原型基本都可以用 Axure 完成,虽然在线协作的原型工具不断涌现有替代之势,但目前使用最流畅,功能最强大的还是这个老牌原型绘制工具。当然 Sketch 画原型也非常不错,效率够快,只是当前 Sketch 导出和分享不尽人意。
Eagle:这是一个图片整理收集工具,今年发现的好物之一。在向设计师沟通的时候,除开拿出业务原型,我也会通过 Eagle 收集的一些素材,和设计师一起讨论这款产品在视觉上的表达与呈现。Eagle 可通过手势拖拽快速收集图片,也能实现网页整页截图,加上应用内部的色彩筛选功能,分分钟搞定设计配色。所以它也是 Keynote 好基友,图片的收集和管理就它了。
项目计划
OmniPlan:接触最多的项目管理工具,简单的项目计划用 Excel,复杂和长期项目就使用 OmniPlan。一般来说排时间计划是项目经理的活儿,但某些场景下,产品经理需要承担项目经理部分职责,这时候 OmniPlan 就显得不可或缺。OmniPlan 中最后一个任务的结束宣告着一个产品迭代的上线,但那实际上也是产品和开发噩梦的开始。
任务管理
Things:Things 也是今年发现的好物之一,Things 的使用覆盖了产品规划的各个过程,每日的任务计划通过它进行管理。Things 可以对待办事项进行标题分类(一般这里我按紧急程度),也可以对待办添加标签(类型分类,如是产品还是运营),这样一个待办就是横向纵向 2 个纬度,后期便可迅速定位。加上 Things 丝滑般的操作体验,创建待办的简单便捷,使得每天的事务管理井井有条,Todo 对我来说不再是负担。
总体来说,产品流程中各个应用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产品最终上线的标志是 OmniPlan 中的最后一个任务的 done 掉(也可以是 Jira 的任务被 done 掉),而 Things 会继续用来管理产品上线后的后续事宜,或是全体应用再次进入一个新的产品循环,一次一次产品迭代,实现最终目标。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用应用串联产品工作流的故事,这 8 款应用中个人比较推荐的是 MindNode、Keynote、Things、Eagle,这 4 款应用分别也是各自领域里相当良心的作品和佼佼者,处处透露着Mac 的优雅、敏捷、强大。我对这些应用的个人评分和推荐已附在下图,大家可猛戳查看。
当然工具终归为「人」服务,善假于物可以减少工作环境中的噪音,使我们变得更专注,以此提升效率加速产出。不过最终要做出一款好产品,靠的还是对用户的洞察与尊重。但有了这些好工具的加持,我们往往就有了一个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