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16 年的秋季发布会上,带有全新 Touch Bar 的 MacBook Pro 正式亮相,随后在 2017 年中旬的 WWDC 上,Apple 又对 MacBook Pro 进行了一次更新,将 Intel 的第七代 Kaby Lake 处理器带进了 MacBook Pro 产品线。至此,MacBook Pro with Touch Bar 终于进化为了现在的模样。

尽管 Touch Bar 几乎成为了新 MacBook Pro 的代名词,但同期 Apple 的产品线上,还存在着另一款几乎与 MacBook Pro with Touch Bar 配置相同,但移除了 Touch Bar 的 MacBook Pro 在售。

进入 Apple 官网进行机型对比,基本可以了解到这两款 MacBook Pro 大致的不同,但是也有一些细节,Apple 并没有在其中透露。所以,让我们来由内而外的对其二者进行审视,来发现那些隐藏在外表和内部的东西有趣细节。

因为 15-inch, 2017 款 MacBook Pro 没有无 Touch Bar 的版本,所以本文只以 13-inch, 2017 款的 MacBook Pro 为对象进行说明,具体 13-inch 和 15-inch 的区别,请见 Apple 官网的 机型对比

直观外在:键盘与接口

两款 MacBook Pro 最大的区别就是 Touch Bar 的有无,所以从直观上看的第一个差别就是键盘最上方的功能键一栏,也是因此,非 Touch Bar 的版本也无法集成右上角的 Touch ID 功能。

非 Touch Bar 版本的正脸

Apple 砍掉最富有 Mac 特色的 MagSafe 后,又在接口上砍掉了所有旧标准的 USB 接口,带来了 Thunderbolt 3 (USB-C) 高速接口。有 Touch Bar 的版本拥有左右各两个,一共四个 Thunderbolt 3 接口,而非 Touch Bar 的版本仅在左侧有拥有两个。至于 3.5 mm 的耳机孔,两者则均在同一个位置,并无差别。

非 Touch Bar 版本的左右两侧接口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苹果发布的 Thunderbolt 3 (USB-C) 接口的详细介绍文档,15-inch MacBook Pro 以及非 Touch Bar 版本的 13-inch MacBook Pro 的所有 Thunderbolt 3 (USB-C) 接口都可以提供全速连接。但因为 PCIe 带宽被降低,13-inch MacBook Pro with Touch Bar 右侧两个接口并不是全速的 Thunderbolt 3,在拥有四个 Thunderbolt 3 接口的 13-inch MacBook Pro 中,左右两侧的 USB-C 传输速度并不相同。

核心细节:CPU

两者除了外观可见的差别以外,最大的不同便是在硬件内部。在 Apple 官网上购买 MacBook Pro 时,可以对硬件进行定制升级,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两款有无 Touch Bar 的可升级选项并不相同。内存两者最大均可升级为 16GB,内置固态硬盘则最大均可升级至 1TB,但是 CPU 的可升级选项,两个版本提供了截然不同的选项。

先来看非 Touch Bar 版本的默认最低配置:

  • RMB 10,288
  • 2.3GHz 双核第七代 Intel Core i5 处理器,Turbo Boost 最高可达 3.6GHz
  • 8GB 2133MHz LPDDR3 内存
  • 128GB 固态硬盘
  • Intel Iris Plus Graphics 640 图形处理器

非 Touch Bar 版本默认 CPU 主频从 2.3GHz 的 i5 起步,固态硬盘也仅有 128GB,集成显卡为 Intel Iris Plus Graphics 640。

以及其提供的 CPU 可升级选项:

可以看到非 Touch Bar 版本的 CPU 仅有一个升级选项:2.5GHz 双核第七代 Intel Core i7 处理器,Turbo Boost 最高可达 4.0GHz。

再来看 Touch Bar 版本的默认最低配置:

  • RMB 14,288
  • Touch Bar 和 Touch ID
  • 3.1GHz 双核第七代 Intel Core i5 处理器,Turbo Boost 最高可达 3.5GHz
  • 8GB 2133MHz LPDDR3 内存
  • 256GB 固态硬盘
  • Intel Iris Plus Graphics 650 图形处理器

Touch Bar 版本默认 CPU 主频则变为了 3.1GHz,固态硬盘较之翻了一倍,集成显卡也升级为了 Intel Iris Plus Graphics 650。透过 NoteBookCheck 这篇 Intel Iris Plus Graphics 640 vs Intel Iris Plus Graphics 650 中的性能对比,我们可以看出 650 在各方面的性能表现大致都比 640 高出了 10% 左右。

再来看看 Touch Bar 版本可选择的 CPU 升级选项:

Touch Bar 版本比非 Touch Bar 多出了两个选项,并且最高可以升级到 3.5GHz 双核第七代 Intel Core i7 处理器,Turbo Boost 最高可达 4.0GHz,可供用户选择的性能范围更大了。

内部区别:电池,散热以及音响

根据官网提供的技术参数,Touch Bar 版本的 MacBook Pro 配备了 49.2 锂聚合物电池,非 Touch Bar 的版本配备了 54.5 瓦时锂电池,但两者显示的大致使用时间则相同,均为最长 10 小时使用和 30 天待机。

左为非 Touch Bar 版本,右为 Touch Bar 版本

所以从各种理论上来说,非 Touch Bar 版本的续航很可能会优于 Touch Bar 版本,但是不会有很大的差距。

PS:根据我身边的一些人的使用反馈来看,Touch Bar 版本的续航实际并不尽如人意,初步推测可能是由于电池容量小 + CPU 主频更高导致的。当然,并无实验数据支持,纯属个人推测,仅供参考。

两者更大的区别来源于拆解发现,经过 iFixit 的拆解(MacBook Pro 13” Touch Bar Teardown),发现非 Touch Bar 版本比 Touch Bar 版本要少一个散热风扇。其次,Touch Bar 版本有三个麦克风,而非 Touch Bar 版本只有两个麦克风,音响部分也更小。

左为 Touch Bar 版本的双风扇,右为非 Touch Bar 版本的单风扇(图来自 iFixit)

所以在散热和音频表现上,非 Touch Bar 版本可能不如 Touch Bar 版本。

区别意味着什么

透过上面的一系列对比不难发现,更多的配置定制选择,更好的 CPU,更大的初始固态硬盘容量,更强的散热,更好的声音系统,更多的接口,都集成到了有 Touch Bar 的版本上。

由此也很明显,很理所当然地看出 Apple 把 Touch Bar 版本的 MacBook Pro 当作「亲儿子」的意图,价格上 Touch Bar 版本的 MacBook Pro 也要比非 Touch Bar 版本贵 4000 元人民币。

所以如果你对 Touch Bar 并不感冒,或是对性能和其他在非 Touch Bar MacBook Pro 上被做出的阉割都可以接受,非 Touch Bar 版本是你性价比更高的选择;如果你执意追求性能,并想得到完整强悍的 MacBook Pro 体验,Touch Bar 版本则是你的首选。

文中阐述的一些细节 Apple 并没有那么开诚布公地提到,而且网络上零碎的信息也不便于选购者进行参考。但是对于读者来说,如果你最近正好在纠结于如何挑选有无 Touch Bar 版本的 MacBook Pro,那么这篇文章也许可以成为帮助你下决定的一篇参考。

更多关于 13 寸带 Touch Bar MacBook Pro 的体验,可以查看少数派曾经的文章:13 寸带 Touch Bar 版 MacBook Pro 测评 | 2016 与我的数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