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ick Butcher
原文链接:Understanding Android Adaptive Icons
Android O 引入了名为「自适应图标」(adaptive icon)的全新应用图标格式。为了更好理解自适应图标为何存在、有何功用,很有必要先来看看自适应图标要取代什么。
Android 图标设计指南不断更新,却有一点始终不变,那就是提倡使用异形图标。我可是这一点的忠实拥趸,因为在我看来,异形图标可以帮助用户迅速定位想要打开的应用。我和 Roman Nurik 很久之前做了 一个视频 ,关于这一点大概讲了六分钟左右,若想怀旧,可以移步一观。
我开发了一款叫 Plaid 的应用,图标见下图左(图标制作者是 Roman)。我原先认为,图标形状独特,能让图标更显眼,更好找:
但使用异形图标,效果则不那么尽如人意。异形图标虽然给了创作者极大自由,但缺点就在于设计缺乏统一。如果每个应用图标都有自己的形状和大小,有的甚至还有阴影(阴影还是写死在图标里的),那图标势必会千奇百怪,大相径庭。下图是 Google 自己的图标,可以看到它们曾经是何等迥异:
当然,上面是 2012 年的图标样式,现在已经有了很大改观,Material Design 设计指南 发布后更是如此。但我也发现,当前系统1 把太多责任加在了开发者身上,开发者有太多需要兼顾,不利于整体使用体验的提升。
开发一款应用时,我们总是全神贯注,倾注大量心血打磨细节,让应用能够鹤立鸡群,甚至心中只想着这一款应用。但这可不是用户的思维方式。我们必须意识到,一款应用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设备上许多其他应用共存——这才是应用真实的生存状态,对应用整体而言是如此,至于应用图标这样并列出现的元素,就更是如此。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尽管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往往会像右边这样: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解决方案可谓层出不穷:有的启动器(launcher)会提供 应用图标包 ,直接替换应用图标;还有的会 规范应用图标大小 。一些设备内置的启动器也会给应用图标加上背景框,既是为了营造统一,也能标榜自己的平台特色。
事实上,Google 自家的启动器 也将会 为已适配 Android O 但未提供自适应图标的应用套上背景框(同时会缩小非自适应图标)。
规范图标样式和大小本无可厚非,但变动图标而不征求应用开发者的意见,结果往往不会理想。
Android 7.1 引入了
roundIcon
,作为营造统一的一种尝试,但对于想要凸显差异化的 OEM(比如只使用圆形图标)来说,这反倒成了一种限制;同时,响应之声也寥寥无几。(开发者可是会随便给个什么形状的图标,然后对灯发誓说「这是圆的!」)
在我看来,这种情况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应用图标和显示应用图标的启动器之间,相互关系仍不确切。目前,要想在图标设计的自由度和图标显示的统一度之间取得平衡,责任归属明显错位。启动器想要改变图标大小,却不能理解图标内容(比如哪些元素最重要,不能调整);应用图标则需要尽早符合设计指南的变动,以确保图标大小、填充(padding)和阴影等的信息准确无虞。我认为,自适应图标能够厘清这一相互关系,也能明确应用该提供哪些素材,启动器又该如何利用、显示这些素材。
很明显,对于图标设计者而言,这意味着失去一部分自由。但我倒觉得,与其说是「失去」,不如说是「让渡」。自适应图标会引入一些新奇而有趣的限制,反而可以为创意提供更多可能。欲知详情,请移步至本系列文章第二篇:《设计自适应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