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品质是长在身上的,认真对待每一次选择,想好了,不后悔,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说说我认为独立开发者这个角色不可少的品质。主要是自己的经历和观点,贵在真实吧。

当然,只要有那么一两处是别人没有的,整个人看起来就会很特别。如果特别也是你的追求之一,可以来探讨下。

断舍离

多年以来学的不是计算机专业,从事的不是编程或设计工作,过着按部就班的日子,虽然谈不上前程璀璨,也算是无忧无虑的。在这样的生存背景下能因为一个兴趣,一个念头,果断放下已有的资源条件,进入一个繁盛已去的市场,是需要点儿勇气的。

我被不少人问到,为什么会想来学 iOS 开发。我说 App 好玩,要是做一个属于自己的 App 就更好玩了。这样的回答总是难满足好奇心。大概想问的是,哪来的勇气吧。

其实我不知道。能分享的是,每当面临重大的抉择,我都会跟自己说:

选那条对的路,你知道哪一条对。

有点像爱情,苦苦执着的,都没什么好结果。该断时不如早一天断,可以多幸福一天。所以面对职业变迁,我想的就是,舒服一辈子,不如自我地活一天。道理谁都懂,就算让做到的人去讲,还是像鸡汤,笑。

断舍离是真的舍。比过去焦虑得多,穷得多,就是没后悔过。自由的感觉一直在补偿我——每个设计,每个功能点都是我说了算,太爽了;有什么荣誉和后果也全是我承担,太痛快。

敢创新

我的作品

随着 iOS 应用的指数增长,主打独立功能点的 App 被挖掘得差不多了,越来越多的创新思想走向整合资源、打通服务的方向。我在做工具型 P.cat 全程都没想过这个问题,从作为用户的一个小需求产生,然后顺着这一类思路自然扩展,最后回顾时才发现不约而同的符合了这个走向:

  • 从网页、rss、笔记等内容型 App 分享到社交平台,标题、引文、图片和主动评论的整合;
  • 多个社交平台多个账号一键发送的整合;
  • 对微博、Twitter、Facebook之间、多种客户端之间自由互转的打通和适配;
  • 从一处下载,立刻分享到另一处的通畅;
  • 从 App Store/Apple Music 更丰富的信息分享到社交平台的整合+打通;
  • 从 wall 外网站到 wall 内的分享打通。
P.cat 的多平台账号分享界面

还有一种创新方向是根据用户群有针对性的做减法。如果雷同产品太多,除了追求界面上的吸引力,以满足不同需求为主线分散布局,是将各自创意深度发挥更好的办法。从「时间泡泡」的 idea 冒出来那天,就对自己说不要害怕同类 App 太多。有的开发者是自己用着番茄钟,觉得不是那么顺手,就去边自己做一个边改进,我不是这样,不担心雷同——从自身特点出发,作为一个前拖延症重患,把所有用过的产品特性堆叠一起,然后一项一项的排除那些表面看着有用,实则不需要的因素:

  • 不要查看历史。拖延症的昨天 = 失败、继而愧疚。
  • 不要连日计划。拖延症计划太多 = 没计划。继而灰心。
  • 不要精确定时。拖延症的精确 = 严酷的压力。继而放弃。
  • 不要详细描述。拖延症从拖的第一天就知道该做什么,说的多 = 做得少。
  • 不要记录日常。拖延症会麻痹于除了真正该干活的时间,其它吃饭睡觉休闲都做到了!
  • 不要社区。心理建设、仪式,就要专心面对自己。

淘汰,淘出有价值的。重视动力之源,维持适度的压力,是我追求的平衡:

  • 要经常能看到刺激自己的话。它不是一句普通的座右铭,是受 Touch ID 保护的隐私,可以对自己讲实话。
  • 要承诺明天干几个钟头。嗯我知道其实你做不了那么多。
  • 要容易查看下个努力时间是几点。

每一条都经历过实践体验和思索。如果不是认真做减法的结果,胡乱臆测搭配,就没有定力。即使它变得小众,没缘分帮到多少人,我也认为这个设计是对的,这个产品就该这么做。不过最终成品规模小,让它看上去很贵,笑。

没听说市面上有一样的,就可以尝试。这是独立开发的优势,规模小决策快行动灵活;如果是团队或者公司,就要考虑试错了,倾向于遵循已经接受了市场考验的项目。总之,不管是看准哪种思路,都要对自己的特别之处有信心,这是一个产品出自你,而不是出自别的什么人,最有价值的地方。

时间泡泡 | 明亮主题

防御

创新意味着风险,意味着更小的成功机率。有不少朋友爱护我,劝我不要太出格,以至于我常常觉得,他们是想把我的东西变成符合他们熟知的一些形象。为了抵抗这种潜移默化,每天都需要额外的警惕和勇气,拒绝好意尤其需要勇气嘛。气氛看起来平淡轻松,其实每个抱着善意跟你聊天的人都会不自觉的要磨平你的棱角,在做出产品之前不要让 idea 现世是很好的保护。

真理是主观的,别听一堆别人的理由。别人对一百次,没有你错一次有价值,因为那属于你。

正视成长

一个产品从无到有,从有到完善的过程,根本就是一部内心的程序员和产品经理之间的轮回斗争史。要是再有点完美主义强迫症,就很要命。

回想 P.cat 的开发,小细节的改动就不提了,只说完全不同的界面框架,就有4版,看上去是4家开发商做的;多平台发送的技术方案,把各种可能做尽了,然后选最好用的一个。因为这期间的种种不确定,改界面就不停改代码,后期增加功能因为容量不够又改整体设计。
P.cat 的历史版本 V1, V2, V3

V4
朋友批评我说,你应该提前想好。怎么说呢,很多道理都是有前提的。就像界面不做出来玩一些日子再改,是没法得到最优解的;没接触过的领域,功能本来又是创新的,代码不写完是不能确定走不走得通的;还有 iOS 的插件,不像常规主体 App 那样,插件集成功能越多是越高效可爱的,没人告诉我,都是做下去才感受到的。别人看着很轻松做到的事,是基于长期的经验的。

所以站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不觉得当时混乱失败,相反,我认为每一步都尽力做到最好了。反复推翻自己的过程,是思考和训练的过程,收获是真实可靠的。情况变了,也能心中有数,举一反三。有趣的是,我现在看别人的设计,会很自信的剖析猜测,哪些部分是他直达的,哪些是后改后补的,增补很难保持一体一致,像看出有的书法不是一气呵成。

事实是,经历了1个顶4个的项目洗礼,在之后设计 X.cat 和时间泡泡的时候(目前在架上的只有泡泡),都是一次搞定,一举达到让自己满意的效果的。开发过程很愉快,可以专注于创新和实现上,很少再发生两个小人儿打架的事了。我想说,无论别人比你有多少优势,都不要因为害怕到处找捷径迅速超越。那些纸上谈兵的道理,企图教你绕过吃苦的,往往只有供人拿去秀机智的价值,想证明你错了,而你没错。

X.cat 界面对功能的容纳力佳

睡眠好

一沾枕头就着,倒数3秒都坚持不了,是从切换到独立开发者模式才开始的。
虽然这样创业明明比上班更焦虑,但是每天都过得充实。因为大部分工作都写满自我,特骄傲,是人生观层面的充实。换句话说就是,又过完属于自己的一天,死而无憾,何况是睡觉呢,笑。

这不是一个有烂尾征兆的标题,睡眠好真的太重要了,如果睡完的感觉不是「闪亮亮」,很难开启全新全力投入的一天:
  • 睡眠好利于把握做事节奏。上班相对旱涝保收,哪怕经常状态不好,也有外界的约束和缓冲余地。给自己干活,睡不好,精神不好,一天就毁了,没人管你(帮你)。
  • 睡眠好思路敏捷,更有效率。在自学自创的路上这点无疑是一条保障。
  • 睡眠好意志力强,更勇敢的处理问题,而不是倾向于逃避。不说面对推广、销售和运营里与人打交道的压力,就算只是写代码,面对一个咬着另一个到来的 bug,没有必须打败它的信心也是玩不下去的。严重焦虑的时候,还可能萌生完全放弃一个项目的念头,睡不好很可怕。

喜欢猫

容易结识程序员,一起吸。/这里放一个欢乐表情
经常充电,喂饭,铲屎,不容易得颈椎病。/这里放一个苦逼表情
这就是说呢,除了写代码还要有生活,要有爱,有心。
  • 可能成为创作的灵感来源,培养审美——嗯我的确用对了一个图标,很受欢迎。
  • 可以有效放松。短暂的切换、遗忘,就是最好的放松,而强大的潜意识偏喜欢在这时候厚积薄发。有很多次更优方案产生于苦思无果,爬过去逗猫玩(被猫玩)一阵之后,应该是迅速改善了大脑缺氧;或者抱着睡,任伊撒娇蹬肚皮,睡前开心醒来 IQ 翻倍!好吧没这么夸张,的确是有提升满足感的。
 曾经的 P.cat 图标

结尾

加个结尾。我要写这篇文章之前拖延症又犯了,囧,不大习惯进入公众视野。拿出时间泡泡认真用了下,才很快完成写作的,也顺便体验了下,心理压力适中,满意。这说出来也太玄了,笑。(至于为什么一直没用自己做的 App,是因为工程机有限,开发的时候经常要重装或者 reset 泡泡数据,没法儿用;最近在做今日插件,迭代慢下来了,才方便了一点儿。)

写完去睡的时候还有点担心整篇都是鸡汤。现在重读一下,算是比较准确完整的表达了想法。对自己的分享能力多了一些信心~

又添图润色了一下,因为发现以前随便写的一篇产品文章,竟然经常会用到,临时给朋友展示很方便。有搜索引擎这个东西,无论何时何地何目的的网络文字都可能给你带来收益。Matrix 这个添加 App 和图片的功能好看好用,能拼图还能自由调整参数。

这段不是废话,独立开发者更要重视宣传营销的,我这都是现身说法。接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