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之前我一个评论(原文)的延展。参加“我和App的故事”征文

我想说的是短信这个任何手机都有的原生App。

201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郝云唱着《群发的我不回》,朱军也在一旁帮衬着念了一段模板似的拜年短信。可在之后短短几年时间里,短信早以被人们远远抛在脑后了。

在现在这个属于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时代里面,微信、Whatsapp、Line等聊天软件让我们可以更加便捷的和家人、朋友们无时无刻的互发信息、视频或者语音聊天。短信这个最原始的感情交流平台却被人们淡忘了。

记得我初三毕业的时候用了自己几年的积蓄买了一台手机,那时候的手机还是诺基亚的天下,黄色或者蓝色的背景灯,配上粗糙的点阵式液晶屏幕,来电话或者短信的时候也只能“哔哔哔”的简单响几下。拿到我第一台手机的时候我真的很兴奋,不断地用手没有意义的反复按那些九宫格实体键。当时我想,这下可方便了,我以后和家人朋友打电话可方便了。可没想到,短信成了远比通话更加重要的功能。

记得当年羞涩的向她要手机号,又特别不好意思的发“你在干什么?”给她,从那一刻开始,短信就像一根红线一样把我们连在一起。热恋的时候手机不离开手,时时刻刻的期待着她发过来的短信。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枕边的手机看她有没有发短信过来。那个时候还在念书,兜里没钱,更不能因为“谈恋爱”这个理由而向爸妈要钱买手机卡充值。每个月只能绞尽脑汁想要怎么定10块、15块的短信套餐。发短信的时候也是努力的把想说的所有话语都写进70这字的限制里。

再到后来,我们异国了。那时候移动互联网也还不够发达,我们平时的交流依然靠的是短信,而且是国际转发短信。我在国外给当地手机号发短信,信息会由互联网传到国内的服务商,再发给她。她回复的短信也会经过国内运营商通过互联网传到国外的运营商那里,再转发到我国外的手机号上。这样来来回回的,每条短信都要等个十来分钟,还经常发生发送失败的情况。但就算是这样,沟通的不通畅和时差也没有疏远我们之间的距离,反而更让我们珍惜在一起的时光。

再到后来,互联网发达了,短信逐渐走进了历史舞台。我和她,也不用再纠结于每个月那几百条短信的限额或者是转发短信的不通畅。可当每次我俩晚饭后一起散步谈到当年的日子,心里总会有一些暖意。

感谢短信,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时代把我们每个人连到了一起。也感谢互联网,让这个世界不再有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