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第一次遇见你,从此难舍不离
第一次遇见zuber,是2015年底。同屋室友结婚搬离,我急需换个住处。
当时的我不玩豆瓣贴吧,所知道找房途径只有某“神奇的网站”了。可是在上面发完求租我就后悔了:电话几乎被打爆!推荐的房子十之八九超我预算300以上!还跟我说这是市场价。离谱的是,几个不同公司的人带我看的都是那一套,租金还不一致。好在我一直是个APP控,豌豆荚里搜索“租房”,出了一堆。就在那个时候看到的zuber,顿时觉得这名字很有意思:“er”代指一类人,那zuber就应该是租房的人吧?现在想想,按照他们现在的官方介绍,2015年我在用的时候,算是他们很老的用户了,当时他们logo还是个小房子。

多变的、鲜活的、不断进化的,才值得用
时隔快2年,粗略估计zuber至少更新了10个版本,真的佩服他们的更新速度,最快的时候3天我就被安卓提示更新一次。只是一些微调,没看出啥大变化。2016年下半年开始他们的更新速度放缓了,自那时起每一版本改动都变得明显。新换了界面,私信的短信提示功能更稳定、陆续增加了收藏、举报虚假、房子信息一键分享的途径增加了空间、朋友圈、微博、QQ好友,房源信息也突然暴增了起来,期间还有100元租金优惠券的福利抵扣押金,哈哈我用了抵了100的押金。当时zuber是可以在线押金托管的,不过现在他们换了一个“线上签约合同”的功能来替代,个人觉得更高效快捷。下面会说啦。
zuber,你居然敢做一个吃螃蟹的APP
我肯定是没有用遍所有版本,毕竟我不会天天找房子找室友。说下我印象最深的改动:2016年底,用zuber发房子居然开始审核!
当时刚好我第一次开始尝试整租再找室友平摊。这种改动真的很不习惯,所以没有直接发,而是反馈。他们回复大致意思是:为了最大程度规避房源虚假图片租金等恶意钓鱼信息,房源信息开始审核,zuber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的我不置可否,接着问询一些朋友的意见,一部分人对我说,一个租房平台,有什么资格要你的身份证?无奈我真的很需要快速找好室友,只好被赶鸭子上架实名认证了。认证之后给我一个小标识,噗嗤聊以慰藉吧。至今我手机里也存了几个排名靠前的租房APP,可惜有的明显名不副实,排在前位但是连最基本的登录都提示系统错误。也没有任何一个像zuber这样,实名制同时审核租赁合同。用户都是实名的,现在想想,用着的确放心。就像之前集五福加支付宝好友热的时候,我第一是看这人是否实名和发起芝麻分互看一样。(原谅我有收集癖,这页APP只是一些生活娱乐类页)

新功能的上线,我又成了第一批“小白鼠”
就在不久前的某天,官方客服私信我说新功能“线上签约”即将上线,欢迎我优先试用。接着对线上签约做了一些讲解,我理解就是无纸化的第三方电子合同吧,试了一下,只需拍下身份证,自己补一下补充协议修改下入住起止时间即可,通用合同是官方拟定好的,签合同真的很快。看我已经用这个签了2个新室友啦,一个长租一个短租,就等7月开始入住咯!
PS:合同在租期内是会被保存到“租赁合同”的位置可以自己去看。合同签好双方如果一方违约一样是要赔偿滴。我自己是签好合同为了保险,我会收室友一些定金+押金,这样他们就“跑不了啦”,然后等他们入住那天开始补收房租。

最后说下我喜欢和推荐zuber的理由:
首先,作为一个骨灰级的用户(辈分摆在那里)自然不想轻易舍弃啦;
其次,zuber的页面不花哨(用我死党的话就是丑,他们自己解释这叫商务配色,哈哈往自己脸上贴金呗)更注重实际用途,看惯了各种APP的卖萌或者博人眼球的弹出广告,这样一个APP能让我静静的找房子,筛选出租求租信息。进入主界面后,下方简单粗暴3个菜单,满眼看到的都是房子的图文和实拍视频;
第三,zuber真的能帮助我找到室友:来沪上工作3年,我前后换过3个房子,一个公寓loft,2个3室,有些室友会跟我一起共进退,但有些是短租过渡的,前前后后8个室友,5个都是zuber上面看到之后微信联系我的最终拍板定下的,还不包括没定下的。最快一次是这个嘉定的房子,2个房间发出之后,基本每天都有人问,集中两个周六日带看房子后,终于全部搞定啦。
结尾的话:
以上就是我和zuber的小故事,很平常,也庆幸我找到一个还算靠谱的租房应用。
zuber上面找的室友程序员和大学毕业生最多,我通过zuber找室友也认识一些海龟精英和各类设计师、画师,比如其中一个小伙伴是摄影师,朋友圈经常看到他拍明星的小视频;一个是小有名气插画师,微博粉丝过万最近在弄自己的工作室......感谢zuber让我的微信朋友圈整体逼格整体提升了一个level。
我可能会一直支持zuber下去,不仅仅是租别人的房子,等我离开上海回老家自己买了房子,我依然会用它来发布出租找租客,因为我相信zuber的品质,也相信他们一直秉承的:zuber,让租房变得简单高效。